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个好主意,就是图书管理不易,时间长了纸张容易破碎,而且若是要在各地都设一个藏书阁的话,但是藏书的数量不够。
皇上思索了一番,说道。
这简单,我们只要不让人将书带出去,一切活动都在我们的人眼皮子底下看着就行了,若是要带走,便让他们自己带纸笔来抄写,至于数量问题,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活字印刷术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学习强国肯定是有详细制作过程的,只要多试验几次,印几本书不成问题。
既然如此,倒是可以一试,只是管理不易,如何管理还得制定一个章程出来。
皇上将这个提议在脑中滚了好几遍,越想越是个好主意,若真能实现,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文气提高了,自然就能选拔出更多的人才来。
管理章程这个就更简单了,现代图书馆模式早已经完善,借用一下图书馆的管理形式就可以了,苏妧想着便刷刷刷的在纸上写了下来。
皇上便坐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她,等过了一会儿,见她喊了一声好了之后,便走过去看了看她写的章程。
苏妧将笔放下,活动了一下肩膀,吹了吹墨,递了过去说道:王爷,你看看呢?皇上细细看了一遍,这些章程都很完善,可以说处处都考虑到了,只是有一点,他指着那处有些惊奇地说道:将藏书阁分为医农工理文武等几科,然后每个相关的书籍分开来放置?这个做法倒是第一次见,有点意思,不过来看书的大多都是学子,他们更关心的是科举,看杂书的怕是少之又少。
少一些不怕,若是有人真正在某方面有天赋,哪怕只有一两个也好,这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点皇上想必比我更有体会,读书读得好的可不一定会做实事。
苏妧说道,这世上三百六十行,缺一不可。
皇上点点头,这倒的确是,便说前些年黄河决堤一事,满朝文武想找个懂水利的人出来都找不到,那年可谓是损失惨重,想起那事,他叹道:这事明日我便在朝上宣布。
第二日,皇上一宣布要在全国各地建藏书阁的消息,便惹得朝野内外震惊。
朝上的武将向来支持皇上的多,文臣作为读书人,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也觉得这是件大好事,一时间都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
等知道这个提议竟然是苏妧提出来的之后,朝臣便有些躁动了,什么,这竟然是她提出的?若是真的让她实现了,那他们这位未来的皇后,岂不是会收拢天下读书人之心?时间一久,她的地位便稳如泰山了,毕竟这满朝文武可有一半是读书人。
不行,他们可不能让她怎么轻易得逞,不然以后他们的女儿入了宫,怕是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么想着,便有人站出来说道:国库正空虚,若要在全国各地都大兴土木,怕是有些劳民伤财了。
那便分批次建,先试试效果,若是国库的钱还不够,那就由内库出,如此诸位可满意了?皇上说道。
臣不敢。
那大臣连忙俯首说道,只是臣看这章程上写了很多类型的藏书,其中许多书乃是孤本,还有很多臣活了几十年从未听闻,不知苏姑娘是从和得来的?这么一说,有许多没注意的朝臣立刻互相传递起了之前皇上让他们看的奏折,见上面果真写了很多孤本的名字,低下头捂着嘴小声议论了起来。
上面有很多书,连他们家里都没有,更不要说那些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这位未来皇后将这些都写了上去,难道是要将这些都放入那藏书阁中?她哪来的这么多孤本?如果孤本这么好寻,就不会叫孤本了,对苏妧的这个举动他们实在是嗤之以鼻,这世上就没有哪个大家能一次性集齐这么多孤本的,她也不是大家出身,而且听闻这么多年从未出过封地,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孤本?这事儿当初皇上也问过苏妧,可她拍着胸脯说,既然她写上去了,便定能搞到这些书,让他放心,那模样信心十足,瞧着并无担忧,只让他将这原封不动的在朝上宣布即可。
他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选择相信了她,听见大臣的问话,便将这事搪塞了过去。
