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受灾

2025-04-03 17:09:54

苏妧是在学习强国的今日天气预报上看到了京城下大雪的消息的,其实不仅京城下了大雪,北方很多地方都同时下了雪,不过他们已经离开了京城,要想提醒也已经鞭长莫及了。

岐王封地也下雪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城中已经有好些百姓的房屋被压垮了,所以一回来,王爷便赶着去处理各地的雪灾了。

苏妧便先行回了村,她刚走进村里,眼尖的村民瞧见她,立马就喊了起来:妧妧回来啦!你可终于回来了,我们都等你好久了!语气十分惊喜,好像盼着她很久了一样。

村民如此热情的态度让她很是不解,她出门这段时间村里人这么想她吗?不多一会儿,就有更多的村民走了出来围住她,一人一句地朝她不停说着感激的话,她听了一会儿才明白,原来还是感谢她那些新稻子的,据说其他村里粮食都给毁了,只有他们村里没什么损失。

这都是多亏了妧妧你的那些稻子啊!村民们边说边往她手里不停的塞着各种吃的用的,这些你都拿回家去!岐王此时也正在听着下属禀报雪灾的情况,这次受灾情况很严重,不仅房屋倒塌了好些,因着已开春,农户已经将粮食种下去了,这次一受灾地里的粮食却是白种了。

这时候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却显露了出来,在所有地方的粮食都被雪灾毁了的时候,有几个地方的稻子竟然还活着,那几个地方正是种了王爷发下来的稻子的最贫困的那几个村子。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竟然会有稻子在这么大的雪灾下存活?这怎么可能呢?就算它能这么耐寒,可这么大的雪压也被压垮了,怎么可能还活着?别说其他人了,就连亲自种下这些稻子的百姓也难以置信,自从下雪开始他们就满腹担心,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么大的雪,他们那些刚种下的粮食肯定都要糟蹋没了,再去补种的话,又会错过时令,可能赶不上丰收了,到时候怕是大家又得饿肚子,这么一想他们便愁眉苦脸了起来,这种日子他们实在是过怕了。

所以雪一停,他们便再也忍不住地跑到了地里,见粮食都被雪压着,下田将上面压着的雪都扫落到一旁的地里,等清理完,他们才震惊的发现所有的稻子竟然都还直挺挺的!他们顿时欣喜若狂,同时又十分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品种的稻子,它的抗寒耐压能力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若是以后他们都改种这个稻子,那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恶劣天气了?当初官府发下来的种子其实并不多,当初他们还有所存疑,如今却是百般后悔,没有多要点将地全都种满,等听见其他村子里粮食全都被毁了,更是庆幸。

如今雪灾已经成了各省的头等大事,事关粮食谁也不敢掉以轻心,秦知府这段时间晚上都没怎么睡,一直在关心下面个县和各个村的受灾情况,等下面的数据报上来后,他惊讶的发现这次受灾最小的竟然是以往的那些贫困地区。

去走访村子的人也回来了,向秦知府禀告道:除了当初岐王发到种子的那些村子之外,其他村子的受灾情况均很严重,若是不赶紧抢种,今年的粮食产量怕是要下降一倍不止。

语气中很是忧愁。

岐王给的种子?莫不是就是当初那个苏妧研究出来的稻种?怎么会这样?难道那些种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秦知府想了想,疑惑地问道。

正是,那些种子似乎特别的抗寒耐压,与以往的稻子很不一样。

秦知府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想起当初岐王派发那些种子的时候,他还满心不屑,一个姑娘能研究出什么东西来?没想到她这研究还真的是让人大吃一惊!他打开旁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封信,将它拿到火炉边一把火烧掉了,随即长叹了口气,看来这次他这老友是看走眼了。

这信正是罗山长寄来的,当初苏妧让他这么没脸,他自然是要想办法找回场面的,正巧她搞了一个什么稻子要全面推广,他原本想联系秦知府一起想办法向朝廷批判此事,毕竟是民生大事,他相信朝廷不会坐视不管的。

谁知道会有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况且就算没有这场灾祸,那位苏姑娘也已被封了县主,还是未来的岐王妃,早就不是他们能够随意动的了。

