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宁就觉得清平的嘴特别紧。
她自己的事她不说,而且她不说别人的事。
除了没妨碍的小事,其他的她都不怎么说。
不光是不跟自己说,也不跟别人说。
嘴特别紧。
越来越不爱说话,但是听的时候又特别认真。
就是人跟她相处吧,不知不觉得都愿意跟她说话。
好像知道告诉她没事,她从不乱说。
等人走了,清宁就这么跟她妈说。
她妈说:那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本事。
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林雨桐就跟孩子说各种各样的人,比如你大伯跟你大伯母,家里有啥事敢叫他们知道吗?不敢!这边听了,出了门三分钟的不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那都不是他了。
他们这是属于诚心的,吃谁的饭砸谁的锅。
比如雪梨的事。
人家帮忙了吗?给他们夫妻帮了大忙了。
但凡去求,没叫他们空着回来过。
要么事办了,要么给了钱给了东西了。
当然了,你看不上这样的,觉得那就是去上门讨饭的。
咱们先不说这个,只说雪梨给了他们脸了,结果呢?哪次回来不是跟村里人说雪梨家的事。
什么男人常在原配那里吃饭,婆婆来了,老家来人了,也都只住原配那边,你说,她去了就短短那一点时间。
她这些事情是亲眼见得吗?会是雪梨说的吗?亲眼见一次都是侥幸,雪梨跟一八竿子刚打着的同族说这些糟心事干嘛?还嫌弃在老家的名声不坏?那你说她说的这些有几分是真的,几分是假的。
人家帮你,你给人家造谣。
了解谁家,跟谁家的关系好,就越爱在外人说人家的是非。
本来就是添油加醋不怎么真的事,愣是因为他们跟人家‘好,跟人家是‘自己人’,三分真也成了八分真了。
所以你看跟他们打交道的,谁能长久?咱这是没法子,碰上了。
要是换做朋友,早就翻脸了。
跟凤兰的哥好,又说凤兰的哥在外面有人……然后两人翻脸了,你姨妈说人家凤兰他哥把他挡在大街上要他还之前欠了人家的债。
你看!丢人不丢人。
他们还是从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好的跟一个人似的,结果如今闹翻脸了。
所以啊,这交朋友,千万得瞅准她是啥人。
她要是跟你说另一个朋友这个那个的,你看着他们两人好的一个人似的,转脸她就跟你说她朋友的秘密和是非,好像觉得跟你更亲近。
那你就远着些,以为她转脸肯定跟另一个人说你的是非去。
这是明知道他自己干的事不对,还偏偏就干。
心里不服气,各种的挑事。
清宁和清远坐在边上听的有味,清远还给他妈倒了水过去,叫润润喉。
林雨桐喝了,放下杯子就又说:但还有一种人也特别可怕。
哪种人呢?嘴快不兜事,心直口快,偏人还真就不错。
说个人你们就有印象了。
就是巷子里住的韩彩儿,你彩儿姨。
知道吧?清宁点头:以前还在她家拔过凤仙花。
对!就是她。
这个人,特别好。
谁家有事,都特别热心。
地里忙不过来,她肯帮忙。
谁家需要搭把手的时候,从来不吝惜力气。
这是好人吧。
一条巷子里的人,没一个不说她是好人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我跟你们学啊。
有次回去,我给你姨妈想说点私事,就是在县城的铺子的事。
我们姐俩说话,我又难得回去一趟,肯定有私房话要说嘛。
