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他们俩都是结伴去后山。
挖些婆婆丁、小根蒜、荠荠菜,偶尔也能抓个松鸡、野兔。
当然,只能说是偶尔,基本上概率不大。
两个人边说边走,地里已经没有人了。
这个时间,老农们都在家里歇晌,好提高下午的干活速度。
劳逸结合,估计就这么来的!魏氏站在后山脚下,仰头往上看着,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征兵。
怕它来,可不来这心里又没底,真是……揪心啊!齐妙听了很能理解魏氏现在的心情。
他们成亲没多久,小夫妻又都年轻,谁想要分开。
走上前,拉着她的手,说:嫂子,别想那么多。
过一天算一天,来了咱们有所准备;不来,我们也算强身健体。
魏氏听了忙不迭的点头,感慨的道:是啊,强身健体。
你不知道,你睿达哥自从跟你爹他们一起,一顿能吃四碗饭。
最近我看着,身体结实不少,那么重的缸,自己拿起来轻松。
是吧。
我最近瞅着我哥也结实许多。
齐妙说完,指着山上又道:嫂子,我问过药行了。
这刺五加他们五个铜板收一斤。
别人我不告诉他们,就咱俩,多弄一些然后走着去镇上偷摸卖了,如何?魏氏一听这话,顿时惊讶的看着她,一脸不敢相信的道:你说这刺滚儿棒药行五个铜板一斤?刺五加,又叫刺滚儿棒,药材。
新鲜的可食,包饺子、包包子、熬汤都行。
嗯。
齐妙点头,有所隐瞒。
品相好得挑,万一魏氏挑不好卖不上价,就让她空欢喜了。
看着她继续说:那个就是中药里的刺五加。
我去镇上的时候,特意在药行旁边瞅过,没错。
哎呀妈,那还等啥,赶紧啊。
魏氏说着,拉着她就往山上跑。
魏氏是急性子,那大手唰唰唰……的的薅,看的齐妙贼心疼。
忙制止她粗鲁的动作,告诉她如何采、如何摘。
除了采刺五加,齐妙看着荠荠菜、小根蒜也会挖一些。
还有野葱、野芹菜……一个双肩背的大花筐,采的满满登登。
魏氏还不想走,却被齐妙拽着下了山。
东西就在那儿,贪多嚼不烂,倒不如每天都来采,每天都去镇上,然后换些银钱比较好。
回到家之后。
齐妙开始和面,准备晚上吃饺子。
魏氏则把东西倒在了院子里,然后又去了后山。
来喊了齐妙,小妮子要包饺子,便没有跟着去。
白面多、玉米面少,两掺的和好面放在一旁醒着。
这个过程叫醒面。
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拿了几个盆,把野菜分门别类的挑出来。
至于刺五加,成色好、完整的挑出来,这样能卖上好价钱。
正做着呢,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院门推开,魏氏着急忙慌的进了院子。
齐妙听声抬头,瞅着慌乱的魏氏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走上前,问:咋地了嫂子,出什么事儿了?妙儿,妙儿,后山,后山……魏氏语无伦次,不停地指着后山的方向。
齐妙不着急,转身进屋给她倒了杯温水,然后递给她,说:先喝水。
喝完水咱们再说。
咕咚……咕咚……魏氏把水喝尽以后,缓和了不少,可仍旧哆嗦。
瞅着她,仍有些惊慌地说:后山,有人受伤了。
妙儿你会看病,快,快跟我走。
齐妙能看病这事儿没几个人知道,魏氏算是为数不多的人。
农村人实在,不会见死不救。
所以魏氏在发现有人受伤之后,第一时间就来找的齐妙。
小丫头想了一下点点头,把几个装野菜的盆归置到一旁,进屋换身衣服,锁上门跟魏氏走了。
二人走的飞快,来到后山魏氏刚刚见那人的地方,人没了,可地上有摊血。
魏氏惊讶,指着那血迹的地方,说:刚刚……刚刚明明……嗯,我知道,我知道。
齐妙忙拍着她,轻声安慰。
十五岁的齐妙安慰一个出嫁的女人,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骨子里的灵魂年龄,却是齐妙大。
别看齐妙管魏氏叫嫂子。
齐妙看过这类的电视剧,可真实情况跟电视剧比,还是差了很多。
琢磨了一下,齐妙看着魏氏,说:嫂子,如果我猜得没错,估计这是有人追杀。
不管孰是孰非,人命关天,咱们先帮着把这血迹掩了。
其他的……就看他的造化。
哎,好。
魏氏帮忙,一点一点把血迹给遮掩住,然后这药也不采了,背着筐就往家走。
齐妙往别处瞅了瞅,仍旧什么都没有。
