首页 > 无限破产危机 > 第六十章 资产配置5

第六十章 资产配置5

2025-04-03 17:08:18

没了?云珞问。

没了。

金瑶手心里捏了把汗, 静静等待命运宣判。

努力学习后,她发现理财知识博大精深。

光靠自己,只能看懂最基础、最浅显的部分, 剩下的自学相当困难。

因此, 金瑶迫切希望系统同意指点自己。

自学效果比预计要好。

云珞道, 老实说,我没想到你会这么拼。

不懂的内容到处查资料、翻文献, 一遍又一遍琢磨, 仿佛不弄明白誓不罢休。

金瑶闷声道, 今年29了,再不奋斗, 以后相亲、结婚, 生活只能绕着孩子、家庭团团转。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成功也好, 失败也罢,她都想再试一次。

云珞深深看了宿主一眼, 宣布, 你合格了。

金瑶面露喜色,那接下来……云珞:你说的大体上没错,不过有些方面需要补充。

金瑶麻利地掏出纸和笔, 准备记笔记。

云珞:纯债分短债和中长期债券。

短债收益3%-4%。

中长期债券4%-6%。

债券型基金投资风险稍低,但并非绝对安全。

公司发行企业债筹集资金,如果后续经营不善,有无法偿还本息的风险。

除了你说的普通债券, 还有另外一种特殊债券,叫做可转债, 同时具备债券、股票两种特性。

金瑶:我知道可转债,可是看不懂说明……所以没提。

云珞:熊市的时候, 可转债跟普通债券一样每年付息。

只是普通债券票面利率4%-6%,一般固定不变。

可转债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票面利率,比如0.6%、0.8%、1%、1.2%、1.5%。

那投资可转债不划算啊!金瑶不解,普通债券利息稳定,年年比它高。

云珞:牛市的时候,股市大涨。

涨到一定程度,可转债投资者选择转股,可以把手里的可转债转换成对应公司的股票。

上一轮牛市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专门投资可转债的基金收益超过100%(低谷到高峰)。

如果投资普通债券,需要很多年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金瑶微怔,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摸不着头脑。

云珞直接挑明,可转债投资,相当于拿着超低利息,押注将来股市走牛。

赌输了,拿微薄利息。

赌赢了,赚股票大涨的钱。

原来是这样。

金瑶笔杆子动的飞快,把系统说的话通通记下。

等宿主写完,云珞才接着说,指数基金也叫被动型基金,跟主动型基金相比,两个品种各有优劣。

股市整体环境不佳,股票普遍低迷。

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人)恰巧选择了优质股,基金(股票组合)可能大涨。

股市投机氛围浓重,众多股票疯涨。

不巧基金经理选错了股票,基金可能不涨反跌,白白错过行情。

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很重要。

水平高,收益大幅超越市场平均。

水平低,收益排名永远在同类产品中垫底。

混合基金类似。

基金经理可能在股市走熊的时候加仓股票资产,造成额外亏损;股市走牛的时候减仓,减少预期收益。

当然,厉害的人也有。

完全踏准节奏,该减仓时减仓,该加仓时加仓。

不仅降低风险,还显著增加投资收益。

金瑶听的心惊。

她忍不住追问,怎样挑选好的主动型基金产品?云珞:点击‘近3年收益’排序或‘近5年收益’排序,看基金长期表现,择优选取。

不过存在一个问题。

历时数据只代表基金过去表现良好,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能保持。

更尴尬的是,基金投资往往长达数年、数十年。

在这期间,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会离职、换岗。

在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离任后,基金表现往往大不如前。

在三千多只基金里选出表现格外优异的本就不容易,选中后还有经理离任、基金表现突然变差的风险,因此一般不建议。

金瑶恍然大悟,难怪网页上、论坛上,大家普遍推荐购买指数基金。

云珞:指数基金追踪指数。

标的指数由哪些股票构成,各自占多少比例,指数基金完全复制。

不管基金经理离不离任,指数基金永远保持一贯的投资风格。

相对的,指数表现不佳,基金收益好不到哪里去。

金瑶写了满满两大页,最后看着笔记,得出结论,所谓的分散投资,其实就是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指数基金分别配置一定比例?云珞提醒,还有保险。

对,保险也得适当买一点,理财攻略里有提到过。

金瑶低头备注。

学的越多,懂的越多。

此刻她甚至觉得,不用系统帮忙,她就能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款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

