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梁安预料到的,巳时正马车来到了梁桂芳家的门前。
叫门、进院,梁桂芳把齐妙扶下了车,冲着梁安侧身行礼,热络的道:三叔,妙儿,你们怎么来了。
这大冷的天儿,怎么劳三叔过来给我送东西啊。
应该是我跟东哥回去,给您送才是。
梁安把车里的车后挂着的粘豆包、冻豆腐取下来,放在地上。
看着她,摆摆手,不在意的道:你这丫头客气什么。
你妹子及笄,你大老远赶回去,三叔跟你婶儿都记得呢。
梁桂芳一听这话,眼睛通红。
好似受了什么委屈一般,侧身行礼一下,说:有三叔您这样惦记,侄女我真是……好了好了,不说这见外的话。
你去,上屋把刀拿出来,三叔帮你把这芦花鸡给杀了。
都是母的,补身子。
梁安说着,扬了扬手里的两只芦花鸡。
镇上很少有养鸡的,尤其像卢长东这样在书院里做事,迎来送往都是书院的人。
家里养鸡,影响不好,味道也不好。
梁桂芳看着梁安手里的芦花鸡,忙不跌的摇头,说:三叔,这个不着急。
大冷的天儿,咱们进屋说、进屋暖和暖和再说。
说完,就要把人往屋里请。
梁安摆手,指了指马车,又道:你们进屋,我把这车拾掇拾掇就进去。
梁桂芳看着马车,惊喜的开口问道:三叔,您家买车了啊。
梁安听到这话,忙不迭的摇摇头,说:哎哟哟,三叔要能买得起马车,那可烧高香了。
这车是德济堂的,借过来方便。
梁桂芳闻言抿唇,扭头看着齐妙又道:三叔坐马车还不是指日可待。
妙儿会医术,而且医术那么好,用不了几年就能让三叔坐马车。
齐妙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看着梁桂芳,撇嘴自嘲的说:姐,你可真看得起我。
行了行了,你们俩赶紧进屋,别耽误我干活儿。
梁安摆手,让她们赶紧屋里暖和。
梁桂芳不再坚持,嘱咐梁安快点儿,便带着齐妙进了屋。
屋内,烧的特别暖和,收拾的也相当干净。
齐小妙把身上的白狐斗篷摘下,又将帽子、围巾都取下,放在一旁。
梁桂芳利索,快速的又是烧水、又是拿攒盒。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家里都会备着攒盒。
里面的东西样数不多,可却看着十分讲究。
瓜子、南瓜糖、还有些小饼干。
梁桂芳把水壶坐在炭炉子上,瞅着齐妙热络的招呼着:妙儿,赶紧炕里坐。
炕里热乎,吃点儿东西,赶路累了吧。
齐妙没有客气,上到炕里盘腿做好,搓着手,说:我还行,就是我爹一直在外面赶车,估计冻够呛。
你这丫头咋说话呢。
你爹我穿了这么老多,怎么可能冻够呛。
梁安边说边进屋,把狗皮帽子、皮质大氅全都脱下,又将棉鞋脱下,直接上炕。
搓着手,看着侄女,又道:芳儿啊,别忙活,上炕坐会儿,咱们唠会儿磕。
梁桂芳笑着摇头,指着炭炉子说:快了,水开把茶沏上就行。
梁安不再坚持,吃了两块饼干垫吧垫吧肚子,看着她,问:上次你们回家,听长东说要他考举子,准备的怎么样,来年开春下场吗?梁桂芳轻叹口气,等水开的功夫,回答说:我一个妇道人家,还真不知道东哥准备的如何,也不好问啊。
不过听东哥的意思好像最早也得来年上秋下场。
他想多准备一段时间,也想在书院那边多赚些银子。
考举子需要休沐,也不知道那人……唉!一声叹息,让齐妙觉得事情不对劲儿。
上一次她来家里也这样,不过倒也没多问。
如今……齐妙把手里的瓜子扔回攒盒,看着梁桂芳纳闷的蹙眉,问道:姐,可是发生什么事儿了?水开了,梁桂芳把茶沏上,端回炕桌之后,侧身坐在她的身边,摇摇头,说:书院又来了两个秀才。
跟镇上的牛举人有关系。
要不是东哥在那书院呆了好些年,又有些学识。
这一次,就凶多吉少了。
齐妙挑眉,仔细回想那日梁桂芳说的话,明白为什么卢长东非要走仕途、考举人。
可是……梁安手指敲桌,看着梁桂芳咂舌问道:芳儿啊,你当家的每个月廪米还能拿到不?哗——哗——哗——梁桂芳倒了两杯茶,瞅着梁安点点头,说:能拿到,上次岁考东哥得了优,也是因为这个,他们不好动东哥。
梁安听到这话,缓缓点头,轻舒口气,说:那还行,长东这孩子……还算争气。
岁考,东陵王朝的习俗。
那些穷秀才若是在岁考得了优,每个月都会有廪米,以贴补家用。
齐妙端着茶杯喝了口,对这个姐夫还算佩服。
卢长东要是放在现代社会,应该就是学霸的人设,不错不错。
