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闺女!云顺恭看着一身利落, 只带着七八个丫头赶来的五娘, 老脸一红, 眼圈也红了, 到底是我的好闺女。
人人都说辽王必反,为父却坚信辽王不会反!为何?那是因为辽王娶了我云家的女儿!我云家的女子顾全大局,如同男子一般,心里装着天下的!五娘点头笑了笑:父亲这般夸我,真叫我不敢当啊!城防营的一位将军就问五娘:敢问王妃娘娘, 贼子封锁严密, 你是如何过来的?五娘看了海石一眼, 这丫头二话不说就拿出一块牌子:这是金家的腰牌, 有这么东西, 别说在大秦可畅通无阻, 便是在毗邻着的任何一个国家, 都可以畅行无阻。
语气里带着几分傲然。
可这傲然全凭的是实力说话!这将军再不疑有他:王妃高义,臣等惭愧。
将军谨慎, 本王妃理解。
五娘说着, 就扫了一眼城防图,然后便道:那如今, 我是进宫, 还是回云家呆着。
这般的自觉……云顺恭就道:去宫里吧, 你大姐在宫里,不会有事的。
瞧父亲说的,这是什么话?五娘就道:既然王爷带了我来, 并且千方百计的冲破阻碍来到城下,又怎么会怕出事呢?就像是父亲说了,王爷是大秦的王爷,不曾对大秦有丝毫的异心,我有有何好担心,又能有什么事呢?云顺恭点头:说的好!说的好!人人都道我失心疯了,如今我二叫为父扬眉吐气。
去吧!进宫去吧!我这就打发人给宫里送信儿。
五娘便将一封信递给城防营的将军:这是王爷在我临行前给我的,叫我务必给将军。
该如何破贼,王爷信中说的很详细,将军只要配合将军,相信不日便能击退贼寇,护卫京师太平。
这将军赶紧双手接住:借娘娘吉言。
五娘点点头,就又出帐,在云顺恭亲随的护送下,直奔皇宫。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尤记第一次来皇宫时的情景,如今,时日未久,却早已是物是人非。
进了宫门,就有轿辇等着,从外朝一进入内宫,就看到元娘带着人远远的站着,朝这边张望。
大姐!五娘从轿辇上下来,撇下跟着的丫头,就朝元娘跑去。
元娘伸开双臂,在五娘跑到跟前的时候,一把将她给抱住:……五妹,好久不见。
大姐!自打在慈恩寺从寒潭里将她捞出来,她们姐妹俩就没真正的在一处说过话了,当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谁能想到,姐妹再见,会是如今的局面。
站在面前的元娘,不是当年那个丰腴姑娘了,她瘦了好些,纵使满身珠翠,可却再也找不回当年在韶华院歪在炕头的那一抹风情了。
一时之间,五娘的鼻子有些酸:大姐……好久不见。
除了这句之外,姐妹俩相对却又无言。
五娘紧紧的攥着元娘的手:我们走着吧……我想跟你说说话……嗳!也许到了大殿里,就再也没有机会跟大姐说说私房话了。
元娘没有看五娘,而是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宫道儿: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从来不迷路的人,在这宫里,我不敢自己走。
哪怕前簇后拥,可我依旧每天走着同一条路。
说起来是皇后,可这个宫里大部分的地方我都还没去过,好似也永远不想去,你说这是为什么?五娘看她:因为大姐你,总以为自己是奔着荣华富贵来的,可实际上,大姐你还是把心丢在了宫里。
在这里,偌大的宫殿,辉煌的建筑,你都不曾放在眼里。
那是因为大姐你的心里,装着一个人呢。
元娘苦笑了一下:我记得,又一次看你的手札,你的手札里有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诗说的真好。
还是想不起来从哪本杂书上看的吗?五娘笑了一下,没回答。
元娘也没往下追究: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雪夜,我在院子里弹琴,他爬在了墙头,忘不了对视的那一眼……说实话,那一眼,我忘了我的初衷,动心了……五娘点头,看偏偏的,后来,她看见了让他动心的男人最不堪的一幕,紧跟着的变故叫她眼花缭乱。