见皇上似乎也说不清楚,大臣们更以为苏妧这是在胡编乱造以搏名声了,到时候兴许找个什么借口说书不见了或者随便用一本书来冒充孤本,他们一定得紧盯着,不能让她就这么混过去!京城自然是第一处建起藏书阁的地方,而且因为是用旧房改造的,所以只花了几天时间便完成了。
挂匾那日,吸引了京中无数读书人前来观看,因为他们听说那匾额上的字是皇上亲自题的,而且听说这藏书阁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对读书人来说,这消息自然一听就让他们很兴奋。
普通的读书人自然不知道当时在朝上的争执,但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确是听家中长辈说起过,说这藏书阁是未来皇后提议的,而且听说里面会有很多孤本绝迹,他们这才想着来一探究竟。
可没想到他们在人群外站着的时候,竟然瞧见人群里面自家亲爹的身影,看见的那一刹那,他们扭了扭眼睛,怀疑自己眼花了,再抬眼一看,还真的是!在家说的多不屑多镇定,没想到这会儿竟然也忍不住了!匾额一挂完,阁门便开了,一进去,扑面而来的便是大大的一个静字,墙上地上随处可见各种引导标志,周围看管的人并不管他们去哪,但若是看到有人破坏书籍、大声吵闹或者想将书籍带出去,他们便会前来阻止,不过一般进来这里的都是爱书的读书人,但是很少有人会如此。
他们走到书架旁望去,那个书架上都贴好了标记,说明这是什么类的书,这样找的时候,的确更具有目标性。
这群官宦子弟远远的尾随在自家亲爹身后,见他们似乎的确是来看书的,而不是来抓他们回去的,这才松了口气,把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他们一帮年轻人自然不高兴跟长辈一起玩,悄悄的避开他们,便自己逛了起来。
没想到这藏书阁还挺大,上下有三层,还有专门让人休息和书写的地方,他们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竟然还有话本和小人书!这让他们顿时提起了兴趣,这未来皇后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还以为这里会无趣的很,没想到竟有这么多惊喜!那些孤本呢?在哪?看见了没有?他们依依不舍地放下话本又转了一圈,低声议论着,虽然他们平日里不爱学习,但也算个读书人,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对孤本不感兴趣的。
而且他们的父亲这几日在家里,几乎是日日要论几句那未来的皇后的不是,说起她来便摇头叹息,什么大放厥词沽名钓誉之类的,让他们也不禁对这位未来皇后建造的这藏书阁好奇起来,都在暗中猜测她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孤本?还是真的如他们所言,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书太多了,还没找见呢!你们说这未来皇后是什么来历?怎么能想出这种主意来?建什么藏书阁?还有这里的书,我去过京中这么多人家,加起来都没有这里的藏书多,她是怎么搞来这么多书的?这里实在太大了,他们走了一圈还没瞧见,嘴上便有些嘀咕了起来。
不是皇上帮着弄的吗?听见这话,有人疑惑道。
哪的事儿,我早就打听过了,皇上就是出了点银子,帮着找了点工匠,听说其他的事都是这位未来皇后一手包办的,皇上根本没参与。
有了解的人低声说道。
这么大的事,她一个人经手?皇上竟然就这么放心?你的注意点偏了好不好,我爹说了,他一直派人盯着呢,宫中和岐王府并没有运送大量的书籍出来,这些书都是从一个工坊里运出来的。
有一人突然有些神秘的说道。
工坊?什么工坊?这话顿时让他们好奇起来。
我爹悄悄让人进去看过,好像是一间专门印刷的工坊,一天就能映出上千本书来!这么快!那人刚感叹完,就听前面有一人小声的喊了一句,找到了!他们顿时一起跑了过去,见最先喊的那个人还立在原地,经过他身边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你怎么不走?那人一脸复杂地抬了下手,指了指前面,他们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只见他们几个的爹都正在书架前专心的翻阅着手中的书,一脸凝重,让他们看了忍不住疑惑,难道是这些书有什么问题?这些大臣这样自然不是因为有什么问题,恰恰就是因为没什么问题,他们才如此凝重的,这些书竟然全是些他们平日里不常见到的孤本!不是一册两册,而是满满一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