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52章 的确……让人膈应!(加更)

第52章 的确……让人膈应!(加更)

2025-04-03 17:15:06

……不过四个月。

往长了说,五个月征兵,闹不好四个月就有可能。

孩子们……我带走吧。

去山里历练比在村里强。

咱们生养他们一次,不能……梁安的话没有说完,梁庐点点头,没有异议的说:老三,你说啥都行,你只管把孩子带走,至于其他的……你不用管,家里我来弄。

大家都明白,眼瞅苗出齐就该间苗、锄地、铲地。

这个时候把两个主力劳动力带走,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梁安跟曹氏听到这话,互看一眼,纷纷点头。

曹氏走上前,侧身行礼,说:多谢二哥了。

那日大姐回家,后来回去也没再来这边,想也是二哥的帮忙。

梁庐闻言摆手,自谦的道:别这么说。

我也是看不惯大姐的样子。

说到底一个出了门之的女人,还管娘家的事儿,我看着膈应。

这话说的不假,的确……让人膈应!梁庐看着梁汉松,想了一下,又道:三弟,你打算什么时候走?明儿丑时。

给孩子带两身衣服,其他那些就不用了。

梁安说的实在,拍了拍大侄子的肩头。

梁庐听了点点头,看着他,道:一起走吧。

他们娘俩也该睡觉了。

行,那咱们一起走。

孩子他娘,出来挂下门。

梁安说完,跟梁庐率先往前走。

其实曹氏跟齐妙,都很舍不得让他们爷俩走。

这梁安说去深山锻炼,没说时间,可想来也得四五个月。

怎么想怎么觉得……长。

曹氏出去挂门,半天都没进屋,齐妙心知是跟着回老宅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曹氏是要回去,给丈夫、儿子,准备些衣服带。

碗筷刷好、擦干,一一摆放在碗架子里。

晚上曹氏还得针灸,剩下了一碗烧刀子,正好用来泡针。

爹爹跟哥哥这一走,想来老宅那边肯定是要找茬的。

到时候,还得靠她给曹氏做主。

虽然母亲不是怂包,但在这个孝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水烧好,齐妙先洗漱,穿拖鞋出去倒水时,听到院外魏氏跟曹氏的对话声。

原来,明天出去,梁安想的很周到,让把赵睿达也喊着。

去不去另说,但一定要告诉。

这样的大事儿,魏氏自然不能拖后腿,拉着曹氏的手,感激的道:三婶儿,谢谢你。

我一会儿就给我们当家的收拾东西,不管有多难,也得让他去。

家里的地……我自己也行。

那些都是做熟的,没问题。

曹氏看着魏氏的样子点点头,轻拍其手背,说:孩子,三婶儿说句多嘴的话。

差不多就赶紧要孩子,这一去征兵,少说三年,多说……可就不一定了。

魏氏明白她的意思,重重叹口气,说:放心吧三婶儿,这个我一定得做。

多谢您了,这么晚还过来告诉。

等达哥回来,我就跟他说出去的事儿。

曹氏推门进院,正好看见齐妙,将门挂上,拉着她进了屋。

齐妙给曹氏打水,让她洗漱。

曹氏瞅着闺女,轻叹口气,说:你爹跟你哥一走,咱们娘俩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

有些话娘不能说,所以你该说就说吧。

别怕名声毁不毁,不立威,一切都白扯。

曹氏想得开,名声跟受欺负来说,自然是后者比较重要。

齐妙伸手,抱住曹氏点点头,道:放心吧娘,我不会让咱们娘俩受屈的!……梁安带着梁汉森、梁汉森还有赵睿达走了好几天,村里人才发现少了人。

免不了的问上一嘴,曹氏等人也就是说去山里打野味、赚钱去了。

征兵的事儿还没信儿,说多了,就有造谣的嫌疑,那可不行。

娘俩在家,小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白天,曹氏喂鸡、收拾院子、做饭。

齐妙则是带着魏氏去后山,挖些野菜喂鸡,偶尔还能采些草药。

端午节因为梁安父子不在,娘俩跟魏氏一起过得。

包了饺子,喊魏氏过来吃,也就算过了个端午。

端午之后田间地头又要开始忙了。

梁庐真的很靠谱,田里需要间苗、铲地等活儿,老宅并没有来找曹氏。

具体他是怎么做到的,不得而知。

反正曹氏跟齐妙,为此都很感激他。

齐妙的三亩地,是曹氏帮着弄得。

齐妙不会,完全就是跟在曹氏身后学。

原主记忆里也种地,可铲地、锄地这些精细的活儿,她不做。

但是她薅草,把田里的草薅的干干净净。

三亩地外加小片荒,娘俩做了差不多十天。

晚上还去帮魏氏做了点。

她家五亩地,一个女人肯定不行。

这天黄永川带着几个孩子过来河道这边,他们家也有地在这里,见到齐妙母女,黄永川笑眯眯的上前打招呼,说:哎哟三弟妹啊,你这是……给谁种的地啊?曹氏闻言起身,看着黄永川答道:是老黄大哥啊。

