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岐王献稻子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为了逃避惩罚才故意如此的,没想到他说的竟然是真的!那日的事其他人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也有所耳闻,毕竟当时在场之人还有毕阁老,作为皇上的狗腿子,他是十分乐意见到岐王出丑的,所以早就将这件事当成个笑话讲了出去。
所以岐王向皇上进献过一种稻子的事情,在场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听见有人如此说,便低声议论开了,没想到岐王竟然如此关心农业之事,对农学还有研究?不过那个稻子真的这么厉害?事关重大,听完后汪阁老立马建议道:臣恳请皇上立刻下令让岐王带些稻种入京。
皇上也知道这事的重要性,虽然内心并不想看见他,而且才拒绝了他,再回头去要的这种行为,实在有些没面子,不过理智还是占了上头,他当即就下了一道诏令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岐王封地。
虽然用了最快的速度,但这么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加上新稻种的事知道的人多了,也传了出去。
对于高官们来说,就算粮食全都毁了,他们家中的存粮也足够支撑,对他们来说,饿肚子这种事是不存在的,可老百姓们不一样,只要遇上灾祸,他们心中便会出现很大的恐惧感,那种食不饱腹的日子会不停的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所以当听说有一种抗寒耐压而且产量极高的新稻子,而且有地方已经种了这个新稻子,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稻子的确能扛过大雪灾,这怎么能不让人激动?你们听说了吗?据说有种新稻子,在这么大的雪下都能存活!怎么可能?这么大的雪早就被冻死了吧?真的!我有亲戚在官府干活的,听说这次大雪很多地方都遭了灾,就那个种稻子的地方受灾程度最小,有村子全部中这种稻子的更是什么损失都没有!这么好!那以后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天气了?不仅这样呢,我那个亲戚说这种稻子的产量比我们之前种的高多了!那哪里能搞到这种稻子?听说后,很多百姓顿时心动,急切地问道。
只有那个岐王的封地有,其他地方都没有!这么说来,那个岐王的封地肯定是不缺粮食了,以后要是哪一天我过不下去了,不然我就迁到那里去好了!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人,京城因为是天子脚下,受灾情况再怎么严重也不至于让人都饿死,但其他地方可就没这么好了。
这些地方原本土地就贫瘠,粮食存货不多,雪灾过后流民甚多,支撑了十几天更是已经弹尽粮绝,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开始驱赶流民,彭城便是如此。
被赶出城的流民满心绝望,他们已是家破人亡,各地都在闹灾,这时候把他们赶出城,他们能去哪?难道真的要饿死在外面吗?想到这副情景,已经有人忍不住呜呜地哭了出来。
突然这时,有个人开口说道:不如我们去岐王封地吧,听说那里能吃饱饭!而且听说还给地方住!这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什么?真的吗?真的能吃饱饭?你怎么知道的?我们村里有个人就去了那里,后来写过一封信回来,听说他们那里都没有人饿过肚子!不用饿肚子,这话顿时让众人心向往之,反正他们如今也无处可去,不如就去那里看一看好了。
这几日各个城中的流民都越来越多,各府衙早已写了条子来请示该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已经有好几人建议他将这些外来的流民赶出去了。
随着人口的愈见增多,各城消耗的粮食速度也越来越快,再这么下去便要将存粮全部耗光了,若是这一季的稻子没有丰收,那整个城就会一粒米都没有了,到时候如果再发生什么事儿,那他们就被动了。
苏妧也看到了各府衙写的建议,他们顾虑的的确有道理,只是她来的路上也看到了那些流民,衣不裹身,瘦骨嶙峋,还有很多的老人和小孩已是饿的面色浮肿,若是将他们赶出了城,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不忍心?岐王看了一眼折子,沉默不语,似乎在仔细思考这件事,抬头看见苏妧脸上的纠结,有些好笑地问道。
