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2025-04-03 17:24:44

五娘一把将人扶起来,老太爷身体还好?她说着,就扶着胡家的老太爷上炕去坐了,自己也坐在炕沿上,都坐着吧。

不用多礼了。

说着看着一屋子被这老爷子给吓住的一家人。

连老太太都从炕上下来,站在下面手足无措。

胡家的老太爷大概也是见过世面的,并不敢真的就坐了,只能战战兢兢的道,回王妃娘娘的话,都好。

家里上上下下都好。

还叫王妃记挂着,怎么当得起?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五娘就一笑,也不勉强。

对待下面的人,不光得是亲民和善,还得有威严。

这官越大,对待下面的人就越是和气。

可要把这当做是真和气,那就错了。

她要是真的非得拉着人家闲谈,只怕人家更不自在。

王爷走的时候留了话了,叫我一定上门给您老拜个年。

五娘将所有的功劳往宋承明身上一贴,这事自己冒头没什么意思。

这些人对宋承明的感官比对自己这个空降来的王妃要不一样的多。

这话一出口,这一家子还是一样的恭敬,可是明显更欢喜了起来。

五娘心想,这些人对自己是从京城来的这一点,还有一定的戒心吧。

她没有多坐,显然人家正准备吃早饭,也不好剁打搅。

于是就又说了几句闲话,五娘就起身告辞。

胡家挽留了几句,被五娘推辞了。

叫丫头们将年礼留下,就从胡家出来了。

胡家的人看着半炕的年货,有些愣神。

顾不上吃饭,就一一查看了。

有给两位老人家治疗老寒腿的药方和药材。

有海鲜干货,有给胡田媳妇的精致首饰,一家老小的衣服料子。

还有两个孩子的零嘴。

连胡田弟弟胡地念书用的笔墨纸砚都准备了一份。

当真是用了心了。

你这老东西,人家王妃上门,瞧你那样,叫人家还怎么坐得住。

老太太不乐意了,就算是王爷叮嘱人家上门,这东西该不是王爷准备的吧。

一看东西,就知道人家王妃是用了大心思的,这份心意难得你瞧瞧你刚才那德行……。

你知道个屁!老太爷骂了老太太一句,人家是高门的千金小姐,就是下面的伺候的人,出身都比咱们贵重。

一家子泥腿子,还想往人家身边凑,也不瞧瞧自己,配不配。

胡田的老娘就给老两口打圆场,可不是怎么地。

那身边跟着的丫头,瞧着都比大户人家的小姐气派。

那不穿金不戴银的,可打眼一看,就是不一样。

比那些金银恨不能挂一身的姑娘家,都体面。

明儿,你们把咱们家里的干菜,冻着的果子,装上一车,给王府送去。

老太爷拿起旱烟袋,叮嘱了一声。

就送这个?老太太觉得寒酸,拿不出手。

老太医又火了,她们知道个屁。

这位王妃的底细,他也听孙子提过两句,听说不光是国公府的姑娘,还是东海王的后人。

那这身家有多少,不用想都知道。

光是放在明面上的嫁妆,都能换半个盛城,人家能缺什么?什么都不缺。

就是把自己的家底搭上,都不一定能入人家的眼。

就送这个,以后,常走动就是了。

跟亲戚里道的串门子一样,有什么送什么。

你送的贵了,王妃还得还了更贵的回来。

时间长了,就不招人待见了。

理是这么个理!婆媳俩对视一眼,就都不言语了。

五娘从胡家出来,感觉到了几个丫头的情绪,怎么?不高兴了?春韭往身后的胡家看了一眼,总感觉这些人对主子,心存戒心。

正常的。

五娘倒是不怎么在意,王爷跟京城的关系一直特殊,可以说这种对立情绪,从上到下,都有。

我又是赐婚来的。

还没有跟王爷圆房,算不得正经的女主子。

就算是女主子,他们也一样会有这样的戒心。

会想着,是不是我想通过拉拢他们为京城那边谋划什么。

但出发点,他们都把他们当做王府的人,将王爷当成了主子。

要不然不会冒着得罪王妃的风险,如此行事了。

五娘说着,就长叹一声,是她自己,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不过,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改正过来还是来得及的。

