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松并没有在京城逗留太久,五月初十这天一早,他们在梁安家吃过饺子,便动身启程。
送别的场面催泪,梁汉柏更是抓着梁汉松的手,说什么都不放开。
作为大哥,把最好发展的机会留给他,他心里的难受旁人无法想象。
梁汉松紧紧握着弟弟的手,看着梁安、曹氏深吸口气,道:三叔、三婶儿,柏儿的婚事就交给您们了。
父亲不在,母亲重病,您二老就是我们的长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柏儿的婚事,全由二老做主。
梁安听了摆摆手,红着一双眼睛,道:放心吧,三叔不会委屈他。
路上要当心,注意你母亲的状态。
尽量避开生人,别让她太激动。
曹氏走上前,拉着梁汉松的胳膊,叮嘱着说:记得要写信,一定要往回写信啊。
放心吧三婶儿,我都记下了。
梁安走到跟前,压低声音道: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儿,一定不能忍,不能顾忌宫里。
你要切忌,只要你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更重要的是你做的这个位置,不少人都盯着呢。
梁汉松明白各种利害,重重点头,道:三叔,您说的我都懂,我一定记得昨天叔对我的叮嘱,一定。
好孩子,好孩子。
李子台见梁安夫妻俩该嘱咐的嘱咐完了,走上前,掏出一沓银票,说:这是你们嫂子一早让我带来的。
她身子不便,也就不过来送了。
到了辽东,什么都需要钱,这个留着傍身用。
李紫玫闻言愣住了,梁汉松见状点点头,伸手接过来,抱拳行礼,道:多谢大哥。
他心里明白,这笔钱就是推拒,也必须得拿。
更何况李子台说了,是他们夫妻俩给的,这是给妹妹的,他不好替妻子拒绝。
接过银票,顺手就交给了李紫玫。
大哥,我弟弟在京城,就麻烦大哥帮忙照顾了。
放心,一家人。
我弟弟也在辽东,你也得帮忙照顾。
两个男人默契的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唠唠叨叨一大顿,梁汉松一家三口终于上路了。
梁汉森坐在马上陪着走到拐弯的地方,一直目送他们离开之后这才回去。
梁汉松坐在马车内,强迫自己不往外面看。
可等拐弯之后还是忍不住掀开了车帘。
什么都看不到了,但也那么盯盯的瞅了好久好久。
李紫玫心疼,挽着他的胳膊,好久都没有松开。
蒋氏就那么挨着婆子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反正身边都是熟悉的人,她安心就好…………路上颠簸了整整一个月,梁汉松一家终于到了辽东府城。
离老远就看到熟悉的城门,李紫玫突然感慨的说:真没想到,还有再回来的一天。
声音不大,但是梁汉松却听到了。
刚要开口安慰,没想到——还是这边好,看着就亲切。
梁汉松闻言上扬嘴角,拉着她的手,道:以后还是你做主,我也听爱妻的。
李紫玫好笑的垂下眼睑,随后看到了城门口站着的李子合。
夫妻俩纷纷下车,李子合走过来抱拳行礼,说:姐姐、姐夫。
李紫玫走上前,细细打量许久未见的弟弟,轻笑着道:胖了,胖不少。
李子合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憨笑着回答说:姐一见我就说我胖,就不能说点儿别的?说什么?李紫玫挑眉问着。
李子合想了一下,还真是没想出来。
索性开口问她:姐姐一路怎么样?可会累?不累,一路都打点好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什么事儿都没有。
李紫玫说完,看着仅有一人过来的他,又说:你媳妇儿呢?哦,香芝在你们家带婆子坐饭呢。
随后看着梁汉松又道,姐夫,姐,你们上车,咱们回家再聊。
夫妻俩纷纷点头,再次折返回马车。
李子合头前带路,来到府城辽安街口拐弯。
李紫玫看着熟悉的街道,心知家里住的地方。
以前在太和镇的时候,也会经常跟母亲来府城居住。
如今再想,仿佛是昨天一般。
来到宅院停下,车夫掀开车帘。