估计是醒了,然后自己逃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样也好,省的他们麻烦了。
跟着魏氏一起下了山。
回到家,继续坐在小板凳上摘菜。
还特意把魏氏喊来,告诉她如何挑刺五加。
晚上的饺子做荠荠菜馅儿的。
原本打算做刺五加,不过采回来的都不错,荠荠菜也挺多,就吃便宜的,那个留着换银子。
剁馅儿、和面、揪剂子。
擀皮儿、包饺子、烧开水。
包了三剂子,两盖帘。
一个一个元宝饺子,看着特别招人稀罕。
水开、下饺子,用勺子来回搅着。
院子里传来开门声,接着是压水的声音。
不用看也知道,是爹他们下地回来了。
饺子煮熟、捞出,然后装进盘子。
曹氏正好洗完手进屋,见到饺子好了,赶紧走过来端着进屋。
齐妙看着梁汉森进来,忙吩咐着说:哥,你砸点蒜泥,吃饺子用。
我没时间做了。
梁汉森听了点头,拿着蒜去到一旁剥。
梁安进屋,深吸一口气,笑呵呵地说:还是我闺女能耐,每天下地回来,就能吃上好吃的。
曹氏出来端饺子,看着他的样子笑着摇摇头,说:闺女的地今儿再有一晚上就能完事儿了吧。
能了。
那小片荒我今儿收拾出来,种大豆跟地瓜、土豆,今儿把花生种了,就完活儿。
梁安边说,边端着饺子。
梁汉森砸完蒜泥,齐妙往里到了点儿酱油,一家四口围在一起吃饭。
热气腾腾的饺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四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夫妻俩说着老宅那边的事儿,齐妙听着就权当解闷。
没想到今年因为冯氏、蒋氏下地,老宅的伙食也那么好。
顿顿不是肉就是鱼,今晚还做韭菜盒子。
曹氏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反应,不过心里肯定不愿意。
以前她下地的时候,就没这么好的伙食。
如今他们一家自做自吃,那边竟然不是鱼就是肉。
换谁都会心里不平衡。
齐妙夹了个饺子放在曹氏的碗里,轻声说:娘,咱不跟他们一样的。
咱们现在日子过得舒心,管他分家不分家呢。
反正粮食打下来,他得给咱们嚼谷。
那就比啥都强。
曹氏听到这话,重重叹口气。
苦笑一下摇摇头,道:这没有娘家撑腰,是真的不行啊!曹氏没有娘家,据说当年曹氏家闹瘟疫,都死差不多了。
她是被别人拐到伢行,卖掉的。
提及以前的伤心事,梁安赶紧放下筷子,拉着她的手,说:孩子他娘别想那么多,一切都有我。
我跟俩孩子陪着你,比啥都强。
是啊娘,他们爱吃啥吃啥,反正老天爷是公平的。
他们亏心我们不亏心就足够了。
梁汉森说着,下地给曹氏盛了碗饺子汤。
齐妙虽然没说话,却也一脸关心的看着她。
曹氏摇头,轻笑一下,说:没事儿了,吃饭,吃饭。
吃完饭让你哥跟你爹赶紧去做,趁着天没黑把花生种了。
娘带你去隔壁村抓鸡崽子。
你这院子虽然不大,养几只鸡倒也没啥。
行,都听娘的。
齐妙见她缓解许多,笑眯眯的点点头。
吃过晚饭,梁安父子就下地了。
齐妙跟曹氏收拾完,这才去隔壁村抓鸡崽子。
要不是齐妙这院子不大,曹氏都想抓猪回来养,又不是没有钱。
抓三头小猪回来,到年杀一头、买两头,那可绝对的钱。
可惜啊,没地方。
说来也真巧,抓鸡的时候正好魏氏也在,听到曹氏这话,忙开口说:三婶儿,我家后院大啊。
我每年抓三头猪,那猪圈你知道可大了,再养三头都没有问题,放我那还不成?曹氏听了愣了一下,随后跟齐妙交换一下眼神,摇摇头,说:还是算了吧。
妙儿分家就县太爷给的那点钱,买了地没剩多少,抓不了。
这有啥,我借给她。
魏氏很好说话,直接就说要借钱给齐妙。
齐妙想了一下,还是摇头。
她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欠钱。
有就买,没有就算。
靠着魏氏,小声嘀咕的说:等卖完草药再说,如果有钱我再养,没钱就算。
魏氏见她心意已决,便也没再说什么,继续专心抓鸡。
曹氏抓了十只小鸡仔,还特意找人给看了,说是四只公的、六只母的。
公鸡养到年底杀了吃肉,母鸡留着下蛋正好。
抓好鸡回家,天色渐暗。
路过河道那边,梁汉森正弯腰种花生呢。
看着架势,应该快完事儿了。
曹氏瞅着,嘴角上扬,淡淡的说:等那小片荒拾掇出来,种点小菜正好。
离家近,过去摘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