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040章 悠悠岁月(57)三合一

第1040章 悠悠岁月(57)三合一

2025-04-03 17:30:51

林雨桐上手摸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

这是甲状腺结节,不注意看不出什么。

要是孩子扬起头再看脖子,是有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包。

搭手一摸,有个疙瘩。

疼吗?林雨桐问了一声。

清平摇摇头,不疼,我妈非说那长了东西。

没事!不影响啥!林雨桐装作拉孩子的胳膊,伸手搭了一下脉搏,这是原发性甲减。

不过如今的医疗水平,根本就无法判断这属于哪一类。

就算是去看了,最多也就告诉你回去多吃海带之类的东西。

别的再就没有了。

但这也确实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如今清平看着没清宁看了,清宁是瘦高,清平有点胖了。

这跟甲状腺的功能减退,当然是有一部分影响的。

英子就说:孩子的病不敢耽搁,我过来就是问问你,你知道省城的哪家医院好,我们直接就过去,给孩子看看,要是没啥大毛病,马上就回来。

林雨桐给写了地址,你们明儿去吧。

我明儿一早给人家打个电话。

去看看也行。

要不,我把家里的钥匙给你们,你们去了也有了落脚的地方。

英子当然不要了,做最早的车去,赶在晚上就回来了。

就不过去了。

清安还在家呢,我在那边也呆不住。

这倒也是。

又问说:你说我这去省城了,要不要去医院看看那谁……那谁指的就是林家成。

私底下的时候,是能不叫爸绝对不叫爸的。

不在一个医院,两家医院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不去也成。

大老远的,去了你至少都得几十块钱给。

等回来了你再去一趟,二十块钱就打发了。

主要是林玉健在那边照看呢,人家是侄儿,这边是亲闺女,去了给上二十块钱怪难为情的。

但要给的多了吧,也不说就拿不出来,可给了他人心里不自在。

叫英子说,拿去给家里那个看孩子的老太太,人家还能把自家的孩子看的精心一些对不对?给他?落到什么好了。

反正明儿才走,没啥事。

清平跟清远去二楼看电视自己玩去了。

留下几个大人再客厅里说话。

林雨桐就说林玉玲来过的事,英子哼笑:跟你说啥?这事你能说吗?说着又哼笑,那断了指头的姑娘是她那姑姑给说的?最看不上这姑姑了。

啥事她都想插一手。

对当年把弟弟妹妹送人的事耿耿于怀。

还有你不知道的呢。

前段时间,打发二哥去我那,意思是咱们两个这些年不跟她这亲姑姑来往,有些不合适。

说是从今年起,不要是正事的走动走动。

我就说二哥了,我说你就不该来。

想了想怼二哥干嘛,他也是替人家跑腿,后来我又说,干啥走那些虚礼?每年都能见上,知道都好好的,就行了。

什么来往不来往的,咱是至亲,不讲究那一套。

这里说的来往,是非常正式的意思。

如今不跟那个姑姑来往,是说逢年过节不去拜访,家里有红白喜事相互不通知。

就是你不来我家,我也不去你家。

但是碰到一起,又都认识。

年年去林家,都能再林家碰见这位姑姑跟她的儿女。

叫林玉康去说,意思就是咱们这么处着,挺尴尬的。

