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2025-04-03 17:24:44

说心里话,人家这条件还真不过分。

要真是宋承明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的条件,他才会觉得有诈。

不是乌拉圭山有问题,就是他们给自己提供的盐有问题。

明王迟迟没有说话,沉默了半晌才道:不知道辽王给咱们的盐,会是什么样的盐?这个我需要弄清楚。

宋承明点点头,拍了拍手,常江转身出去,转眼就又端了一个盘子进来了。

盘子上的盐有三个成色,一个颗粒大的粗盐,吃到嘴里有些苦涩的味道。

另一种是青色的,比粗盐颜色淡一些,颗粒小些。

而另一种就是白盐,又细又粉。

三娘和五娘听到宋承明拍手的时候,就起身,两人绕过屏风,就刚好见到端上来的盘子。

这好似比咱们家里用的盐还精细些。

三娘指着白盐道。

五娘跟着点点头,这是工艺又更精纯的缘故。

这个盐没有半点苦味,味道更细腻。

三娘就用指尖挑了看,在乌蒙,就算是贵族家里,用的也多是青盐。

看来成家不是不肯提供盐了,而是提供不了盐了。

十分的直言不讳,当着明王的面什么都敢说。

五娘就轻笑一声道:这个是自然。

成家以前的盐都是抠出来的朝廷官盐。

成家造反,盐自然不会提供给成家。

他们自己的盐,配给不出问题就已经算好了,哪里还有精力管的了乌蒙。

三娘点点头,听说西北也有盐井?当然也有盐矿,储备还很丰富。

但想要开采,难度也太大。

她笑道:有几处露天的,产量有限,成家自给自足尚且很困难。

明王看了三娘一眼,才朝五娘点点头。

想来是五娘替他问了他想问的话。

三娘笑道:这白盐虽好,但是就算贵族,能吃得起的也不多。

这是要商谈价码。

五娘就打岔道:三姐别管人家吃得起吃不起,你吃的盐我全都包了。

回头就给你送一车去。

能吃两辈子。

去!三娘啐了五娘一口,眨着大眼睛问五娘,真不能低点了。

我知道,别人再怎么缺盐,你是不缺盐的。

金家住在海岛上,最不缺的就是盐场。

更何况,辽东本就靠海,也有自己的盐场的。

虽然不能跟金家似得,他们的规模小,受季节影响也大。

但除了自给自足,有些盈余还是能的。

再加上辽东有朝廷的配给,自己产的就算是剩下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王跑来跟宋承明买盐的原因。

五娘摇摇头,有些事,我是做不得主的。

三姐需要,肯定紧着三姐。

但价钱上,低了我也难给人家张嘴不是。

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不能因为自己,就叫金家做赔本的买卖。

两姐妹你来我去,商量的似模似样。

三娘就叹了一声,看着明王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宋承明指着盘子里的盐,如果可以,可以换取一年的量。

这三种盐,我可以都给你们配上。

九成是粗盐,一成是青盐。

另外再送一车的白盐。

五千只羊,五百头牛。

明王还了价钱。

三千只羊,一千头牛。

宋承明拍了拍明王,我们跟你们不一样的。

我们用牛是耕地用的。

所以,你多给牛,少给羊。

咱们这生意才能做下去。

明王点点头,成交!双方说的很利索。

等将乌拉圭山彻底的划给了辽东,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过了年再走吧。

明儿都年三十了。

在汉人这里,可算是过年了。

五娘就开口留她们。

她也确实是想要三娘好好的过个年。

三娘就看向明王,等着他的决定。

明王看了哈达一眼,就道:实在是还有要事在身。

不能多呆。

等食盐准备好以后,交给哈达。

她负责带人运回去。

意思是,他要带着三娘先走了。

五娘看了看外面,又飘起了雪花。

就担忧的看三娘。

三娘轻轻的摇摇头,半垂下眼帘。

五娘就叫人准备雪橇。

好歹坐着没那么受罪。

这次明王倒是没有反驳。

将人送到了城外,看着三娘上了雪橇,五娘才上前,亲自给她把帘子拉好。

三姐……保重。

三娘伸手,轻轻的给五娘擦拭了脸上的泪,才道:好好的……过日子。

记得给我消息。

五娘点点头,车厢后面是给你准备的东西,有包好的饺子,馄饨,煮一煮就能吃。

香肠腊肠,还有各色的酱。

以后需,你要有什么想要的,给我捎句话,我叫人给你送去。

真有危险的时候,其他的都不重要,保重自己,活着,才是最要紧的。

三娘吸吸鼻子,将脸扭在一边,不敢叫五娘看见她脸上的泪,我都记住了。

你回吧。

说着,强行将帘子给拉上了。

遮住了五娘的视线。

曾经,姐妹的不和,在这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的边塞荒野,变得那么的可笑,又微不足道。

