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267章 吾家有女初长成!

第267章 吾家有女初长成!

2025-04-03 17:15:12

天寒地冻,冬至一过,三九天儿就到了。

今年的交九,比往年都要冷,村里村外乃至官道,都很少能见到行人。

也正因为天冷,所以有些消息并没有传出去。

大家都忙着猫冬,自然也就无心去八卦。

齐妙不敢出屋,每天都在家里猫着。

闺房内的炉子、小炭炉,就没断过火。

乃至半夜的时候,梁安都要过来,给闺女这边添些柴禾。

不然,都扛不住。

去年雨水多,今年又这么冷。

天气实在是难以捉摸。

本来,齐妙以为自己根本扛不住憋在屋里,毕竟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的消遣。

可没事儿做做女红,写写《齐家医书》,时间倒是过得很快。

动不动父亲就过来喊她过去吃饭,再不然天就黑了,洗洗、收拾收拾也就睡了。

冬月初八孙玉轩成亲,虽然远在京城,可梁安老早就把东西给送到了清泉居。

东西还算稀罕,是梁安随身携带的那把匕首。

据说,还挺有江湖地位,是个稀罕物。

依着齐妙的意思,就从匣子里选一对玉镯送过去,既简单又方便。

可他们夫妻俩都说那不是他们的东西,送礼一定要送自己的,才能表达心意。

对于他们你的、我的这一套理论,齐妙纠正了很长时间,不过……压根没有任何作用,只是徒劳。

他们总觉得那匣子里的东西,日后就得她带走,殊不知她都是他们的女儿,又有什么不是他们的呢?!冬月二十八这天吃过晚饭,曹氏把老早就做好的衣服拿出来,给齐妙试。

粉红色的衣服,穿在身上显得粉粉嫩嫩,煞是惹眼。

如果不是这副身体的年纪,齐妙还真不敢穿。

到底心智年龄比较大,不好意思穿。

站在地上转了个圈,梁安跟曹氏看着纷纷点头。

吾家有女初长成!曹氏眼眶微红,看着女儿喃喃地说:一眨眼,我们家妙儿也要及笄了。

明天就是冬月二十九,也是齐妙的生辰,更是她及笄的日子。

这对于梁安夫妻俩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

梁安伸手,搂着媳妇儿的肩头,感慨的说:是啊。

孩子大了又懂事儿,还会治病、救人,鼎好。

曹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轻叹口气,道:妙儿,娘不求你多富贵,就求你……平平安安的。

齐妙心里暖和,走上前搂着曹氏的脖子,靠在她的怀里,轻声地说:娘放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儿,女儿都跟娘、跟爹在一起。