结果人家坐在哪儿,问你们是不是有话要说?我能说啥,就说其实也没啥大事。
然后人家接一句,那你们说吧。
你们说你们,我就坐这儿。
不要紧,我不听,听了也不跟人家说。
那我说还是不说。
说了我不愿意,自家的收入这事说给别人听,有毛病吧?不说吧,瞧着吧,就把人给得罪了。
她还不觉得是她不对,只觉得你不拿她当自己人。
那我就没法说正事了,就扯起闲话,为了不叫她觉得我敷衍她,还专门说的是林家的事。
姐们俩说一些娘家的事,很正常嘛。
把人敷衍过去了。
结果她听了一半走了,可等我跟你姨妈把要说的事说了,出门要回的时候,碰上你们忍冬麻麻,人家就问了,桐啊,你爸截肢了。
我说你咋知道的?我姐说的。
人家说不是,是听彩儿刚才说的,她说你说的。
清宁目瞪口呆,这要是有个秘密事,她顺嘴把啥都漏了。
对哒!林雨桐就道。
她跟咱们隔壁那丁爱民两口子好,可人家把她的自行车偷着卖了,说是贼偷了,她就信。
一条巷子的人都知道实情,但就是不敢跟她说。
怕啊!怕她找丁爱民问去,说那谁谁谁跟我说是你把我的自行车卖了。
这告诉她秘密的人,反而很可能因为好心反而得罪人。
久而久之,村里有个啥事,反倒是她最后一个知道的。
没人敢跟她说。
我说的这两个例子呢,都是比较极端。
但世上从来不缺乏类似属性的人。
有的人只是更隐晦,更难叫人发现而已。
所以交朋友一定要慎重。
身边不能有那种随时可能在你背后捅刀子的人。
不管她是有意还是无意!两人受教。
清宁还若有所思,您一说,我还真觉得同学里就有这种人。
爱跟我说秘密,说别人的秘密……大概自己叫她知道了秘密,她也会说给别人听吧。
林雨桐就说:什么是秘密?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才是秘密。
四爷抖了抖手里的报纸,心道:看来她知我不知的秘密还不少啊。
这心里是够能藏事的。
以为藏的很严实的人,露了尾巴还不自知。
为孩子捧得有点得意忘形了。
什么是深藏不漏的人?就是明知道你还有秘密,还能叫你觉得我一点都没发现。
得意吧!小样!看你能得意到几时?得意的人被孩子追捧的,这个说:妈,过年给我买个游戏机。
行!完全没有问题。
那个说:妈,今年我也穿牛仔裤吧,我看我三伯穿着可好看了……行!这都是小意思。
然后真的就抽出时间跟孩子出去购物。
有用的没用的买了一堆回来,过年妈!高兴就好!九三年的年三十,十二点吃过午饭。
一家子开车回镇长,老规矩,请小老太回家过年。
四爷带着清远要跟着其他几个兄弟去金家的祖坟,请先人的神位回家。
清宁这样的闺女,是不带的。
所以有时候在农村,那没有儿子真的挺气短的,表现在任何时候。
这规矩那规矩,不停的在提醒着,没儿子不行。
没儿子死了没顶盆的,没儿子清明没人给烧纸,没儿子逢年过节的没人搭理。
没儿子……反正没儿子是矮人一大截。
金家弟兄五个,老大家俩儿子。
老五一个,另外有两个继子,所以后面就跟着八个子侄。
碰见的人就笑:哎呦!老金家了不得,子孙繁茂啊。
但有些人心里暗搓搓的嘀咕,一少半都是‘杂种’。
啥时候都不缺乏那种背后里嘀咕的人。
清宁每次回来,遇上这个,就不舒服,人心咋这样呢?忍冬进来刚听见这一句,就笑:等你爸你妈老了,是你伺候还是清远跟他媳妇伺候?清宁笑笑没说话,跟这人说不明白。
我爸我妈当然我伺候了。
别人伺候我还不放心呢。
犯不上跟大人顶嘴,就只笑笑,问一句:麻麻来了,啥都准备好了?是说年货这些东西。
这一打岔就打岔过去了。
忍冬就问林雨桐:我家燕儿今年炸的麻叶不错,给你们带点?林雨桐指了指桌上的袋子:我姐给我们准备着呢。
