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限破产危机 > 第六十二章 资产配置7

第六十二章 资产配置7

2025-04-03 17:08:18

指数上上下下, 高低起伏。

过了一年,金瑶终于意识到,这是熊市。

并不会像牛市一样越涨越高, 再也不给买入机会。

相反, 每隔半年, 总会有一个相对低点,方便她分批买入。

与其时刻关注股市变动, 不如像系统建议的那样专心工作, 又或者搞副业赚钱, 加大投资。

仅仅一年时间,金瑶便深刻体会到购买指数基金的好处。

过去回溯历史数据还不觉得, 如今每次定投, 都会记录当日pe、pb。

过了一段时间再看, 同样的估值水平,基金价格确实会明显上涨。

到了年初, 基金准时分红, 分红率大约为买入价的4.2%。

跟历史数据相比,分红金额一年比一年高。

正如系统所说,同样的pe, 经营规模越大,每年赚的钱越多。

我好像明白所谓的基金是怎么一回事了。

金瑶喃喃自语。

比起复杂的理论说明,长达一年的投资笔记、账户盈利更能说明问题。

云珞问,真弄懂了?金瑶点头, 这一年看理财书、逛论坛,再加上一边做投资笔记一边实践, 我觉得差不多领会。

云珞:嘴上说的好听没用,做套试题, 让我看看理解到位不到位。

没问题。

金瑶郑重应下,试题在哪儿?拿出来吧。

云珞:按我说的去论坛搜。

金瑶按照指示搜索,发现系统让找的是个帖子。

帖主写了一大段文字,从各个角度批判定投、批判股票、批判指数基金。

云珞: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云珞:请宿主从帖子里找出错误观点,逐一反驳。

云珞:我会根据你的回答进行评分。

如果能准确说出别人错在哪儿,那就证明,宿主的确已经掌握知识点。

好。

金瑶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挑战。

**【买股票相当于赌博。

】金瑶:错误。

投机相当于赌博,价值投资相当于成为优秀公司股东,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长期持有股票/基金,必定会遇上黑天鹅事件,所以其实也是在赌。

】金瑶:错误。

某一年遇上蝗灾、疫病,只会影响当年经济。

即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依然在增长。

比如去年,国内外发生贸易摩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加6.3%,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买指数就是买国运。

只要国家经济情况良好,指数基金就能不断创出新高。

【分散投资消耗的精力较多。

当手头资金不足的时候,将精力放到工作上,得到的收益更大。

】金瑶:……上一份工作,除了刚进公司那会儿,后来收入水平一直稳定在五千。

把精力放到工作上,得到的收益更大?谁说的?遇到职业天花板,发帖人负责加工资?反正老板是不肯的。

分散投资不就部分资金配置货币基金,部分资金配置指数基金?需要耗费什么精力?选好标的,做好计划,一个礼拜翻阅一次基金估值,看有没有进入低估区域。

进入定投,没进入本周休息。

事情很简单,耗时不超过五分钟。

【买股票不仅要会买,还要会卖。

追涨杀跌到最后,投资者往往被情绪左右,丧失理智。

】金瑶:谁规定买了一定要卖?有种策略叫买入持有,永不卖出。

反正好的指数基金年初必分红,开始每年4%的利息,以后逐年递增。

等买入足够的份额,每年分红就够生活。

剩下的钱随基金净值增长,足以跑赢通货膨胀。

【国内股市长期阴跌,短期暴涨;米国股市相对来说平稳多了。

相同的时间,国内跌多涨少,相比十年前,大盘指数基本没变化,米国却走出了十年长牛。

由此可见,国内股市没有投资价值。

】金瑶:错误。

2005年-2019年,标普500从1212涨到3230。

沪深300从1000涨到4096。

如果算上分红,差距更大。

拉长时间看,国内指数表现要好的多。

会造成错觉是因为米国股市长期走牛,看起来经济欣欣向荣,一片大好。

事实上,除非某段时间沪深300指数明显高估,否则大部分情况下,同时买入、长期持有,沪深300收益更高。

一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同比增长6%,过去经济增长8%-12%。

而米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常年保持在2%-3%,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