你看年年过年都见,家离的又不远,问题是还跟送人的郭生来往呢。

偏生的不跟两个嫡亲的侄女来往。

这事叫人说道起来都当是新鲜事。

好些人都问呢,说你们到底有啥不愉快的事过,不然不至于一点都不来往是不是?早不说晚不说,偏偏你是跟老四都当官了,就来说了。

英子心里拎得清的很,也是!咱们家这几年,事多。

老人一个接一个没了,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生。

弟兄五个,这才几年工夫添了九个孩子。

各自的娘家都得过来看孩子的。

哪次过来不得搭上礼钱。

这么一算,跟咱们来往这是吃亏的买卖。

人家家里就一儿一女,闺女出嫁儿子也娶媳妇。

就算添孩子能赶上咱们这边?怎么算计都是吃亏的。

哦!现在咱们的事差不多办完了,老人葬了,孩子一个个的都大了。

你们在县上也都说得上话了,咱们的日子也都好过了。

觉得能借上力了,跑来说要来往了?打量谁是傻子呢?不认!谁说都不认!谁能非说的叫认?也就是林玉康去,要换做是林玉健,他绝对不会去办这事。

说起来英子就是一肚子气:你知道咱这姑还说啥?上次咱们街上赶集,她也赶集,还去饭馆歇脚了。

我就给了口水,没给吃的。

人家说呢,说你爸如今难的很,家里谁都指靠不上,说是玉玲十天半夜才过去给清洗一次,那屋里都腌臜的没法下脚。

还说啥,你爸三个闺女,如今伺候的就玉玲一个……我当时没说话。

心想,他是生了三闺女,可你问他养了几个闺女,她敢说三个吗?他养谁了,谁伺候去。

叫我去伺候?除非我疯了!跟我说这咸不咸淡不淡的话,她犯得上吗?认她?做梦!老二就说英子:你不认就不认,看给气的。

又跟林雨桐说,你说你姐,提起这事她就火大。

搁谁谁都气。

当年我过的那是啥日子,她当姑的看不见?英子就说,那时候她咋不多管闲事呢?你跟她气啥?林雨桐笑,有些人的理,它只朝里,不朝外。

对自己有利的理她都懂,对自己没利的理,她都不懂。

所以,跟这种人你连讲道理都不用,她肚子里衡量对错的标准,永远是有偏差的。

说了好半天的话,半下午的时候才走的。

家里积攒的好些东西,都用筐子装了叫拿回家去,给谁家不给谁家的,他们说了算。

见放了那么多的点心,小老太全都装了,这玩意送人都不好送,叫你拿回去自己又不吃,如今真是,走礼也送不完的。

英子就笑:奶,吃的啥时候都能弄出去。

上次你给我的点心,我回去就放店里了。

有时候人家吃饭,我会送一块点心。

人都爱占便宜,生意好多了,尤其是赶集的日子,人都挤不下,还在门口露天摆桌椅呢。

一个圆点心切成八块,用小碟子装了当赠品,这当然是占便宜的事。

一个点心的价格跟一个烧饼差不多。

一斤点心差不多是八个。

得一块多钱,一个点心一毛多,这便宜太能占了。

如今乡下好些地方,席面上就有一道是把切好的点心直接装盘的。

算是一道甜菜。

要是席面丰盛,这盘子里就是八块点心切成的小块。

要是席面不丰盛,那里面就是四块点心或是六块点心切成小块拼出来的。

反正一席做八个人,一人能吃半个到一个点心。

所以,拿这个当赠品真不算寒酸的。

有用处就行,用用处就全拿走。

吃又吃不了,送人又送不出去。

粮食做的东西,扔了可惜。

赶紧都清走吧。

好些人家都说,老二如今的日子好过,自己有本事是一方面,关键是老四和桐肯补贴。

人家就说了,说当年这个亲做的好。

兄弟俩娶了俩姐妹,关系亲近。