他特别给罗山长写了一封回信,让他递给了下人,让他尽快送去,然后朝着外面喊道:来人,备车,去岐王府邸。

他们县城的消息虽然有些慢,但这么长时间也早就收到了苏妧被封为县主和未来岐王妃的消息。

罗山长倒还沉得住气,罗诗茗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却是一下子站了起来,差点没绷住,什么?她竟然被封为县主了?这怎么可能?她一个村女又凭什么成为岐王妃?慎言,这是圣上赐婚!罗山长听见这话,说了一句,脸色却也不怎么好看。

罗诗茗却是依旧有些不愉:她之前便那样嚣张,如今身份尊贵了,怕是会变本加厉,到时候怕是要挤兑地我们连活路都没有。

罗山长看完后将秦知府寄来的信放到了一旁,阴沉着一张脸说道:如今不仅岐王站在她身后,连老天爷都帮着她,心里再不爽快都给我憋着。

难不成以后我还得给她卑躬屈膝吗?罗诗茗想想心中还是有些不爽。

除非岐王失势,不然只能这样。

罗山长一字一句地说道,嘴上如此说,但心中却一点也不轻松,没想到他活了这么多年有朝一日竟然还会这么憋屈,那姓苏的也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一步登天了!各府衙的消息此时也已经传到了岐王的手中,除了那些种了新稻子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受灾情况均很严重。

按照下面来的消息,那些新稻子抗压耐寒能力极强,是普通稻子的十倍,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他有些惊喜的看向一旁的苏妧,问道:当初你研究出来的那些种子竟还有抗压耐寒的作用?苏妧回过村之后,了解了新稻子的抗寒能力,又听说其他地方受灾很重,这才又匆匆赶到了这里。

听到岐王的话,她摇了摇头,这其实算个意外之喜,当初试验的时候,她并没有测试抗压耐寒的性质,但她当时试验的时候用的母版确是比较抗压耐寒的那种,兴许是杂交后它的基因更加强悍了吧?不过这倒给了她一点思路,看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得注意它的抗寒抗旱以及抗虫害能力。

她让人将自己带来的袋子扛了进来,放在王爷的面前,知晓这次受灾情况后,她便去村里向村民将他们多余的稻种都要了过来,虽然不够覆盖所有地区,但平均一下,哪怕每个地区少种一些,只要能跟以往的产量差不多就行了。

岐王十分惊喜的看着这些稻种,有了这些,再加上抢种一部分,不说能丰收,至少能让百姓们不需要饿着肚子。

京城此时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在岐王刚刚离京的时刻,突然来了一场这么大的雪灾,已经有很多人传言是因为皇上逼走了岐王和县主,上天才降怒的,没看见之前的地龙翻身正是多亏了县主提醒才免遭此难的,这次正是因为县主不在,所以上天才将下次再提醒世人。

听见这传言,皇上本就不悦,可还没来得及处理此事,各地雪灾的伤亡便已如雪花般飞上了他的案头,这次受灾之广之剧比往年更甚,不仅是房屋倒塌,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有好几个地方的粮食更是全部被毁了,本就不是粮食产量丰盛的地方,加上流民日益增多,已经有了弹尽粮绝的趋势。

皇上只能调动一部分国库的存粮过去,可这次京中也受灾了,粮食还不能多调动,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且就算是这样,京中的粮食也已经快见底了。

这段时间,朝堂上天天都在讨论这事儿,皇上已是焦头烂额,只能询问众臣:可还有什么主意?北方各地皆以受灾,为今之际只能派人去江南采购粮食了。

一位大臣说道。

据臣所知,江南近日遭遇水患,怕是存粮也不多了。

另一人出来反驳道。

难道就无路可走了吗?闻言,皇上怒道。

突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据老臣所知,此次雪灾北方各地,属岐王的封地受灾程度最小,有好些村子甚至丝毫未受影响,老臣派人前去打探过,听说乃是因为岐王封地上有好些地方种了一种新的稻种,正是县主研究出来的新品种,这稻子抗压耐寒能力极强,而且听人说产量极高。

什么新稻种?皇上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问道。

下面的汪阁老却是一下子想起来当初岐王进献的那些稻种,站出来问道:可是之前岐王擅自回京时进献的那些稻种?被这么一提醒,皇上也想起来了,竟然是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