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04章 清穿故事(13)二更

第104章 清穿故事(13)二更

2025-04-03 17:30:23

天气和暖了。

四爷也开始忙碌了。

因为皇上突然下旨要南巡了。

这都是第五次南巡了。

这次只带走了太子和十三阿哥。

而京城的事情,只交给直郡王,四爷和八爷。

皇帝南巡,这不是说走能抬脚就走的。

一抬脚一动步都是银子。

四爷在户部,银子都得从他手里过,为了叫皇上能顺利的出发,四爷这些日子直接住到了户部的衙门。

林雨桐叫人把家常用的东西都送去。

想着,皇上不在,又说了叫四爷理事的。

这一住,只怕日子短不了。

谁知皇上刚出京城,四爷就回来了。

爷不忙?林雨桐问道。

四爷一笑,这一笑笑的林雨桐只觉得深不可测。

就听他道:看你整天闷在屋里,也是没趣。

明儿咱们住庄子上住,带着弘晖和弘昀一起,莫雅琪也带着。

叫你管事你直接就颠了,这真的好吗?林雨桐也不多问,玩心眼估计大家都玩不过他。

要不然他也成不了最后的赢家不是?第二天,两人带着三个孩子,直接出了京城。

京郊的庄子,林雨桐倒是自在了。

完全可以随意的走动。

出门也觉得天宽地广了,比闷在院子里可强了太多了。

府里也有园子,但不想看见别的女人,她也懒得出门了。

干脆带着莫雅琪和丫头,拿上小铲子和篮子,在地头挖野菜。

四爷带着弘晖和弘昀,在翻地。

林雨桐将四爷翻的地看了一遍,别说,还真的舍得下力气。

她开始还以为是这些太监晚上给四爷重新翻一遍呢。

如今才发现,这人不管做什么,都带着一股子认真的劲。

弘昀拔地上残余的草根,使了吃奶的力气也拔不出来。

一个屁股蹲就坐在了地上。

那身上穿的袍子可是寸锦寸金的贡品锦缎做的。

这一划拉,就彻底废了。

这一片地的收成,都换不来一件衣服穿。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图什么。

四爷扭头一看,就对林雨桐道:爷说叫他们换了衣服,你非说麻布的磨人,你瞧瞧。

好好的给糟践了。

没事,改小了给弟弟穿也是一样。

林雨桐就接话道。

胡说。

四爷站下,擦了一把汗就道:你这是想做什么?他指了指林雨桐拿着的菜篮子。

晌午给你们做菜团子吃。

说着,林雨桐说着,就把篮子斜放着叫四爷瞧,这是莫雅琪找来了。

我们家大格格也能干呢。

莫雅琪不好意思的抿嘴笑:也不知道找的对不对。

四爷点点头,就笑道:问你嫡额娘,她知道。

林雨桐当然不能叫四爷知道自己确实是认识大部分野菜的。

只囧了一下,对莫雅琪道:不怕。

厨房的人都认识。

不能吃的就挑出来了。

四爷就哈哈笑。

晌午林雨桐还真就亲自下厨做了菜团子,蒸出来以后,切成薄片。

又叫人调了蘸汁。

四爷十分赏脸,一个人干掉一盘子。

弘晖和弘昀分了一盘子,林雨桐和莫雅琪分了一盘子。

百姓的日子就是这么艰难,不得不拿野菜填饱肚子。

四爷看着林雨桐就道:福晋这饭做得好。

得叫他们知道百姓的日子不容易。

阿玛,这野菜也不难吃啊。

弘昀小声道。

四爷眼睛一瞪,就要开始说教。

林雨桐赶紧道:这是嫡额娘做的时候,用了最上等的面粉,又用了鸡蛋和面。

这汁子也是用麻油辣油调和的。

自然不难吃,还有一股子特别的清香。

百姓家哪里吃的起啊。

四爷哼了一声就道:晚上,再做一道百姓人家吃的。

叫他们兄弟俩也知道知道民生的艰难。

林雨桐赶紧应了。

这笨蛋孩子,怎么专往枪口上撞呢。

等下午,四爷又带着两个阿哥下了田。

袁嬷嬷才问道:还真给阿哥们吃那个啊。

吃!百姓吃得,他们就吃得。

今晚不光两个阿哥这么吃,我和爷也这么吃。

