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314章 可是有什么喜事儿?

第314章 可是有什么喜事儿?

2025-04-03 17:15:14

王大成气呼呼离开院子里之后,还故意叫嚣、放了些狠话。

结果可想而知,根本不起什么效果。

如果他几句叫嚣就能让梁氏兄弟改主意,那还真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

齐妙见院子里的乱糟糟没了,这才带着弟弟、妹妹出了闺房。

梁庐跟梁安还有曹氏,就站在院子里,一个一个犹如刚刚得胜归来的战士一般,在那里总结经验。

二哥,那房子就给汉松留着成亲。

你们隔三差五过去照看一下,就是荒了,我也不卖给他。

呸——梁安气的朝地上吐口水。

梁庐自然是同意的。

本来还打算老宅那的房子,哥俩商量一下看看如何处理。

没想到弟弟根本不要。

轻叹口气,瞅着他们两口子,欣慰地说:旁人家里因为争家底儿,总是打的头破血流,咱们家……多谢三弟、三弟妹了。

你们两口子的好,哥哥跟你二嫂都记得。

曹氏轻笑着摇头,不敢居功。

老家底儿处理的方式就是这样,谁伺候了老人,家底儿就归谁,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更何况老宅也没什么值钱的家底儿,最值钱的就是土地、房子。

梁安看着哥哥感激的样子,摆摆手,说:二哥,瞧你这话说的。

咱们是亲兄弟,说这些就外道了。

更何况你跟二嫂照顾咱爹,本就是劳心劳力的事情。

我们怎么可能跟你们争竞。

是啊二哥,安哥说的对。

不仅不能争竞,我们还得尽孝道,给孩子们打个样儿。

曹氏恬静的说着。

齐妙看着他们三个你来我往的感激,跟梁汉柏挑眉、交换了下眼神。

梁汉柏比较雀跃,走到他们跟前,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三叔,直接朝正房的方向走。

哥俩被拽的莫名其妙,曹氏也木讷的被女儿拉着往屋里走。

梁桂兰将院门挂上,也兴冲冲的回了正房。

屋内,大家盘腿坐在炕上,瞅着三个孩子忙活的样子,一脸茫然。

这是干什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这么正式。

又是放炕桌,又是烧热水,闺女还拿出了孙少庄主给的茶叶罐子。

哥俩对视一眼,梁安笑呵呵的瞅着齐妙,道:闺女,可是有什么喜事儿吗?梁桂兰年纪小,藏不住事儿。

听到三叔这话,忙不迭的捂嘴轻笑,然后甜甜地说:二叔、三叔、三婶儿,咱家有个天大的大喜事儿呢。

曹氏闻言微微蹙眉,想到齐妙刚刚进屋的冲动,突然想明白的开口问道:妙儿,是不是你哥来信了?怎么说,怎么说的?梁汉柏把茶杯都摆上,齐妙用茶壶倒水,看着他们三位长辈,抿唇笑着说:爹,娘,二大爷,我大哥跟我哥的名字,已经在军营记录在册了。

啊?曹氏不解。

真的?梁安惊讶。

这有什么可高兴地?梁庐不以为然,拿了杯茶到跟前,喝了一口,又说,去军营肯定名字记录在册,这有什么可惊讶的?梁安闻言不住的摇头。

梁汉柏赶紧给父亲科普这个记录在册是什么意思。

梁桂兰还兴冲冲的补充,梁庐听得一愣一愣,最后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曹氏激动,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感慨地说:孩子们……都争气啊!一句话,让两位父亲都纷纷赞同的点头。

梁庐也很激动,眼眶都红了,可碍于面子,所以并没有流出泪。

伸手拉住兄弟的大掌,不住地拍着他的手背,说:三儿啊,三儿啊,我那小子有今日全靠你啊!如果不是你天天带着他们出去折腾,我那小子也不能这么能耐。

好啊,真好!梁安看着激动的二哥,没有说话,不过却不住的点头。

齐妙明白,若不是守孝期,他们哥俩一定会把酒言欢,好好庆祝。

将信拿出来交给梁安,梁安读完之后,曹氏顺手接过来瞅了瞅,就塞进了炭炉子。

梁庐虽然不解他们夫妻俩的动作,但却从来都没有质疑过。

二哥,森儿往家来信的消息,你可别往外传。

这是偷摸写的,若是被外人知道,会对咱孩子不利。

梁庐听到兄弟这话,忙不迭的点头,道:放心放心,这事儿……我连孩子他娘我都不说。

就咱们几个人知道。

跟梁庐办事儿还是靠谱的,至少他心里有数,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虽然家里刚刚经历了乌烟瘴气,可这一件好事儿,就能冲淡许多,也算让人欣慰了。

