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516章 第六名

第516章 第六名

2025-04-03 17:15:21

日照无条件投降东陵王朝,每年上供丰厚,二十年为期。

京城上下,再次被这条消息炸的犹如开锅一般,瞬间燃爆。

曾经各种编排西南军营,如今大街小巷,清一色的倒戈、夸赞。

不得不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啊!随着日照的投降,吏部开始着手迟迟没落实的殿内选拔。

放榜、公布、通知到个人。

由于进京赶考的举子都在盛京书院,所以直接去书院通知即可。

卢长东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竟然考中了,而且还是第六名。

不上不下,名次刚刚好!考中的高兴异常,考不中的垂头丧气。

这个没办法,就是这么现实,这么残酷。

严先生看着考中的十名学生,笑呵呵的点点头,道:恭喜恭喜了。

有谁家在京城有亲的,赶紧去报喜,殿试五天以后举行,别忘了准备准备。

是,先生。

十个人异口同声的说着。

考中的十个人,出了四个是外地的,其他六个都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子弟。

平日碍于盛京书院的规矩,所以他们都在这边吃、住、学习。

如今严先生发话,让他们可以回家,自然一刻不停的就想走。

卢长东没有太过雀跃,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盘算要不要去三房那边报喜。

自打来到盛京书院,前后他给家里写过几封信,如今要不要给家里的娘子报喜呢?长东啊,你怎么还不走?严先生的声音传来,让卢长东怔了一下,随后扭头看着,忙起身行礼,说:先生,您还没走啊。

呵呵……严先生捋着胡子看他,轻笑一下说,我不着急,你快回去吧。

你三叔怕是在宫里都得到这信儿了。

你赶紧回去,别怠慢了。

他很喜欢这个卢长东,不仅是因为梁安家的缘故,主要是这学生踏实,人也实在。

来到京城这么久,除了去梁家,没去过旁的地方。

偶尔举止们聚众去个什么赛诗会,他从来都不参与,只是乖乖的在书院里窝着看书。

卢长东听到这话,点点头,再次行礼,说:多谢先生提醒,学生这就回去。

晚上落锁之前……不用回来了,在你三叔家住吧。

那日你三叔见到我了,还提及过这事儿。

五天之后,你直接从你三叔家进宫就好。

他们也都不回来,没事儿的。

卢长东闻言,撩袍跪在地上,郑重的磕了三个头,道:多谢先生栽培,长东铭记于心。

好好好,快去吧,去吧。

卢长东转身,赶紧去了后院收拾东西。

既然要住五天,换洗的衣服要拿,还要带些书本…………梁安家此刻都开锅了。

原本应该在宫里当差的梁安,突然之间就回来了。

曹氏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不想一听当家的说完,顿时眉开眼笑,还不忘双手合十,嘴里说着阿弥陀佛。

