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谋家》作者:林木儿 > 第214章 天气向导

第214章 天气向导

2025-04-03 17:24:45

金家打发来送船的人,说起来, 五娘还真认识。

属下金恒见过姑娘。

领头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这小伙子跟五娘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在海岛集训遇到倭人的时候,金双久打发他带队试探。

是你?一打照面, 五娘就认出来了。

是!金恒笑着看着五娘, 没想到姑娘还记得小的。

哪里会忘了?五娘有些感叹的摇摇头, 那次是真的凶险, 不光我印象深刻, 跟着我的这几个丫头也是一样的印象深刻。

说着, 就招手叫海石、石花等人过来,瞧瞧这是谁?几人在一起, 嘻嘻哈哈的叙旧。

五娘有亲自上船,见了所有的船上从金家来的人。

郑重的行礼道谢。

之后,才在岛上摆了酒, 叫李森和金恒相互熟悉了一下。

接下来, 李森得安排人跟着金恒好好的学一学新船的驾驶和一些海域知识。

等一切都按部就班以后, 五娘换上了青布袍子,带着春韭和海石, 连同龙三龙五坐上伪装好的小渔船, 准备登陆看看。

这天天气不错,没有遇上什么大的风浪,一路上也还算是平稳。

可即便是平稳,龙三和龙五的脸色也不好看。

这两人在陆地上是龙,在海上只能算的上是虫了。

五娘跟两人商量,这次上岸后,你们就别跟着我回岛上了。

省的在受罪。

真在海上有危险了,到底谁保护谁呢?龙三当即就急了,这怎么行呢?主子可是吩咐过的,叫我们坚决不能离开……五爷!五娘就笑:在海上你们根本就起不了作用。

这么说你们心里也别不舒服。

短期内叫你们在船上如履平地,那是难为人。

再说了,我对你们另有安排。

龙五一把拉住还要说话的龙三:听五爷说完。

王妃说的是实话,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船在水里就跟一片树叶子一样,他为了不眼晕,一路上都不敢低头看水。

恨不能躺在船舱里,闭上眼睛一觉睡到地方。

再反观那那俩丫头,坐在船头船艄,哪里有一点惧怕的意思。

连个丫头都比不上,充什么好汉。

王妃怎么安排怎么做吧。

这地方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

五娘这才笑了:在岛上那么点大的地方,对你们来说,就是浪费。

我的意思,你们这才在沿海的村子里,给咱们招募新兵。

当然了,不能打着辽东军的旗号,只说是商队要找船员,一年给二十两银子,包吃包住。

只要愿意来的,就先预支五两银子。

之后,你们将人给组织起来,先练着。

可这训练,人数一多,难免就太惹眼。

龙三皱眉,再要是打草惊蛇了,可怎么办?五娘朝龙三点点头,他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道:你们不用避开人,大大方方的开一家镖局。

再放出消息,就说你们招募船员镖师,主要是走福州到突浑这一条线的。

突浑?龙三和龙五对视一眼,一时没闹明白。

五爷,这事可经不住打听,到底去不去突浑,瞒不了人的。

龙五建议道,说出海都比说去突浑可信。

谁说去突浑是假的?五娘看了二人一眼,跟突浑确实是有些生意上的来往。

少不了走两趟的。

六娘来信说的事,也该办了。

所以,打这个旗号是把稳的,只说是去突浑买茶叶。

你们也知道的,突浑的龙团茶,品质是最好的。

别人会信的。

两人见五娘说的这么肯定,虽猜不出全部,却也知道王妃有个妹妹和亲突浑,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也未可知。