这不闺女分家置办了点儿地,我帮着种呢。

女娃家家不懂,所以我得教她。

哟,那三弟去哪儿了啊?那会儿可看着三弟跟你们家大小子种来着。

黄永川闲话家常。

这对于黄地主来说很难得了。

平日里在农家,他都不吱声,不说话的。

曹氏轻叹口气,接过齐妙递过来的水,喝尽之后又道:当家的跟儿子去深山了。

闺女分家啥都没有,寻思打些野味拿去镇上换钱,贴不贴不她。

哎哟哟,你们两口子对香姐儿是真的不错。

黄永川说完,指着自己的小儿子又道,我家那小的,今年十七了,该议亲了呢。

这话说出来是什么意思,不用想也清楚。

齐妙看了一眼黄博,人长得不错,温文儒雅。

别看家里是个地主,但老农的种地手艺活没有丢。

可惜啊!曹氏轻笑,打发了齐妙去小片荒那边薅草。

看着黄永川,笑了一下,说:黄博这孩子人不错,仁义、懂事儿。

老黄大哥好福气呢,会有好人家的闺女配他。

黄永川是个聪明人,人家没打垄,那就是没戏了。

多说也没用,轻笑一下点点头,转身走了。

曹氏继续低头伺候土地。

要说黄博这人的确是不错。

文质彬彬,彬彬有礼,从来都不会摆架子。

如果齐妙没有出这个事儿,黄博还很是个不错的人选。

唉,可惜了!齐妙倒是没当回事儿,把草都拔干净,起身过来找曹氏。

黄博竟然突然过来,弄得娘俩都是一愣。

走过来的黄博抱拳行礼,打招呼的说:三婶儿。

哎,博哥儿来了,有事儿?曹氏轻笑着问,心里多少有些敲鼓。

万一这小子突然旧事重提,她该……怎么办呢?黄博倒也没逾越,指了指他们家地头那里,说:我看妙姐儿前几天出去采艾蒿,正好地里有长,就割下来放在那了,如果不嫌弃,您们就拿回去。

哦,不嫌弃,不嫌弃。

曹氏忙摇头摆手。

齐妙也侧身行礼一下,很乖巧的说:多谢黄博哥了。

客气了,妙姐儿。

黄博忙抱拳回礼。

一阵脚步声传来,梁敏霞跑到跟前,尖声尖语的道:三嫂,咱家地里还没收拾完呢,你啥时候回去啊?哟,黄博也在啊,干嘛呢?太过明显的搭讪,只会让搭讪本人很尴尬,其他人……根本没有什么。

齐妙瞅着梁敏霞那恨不得粘在人家身上的眼珠子,好笑的摇摇头。

不过既然黄博是给他们送艾草,自然她也不能太让场面尴尬。

黄博哥,那您帮我把那艾蒿拿回家吧。

我一个人也拿不动,麻烦您送一趟,行吗?黄博听了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侧身冲她笑着说:走吧,正好我也要回家取点儿东西。

三婶儿,我先走了。

老姑,你忙着吧。

话说的滴水不漏。

尤其是那声老姑叫的,齐妙差点没笑出声。

这黄博看着挺老实,没想到也有如此腹黑的一面。

梁敏霞站在原地,瞅着曹氏,恶狠狠地说:曹秀梅,你别得意。

就你闺女曾经进过窑子这事儿,也没有人敢跟你们家提亲。

提不提亲无所谓。

妙儿名声不好,你作为老姑也够呛。

这会儿没人,曹氏肯定不会惯着她。

轻蔑的白了一眼,冷笑着说,霞儿,论辈分我是你嫂子。

你若下次还这么连名带姓一起叫,那日我打你的巴掌,你应该还没忘吧。

不提这巴掌还好,一提这巴掌,梁敏霞突然扬手,照着曹氏狠狠就打了过去——啪——曹氏应声倒地,黄永川跟三个儿子都在地里忙活。

听到响声纷纷看过来,然后都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

黄永川的大儿子黄俊,忙伸手把曹氏扶起来,关切的问:三婶儿,您没事儿吧。

没……没有。

曹氏摇头,一脸柔弱。

梁敏霞见状气的不行,双手掐腰,看着曹氏,说:曹秀梅,你现在装什么?刚才你不还警告我呢吗?你上次打我你忘了,啊?!黄永川来了,梁敏霞慌了。

她喜欢黄博,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

黄永川虽然跟她平辈,可如果她嫁给了黄博,那就是她的公公,她想给未来公公留个好印象。

可是……黄永川微微蹙眉,看着跑过来的梁宿友、梁亮、梁庐,说:你们家这丫头脾气挺大啊!居然敢直呼嫂子大名呢。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