至于陈俊逃走的事情,哥俩看的很淡。

梁敏如生前不做法,做的那些事情本就不让人尊重。

他们家的几个孩子,又总觉得住在镇上高人一等,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感情。

齐妙坐在炕上,瞅着他们哥俩,煞有其事的说:那老宅的房子,我大哥怕是用不上了。

人家以后啥样不知道,肯定得飞黄腾达。

到时候怎么可能回这娶媳妇儿。

那房子咱们就空着,眼气着王大成。

梁安听到闺女的话,伸手轻点她额头一下,摇摇头,道:你啊你啊,一天天就是鬼主意多。

梁庐看着侄女,咂舌一下,感慨的舒口气,道:若真像妙儿说的这般,那老房子就算空着,我也愿意啊。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

他们本来已经认命,就觉得孩子以后也得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可没想到如今这样的安排,吃了官饭,用农村人的思想来说,那就是光宗耀祖了。

一家送走了梁庐父子,梁安把她们娘仨都撵去了齐妙的闺房。

齐妙好信儿,偷摸趴门口听了听。

原来,亲爹在哭。

齐妙想进屋劝,没想到被曹氏拽住了。

无声的冲她摇摇头,然后拉着她回了屋子。

梁桂兰就规矩的坐在飘窗处,还是她那会儿练字的位置,没有多动一下。

母女俩也走过来,坐下之后,曹氏叹口气说:让你爹缓缓,这些日子事儿多,他心里也堵得慌。

你哥这事儿算是一个契机,让他好好发泄发泄,不然上火就该闹病了。

齐妙听到母亲这话,点点头,嗯了一声。

一家之主,顶梁柱。

哪一个词都是无形的压力,压得男人喘不过气来。

如今想想,还挺心疼爹爹的。

背负那么多,谁也不能说。

曹氏看着一旁乖乖坐着的梁桂兰,摸摸她的脸颊,又道:闺女,你的新衣服得重新做,以前做的颜色太艳,你奶刚去世穿着不好。

兰姐儿的不用,我直接就给她做了身暗紫色的。

齐妙听了点头,没有任何异议。

虽然不想给王氏穿孝,可该守的规矩还是要有。

靠着窗台的枕头,有些惋惜的说:家里的对联、挂钱儿还有福字,这几年都用不上了。

是啊,留着吧,三年以后再用。

曹氏自然的说着。

农家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能搁好久,只要你有地方,能保存好。

齐妙很想说三年之后用好的,把现在用的烧了,不过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

这要是说出来,估计又得挨亲娘一记铁砂掌。

曹氏看着拘谨的梁桂兰,慈爱的冲着她笑了笑,说:兰姐儿,别这么拘谨,这以后就是你的家,你想做什么都行,啊!三婶儿,我……梁桂兰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懊恼的噘嘴。

这种懊恼是气自己,曹氏母女都懂!曹氏拉着她的手,柔柔的又道:好孩子,晚上三婶儿陪你去烧烧纸,叨咕叨咕就好了。

嗯。

梁桂兰点头,扭头看着齐妙,想了一下,又说,二姐,以前……我那么欺负你,二姐我知道错了。

齐妙看着她认错的样子,不在意的摆摆手。

那个时候她小,梁桂芳跟梁敏霞都欺负,她自然也就学了。

这个怪不得兰姐儿,她明白。

轻舒口气,道:行了行了,以后你就是我妹妹了,以前的事情咱们既往不咎。

以后若是我欺负你,你也不能记仇,知道吗?嗯,我一定不会的。

梁桂兰煞有其事的点头。

曹氏看着没有正行的闺女,伸手轻点她的额头,抻哆着说:一天天,就知道逗弄兰姐儿,也不害臊。

齐妙咧嘴轻笑,完全不在意母亲的抻哆。

曹氏也没理会她的顽皮,看着她,又问:你去府城怎么样,他还好吗?这个他指的是谁,娘俩都明白。

只是碍于梁桂兰在,所以没有明说。

不是要瞒着,而是……暂时她没见到人,就不想让她知道。

那么长的一段故事,说出来浪费口水、浪费时间。

齐妙起身喝了口茶,看着母亲点点头,道:挺好的,娘放心吧。

对了娘,今年过年我们怎么过?还是二大爷来咱们家吗?不是了,咱们去你二大爷家。

曹氏回答着。

齐妙微微蹙眉,一想到要跟梁宿友一起过年,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

琢磨了一番,不放心的开口提醒着:娘,睿达嫂子不是说来家过年吗?咱们要是去二大爷家,她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