反正老四怎么补贴老二,桐肯定不会有意见。

英子承认这一点,别小看这种今天给点这个,明天给点那个的,其实真家用起来,省的不是一星半点。

反正她的衣服从来不用买,桐穿旧的,她穿着在乡下都是时髦的样式。

再说了,桐的旧衣服哪里就真旧了?八九成新是有的。

亲妹妹的,也没啥嫌弃的。

给的就穿。

而自己男人这两年就没买过烟。

老四不抽烟,别人送的烟,就在固定的地方放着呢。

每回去,桐就塞几条,拿着,这个肯定是最费的。

农村的情况是这样的,家里叫人帮忙干点活,给工钱谁也不好意思要。

但要是给两盒好烟,这就是人情。

林林总总的算一算,这一年得给自家补贴多少?人家说,英子就承认。

就说,这就是沾了桐和老四的光了。

第二天两口子带着清平要去省城,把清安带过来叫小老太帮着看一天。

这孩子乖的很,电视开着,自己能坐在沙发上看一天。

自己上厕所,累了就在沙发上自己睡。

吃饭的时候叫过来吃饭,自己拿勺子筷子都能吃。

特别好带。

早上去晚上就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都晚上七点半了。

咋这么晚?林雨桐去厨房拿饭,问了一声。

路上修路,绕着走的。

老二说着,就叫拿母女俩坐了,这娘俩,晕车晕的,把这一路给折腾的。

林雨桐给水里泡了晕车药拿出来端过去,赶紧喝了,喝了就好。

又问,人家大夫没说是咋的了?说就是大脖子病,要吃海带。

英子皱眉,你说好好的孩子这将来脖子上长个那玩意……老二就咳嗽了一声,当着孩子说啥呢?英子就闭嘴了,端着水喝。

不会!林雨桐就笑,真不会长的跟你说的那样……我也咨询过了,对生活没啥大影响。

不过肯定是畏冷,有时候脾气还有些暴躁,你们得体谅一些。

至于说吃海带的事,这个咋说呢,对原发性的甲减,吃这玩意的作用微乎其微。

她也不能这么说,毕竟现在的医学手段就是这样的,她说了,也不能光叫孩子吃海带,其他海产品也行的。

你们别管,我来弄。

吃完了你们就过来娶。

自己做的东西,对这病症的控制应该是最有效的。

不管怎么安慰,并不能叫两口子真的放下心。

第二天一早,去了批发市场,批发了一大捆子几十斤的干海带。

回去得自己泡,然后清洗,又得自己切。

还给林雨桐留下一半,叫孩子吃着,别大意。

说是缺碘呢。

等走了,林雨桐又去了医院,了解了一下,一年大概能见到多少这种因为甲状腺的问题来就医的孩子。

得到的数字还真是吓了一跳。

这属于卫生局的本职工作之一。

回来就考虑今年的年终报告可以把这个事情提上日程了。

四爷带着清宁,是在初雪的日子回来的。

要不是预报的有雪,我们还打算再玩几天的。

臭丫头出去了一趟,长高了不少。

回来缠着林雨桐,缠着小老太,跟进跟出的,跟个跟屁虫似的。

林雨桐亲自下厨去了,四爷还在上面洗澡没下来,她扭脸看自家闺女,这毛衣是你爸给买的?鹅黄色的高领毛衣,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图案在上面,素雅的很。

外面一件粉白的羽绒服,怎么穿怎么好看。

清宁嘿嘿的笑:我爸也给您买了。

说着,又低头拿照片给小老太看。

小老太当年在上海滩也是见过洋人的,那时候是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那租界的巡捕房里,还有越南人的巡捕。