既然王妃的主意已定,那么他听从号令就是。

这次,答应的十分爽快。

一行人花了半天的时间,也就到了码头。

这个码头十分简易,周围也停着十几条新旧不一的渔船。

从码头上上来,白色的沙滩上,支起的架子上都晾着渔网,三三两两的渔民打扮的人聚在一起,补网的补网,织网的织网。

男女都有。

他们手里多是竹梭子,织网用的线也是麻线。

麻线经不住海水浸泡,有不了几次就得换网了。

所以补网织网都算得上渔家最重要的活计之一。

五娘远远的看着,才发现织网的男人其实是比女人多的,这叫她觉得有些奇怪。

海石笑道:谁说编制只是女人家的活计。

您还是在海上呆的时间不长,对这些东西都不了解。

别看织网,那也是个费力气的活计。

跟红椒香荽她们打络子是不一样的。

手上没劲根本做不来。

原来如此!船从海上漂过来的时候,岸上的人早看见了。

大家毫不慌乱,是因为打眼一看,只是一条小船,船上三五个人的样子,又不是海盗,怕什么?这岸边也常有在海边飘着失去方向的人,如今靠岸来,还能将人给哄走不成。

见了这样的人不帮,海龙王只怕都是要降罪的。

因为几个人一上岸,就见到两个中年人陪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过来。

当地人说话的口音很重,五娘勉强能听懂,但是想要交流,那基本是做不到。

龙三和龙五也一样,所以,两人见五娘无言语,他们也自觉地退后,将位置让给海石和春韭。

春韭属于离家早的人,乡音早已经改了。

但是海石说话的强调,虽然跟这些人海石有点细微的差别,但是不妨碍交流。

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俗。

老者一听海石说话,就知道也不算是外地人,离的该是不远。

防备心自然就更小了。

……你们要去哪?老者问海石,今儿风平浪静的,怎么还跑偏了?这真不是跑偏了。

重镇上岸太打眼,所以才选了这么一个地方。

大爷,你们这是哪?海石左右看看,离这里的最近的镇子在哪个方向?怎么走?还有多远?那老者往东指了指:我们这是西阳村,往东,就是渔阳镇。

他说着,就看了看天,今天你们走不了了。

五十里的路赶不到就得碰上大雨。

后生们,要是不嫌弃,就在我们村里歇着?海石朝五娘看过去,老人的话都是一辈子的经验,他们说有雨,八成是错不了的。

五娘朝天边看了看,她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但还是对海石点点头,还是立马塞了一个一两重的银裸子过去,大爷,麻烦您给我们找两间干净的房舍。

不成不成!这是要坏规矩的!老者连连摆手,海上来的客,能到咱们这里,都是海龙王送来考验咱们的。

收了银子,心就不诚了!说着,就叫了身后的汉子,快去准备,叫你浑家准备饭食。

留客人住下。

这里的民风还真是古朴。

在海边众人的目送下,几人被带到了一个小院子里。

屋子都不大,石头砌墙,海草做顶。

接触的多了,才知道这院子是专门给海上飘来的人准备的。

春韭带林雨桐进屋休息,解释道:钱财人家也不会收,等过后买些米面,送到院子的厨房便罢了。

都是周济落难的人,他们不会拒绝。

半下午的时候,耳中就传来呼啸之声,海浪混着海风和瓢泼的大雨一起来了。

五娘听着这动静,不免有些庆幸,心思也活动了起来。

此时饭菜摆上桌,五娘坐在老者的身边,问了一句,老叔,我们有一个商队,您愿不愿意为我们当一段时间的向导。

见那老者摇头,她连忙道:您放心,不用您跑船。

我们想知道的就是每天的天气情况。

您看行吗?一片海域有一片海域的特点,对于辽东军水师来说,这片海域实在是太陌生了。

在海上飘着,虽然要有与天斗的勇气,但盲目行事不是勇敢而是愚蠢。

她觉得一个气候向导,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请您一年,一年的薪酬……她竖起一根指头,一千两银子。

你看行吗?那老者手里的筷子一下子就掉地上了:多少?海石忙道:一千两!说着,从荷包里取出一个金锭子,这是十两金子,能换一百两银子。

您只要答应,这就是订金。

老者看见那金子揉了揉眼睛,十两的银子他都没见过,哪里见过十两的金子。

这还只是订金。

就算人家耍赖,剩下的银子都不给了,在他看来,都是占了大便宜了。

海石再接再厉:咱们这可不是赠与,不存在坏规矩不坏规矩。

就跟镇上的铺子请掌柜的一样。

您就是咱们请回去的大掌柜。

这……咱们什么也不懂……拿这么些银子心里愧的慌……老者起身,对五娘说了这么一通。

海石在一边转述了老者的话给五娘听。

五娘呵呵的笑着,您这看天气的手段,多少银子都值得。

我还觉得我赚了。

她说着,先给老者诊了酒过去,还没请教您高姓大名?心里却在琢磨着,有了这个地头蛇,募兵的事,也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