瞅着媳妇儿的激动,梁安好笑的摇摇头,说:啥时候信佛了?你懂啥!曹氏收手,看着楚婆子吩咐着说,快去,吩咐厨房多备几个菜,然后去李府给紫儿喊回来。

在告诉姨奶奶,就说姑爷中了……楚婆子等曹氏吩咐完,屈膝行礼一下,说:是,夫人。

楚婆子离开,曹氏拉着梁安的手,激动的又道:安哥,你说真的?长东真考中了?考第六?那还有假?吏部侍郎容大人亲自跟我说的,他知道长东跟咱们家有亲。

哎哟哟,太好了,太好了。

可不是太好了嘛!李嬷嬷从外面走进来,离老远就大声附和。

李明恒哒哒哒……的跑进屋,一看到梁安,直接蹦进了他的怀里。

梁安抱着李明恒,掂了几下,道:我今儿不去宫里了,你们张罗着。

我抱恒哥儿出去一趟,接下长东。

曹氏一听更高兴了,忙不迭的点头,说:好好好,那你快去,快去。

姐,要不咱们中午亲自下厨,好好做一顿?曹氏在农家干农活儿惯了,冷不防来到这边做夫人,下厨做饭的次数,屈指可数。

上一次做饭,还是李紫玫过来吃的那顿萝卜牛肉馅儿的包子。

说实话,干活儿多了,冷不丁的不做事,手痒痒。

李嬷嬷跟她一样,听到她这个建议,忙附和着说:好,好。

那咱们就自己做,做点儿家常、好吃的。

我早起去厨房看到了,有豆角还有茄子,咱们做辽东菜。

估计姑爷也很久没吃了。

可不是,我都馋了。

曹氏说完,拉着她就出去,张罗午饭的事情。

梁安抱着李明恒刚出府,卢长东就带着东西过来了。

手里拎了些卤味,还有一个酒坛子。

每次来梁安家,从来都不空手。

当然,梁安也不会亏待他,时不常的就给带些日常用品,偶尔还贴补些银子给他。

亲戚嘛,两好并一好,感情才能长久。

李明恒眼尖,看到卢长东之后,便高兴地喊着——大姐夫,大姐夫。

卢长东看着门口站着的二人,快步走上前,把手里的东西连同包袱交给管家宋福,冲梁安抱拳拱手,说:三叔,长东考中了。

此刻,他已经明白梁安知道他名次的事情。

不然,三叔不可能这个时候在这出现!梁安单手抱着李明恒,腾出一只手,拍了拍卢长东的肩头,道:好,好孩子!走,进院说,你三婶儿等着给你庆祝呢。

这五天就在这边住,让你三婶儿给你好好补补。

卢长东闻言点头,没有客气的道:是,三叔,长东不会客气的。

说着,从他怀里把李明恒接过来,笑呵呵的亲着。

小家伙时而躲开,时而亲一下,画面相当有爱。

李紫玫、李子台也来道喜了。

京城这边一片祥和,辽东这处却有些让人难过。

日前气温骤降,地里的秧苗冻死了大半。

尤其是梁庐他们家,那么多的地,种了那么多的中药苗,如今在看,损失惨重。

梁庐上火了,牙龈都肿了,疼得他一晚上一晚上睡不着觉。

蒋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想让当家的去镇上看病,可他比谁都固执,就是不去。

这不,突然就倒下了,儿子还不在家。

蒋氏一介女流,急的不行,无奈之下只得去找里正。

可不想梁金山也病倒了,今年他家跟他们一起,仍旧种的中药。

金山媳妇儿一听蒋氏的话,重重叹口气,说:二嫂,不是我们不帮你,你也看到了,孩子他爹……也病倒了。

哎呀你说这可咋整!蒋氏急的有点儿上火。

金山媳妇儿瞅着她的样子想了一下,说:要不这样,嫂子你先回家,我让我大伯哥帮忙去镇上找郎中。

你们家离不开人,我先让我婆婆帮着照顾点儿。

蒋氏听到这话想了想,点点头,道谢着说:那只能这样了。

谢谢你了弟妹,嫂子感激不尽啊。

放心吧嫂子,你赶紧回去吧。

蒋氏从梁金山家出来,急匆匆的回家。

地里秧苗死了太多,得赶紧补齐、种下才行。

她一个女眷,此时此刻真的没有法子张罗这些,只得等当家的身体好了以后再说。

回到家,梁庐已经醒了,正挣扎着要往起坐。

蒋氏赶紧拦住他,忙不迭的摇头,说:当家的,你快别折腾了,仔细自己的身子啊。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梁庐摆摆手,捂着右边脸,看着媳妇儿道:没事儿,死不了,别大惊小怪的。

地里的苗死那么多,得赶紧补起……咳咳……咳咳咳……蒋氏瞅着当家的这般,心疼的不行。

端了杯温水过来递给他,吸了吸鼻子,道:孩子他爹你别急,咱们先把身子骨养好再说。

你喝点儿水,我熬了粥,你喝一些。

金宝大哥去找郎中了,咱们看好病再说,啊!梁庐本想拒绝,可瞅着快要哭了的媳妇儿,终究还是不忍心。

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牙疼的让他有些难熬。

看着媳妇儿的样子,摆摆手,说:行,听你的,盛粥给我。

嗯呐,你等着,等着啊。

蒋氏高兴的不行,转身去外屋地给他盛粥。

换做以前,梁庐肯定不会这么听话,但自打兄弟一走,儿子也去了县里。

跟他最亲的,就是这个媳妇儿。

刚才瞅着她着急上火的样子,他也于心不忍。

重重他们口气,翻身又躺回了炕上。

来帮忙种地的人是满月山庄的,如今地里这般,相信他们都知道,应该会有补救得的法子吧。

唉,要是妙儿在家就好了,她一向有主意。

双手垫在脑后,看着屋里的天花板,眉头紧锁。

香味飘来,但牙疼真的让他有些难熬,瞅着蒋氏,破天荒的说:媳妇儿,我牙疼!一句略带撒娇的话,让蒋氏差点没把手里的粥给撒了。

忙把粥碗放在炕上,瞅着梁庐说:再忍忍,忍忍。

等一会儿郎中来了,让他给好好看看。

你得吃东西,吃了东西身子有劲儿,病也好得快。

你不想下地嘛,吃饱了有力气就可以了。

知道了。

梁庐说着,端着碗喝起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