另一方面,长期走牛意味着估值极少跌到低估区域。

标普500pe长期在20-25之间徘徊,最低13,最高32。

沪深300pe长期在10-15之间徘徊,最低8,最高50,便宜的买入机会很多。

如果配合‘低估买,高估卖’的策略,在国内买卖指数基金,收益更惊人。

【股市永远七赔两平一赚,有些人赚的钱,其实是别人亏掉的。

】金瑶:假设市场上有一百家赚钱的公司,总市值一百亿。

股东全部持有,不参与买卖。

那么数年后,公司发展,规模扩大,总市值两百亿。

所有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身价翻倍。

‘七赔两平一赚’是因为过度炒作。

能在赌博游戏里幸存的,总是极少数。

【定投是基金公司设下的骗局,目的是哄骗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

】金瑶:错误。

每月定时定额无脑定投,遇到牛市后清仓,总收益60%-70%不成问题,年化收益12%-15%。

低估时投入,正常估值时停止购买,遇到牛市后清仓,总收益轻松翻倍,年化收益17%-20%。

翻论坛的时候,我亲眼看见过别人的实盘定投帖。

自己做不到,非说是骗局。

就算国内实盘帖难找,弯弯也有不少定投案例,还有相关方面书籍。

不懂就算了,还不好好学习!……半个小时后,答题结束,金瑶心有余悸,通篇观点全错,真可怕。

云珞瞥了宿主一眼,有没有觉得眼熟?金瑶抿了抿唇,没有回答。

当然眼熟,有些想法跟她曾经的观点一模一样。

看到文章,她就好像看见了过去的自己。

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大肆批判,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无知者无畏,这句话形容的太贴切。

不经意间,金瑶又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几乎是瞬间,她强行扯开话题,回答的怎么样?过关了么?云珞:过关了。

云珞:该了解的已经了解,用好这些知识,足够你过好下半生。

金瑶半是激动,半是郁闷,没想到学起来这么简单。

拿出高考拼搏的劲儿,闷头苦学一两年,大部分知识都能搞明白。

早知道这样,刚工作就该去接触。

这么一来,公司股票造假的坑不用踩。

坐拥850万,她早就实现财务自由。

云珞:最困难的不是去学、去做,而是有这个意愿接触理财知识。

云珞:有些人从毕业到退休,财务状况始终无比糟糕,仍然没有这个意识。

云珞:你能下定决心改变,这很好。

过去我认为,29岁的年纪,不管干什么都迟了。

现在想想,才29岁,认输还太早。

金瑶深有感触,慢慢积累基金资产,等到每年分红比工资还多,我就彻底自由了。

云珞:醒悟永远不嫌晚,祝你好运。

听到类似道别的话,金瑶微怔,你要上哪儿去?下一任宿主身边。

云珞回答。

说来就来,就走就走,这届系统太任性。

金瑶心中莫名升起一股不舍。

她低下头,认认真真道歉,对不起,过去对你的态度那么差。

还有,谢谢你教我理财。

云珞心说,这届宿主运气好,遇上了好时候。

换做以前,她绝对懒得搭理。

现在——这些全部是常识,居然有人不知道?怎么能连最基础的都不懂?理财知识约等于没有,怎么平平安安活到这么大的?原来理财小白是大多数,有基本常识的是少数,当系统太难了。