我看论坛上说,买指数就是买国运。

只要国家崛起,不管指数短期怎么跌,长期都会涨回来,是真的么?金瑶提问。

查资料的时候,她看见好多股民亏钱,心里有点发虚。

更何况,她自己也买过(公司)股票,结果亏的一塌糊涂。

云珞: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太对。

金瑶竖起耳朵,作聆听状。

云珞:有个很著名的指数叫‘申万活跃股指数’,专门投资市场上短期最活跃的100只股票,也就是所谓的‘热门股’,每周调整一次。

1999年12月30日发布指数,基点1000,2017年年初已经停止更新。

因为它从1000跌到10,跌幅99%。

所以就算国家繁荣昌盛,也要选个好指数。

对于最常见的指数——沪深300而言,这句话逻辑成立。

只要国家崛起,不管指数短期怎么跌,长期都会涨回来。

为什么?金瑶不太理解。

云珞:沪深300指数是由市场上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以综合反映证券市场整体表现。

指数按照一定规则编制,每年6月和12月调整样本股,将不符合规则的股票剔出,将符合规则的新股票纳入。

因此,不管过了多久,沪深300指数永远由市场上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构成。

以米国道琼斯指数为例,最初这个指数由市场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20家公司构成。

1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20个成份股如今全军覆没,一家不剩。

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收购,而指数依然运行的好好的。

这只能说明指数永存,不能说明指数永远上涨。

金瑶提出异议。

云珞:赚的到钱的公司组成的指数,点数只会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

投入一百万开了家超市,每年能赚10万。

如果赚到的钱全部取出,那么10年回本(pe=10)。

如果投入100万,每年赚10万。

其中5万分红,另外5万继续投入,扩大经营规模。

假设净资产收益率(ROE)不变,第二年会发生什么事?金瑶思索后回答,资产105万,一年赚10.5万。

如果分红比例恒定,那么第二年分红5.25万,另外5.25万投入生产。

云珞:第一年超市净资产100万,每年赚10万。

第二年超市净资产105万,每年赚10.5万。

如果有人想把超市生意盘下,第一年出资100万,10年能回本。

第二年出资105万,10年能回本。

同样的估值(pe=10,pb=1),但是报价一年比一年高。

沪深300就是300家能赚的公司凑到一起,形成的股票组合。

等会儿,你等会儿。

金瑶感觉前面还是能听懂的,突然就听不明白了。

云珞:一家超市每年能赚10万,另一家超市每年能赚20万。

如果想盘下生意,第二家的报价是不是应该比第一家高?是啊。

金瑶下意识回答,应该是两倍。

云珞:所以,随着成分股规模扩张,指数的点位会越来越高。

云珞:如果还是理解不了,打开股票软件。

金瑶依言行动起来。

云珞报出一只红利指数基金的代码,示意宿主查看。

金瑶输入代码,发现红利指数整体呈盘旋上升趋势。

云珞:红利指数由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五十只股票组成。

六年前买入,六年后基金涨幅60%,年化收益率8%,另外每年还有4%-8%的分红。

两个时间点,估值(pe、pb)基本相近。

除了买入持有,不需要别的操作。

金瑶琢磨半天才琢磨明白,这就相当于100万资产的超市,经过几年时间,发展成160万的规模。

如果有人想接手这门生意,报价必须比以前高。

因为净资产收益率不变,所以现在超市每年能赚16万,其中8万拿出来分红。

相较于最初的100万资产,年分红率从5%(每年5万分红)上涨到8%(每年8万分红)。

赚的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年分红,一部分是资产增长。

由于指数是永恒的,构成指数的成分股永远是能赚钱的公司,因此这个组合/这个指数会越涨越高。

云珞:理解正确。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有人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基金产品,可以这么认为。

银行理财产品和理财型基金十分相似,收益、风险都差不多。

那么,银行理财是否风险很大?并不是。

在米国,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可以同属于一个集团。

在我国,银行、基金公司、保险被分割开。

比如建信基金公司,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5%)、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是国内首批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比如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80%)、瑞士信贷(20%)。

民生加银由民生银行(63%)、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还有招商、平安、交银基金公司。

货币基金、银行理财、理财型基金投资的都是货币工具市场,理论上不会亏。

建设银行上的某款活期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建信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通过基金账户也能购买。

兴业、招商银行也有类似的理财产品。

**以前企业债暴雷,银行都会帮还款,以后可能不会了。

有人认为债券暴雷风险不大,值得配置。

我习惯配置货币、国债、指数基金,绝对无风险产品+高风险产品。

追求高收益就基金多配点,追求稳定就货币基金/国债多买点。

本章部分内容引用自资料**文中说的红利基金是红利etf(510880)简单点来说,就是50家特别喜欢分红的稳健公司。

pe=8买入,年化收益约为12%。

其中4%作为分红每年发放,另外8%体现在价格上,平均每年涨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