梁汉松率先下车,然后把妻子、母亲都接下来。
两个婆子一左一右陪在蒋氏身边,生怕她会害怕。
李子合带他们进院之后,一位中年大叔走过来,双膝跪在地上,道:老奴焦勇,给夫人、大少爷、少奶奶请安。
李紫玫没说话,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男人。
李子合来到李紫玫身边,轻声地说:姐,这是管家焦勇,原来在大户人家做过。
李紫玫听了,明白的点点头,对于弟弟给她找的管家,没有任何意见。
说起来李子合经历的事情比她多,看人、看事自然也比她通透,交给他来做她放心。
梁汉松走上前,伸手把人扶起来,道:焦叔请起,以后府内上下,还望焦叔用心操持。
焦勇听到这话,惶恐的摇摇头,说:大少爷折煞老奴了,老奴不敢当。
李子合见状摆手,看着夫妻俩,开口道:姐,姐夫,你们先跟管家去后院安顿一下。
婶子走一路也累了,得好好歇歇。
香芝在厨房张罗饭呢,我去喊她。
好。
李紫玫点头,随后挽着蒋氏的胳膊,跟着管家往里面走。
院子很大,而且归置的很考究。
一看就知道,是重新翻了的。
焦勇带着他们去到后院,指着主院左边的院子,说:大少爷,少奶奶,那里是专门给夫人住的院子。
院子里特意养了怡神的草药,能安神。
有个姓柳的婆子,专门负责这个。
梁汉松夫妻俩一听这话就明白,是李子合故意这么安排的。
这出院子离主院不远,更重要的是微风吹过,的确有阵阵药香,很好闻。
李紫玫想了一下,看着绿芊,说:你带人把大爷跟我的东西先搬进去。
我跟大爷去夫人的院子看看。
是,少奶奶。
绿芊屈膝行礼,转身带人离开。
李紫玫挽着蒋氏的胳膊,一边走一边小声的说:娘,我们到家了。
以后我们就住在这儿,有娘喜欢吃的酸菜、豆角、茄子、土豆焖子……李紫玫柔声的话,并没有换来蒋氏的回应。
但她很配合,没有闹、没有害怕。
进到院子,左侧是石桌、石凳,特意用苫布打了个棚子,夏天乘凉。
右边就是草药的。
三层的架子,草药用盆种,修建的很漂亮,犹如盆栽。
梁汉松是个军人出身,看着这一幕,都觉得很舒服。
缓缓点头,道:不错,这样的确很好。
李紫玫也很喜欢,带着蒋氏进了屋。
进到屋内,熟悉的一切让人感觉亲切。
南北炕,梳妆台,柜子,箱子,八仙桌……蒋氏进到屋内,顿时抽出胳膊,径自走到炕前坐下了。
自己脱得鞋子,盘腿坐在上面。
梁汉松惊讶的拉着媳妇儿,李紫玫看着他摇摇头,说:娘这是累了。
在家的时候若是走的时间久,回到屋子也会这样。
梁汉松听到这话,顿时无奈的摇摇头。
安顿好了蒋氏,李紫玫跟梁汉松去了他们要住的院子。
屋子里几个丫头正在整理东西。
李紫玫看了一番,拉着梁汉松的衣袖,说:子合这小子做事真不错。
看看这院子,我怎么看怎么稀罕。
梁汉松闻言上扬嘴角,伸手把人搂在怀里,道:乖,你喜欢就好,以后就是我们的家。
安顿好了记得给京城写信,告诉他们咱们这边一切都好。
知道了。
李紫玫重重点头。
午饭吃的是过水面条,四样卤子,都是熟悉的家乡卤。
梁汉松酣畅淋漓的吃了三大碗,其实还能吃,李紫玫担心,不让他吃了。
吃过面条,耳房备上热水,夫妻俩洗净一路的疲惫,回房睡觉了。
李子合他们夫妻也住在府城,吃过饭就走了,并额米有多做停留。
人家赶路一个月,已经疲惫,想要聊得以后再说也不迟。
辽东府的夏天要比京城凉爽很多。
开着窗户睡觉,凉爽惬意,温度刚刚好。
就是蒋氏,都破天荒的在房里睡了一觉。
平日里,她白天是不睡觉的,不出去溜达,就在屋子里坐着,不动、不吃、不喝。
李紫玫醒来去看婆婆,没想到蒋氏还没有醒。
一直照顾蒋氏的婆子走过来,屈膝行礼,说:大奶奶,夫人好像对辽东的感觉很好。
中午吃了很多,还睡了一觉。
李紫玫听了点头,深吸口气,感慨地说:能吃能喝能睡就行。
晚上看着点儿,若是我娘不睡,就叫我跟大爷,我们带她在院子里走走。
是,大奶奶。
李紫玫从屋子出来,便叫了焦勇跟绿芊。
梁汉松走之前把一些财物直接扔给了李子合,房子买下,弟弟肯定就会把东西送过来。
倒不是信不过谁,反正先小人后君子,总是没错的。
账目对明白,李紫玫把手里的印章交给焦勇,按照她在京城打理家的习惯,打理辽东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