只要娘亲不允许,妙儿一定不会做。

她心里明白曹氏的纠结。

一方面,这对夫妻希望当年的事情真相大白。

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真相大白。

一旦公布与众,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不得而知。

万一独孤寒护不了她,那她就是齐家遗孤,圣上够呛能容了她。

事有两面,让人很难抉择。

曹氏听到女儿的话很欣慰,深吸一口气,喃喃地说:真有那一日,娘绝对支持你们。

当年齐家的事情,娘是目睹者,娘可以作证。

齐妙摇头,没有吱声。

梁安搂着妻女,满足的长舒口气,也没有吱声。

三口人依偎在一起,那么的安静、祥和。

外面,依稀传来叫门声的声音。

三口人互看一眼,都是一愣!这么冷的天,这样晚的时间,来串门肯定是不可能。

到底是谁呢?!梁安看着妻女,想了一下下地穿鞋,然后披上大氅,快步出去了。

齐妙坐在炕上,瞅着曹氏,纳闷的问:娘,能是谁呢?不知道。

曹氏摇头,想了一下又道,去西屋把衣服换了,明儿再穿。

好。

齐妙应下,拿着自己的衣服,去西屋那边换装。

外屋地门拉开——不滴……不滴……不滴……小孩儿稚嫩的声音传来,曹氏忙从炕上下来。

站在里屋,看着一身红色虎头斗篷的小家伙,笑眯了眼睛伸手抱过来,说:哎哟我的小蛋蛋,可想死姨母了。

不滴……不滴……不滴……不滴……小家伙一个劲儿的不滴,倒也冲曹氏伸手求抱抱。

李嬷嬷看着蛋蛋的样子,无奈的道:也不知道跟谁学的,就一个劲儿的‘不滴’。

眼瞅就一生日的蛋蛋,如今会走、会出怪声,到了好玩的时候。

小家伙走的很早,八个半月就能走了。

老人说:男孩儿走早有马骑,女孩儿走晚有轿坐。

蛋蛋走早了,他们一家还挺高兴的。

齐妙换好了衣服,从西屋过来,看着李嬷嬷跟小婵,笑呵呵的打招呼说:嬷嬷,小婵姐,您们来了。

二人一看见齐妙,纷纷侧身行礼,异口同声的说:给姑娘道喜。

道喜?齐妙有些傻,梁安夫妻俩反应过来,纷纷笑了。

大家进屋之后,曹氏把蛋蛋的斗篷脱下,看着她们俩,道:让你们费心了。

这么冷的天儿还赶着过来,冻坏了吧。

李嬷嬷摇摇头,脱鞋上炕,把腿放进被窝里,说:还行,高少爷派马车过来送的,马车里还算暖和。

齐妙烧水,梁安去西屋烧炕、烧火墙。

每次她们俩带孩子过来,都在西屋那边住,已成习惯。

小婵仿佛回到自己家一般,将炕桌放下,然后看着忙活的齐妙,道:姑娘明日就要及笄了。

嬷嬷说一定要过来给姑娘贺喜,高少爷远在京城回不来,不过也托我们把贺礼带给您,还有孙少庄主的。

说着,把带来的布包放在炕桌上、打开。

两个锦盒很精致,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不过想来应该不是便宜货。

齐妙笑眯眯的伸手,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把锦盒打开:高威林送的是一对玉镯;孙玉轩则是送的一枚富贵锁。

金镶玉的,做工精致,她挺喜欢。

李嬷嬷看着齐妙手里的锁,笑呵呵的道:就知道肯定他们会送这个。

我跟小婵没有别的,给姑娘打了个赤金的项圈,正好用来挂这富贵锁。

小婵把他们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是一个金项圈,然后把锁挂上,就如同电视里大户人家小姐戴的那般。

齐妙瞅着手里的东西,好一会儿都没有吱声。

太贵重了,她还在估摸着价格。

不说高威林、孙玉轩送的东西多贵重,李嬷嬷跟小婵是一个子儿都没有,全靠在作坊一点一点攒。

如今这一个项圈,估计花光了他们的所有积蓄吧。

瞅着他们俩,有些负罪感的说:让嬷嬷跟小婵姐破费了。

这金项圈……价格不菲。

什么价格不价格,姑娘喜欢就好了。

李嬷嬷不在意的说着。

小婵也附和的点头。

原本跟枕头奋斗的蛋蛋,看到齐妙手里的好东西,慢慢的站起来,三两步走过来,一把就要抢。

被李嬷嬷一把抱住,然后笑呵呵地说:这个你可拿不了,不能跟姐姐抢东西哦。

小蛋蛋看着齐妙手里的东西,又看了看自己跟它的距离,不愿意的撇嘴,眼瞅就要哭。

小婵赶紧把带来的粟米糖拿一块,在小蛋蛋的眼前晃悠。

小家伙一看有吃的,顿时不哭了,伸手就要拿。

小婵没有给,歪头看着他,说:你要说什么?……小蛋蛋没有吱声,不过双手抱拳,上下晃动,做着谢谢的动作。

齐妙跟刚进来的梁安看着,都呵呵轻笑。

曹氏看着孩子,轻叹口气,感慨地说:真是幼苗不愁长啊。

这孩子,眨眼什么都会了。

是啊,拉粑粑撒尿都知道,虽然不会说,可是这手好使,全靠指。

李嬷嬷有些自豪,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

齐妙看着小家伙,把项圈收起来,然后轻叹口气,道:嬷嬷辛苦了,孩子从不大开始就带他,很累的。

李嬷嬷听了摇摇头,不在意的开口说:这也不算啥,孩子省心。

眷恋的看着齐妙,伸手拉着她的手,揉捏了两下,继续又说:还记得前年冬天,看到姑娘时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一般。

这一晃,姑娘也要及笄了,没想到……您跟哥儿还是姐弟。

齐妙明白李嬷嬷要表达的意思,主动抱了她一下,说:嬷嬷放心吧,蛋蛋的户籍,我会让……哟,差点忘了。

李嬷嬷看着梁安夫妻俩,欣慰又高兴地说:咱们蛋蛋有户籍了,落在了作坊的一户姓李家。

还姓李,名字是大少爷取的,叫李明恒。

明亮的明,恒心的恒。

明什么,恒什么,大家心里清楚。

梁安夫妻俩互看一眼,纷纷看着小蛋蛋说:恒哥儿,以后我们是恒哥儿。

齐妙看的真切,梁安的眼睛红了,显然对于这个名字,十分的激动。

曹氏摸着孩子的发顶,轻笑一下,说:这天儿太冷,你们就在这边多住几日。

家里没有来串门的了,都在家猫冬呢。

小婵听了没说话,李嬷嬷听了摇摇头,道:那可不行,家里事儿多。

那边的作坊,现在可忙了。

那些药膏,每十天都拉走一批,我们得回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