但黑人却少见的很。

你瞧这黑的都发亮了……清宁就特别严肃,我爸说了,不能拿人的肤色说事。

熊孩子,这不是在家吗?小老太扔下照片,替孙女打下手去了。

清宁又拿着照片去跟清远显摆,清远看动画片呢,没工夫搭理,带你又没带我,我不看!小样!还挺有脾气。

给你带了玩具你也不看?马上就诱惑上了。

这个是可以考虑的。

啥玩具啊?秒变脸!从高冷到谄媚,一秒的工夫!清宁勾着手指,你过来我带你看啊。

电视上正传来‘一级准备二级准备三级发射’的声音,清远摆摆手,不去!等叫我把这一集看完吧。

《恐龙特级克塞号》,有啥好看的,幼稚!事实上是卖了不少的玩具,还有一款游戏机,明显是被当姐姐的一路上玩过的。

除了玩具手枪这玩意叫人动心以外,也就游戏机了,结果有人已经提前玩了,不是那种专门给自己的。

还有那什么不倒翁,那是自己玩的吗?才不是!不被重视有点小不开心。

直到他爸把一辆三轮小蹬车拿出来放在客厅里,这才高兴了。

事实上他现在骑这个已经有点晚了。

再过上半年,他长高了,那车坐上去就蹬不了了。

四爷那办事向来周到的很,先没给林雨桐拿给她的东西,却给小老太把礼物递过去了。

应该往南边去了,各色的丝绸面料,足足十几条。

小老太喜欢的不得了,这要是做旗袍,得多漂亮。

哪怕不能穿在身上,也喜欢摆着干。

甚至怕手粗糙,不敢上手去摸,怕把丝给挂出来。

林雨桐就一直好奇,按说这小脚老太太,是穿不了旗袍的。

估计也是当年年轻的时候,没穿过旗袍,所以对旗袍有执念吧。

像是这样的小脚,当年都是那种长长的中式裙子,遮住脚面的那种。

露出腿和脚的话,小老太这种小脚绝对不好看。

旗袍还是跟高跟鞋最搭配。

于是小老太有事做了,她留着料子不是就看的,二十给自家孙女做旗袍。

纯手工制作的。

做成一件就叫林雨桐试穿。

这玩意林雨桐当然是穿过的。

曾经有一段日子,那是天天穿旗袍。

一穿到身上,就觉得特别有范。

清宁喜欢的什么似的,以后也给我做,比裙子好看。

喜欢就这么玩吧,老的老小的小,只要高兴就好。

四爷这回出门,还真不是白出去了一趟。

这回还带回来不少真外资。

比如电机厂,是有生产电机的能力的。

那么几个电机厂重新整合之后,有两个项目,都不算是复杂的项目,就是生产吹风机和电风扇。

这都是会走进千家万户,要真的做的好了,是不愁销路的。

而原本全县就有好几个电机厂,真把人员整合在一起,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多,差不多就能投入生产了。

谁能想到这半死不活,眼看就没出路的厂子还能这么做。

但紧跟着问题就来了,重新整合就意味着裁员,就意味着很多人将被淘汰。

但这不是四爷该管的问题。

反正是招商局还没人员呢,就一炮打响了。

想去招商局的人多的很。

而四爷忙的盯着矿泉水那边呢。

广告打出去了,效果很明显。

订单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往大城市去的。

紧跟着问题就来了,县里是不通火车的。

这全都靠汽车运输,我的天啊,以后这大批量的走货,运输能力根本就跟不上。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话如今再看,真是再正确没有了。

咱们又东西,人家也认可咱们的东西。

东西拉出去,换回来的就是真金白银。

我们能生产的出来,但是抱歉啊,运不出去。

很尴尬了!明光晚上过来,跟四爷在书房说话,……这铁路得修,但这不是咱们这些人坐在一起就能商量成的事情,说办,咱们哪怕肩扛手提呢,把这事总得办好的。

但这铁路归人家铁路总局管,铁路线走不走这里,这不是咱们说了算的事。

也不说要个火车站吧,哪怕是有个调度站,也成啊。

林雨桐过来倒茶,明光就叫她也坐,小林又不是我家那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开会都坐在一起的嘛,过来坐,快坐。

可叫我坐下我能说啥呢。

这是县里的工作做的滞后了,他们从来没想过这大型企业其实也不难,这不是说有就有了。

可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去个什么结果的。

主导权不在自己手里。

唯一的途径就是跑部。

向上面反应具体的困难嘛。

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这一级一级的,先到市里,再跑省里,最后闹不好要去京城的。