……底线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拉低。

至于态度桀骜不驯,死不听劝,头铁踩坑……启蒙前,谁还没点宛如智障的黑历史?我走了。

抛下这句话,云珞潇洒离开。

**【番外】系统走后,金瑶严格按照计划操作。

估值较低时定期购买红利基金,估值偏高时停止购买,把钱存银行。

一年过去了。

红利基金、货币基金五五配置,年初分红加货币基金利息,拿了近两千。

这钱金瑶留着没花,找机会继续投入。

两年过去了。

金瑶保持消费习惯不变,继续苦哈哈存钱,一有机会就购入基金份额。

年初一盘算,红利基金分红1700,货币基金利息1000。

两笔收入加起来,快赶上半个月工资。

方法是对的,可惜本金太少。

金瑶苦苦思索,要不做个兼职,或者学人家开网店?想想朋友在国外工作,她索性开了家网店,专门做代购。

五年过去了。

金瑶无意中抓住时代机遇,代购生意越做越大。

哪怕跟朋友分成,每年到手的净利润仍有12-15万。

这些钱她一分没花,全部存起来,一半买货币基金,一半买红利基金。

渐渐的,基金份额越来越多,每年分红足有1.5万。

再加上货币基金利息每年1万,被动收益超过2.5万。

这时,就算失去本职工作,也不会影响生活。

恰巧金瑶厌倦了职场,于是索性把工作辞了,专心干事业。

29岁的年纪,没车没房没男友,内心惶恐不安。

35岁的年纪,依旧没车没房没男友。

但这回,金瑶心态乐观,一点不放在心上。

过去想结婚,一方面是为了让父母安心,一方面是身在公司,不想被议论。

还有就是生活太艰辛,希望有人跟她一起分担。

而现在,父母见说不动她便放任不管;辞掉工作,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依靠自己,她能活的很好。

要不要找对象,便不再那么重要。

遇上有缘人,就一起搭伙过日子。

遇不上,她一个人也能过得开开心心。

这就是金钱带给她的底气。

**虽然生活幸福,无忧无虑,可有时候金瑶依然会想,要是早一点醒悟就好了。

越早开始规划,积累下的资产越多,人生过的越轻松。

而她,终究是行动的晚了些。

对了,金瑶忽然记起,公司的股票怎么样了?退市了吗?离开xx科技公司后,她怕自己伤心、自责,持续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因此刻意把有关的事遗忘。

如今回想起来,才发现过去了好几年。

金瑶分外好奇,在网上搜了搜,很快找到相关报道。

弄虚作假,丑闻缠身,借贷无门,公司终究还是没能熬过去。

停牌、复盘数次,最后股票退市,公司破产。

有投资者状告公司,要求赔偿损失。

然而官司打了两年都没出结果,后续也不知要多久。

金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的分明,哪怕将来打赢官司,这些年耗费的精力、时间也回不来了。

这就是个烂摊子!及早脱身、及时止损,才不会越陷越深!金瑶无比庆幸,自己听从了系统劝告。

虽说离开的不算早,可总比拖到最后、负债累累强。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她唏嘘不已,人呐,还是要多做对的事。

老跟麻烦扯一块儿,日子好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试题来源于评论。

**目前国内每年固定分红的基金极少。

不分红的话,相当于红利再投入。

比如基金价格1.15,分红0.05。

分红后,投资者拿到0.05,基金净值变成1.1。

不分红,基金净值1.15。

虽然分出一部分,总金额保持不变,看起来像是玩了个文字游戏,但国外更推崇分红。

因为分红后,投资者可以用这笔钱生活,更利于长期持有。

也有人说,指数分红像老母鸡下蛋。

100元的老母鸡,每年下4块钱的蛋,本身还不断增值。

**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算,不用勉强。

就当拓展知识,课外阅读了。

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了解一下,很厉害的,年化收益20%+。

**定投有很多策略。

【一种是止盈不止损,在估值偏高时卖出。

】怎么看估值高不高?蛋卷指数估值有一栏叫PE百分位。

就是有数据以来,当前pe在所有pe中排在什么位置。

低于20%,说明低估区域。

(历史上,20%的时间比当前估值低)高于80%,说明高估区域。

(历史上,80%的时间比当前估值低)【还有就是常用数据。

】近几年,对于上证红利、中证红利而言,pe<10低估,pe>15高估。

可以在大众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微调。

(比如设定为pe<9定投买入,pe<8定投买入)【还有就是买入后长期持有、靠分红生活。

】这种就是不赚低买高卖的估值差价,只赚企业发展的钱。

【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能赚到钱就是好事,不拘泥于策略/手段】**【有本书叫不上班也有钱,作者就是存钱买指数基金,然后靠每年分红过日子】【买入吃股息是香港、台湾、美国投资基金的常见策略,国内低估、高估区域明显,更适合做波段,长期持有的人较少】【用美国买入持有的策略在国内(低估区域)购买指数基金,收益更高,亲测有效。

】【想试水的话有一个办法,拿1000块钱买红利ETF(代码510880)。

今年买入时记录pe估值。

等到明年相同pe估值,测算收益。

】【为什么强推买入持有策略,因为简单方便,容易操作。

pe<8定投买入,长时间持有,预计年化收益超过12%,比倾家荡产买p2p靠谱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