林雨桐眼神很悠远,她尽管舍不得,但不得不说,四爷在教育孩子上比自己要更有原则。

找麻布来,我给他们做两件,下地穿。

林雨桐对着袁嬷嬷道。

如果这个江山注定要交给下一代,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教导下一代继承人呢。

袁嬷嬷以后福晋会舍不得,没想到在有些事情上,福晋也是下得了狠心的。

晚上,林雨桐叫莫雅琪在她自己的屋里吃饭,自己却按照百姓的办法,一碗糙米粥,一盘子玉米粗面伴着野菜的窝窝头,就什么也没有了。

四爷看了桌上的饭菜,深深的看了林雨桐一眼,轻轻的拍了拍林雨桐的手。

吃饭。

四爷拿了桌上的窝窝头,咬了一口,慢慢的神情的严肃起来了。

就着稀粥慢慢的咽下去。

林雨桐也拿了一个,慢慢的放在嘴里咀嚼。

口感实在粗糙,还有些拉嗓子。

但这已经是干饭了,许多人家都只是糙米粥里加上点野菜,就算是一顿饭了。

弘晖和弘昀对视一眼,都拿了起来,只咬了一口,顿时就变了脸色。

长这么大,什么时候吃过这个啊。

弘晖看了林雨桐一眼,突然想起额娘讲的朱元璋的故事。

那时候的朱元璋,受过挨饿的滋味,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十分重视农事。

甚至马皇后在宫里还亲自耕种。

他两手捧着野菜窝头,认真的吃了起来。

掉在桌子上的渣,也捡了起来塞进嘴里。

噎到了就喝一口粥顺下去。

弘昀皱着眉头将馒头全都泡在粥里,拿着筷子扒着吃了。

吃完饭,四爷摸了摸他们的头,道:去,叫嬷嬷们给你们洗了,早早的睡。

看着两个孩子行礼退了下去。

四爷拉了林雨桐在一边的榻上坐了,道:我还以为你舍不得呢?舍不得是真的。

但爷是对的。

林雨桐就笑道:爷教孩子我再不说什么就是。

四爷在她背上抚了抚,就道:你理解爷的苦心就好。

只是你不用跟着一起受罪,还怀着孩子呢。

五谷杂粮最养人。

无碍。

您瞧穷苦人家的孩子,长的比富贵人家的孩子都壮实。

我琢磨着,有时候,这粗养也有粗养的好处。

还有许多农妇,临产了还下地做活。

生孩子反倒比养尊处优的奶奶太太们更顺利。

林雨桐说着,就拿了麻布又缝了起来。

这话也有理。

但人家是惯常就是如此,你哪里受过一天的委屈了?八九成是不习惯的。

倒是不必强行改了。

四爷说着,就进了里间去梳洗。

想必这一天也是够累的。

洗漱出来,苏培盛又拿了两个大匣子来。

一看就知道人在庄子上,但京城的事情,他一点都没放下过。

这人就是不累死了自己不算完。

她放下手里的东西,亲自去给四爷磨了一碗黑豆浆。

兑了空间水。

又给三个孩子也顺手磨了出来,叫人送过去。

这才端着碗,给四爷放在手边。

四爷皱眉拿着一个条陈看了半晌,习惯性的端茶碗,喝道嘴里却是香浓的豆浆。

他不爱豆子的腥味,结果里面有芝麻核桃花生大枣的味道,反倒豆子的味道被冲的淡了。

他抬头看去,林雨桐就坐在他的对面,可能因为有身孕,腰酸的缘故,她慵懒的靠在软枕上,给两个孩子缝明儿下地要穿的麻布外套。

叫奴才做就是了。

仔细伤眼睛。

四爷忍不住道。

这衣服只要缝住就好,又不讲究针脚大小。

林雨桐抬头一笑。

四爷一瞧,那衣服的领口和袖口用细棉布做了衬,肯定不会磨伤了孩子。

到底还是心里舍不得。

如此也好,严父慈母。

等林雨桐将两件衣服都做完了。

四爷还在沉思。

林雨桐只得又叫人给下了一碗馄饨端过来。

等转过身,四爷正在提笔写什么。

等馄饨端上来,林雨桐无意间瞄了一眼,竟然是给皇上的折子。

折子上写了在庄子上的事,写了农事艰难,写了他和自己带着弘晖和弘昀吃野菜粗粮的事。

大发感慨,说不由的想起幼年皇阿玛的教导云云,如今他也这么教导自己的儿子。