麻叶就是一种油面果子,酥酥的脆脆的,孩子爱吃。
英子就笑:你们留着,孩子炸不了多少,光是和面就是个累人的活。
我这都准备着的。
甜的咸的分开装了。
清远还抱着一盘子,是甜的。
油炸出来的面梆梆,和面的时候里面放了白糖,出来的时候用蜂蜜一裹,再上一层糖浆。
等稍微晾一晾,装起来,孩子都爱吃的不得了。
虽然英子说了自家有,但忍冬还是拿来了。
拿来了就特别热情的叫清宁和清远尝尝。
英子直接拿了,都吃不少了,我给装上吧。
另外拿个袋子,怕油了衣服。
然后等忍冬走了,英子就跟俩孩子说:吃自家的,那个不给你们带了。
她家给里面放的是糖精,吃多了不好。
其实主要还是嫌弃脏。
这东西都是燕儿做的。
这孩子是家里啥活都敢,伺候弟弟吃喝拉撒的,然后再做饭。
想想都觉得吃不下去。
人家好心不能不要,但要了就是不能给孩子吃。
清宁喜欢吃她姨妈做的,给我多装点咸的,姨妈!她姨妈说:装着呢。
吃完了再给你做。
不行正月十五我给你再送你一回。
放的时间长了就不好吃。
你听她的……林雨桐跟英子说,她就是嘴馋肚饱。
这啥时节吃啥东西,那才是最香的。
这些东西也就是过年吃香甜。
平时谁吃这玩意。
英子就笑:不费事。
饭馆每天都过油,顺手的事,想吃就打电话,叫你二伯给送去……又说起明儿大年初一去老五家吃饭的事。
赵爱华说了几遍,就怕咱不去。
英子就叹,其实这两年瞧着,人不错。
谁家有事都搭把手。
小婉那边要不是人家帮忙,她根本就照管不过来。
反正比起马小婷的‘独’,大家更喜欢这个合群的。
不一会子李仙儿来了,问两人说:去老五家要带东西不?英子就惊讶:看你这人才真是!老五年纪小,但老五再小也是孩子的长辈。
你叫孩子把东西拿着,不拘是啥,算是心思。
大怎么了?大的去小的家就不拿东西了?那你去年去老四家,咋该拿的都拿了,也没见你来问谁的意见。
那时候就明白道理,明白叫孩子给四叔四婶拜年,等到老五身上这道理就又都不懂了。
这是看人下菜碟。
别管贫富,不管亲疏远近,大面上要做的差不多。
要不然谁心里能舒服。
也别只挑老五的理儿,你就没做的不到的地方?真啥也不拿,老五心里能自在了?家事……琐事……其实是稍微有点小事没做到位,都可能有矛盾。
清宁叹气,要是真一辈子生活在这村里,鸡毛蒜皮的,非得疯了不可。
真不是谁都能修炼到自家姨妈那种境界的。
大年初一俩孩子给她五叔带了烟酒点心,林雨桐又给了老五家四个孩子一人五十。
主要是听老二说了,果园里忙不过来的时候,晚上得加班熬夜的把果子往出运。
好些人都不愿因晚上干,不太好找人。
老五呢,是白天忙完了,晚上就去果园帮忙,一干就大半宿。
吃苦耐劳上,老五可能是哥几个里面最能吃苦的。
肯定也是赵爱华催的,但老五知道给谁干活呢,一点都不惜力气。
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晚上浇地,他都去帮忙。
反正是干不过来的重活,他都想办法倒腾时间出来给搭把手干了。
那这么说,咱掏钱咱乐意,这钱花出去人心里是舒服的。
自打这赵爱华进门,家里的孩子也都收到他五叔给的压岁钱了。
不多,五块十块的,但是个意思。
大年初一,也不光是给了老五家孩子五十,家里的孩子都一样,一人五十。
吃了饭要走的时候,又当着老五的面塞给赵爱华二百。
不是听说要给吴达说亲吗?林雨桐就说家里有事不一定能赶回来,吴达如今已经在开发区上班了,但他回家很方便,小伙子下班骑自行车回去,早上骑着来都赶的上。
农忙的时候就是晚上回去干活的。
听说半夜脑袋上顶着矿灯在地里除草,就怕他妈累着。