春韭,你拿着名册,带着人挨家挨户的去替我拜年吧。

五娘站住脚,扭头看向海石,你们跟着我,去那些阵亡的将士家去瞧瞧。

本来阵亡的将士家里,她打算过了年就安排人再做安排,如今倒是要提前了。

如果大家都对自己没有什么信任,而是怀着怀疑的心态,那又何必过去叫人家难做呢。

这些阵亡的将士家里,总没有什么值得人图谋的吧。

几个丫头知道五娘的意思,虽然替主子委屈,但这也是让王妃在辽东迅速立足的办法。

再说了,王妃亲自给阵亡的将士家先拜年,而忽视了如今那些正在高位上的。

谁还能挑出错来。

死者为大,活着的人给死了人让路,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是对于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活下来的将士来说,王府能记得这些人,也算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五娘原本以为见到的应该是很多孤儿寡妇,等真的走访了一边,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这里守节的观念很淡泊,男人战死了,女人再嫁的情况比比皆是。

不是咱们不愿意为那些死鬼守着,是留下咱们这些孤儿寡妇总得想办法活下去吧。

一个妇人这么跟林雨桐道。

家里有老人要赡养,有孩子要抚养,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有时候,死比活着容易多了。

更有些寡妇嫁人,就事先说好,嫁了人也要管先头丈夫留下来的公公婆婆的。

这样的女人不仅不会被夫家瞧不起,还会更多的受人尊敬。

有情有义的媳妇,娶回家里是一种保障。

这些事情,给了五娘很深的感触。

她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辽东。

而下面的普通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却是在宋承明这些年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的。

如今,更是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她觉得,自己不仅重新认识了辽东,更加重新认识了宋承明。

他在治理地方上下的功夫,一点都不比治军小。

在五娘眼里,这已经不是鼓励寡妇改嫁这一点点的改变,更是影响着人们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晚上,她一个人坐在灯下,才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大概还真有些想当然了。

这不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自己还是太急切了些。

想什么呢?宋承明回来,就看见五娘坐在灯下发呆。

心里还咯噔了一下。

今儿五娘其实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这些事都是他一直想做,但抽不出身做的一件事。

五娘不用自己提点,处处都想到了,他其实是松了一口气。

他一直害怕五娘融不进辽东,如今这心,才算真的是放下了。

猛地有人说话,五娘还吓了一跳,知道是宋承明,就起身去解他身上的大氅,回来了?先去梳洗。

我还当你今晚赶不回来了。

宋承明看她神色,小声道:怎么?不高兴了?五娘笑了一下,赶紧去。

出来咱们再说话。

宋承明一把将人圈在怀里,过了年你可都十四了,十四岁不算小吧。

很多姑娘十四就嫁人了。

怎么算都不算小。

五娘推他,别闹,叫我娘知道了,可没你的好果子吃。

赶紧去,身上一股子酒味。

宋承明低头闻了闻,就喝了三杯,你还闻出来了。

这什么酒,味道这么冲。

五娘在他身上又闻了闻。

宋承明笑道:你还当是什么好酒不成?都是自家酿的土酒,浑得很。

火辣辣的烧心。

天太冷了,驱寒的。

说着,就松开五娘,给我弄点吃的。

路上一颠,肚子又饿了。

这才转身去洗漱。

饭菜是早就准备好的,一直在锅里热着呢。

宋承明出来,饭已经摆上了。

几样素菜,一碗粥,一碟子象眼馒头。

还是你了解我,正想吃点清淡的。

宋承明坐到炕上,吃了一天的烤羊,都上火了。

猜出来了。

五娘笑着道。

宋承明看五娘的话不多,边吃着,边打量五娘的神色,怎么了?谁惹你不痛快了?没有的事!五娘深吸一口气,就是觉得你很了不起。

宋承明莫名其妙的看五娘,这话怎么说?夸的我心虚啊。

你以前可不这么夸我。

五娘抿嘴笑,那不是没发现你的好吗?宋承明拿着馒头的手就顿住了,这话可叫我委屈了。

我的好这么难找啊?五娘捶他,别贫嘴,赶紧吃。

你说说,我哪里好了?宋承明眼睛灼灼的看着五娘,一副不给答案就誓不罢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