这铁路要是修不起来,百姓是要骂娘的。

明光这么说。

是!肯定是要骂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要是政府不赶紧把这东风借来,是要挨骂的。

于是,这边招商局的班子没搭建起来,四爷又被借调走了。

在大家的眼里,这位是出去见过世面的人,出去带着他办事方便。

走了有半个月了,说是又跑京城去了。

连明光一起,还有两位副县,打算是赖也要赖一条铁路回来。

这天刚进办公室,结果四爷的电话来了,你帮我查一下,P县这两年的气象资料。

林雨桐秒懂。

P县属于紧挨着的县,为什么查它呢?一定是规划里的铁路线路从P县境内通过。

能走P县,那从自家县这边过,应该问题也不大。

可怎么能叫人家临时改道呢,除非证明这个县不适合建铁路。

铁路从P县哪一段过?林雨桐问的更详细了一点。

四爷在那边就笑:主要是吴家洼。

林雨桐懂了,这条线应该是横穿过一个叫吴家洼的镇子。

线路再往西北偏一点,就靠着自家这同立县的边了。

我亲自去一趟。

她这么回复。

这具体到乡镇,报纸或是报道上基本是没有的。

挂了电话,明光就笑:咱们这小林真是成精了。

一点就通。

四爷谦虚了几句,这如今是啥事也干不成。

从铁路局弄到规划图纸都是费了大劲了。

如今只能等着林雨桐那边的消息了,咱们县转几天,应该也就是三两天,她那边必有消息。

为啥这么肯定呢?光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镇子的大概地形。

林雨桐又从建筑公司把那辆抵押出去的车给借出来了,出一趟门,用两天。

就没见过这样的!你把车给我们了,完了用车还从我们要。

这跟你的有啥区别。

借不借?林雨桐也笑,不借咱家属楼的尾款……借借借!敢不借吗?这年头,欠债的都是祖宗。

然后自己开车去P县吴家洼了。

没啥目的,走哪问到哪。

这边的地形属于沟壑纵横,而土地松软。

过了晌午,没打听出来有用的消息来。

回来的时候绕了一段路,想再看看,结果就远远的看见了一个崭新的村庄。

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村里的房子,新旧程度不可能一致。

除非遇到了特殊原因。

比如整体搬迁或是安置。

农村出现什么情况才要整体搬迁和安置呢?随便找个放羊回来的老汉一问就知道了,前年……泥石流下来了,村子都给埋了。

幸亏当时开全村计划生育动员大会,人都去村部广场上了。

娃娃们都在学校。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林雨桐看见了,学校和村部比较远,地方比较平坦。

应该是没有被波及到。

这些房舍看起来就陈旧。

村里没啥人……这上游发水太快了,泥石流就下来了,家里都给冲没了,好些牲口都埋在下面了……有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也都埋了……又指的地方,是原来的村址。

林雨桐跟人家边走边说,到了地方,前前后后的都转了一遍,又用相机把这些都拍下来。

只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假的。

驱车往回走的时候都已经是晚上了。

连夜的林雨桐给四爷去了电话,确实有一段发生过泥石流。

据说十年总能碰上一次。

不过是大小上论的。

才不管是大是小,只要真发生过泥石流,这就证明,这条线路有隐患。

铁路要是被泥石流冲了,这可是大事。

第二天林雨桐加急把照片洗出来。

那边明光也不是白给的,叫人连夜查了P县的各种气象水纹资料,然后还真从一份旧报纸上给翻出来十年前的一份报道来,是一则英勇救人的好人好事。

报道的正是吴家洼遭遇泥石流,当时的年轻干部是怎么不惧生死救了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的。

而这个年轻干部,如今已经是吴家洼镇的一位副镇长了。

行了!这下板上钉钉了。

从电话里都能听见那边传来的甚是激动人心的笑声。

在县上一个个的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可到了京城,据说是厅级都得站在门口等,人家说不见就不见。