进了宫,跟他守在一处。
人还是那个人,让过动心过,让我绝望过,甚至让我觉得厌恶和恶心过……可是,他是想全心全意的对我好的,这个我知道……可是你,却背叛了他。
五娘反攥住元娘越发冰冷的手,所以这些日子,她日日都在经受煎熬吧!她问说:后悔了吗?后悔?元娘摇头,不后悔!但是对他还是会有愧疚。
对于他曾经的妻妾,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于他的孩子,说起来,他也算不得一个好父亲。
如今看着好很多,那是因为时局到了现在,对外的矛盾凸显,才缓和他们父子的矛盾,可若一切能回到从前,还是什么都不会改变。
对于臣下,他多疑,寡恩,有时候甚至是刻薄。
可这天下,谁都能鄙薄他,就我不能。
五娘慢慢明白元娘的意思了:她这是再变相的求情,她怕自己和宋承明万一成事,会杀了天元帝。
一般而言,是得这样的。
她这么想着,就看向元娘。
从元娘的眼神里,她看到了一丝决绝。
那便是天元帝死,她必是要生死相随的。
五娘伸手抱住元娘:你是我大姐,永远都是。
所以,我又怎么会看着你走绝路呢。
她拍了拍元娘的脊背,在她耳边轻声道:大哥的婚事你不想参与吗?大伯娘在我府上住着,吃斋念佛,谁也不理。
你不想偶尔跟大伯娘见见面吗?大姐,我是五娘呀,我是你的妹妹呀!你放心,事情会解决的,会有两全之策的,你信我。
元娘的眼泪到底在提到白氏的时候掉了下来:我不该……我知道他是一个根本不值得人去爱的男人。
可有时候,心就是控制不住……他待我的好……若是我不能为他做点什么,那么余生,我将永不得安宁。
与其如此……大姐!五娘一把捂住元娘的嘴:一切有我,你信我。
元娘抬头看天,把眼泪憋了回去,我自然是信你的。
天元帝站在皇宫最好的观景楼上,看着在宫中一路慢行的俩姐妹,扭脸问付昌九:你说怪不怪,辽王妃来了,可朕心却更慌了。
付昌九就道:陛下,不管辽王有几分忠心……但他万万不敢拿辽王妃的性命冒险的。
否则,金家也不能饶了他!天元帝轻笑:那你以为辽王妃真出了事,金家能饶了朕?说到底,朕唯一能辖制金家的,便是金家当年跟先祖的情分。
可父皇做的事……朕又怎么好意思跟人家谈情分呢?付昌九便低声道:陛下不会叫金家找上门的,毕竟,您不会真叫辽王妃在宫里出事。
再者,还有皇后娘娘呢。
是啊!还有皇后!天元帝嘴角带出了几分笑意,到底是年龄小,嘴上要强。
口口声声不认云家,可云家的事她哪件不挂心。
自打入宫,她不曾为她自己求过一金一银,每次开口,必是她的姐妹。
有时候,朕都羡慕这情分。
辽王妃敢这么进来,未尝不是知道皇后娘娘在宫中。
付昌九的语气就轻松了起来,只凭着皇后娘娘和辽王妃的情分,事情想来就不会太糟糕。
天元帝笑了一下没言语:这话说的愚蠢。
这天下大事,为君为皇者,什么时候被女人左右过?到底如何,还得看辽王如何决断!他站在高处,眺望这座皇城,然后吩咐付昌九: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得稳得住。
宫里稳住了,百姓的心才稳的住。
再者,不能把辽王妃为质的这件事办的这么明显……因此,传旨宗室,在京的王公大臣,进宫赴宴。
今晚,朕要设宴,邀宗室朝臣一起,等辽王胜利的消息。
另外,请各家家眷一同进宫,给辽王妃作陪。
记住,宣旨的时候传召四九城,朕得叫京城的子民都听得见。
是!奴才领命,这就去办。
付昌九应着,就脚步轻快的离开了。
转眼,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元娘的耳朵里,她只愣了片刻,然后就苦笑:若是他早清明一些……就好了!若是她早清明一些,这天下又如何会成为这般样子。
元娘准备宫宴的一应事务,五娘在元娘的偏殿里,养精蓄锐,梳洗更衣,等着即将到来的宫宴。
宫里四处都是繁忙的,好久都没有这般热闹了。
这么热闹之下,谁又会注意,那偏僻的宫室一角,有一只信鸽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