梁桂芳看着梁安,诚挚的邀请着说:三叔,您跟妙儿今晚上别走了,就在这儿住。
好容易来的,还给我送东西,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梁安放下茶杯,瞅着满脸愁容的侄女摇摇头。
好笑的开口说道:你啊你,客气什么。
你们夫妻俩不多,把三叔跟你三婶儿看的那么重,去年居然特意过去一趟,咱们走动应该的。
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放在桌上,继续道:方儿啊,这是你三婶儿让我给你的。
长东要学习、还要考试,哪哪都是钱。
银子不多,你拿着用,别嫌少。
不行不行,我哪儿能要您跟三婶儿的钱,不行。
梁桂芳忙不迭的摇头,拒绝着。
齐妙坐在一旁,也没想到亲爹居然会给银子。
而且,还是母亲让的。
她倒是不在乎这几两银子,梁桂芳懂得人情世故,自然跟她交往没有什么问题。
来回推拒次数多了,梁安不耐烦,直接紧紧握着梁桂芳的手,不容她抗拒。
咂舌一下,不悦的道:你这丫头犟什么?叔儿给你的,你就拿着。
多了没有,五两还能拿出来。
你瞅瞅你,给你的爆竹啊,烫手?正抻哆着,外屋地的门推开,卢长东正好走进了屋。
梁桂芳浑身一震,有些局促不安。
梁安倒是很自然,又握紧一下、松开她的手,平静的说:别再推来推去了。
长辈赐、不可辞,辞之不恭。
啊?梁桂芳没怎么念过书,所以对这话根本不懂。
梁安看她傻乎乎的样子,好笑的摇摇头,又道:你当家的是夫子,没事儿跟他多学学、多念念书。
不然,就这么在屋里圈着,不闷啊!意有所指的话,让卢长东原本不好的面色更加难看。
可倒也会隐藏自己,稍微缓解一下,温文儒雅的走上前,拉着梁桂芳刚刚被握的手,说:芳儿,三叔的意思就是长辈给的东西我们要拿着,不可以不要。
三叔、妙儿,今儿怎么过来了,啥前儿到的,冷不冷啊?梁安倒是好性子,对于他的问话,一一回答。
梁桂芳手里捏着荷包,想了一下,反手交给卢长东。
轰——这……卢长东懵了,没想到荷包里居然是银子,而且还是五两。
齐妙端着茶杯,看着他们仨的推拒,并没有吱声。
不过倒是对卢长东这个心病,多少有些担忧。
他们刚进屋没多久这大姐夫就回来了,而且还是在书院上课的时候回来,显然是对梁桂芳不放心。
若是日后真的走了仕途,家里有下人伺候,那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齐妙深思,突然对梁桂芳有些担忧了。
最后的最后,自然卢长东收下了银子,而且又赶紧回了书院。
据说下午请假,不过去了,回来陪他们。
外屋地门关上的那一刻,梁桂芳长舒口气。
梁安察觉,但是却没有吱声。
把杯子里的茶饮尽,看着梁桂芳道:拿把刀,我帮你们把鸡杀了。
你当家的是个书生,不敢做这些。
哦,那好。
梁桂芳点头,起身去拿刀。
梁安看着齐妙,小声嘱咐的说:一会儿你跟她多唠会儿,爹去镇上溜达溜达,置办点儿年货。
你那白狐斗篷,外面卖十多两银子呢,所以你娘给她五两,也算是……爹放心,我不在意这些。
齐妙摇头,笑眯眯的说着。
人家送了那么贵重的东西,以梁安跟曹氏的为人,的确不能要的太多。
梁桂芳从外屋地回来,将菜刀递给梁安。
齐妙下地穿上鞋,兴冲冲地说:烧水烧水,我帮着薅鸡毛,这活儿最好了,我愿意做。
兴致勃勃的样子,让梁桂芳有些不解。
看着她,微微蹙眉的问道:妙儿,你这么兴奋做什么?那活儿多脏啊!你别做,姐做就可以了。
你现在是及笄的姑娘,得养着。
齐妙听了忙摇头,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快拉倒,哪就那么金贵了。
中午咱俩一起做饭,在家我都发挥不了,全是我娘做。
梁桂芳听道这话,伸手轻点她的额头,摇摇头,说:别不知足,三婶儿那是疼你。
若是我娘能……算了,不提她。
说起来冯氏是真的失败,自己的女儿提到她都摇头,可想而知她还有什么可让人记挂的。
院子里,传来芦花鸡扑腾的声音。
齐妙舀水、梁桂芳烧火。
不一会儿,梁安拎着两只芦花鸡进屋,看着他们俩,说:你们姐儿俩折腾吧,我出去一趟。
梁桂芳扭头,看着梁安疑惑的问道:三叔,啥事儿啊?没事儿。
你三婶儿让置办点儿年货,我去镇上瞅瞅。
梁安说完,笑呵呵的进屋穿戴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