为这个铁路,肯定都是作难了。

忙完了这边,林雨桐又去省城,找老师去了。

结果老师去京城开会去了,只见到了周扬。

咱们林局可是大忙人,怎么有空来看看我这师兄啊。

开启了挤兑的模式。

好好说话。

林雨桐把手里的东西赛格周扬的爱人,嫂子,跟我师兄这酸文假醋的过日子,难为你了。

周嫂子也习惯了这两人见了面就互怼,你们聊着,我去做饭去。

今儿就留在这里。

带的那些东西,顶的上自家老周小半年的工资。

你们家那位前段时间还来过了,已经给送了不少东西了,怎么你又来?周扬瘪嘴,跟你说啊,可别腐败。

要不然老师能把你踢出门去。

四爷路过省城的时候,带着清宁拜访了老关系。

把自己这边的老师同学都拜访了一遍。

因此周扬才有这么一说。

你放心用吧。

林雨桐就笑,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的。

又问说,老师什么时候回来?难得来一回,也见不上一面……这说不好,不过走时交代了。

周扬拿了炒瓜子过去叫林雨桐吃,你要的那个果树的接穗,已经准备好了。

都在地里埋着呢。

你现在拉,或者明年开春接穗的时候再拉,都行。

那我肯定得现在拉。

拉回去看够不够,不够还得想办法再弄。

在周扬家吃了一顿午饭,下午找林玉健借了一辆卡车,直接给运回太平镇了。

二哥,我跟你说,这长接穗是秦冠,短穗的是富士。

林雨桐低声道:这东西是我老师弄来的,没要钱。

就是修剪果树的时候给预留下来的枝条。

拉回来了,白给了人家也不知道心疼。

回头冬天弄不好来年还得找咱要。

适当的收点钱,多少我也不问。

反正你一冬在家,估计时间都得耗在这上面。

就留着自用吧。

反正外面的价格是秦冠一块钱五十个接穗。

富士一块钱五个。

按这个卖吧。

那这卖了得多少钱啊。

老二没推脱,只道:我拿个零头,其余的卖完给你送去。

你看是该给你老师还是谁的。

就给人家,不能平白占这便宜。

行吧!咋都行。

其实也没多少,这里面有自家果园里需要嫁接的接穗呢。

这一年过的最忙碌,好像也最快。

眨眼就到了年关了。

放假了,四爷也闲下来了。

两人商量着,今年过年回家不回家。

以前有金大婶在,肯定是得回去的。

今年上面又没老人,回去真不是必须的。

但到了年三十,一家子还是先回了。

因为今儿要去陵地里接祖宗的神位回家过年。

在坟前放鞭炮,磕个头就回来了。

这种事,都只带儿子却不带女儿的。

林雨桐帮着英子包饺子,今晚一顿,明早一顿。

要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来。

英子就说林雨桐给清平做的那个腌渍的海白菜好,……一天就着这个吃馒头喝粥,我摸着那疙瘩还真下去了一点。

这东西得控制。

一个月一罐子,吃完了就去拿。

有时候我忘了,你别忘了。

林雨桐叮嘱了一遍,又说,等会从陵里回来,我们就直接回城了。

明儿早上回来在村里转转给上了年纪的人拜个年……晌午在这边吃饭。

成!英子就说,咱不管他们,就在这边吃。

老大家那边说了,说今年大年初一在他家吃晌午饭……去了干啥?林雨桐一点也不想去。

英子就冷笑:如今当自己是干公的人,回来说话都撇腔……撇腔是说不说方言了,改说普通话了。

这其实在县城很少见的。

农村人把这种一出门回来腔调就变了的行为称为撇腔。

觉得这种人一出去就忘本。

不是啥褒义词。

你说以临时工,你高哉高哉的高啥呢?十分看不上的样子。

林雨桐常能从清宁的嘴里知道那两口子的事,接送清远,也能看见金满城。

两人十次里有一次会说话。

所以,对他们的情况还算是熟悉。

只是这一年里,没怎么听过老五的消息。

过年也没见回来?林雨桐问道。

回来了。

英子低声道:瞧着马小婷那肚子,得有八个月了吧。

过了年,估计是去不了了。

这两口子也是真行,带着一个孩子,去外面捡破烂,一般真做不到这份上。

钱呢,肯定是也赚到了,可没根没基的在城里飘着,日子过成啥样,真不好说。

男人们回来,林雨桐和四爷带着俩孩子回城了。

得陪小老太守岁的。

大年初一,小老太就不回来了。

本来想着不叫俩孩子跟着的,叫他们在家陪小老太算了。

结果小老太不乐意,把孩子带上,不能说将来孩子大了连老家的人都不认识。

这不合适!在小老太的认识里,不能把根给忘了。

所以孩子必须带。

孩子带回老家,大年初一出门拜年,两人就根本没带孩子去,只叫在他们二伯家玩呢。

主要是这带了孩子上门,人家就得给压岁钱。

你说这有几家是没受过点恩惠的。

那赖生苗子当初没要钱。

这弄回来的接穗听说比外面买回来的便宜了一半。

这要是带着孩子上门,一两块钱都拿不出来,至少得给孩子五块钱。

想着这个,两人没带孩子。

本组的人家转一转,就行了。

可即便没带孩子,人家去给老二家拜年,碰见了,还都是一样照给。

回去的时候英子就说了,谁谁谁给了孩子几块,谁谁谁给了几块。

毕竟孩子对大部分人是不认识的。

清宁还好点,以前跟着她奶,在巷子里聊一聊,还总能认出七八成的人。

但清远却是真谁都不认识。

谁给压岁钱他都收,顺便说一声过年好,笑的可甜了。

跟着清平叫人,叫叔叔伯伯,叫婶子大娘的。

英子在一边笑,就说清远和清安:还是清远机灵,他五叔说,借他们俩的钱用用。

结果清安老实,要了就给了。

清远可不,说了,要给妈妈交账的,要是他的钱跟他姐的钱不一样,妈妈问起来咋说啊?叫妈妈问五叔再要?把老五一下子给顶回去了。

何小婉在一边就说:老五啥时候都那么没出息。

年年都哄几个侄儿的钱,今年我就没给他们家的清雪压岁钱。

没给就没给。

英子撇嘴,老三不在,你不给说的过去。

爱恼就恼去,跟他们好还有啥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