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万民伞

2025-04-03 17:09:55

此女先前被先皇封为县主,还被赐了婚,乃是未来的岐王妃,以后的皇后怕就是她了吧?这可不一定,之前她似乎惹了先皇生气,一怒之下将她的县主之位和婚事都取消了,如今她不过一个普通的民女罢了,怎堪大位?就算如此,岐王能让她在大军进城时与他并驾齐驱,定然是十分看重她的。

看重有什么用,帝王的宠爱不过是昙花一现,凭她这样的身份,就算强行登上了皇后之位,也是无法长久的,反而会成为被众人攻击的靶子,若岐王真的为她着想,就不该立她,不然只是加速她的死期罢了。

也是,岐王看着不像是昏庸的人,心中自然清楚利弊,他初登基,与朝中大臣联姻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这样的对话在京中的官宦之家中基本都能听到,虽然话可能有些不同,但意思基本都一样,所有人都认为岐王会以大局为重,毕竟他不近女色之名早有耳闻,就算他真的宠爱那个女子,最多也就封个妃,后位是绝不可能的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登基大典定在一个月后,但因着事情繁多,实在需要一个人做主,所以在此之前他们还是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继位仪式。

继位仪式之后,新皇下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封苏妧为后,且封后大典将与登基大典一同举行。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让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原本还想着等新皇登基,再想办法将女儿送入宫中的诸多朝臣顿时都呆住了,皇上竟然真的封了她为后?他怎么能如此冲动呢?岐王妃与皇后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皇后已立,他们的女儿要怎么办?就算为妃,以后也得给那个乡野出生的女人磕头敬茶,这让向来心高气傲的她们怎么接受得了?第二日上朝,大臣们纷纷进言,意图劝阻皇上。

可皇上却像是铁了心一样,将他们的话一一驳了回来,也不知那女人给皇上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如此一意孤行。

就在这之后,苏妧迷惑帝王的流言便渐渐的传了出去,劝不了皇上,正当众人想着去劝一劝苏妧,让她知难而退时,突然有百姓在宫外送来了万民伞。

万民伞这东西他们已有近百年没有见过了,平日里这些官员虽然觉得百姓人微言轻,不值一提,但面对民意时总会退步,毕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意这东西关键时刻还是十分有用的。

他们原以为这些百姓是知道新皇登基,所以特意送来祝福的,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竟然是来祝福皇后继位的!众大臣:?祝福皇后?这实在是让人想不到,这位未来的皇后不是乡野出身吗?怎么还能让这么多百姓自发前来祝福?倒是听说她之前在京城的时候,预言过地龙翻身,好像还跟着研究过新稻子,正因为此,先皇才赐她为县主的,不过其实依然有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事其实是岐王做的,是当初皇上为了娶她,才将这些事都推到她身上的,好为她挣个出身来。

难道当初的事是真的?可就算如此,也不至于让这么多百姓送万民伞来吧?细细打听后他们才明白,这些百姓大多数是从岐王封地来的,在知道皇上下的封后圣旨后,特意赶到京城为皇上和未来皇后的婚礼献上祝福的。

而这位未来皇后在岐王封地可是名声大振,颇受爱戴,原来她竟然默默的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岐王能如此快的平定叛乱,收回失地,也是多亏了她。

发掘铁矿,改造兵器,发明水泥,加固城墙…这些事每一件说出来都让他们惊讶的不知说什么好,甚至让他们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乡野出生的女子能做出来的?可一个人会说谎,要让这么多百姓全都口径一致的说谎,是件不容易的事。

就是水泥是个什么东西来着?翌日早朝时,知道百姓自发过来给他们送祝福,皇上龙颜大悦,对百姓所说之事并没有否认,还顺着他们的话将苏妧以前的功劳又夸了一遍。

之前他怕苏妧树大招风,会引起猜忌,招来不测,如今却是没了这个烦恼,她做了如此多的事,功劳这样大,自然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怪不得皇上会如此宠爱她!大臣们听完心思复杂,虽然因为没有亲眼见到过,心中总还是有些难以相信,但这样的场景摆在眼前,他们原本想说的那些话,便再也说不出来了。