晚上想起来,就想皇阿玛想的睡不着啊。

自己当了阿玛,才真的体会到皇阿玛当时的心境。

就不由的含着热泪,写了这封家信。

想问问远方的皇阿玛是不是一切都好。

写的感人至深,林雨桐看的,差点掉下眼泪来。

可等睡下了,林雨桐才琢磨过味来。

这是给皇上些家信吗?这绝对不是目的。

可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叫皇上知道,他的四儿子本该在京城跟直郡王和八爷一块管事,但如今却在京城外的庄子上陪着老婆孩子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四爷是奉了圣旨的,想管事谁也不敢说什么。

可他偏偏把权力给让出去了。

他不贪恋权力了,可是却把直郡王和八爷装在袋子里了。

四爷不贪恋权力,那么他们可不就是把着权力不放嘛。

皇上会不会想,老四不会好好的就去庄子上的。

肯定是直郡王或是老八做了什么。

这是最高端的告状加表态了。

更重要的是,顺便拍了马屁,还联络了父子之情。

这人怎么能这么聪明呢?等四爷躺上来的时候,林雨桐就眼睛亮闪闪的看着四爷。

四爷摸了摸她的脊背道:今晚就算了。

昨晚刚做了。

怀着孩子呢?悠着点啊。

去你四大爷的!京城的折子都是四百里加急每天往御前送的。

康熙看着四爷的折子,跟着叹了一声,就递给边上的张廷玉,你看看。

张廷玉恭敬的接了,心道这位爷可真是手段了得。

他从里面看到了手段,但作为亲阿玛,皇上先看到的反而是一片赤子之心了。

没有哪个当爹会把自己的孩子先往坏处想。

况且这里面陈述的事情,百分百都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皇上曾怎样教育诸位皇子的,而如今四爷用这样的办法教导儿子。

这是什么?这是传承。

朕的这些儿子,论起实心任事,还得是老四。

康熙就这么叹了一声。

张廷玉就道:也是皇上因材施教的结果。

众位皇子都是人中之龙。

不是等闲能与之比的。

康熙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拿了四爷的折子,写了几行,叫给发回去。

折子发回去,直郡王就先看到了。

他脸顿时就绿了。

兄弟中,就老四的心眼最多。

这完全是个外方内圆的人。

将耿直方正摆在明面上糊弄人,其实内力比谁都油滑。

这状告的,高明啊!娘的!我们都是爱权力了,就你是超凡脱俗的。

老四这混蛋的心眼怎么就这么坏呢。

外面发折子的还等着给四爷送去呢,这直郡王扣在手里是什么意思?八爷看了折子一眼,心里就一叹。

皇上这次留下四哥本就是因为他跟太子亲近,叫他制衡大哥的。

结果,跟老大抢破头的是自己,老四却置身事外了。

他干脆撂开手,直接回府称病了。

都交给老大。

看他自己怎么玩。

等直郡王知道老八告病了,他就彻底怒了。

剩下自己,皇阿玛能放心?他还真需要个人出来跟他争一争。

这场戏还得唱下去不是。

于是亲自写了信,声情并茂的表达了老四,你哥哥我快累死了。

哥哥知道你才干无人能及,这个时候,你不出来帮大哥,还有谁能帮大哥呢。

你快回京,哥哥在京城等着你。

咱们一块将皇阿玛的差事认真办好。

等康熙批示的折子和直郡王的信到了四爷的手里,他才带着几分得意笑了。

收拾收拾,这两天咱们回京。

四爷吩咐道。

合着您这是既在皇上那里刷足了不贪恋权势的好感,可这边又叫直郡王不得不请你回去,跟你权力共享。

这人怎么这么能算计呢。

这脑子长的……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