她叹了口气,说道:若真将他们赶出去,那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了。
既如此,那便将他们都留下吧!岐王毫不犹豫地说道。
苏妧赶紧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留下的话,不说粮食的事,还得给他们找安置的地方,而且流民一多容易滋生疫病,若是因此引来大祸可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她有些不忍心,但她心中也清楚,这不是心软就可以的,既要收留流民,就必须要考虑到后面的一连串事情,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完了的事。
这时,下人突然来禀报,说是京中来人了。
京中怎么会来人?他们刚从那里回来不久,还是皇上亲自下令让他们走的,怎么会这时候来人?苏妧有些摸不着头脑看向门口,这人风尘仆仆,神色看起来很是着急,见到岐王甚至都没来得及寒暄,就直接说了皇上的口谕。
听完皇上的意思后,苏妧愣了一下,没想到皇上竟然是来求新稻种的?真是可惜,之前本王在朝上进献过一次,被皇上驳回了,本王还以为皇上看不上这点东西,因着这次雪灾的事情,便将所有的稻种都下面人种掉了,如今已没有存货了。
岐王叹了一声说道。
什么?这可如何是好?如今这般天气,地还冻着呢,这么冷的天其他的稻子种下去也活不了,只有王爷您这的稻子可以存活下来了。
本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岐王满脸真诚的说道。
来人一脸失望地回去了,苏妧有些忧心的问道:皇上本就对我们不满,如此拒绝他的要求,若是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他一定会怪罪的,不过又能怎么样呢?本王也没说谎。
岐王毫不在意的地说道。
说谎是没说谎,现阶段的确没有稻种了,但其实苏妧之前回去就已经在培育新的稻种了,不需多久就会有一批了,可王爷似乎并没有将这事说出来的打算。
想一想,苏妧也能理解,去了京城以后她才发现王爷与皇上之间暗流涌动,关系并不单纯。
见她沉默,岐王转头问道:你不问我为什么吗?苏妧摇了摇头,我相信王爷自有您的道理。
她下意识的信任让岐王的嘴角勾了勾,他突然开口说道:我已经下令让各府衙收拢安置流民。
可粮食之事…苏妧说完看向王爷,见他一脸轻松,似乎毫不担心这些,有些疑惑,她不信这些事情他会没有考虑到,可他还是将这些流民放进来了,她神色一转,盯着他问道:难道王爷早就有所准备?岐王从一旁拿出一份册子递了过来,放到她面前,示意她打开。
她有些疑惑的伸手拿了起来看了看,这上面记载的竟然是这些年来王爷的所有财产和人手,还有他囤的一些粮食,足够他们撑一段时间了。
那一瞬间,有一丝疑问浮上她的心头,不知王爷为何又要另外囤这么多粮食?这些足够一城百姓吃半年了。
这个念头转瞬即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将心思又转回到册子上,看得出来,这些东西应该是王爷的私库,没想到王爷竟然会掏自己的小金库来补贴百姓,她将册子还给他,觉得他满脸都写着大公无私四个字。
岐王看了她一眼,似乎察觉到她心里在想什么,摇了摇头说道:我可不是这种人,我是对你的稻子有信心。
到时候我亲自帮王爷将您的私库填满。
苏妧笑了笑说道,这点她还是很有信心的,这次的稻子生长周期也会稍微缩短一点,一个月后便能有一批了,到时候便能送去还没有种的村子了。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岐王看着苏妧,没忍住摸了摸她的脑袋说道。
苏妧只觉得头上一重,顿时紧张得捏了捏衣角,一怔后,下意识地避开了些许,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王爷说道:我昨日没洗头…岐王被她这举动逗得一笑,只觉得似乎看着她就能不自觉的笑出来,心情难得地放松了下来,刚想说什么,又听下人来报,有人求见。
今日怎么这么多人求见?被打乱了兴致的岐王默默地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地问道:是谁?是一个叫马和的年轻人。
咦,是他?当初他们走得急,离开京城的时候把他给忘了,没想到他到自己找上门来了。
让他进来。
岐王与苏妧相视一眼后说道。
马和进来行了个礼,说道:久不见王爷和县主,两位的名声又响了许多。
马公子这次来是打算随便看看?岐王问道。
不,马某这次来是打算投靠县主的。
马和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