苏妧此时暂住在原本的岐王府中,从皇后被关押后,萧姨娘便再也没人动静,安安静静的呆在在自己的房间内,连门都不敢踏出一步。

上次住在这里她只是一个客人,如今都知道她是未来的皇后,府中下人对她殷勤了不少,可以说是争相讨好了,她只要略微一走动一下,后面就会跟着一大堆子的人,苏妧嫌烦,也懒得出门,这几日一直都关在房内看书。

朝堂上的一些事她自然也知道了,就算她不出门,下人们也会殷勤地将这些事告诉她,一脸高兴得恭喜她如此得皇上宠爱。

封后一事她虽然有些预料,但实在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如此高调地宣布,一点都没有给那些朝臣反应时间,她都能想象到如今朝堂上的情形。

原本她以为自己必然不得清闲了,没想到竟然会有百姓来给她送万民伞?她虽然自认为尽了一些力,但不觉得自己做的这些配得上如此荣誉,而且她为百姓所做远远不够,没道理会收到这万民伞啊?这日,她照常起来在整理书籍,忽听房门响了,还有些惊讶,她早就吩咐了人没事不要找她,这时候王爷…不,皇上出接手政务,应该也是最忙的时候,按理来说是不会有人来找她的。

会是谁呢?她有些奇怪地打开房门一瞧,才见原来是皇上!您怎么出宫了?苏妧有些惊讶地问道。

听说你一直将自己关在屋内,我有些担心,便过来看看。

其实是他宣布封后圣旨时并没有跟她商量,有些担心她不高兴,这才在早朝后便匆匆赶了过来,见她一脸常色,这才松了口气,说道,怎么日日将自己闷在屋里,不会闷坏吗?要不我陪你出去走走?苏妧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太监手上搬着的厚厚一大摞奏折政务,有些无奈地说道:这么多奏折,你哪有空出去走走?要是让人知道我耽误了你干正事,我怕是会被口水淹死,而且若是不抓紧,这些奏折怕是要看到深夜。

她打量了皇上一番,见他满身疲惫,脸上都有黑眼圈了,很是心疼,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换成皇上这个职位也一样。

虽然苏妧所猜是事实,这些奏折他的确要看到晚上,但这些若是与妧妧比起来,还是妧妧更重要,他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奏折是永远看不完的,但妧妧你却只有一个。

苏妧明白他的担心,心中感动,说道:我真的没事,我是在整理一些书籍,这才没有出门,既然都带来了,那皇上就在府中处理政务吧!见苏妧不像在说谎,脸上的确没什么不高兴的样子,他这才松了口气,说道:那若是你呆闷了,或者有人惹你不悦了,定要与我说。

是是。

见他一直盯着她,苏妧连连点头说道。

见状,皇上这才让人将奏折都摆放到书房去,还让人将她的东西也都一一收拾好送到了书房,在旁边给她置了张桌子。

苏妧坐下后,才有些犹豫地问道:皇上,那个万民伞可是你的手笔?他笔尖顿了顿,过了一会儿,抬头说道:自然不是,那是百姓真心实意送来的,也是你该得的,怎会是我安排的?苏妧听完没说什么,便低下头去继续整理了。

皇上微微松了口气,平静了一会儿,随即也低下头去批阅奏折了,一时间,两人都沉浸在各自所做的事当中。

等皇上重新回过神来,才发觉竟然已快到中午了,而他的奏折竟然也已看了一大半了,以往这些奏折他都要看到晚上,果然,是因为跟妧妧在一起,所以效率才提高了这么多吗?他不由得朝苏妧望过去,见她正伏在案上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忍不住走了过去看了一眼,只见她写的好像是一些书的名字,但里面有好些书就连他都没有看过,他不禁问道:这些都是书名吗?苏妧点点头,说道:对,我在写一个书名目录,方便以后建一个藏书阁。

藏书阁?皇上有些惊讶地问道。

这个想法其实从之前就在她脑海中了,如今皇上问题,她便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从彭王为了收罗人才在自己封地上建书院开始,我就有这个想法了,因着教育的差距,各地学子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学子甚至连书都买不起,要是我们能在全国各地都建一座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藏书阁,那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或多或少有些帮助吧?而且只要普通老百姓有心向学,也可以前去借阅,这样也有助于开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