但却又那么的清晰,这才发现,留在心里的,此时不是恨,而是难以割舍的牵绊。

宋承明扶住五娘,别哭了。

离的不远,想见总能见到了。

五娘摇摇头,就是觉得心酸。

等雪橇走出很远,远到向后看,五娘整个都变成了一个黑点,三娘才失声痛哭。

姑娘……珊瑚想安慰她什么,可是话没出口,就先哽咽了。

三姑娘的日子太难了!新婚夜里,那汗王在跟自家姑娘洞房之后,又宠幸了两个女奴。

当自家姑娘是什么?别说是姑娘,就是这些丫头,都恨不能捅死他。

当时,姑娘羞愤不已,手里拿着匕首,就放在脖子下。

是她们这些丫头,跪在地上,求她活下去的。

从那天之后,三姑娘的眼里,就再也没有情绪了。

如同这般失控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我知道,咱们得活下去。

三娘拍了拍珊瑚的手。

两人正要说话,帘子一撩,明王跳了上来。

三娘朝珊瑚点点头,珊瑚就走了下去。

三娘眼睛还是红的,看了明王一眼,才道:怎么?还有事?明王一把把三娘搂在怀里,我就是想要跟你单独呆几天,才急着赶路的。

三娘挣脱了出来,在我们汉人眼里,这么做是不对的。

但汉人还有一句话,叫做入乡随俗。

明王抬起三娘的下巴,你怎么不按照这句话去做呢?我知道,你不讨厌本王。

但是你厌恶汗王。

三娘的手瞬间就在袖子里缩成了拳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汉人的老百姓,都懂这句话的意思。

明王看着三娘的眼睛,你真这么想?三娘就不说话了。

明王放开三娘,才发现将她的脸上捏出了指印来。

顿时就有些慌乱,我……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

三娘一点也不在意一样,抬头看着明王,你知道我最羡慕辽王妃什么吗?什么?明王不由自主的问道。

三娘嘴角就带了笑意:辽王妃以前,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

她处事圆滑,却又谨小慎微。

跟她接触过的人,就没有不喜欢她的。

她总是知道怎么做,怎么说话,能讨大家的喜欢。

明王就皱皱眉,这不好!这不是自己太会算计,就是底气不足,不这么做过不下去。

三娘沉默了良久才道:你说的对。

她以前……就是为了过下去。

既而,她失笑道:可如今呢?你瞧瞧,她动辄敢跟哈达公主动手。

为什么?因为她有底气。

因为她知道,不管她惹出多大的乱子,都有人给他兜着。

辽王处理政事,她也敢插话,她的意见,辽王也会听。

她嘴角的笑意又大了几分,低下头道:有一个宠爱她,包容她,更重要的是肯尊重她的人,还不值得羡慕吗?明王恍然的看着三娘,你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就是告诉我叫我尊重你,是吗?三娘脸上的笑意慢慢的淡了,汗王没学会尊重我,所以我恨他。

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明王上下打量她一眼,你觉得我也跟他一样,不尊重你吗?三娘将头扭向一边,你没有,只是你太霸道了。

霸道的我有些害怕。

明王又看三娘,见她的脸羞红一片,灿若朝霞,心里就越发的火热起来,我只要尊重你,你就会喜欢我吗?三娘咬着嘴唇,偷偷的看了明王一眼,又再次低下了头明王的嘴角就不由露出愉悦的笑意,眼睛突然就如同星辰一般灿烂。

我知道了。

他看了三娘一眼,本王知道了。

说着,就跳下马车。

珊瑚不明白辽王为什么那么高兴。

等上了马车,看见自己的姑娘神色半点不变,眼睛如深泉一般,不见半点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