所以林雨桐愿意多给几分面子。
当着老五的面是给了老五的面子,没有老五我也犯不上给你钱。
直接递给赵爱华,也是知道赵爱华在处理老五和兄弟们之间的关系上,她是出了力了。
要么说是亲人呢,就是当时再怎么生气,恨不能当时就把他给煮了吃了,但是事过了,他知道错了,这就忍不住心软了。
尤其是看他一可怜,心就更软了。
前几年特别僵硬的关系,因为这么一个女人的出现,破冰了!回去的路上俩孩子在车上数压岁钱,今儿一天,两人每人都收了五百多。
咋这么多呢?两人出门给村里的人拜年,不带孩子的。
就是村里的人见了给孩子硬塞,那也是一块五毛的,咋就这么多呢?肯定是谁给大钱呢。
四爷就说:肯定是那些村干部。
然后问孩子,给钱的人是谁认识不?清远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但是清宁认识。
每一个都认识。
她掰着手指头说这个给了多少那个多少,然后当时说了什么话,给五十的又几个,有的给二十十块的,我一想,这也肯定不是找您要办事的……要不然不会只给这点,怕就是为了维持人情关系……想了想我就收了……我是跟着姐姐收的。
清远在外面,很给他姐面子。
知道轻重,那就没事。
林雨桐就说:等人家家里有事的时候,咱给的礼金重上一些,就还回去了。
再说,大事小事的,该麻烦自家的总还会找来的。
不走亲戚了,但今年林雨桐迎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两孩子的同学有上门拜年的。
尤其是清宁这边,哗啦啦的来了七八个。
看得出来,这些孩子的家境都很好。
来家里不知道是受了家长的指使,还是平时跟清宁的关系就真的那么好。
反正孩子来了,就得高兴的招待。
待客的东西,林雨桐直接给做了一个大蛋糕,分着吃吧。
家里如今有烤箱了,并不复杂。
孩子们喜欢这个。
至于麻叶面果子这类东西,也就严格和徐强喜欢。
严格是家里不是本地的,他们家过年不炸这个。
徐强呢,是家里没妈,他爸不会做。
他自己家常饭会做,但这种东西真不会。
清宁知道徐强会做饭的时候都惊呆了:你会做饭啊。
那太好了!我跟你说这面果子怎么做,你回去试试去。
然后把从她姨妈那听来的食谱,说给徐强听。
边上的严格恨不能拿个笔记下。
对于会做饭的人,一听就知道大概的流程,不过就是多试几次而已。
但是对于从来没接触过的人,直接就蒙圈。
什么是小苏打,肉汤和面是咋和面的?完全没有概念。
这边说麻叶果子,那边就有女同学找清宁,问这蛋糕咋做?我不知道呢?真不知道。
然后清宁就说:得有烤箱吧。
关键是工具得齐全……这一套东西是那个叫周莲的阿姨送的。
放厨房里不怎么用。
但这东西有钱也不是太好买的。
这女同学就说:那以后常到你家做着吃吧。
不好的!自家不是那种孩子进进出出的玩儿都没关系的人家。
有时候父母会跟别人谈工作,泄露出去一句半句可了不得。
比如说那边说一句要征哪里的地,完了荒地上都敢种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等着补贴钱。
所以,除了严格这种,知道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的,她都不带同学回来。
就是徐强,也是在外面玩的多。
来了他也不呆,一般情况她也不会留。
而且家里的书房,一旦有来玩的客人,清宁就自动把门锁了,然后把钥匙拔了。
因此同学一问,她就笑:你会做我妈都不敢叫你做。
我到现在我妈都不叫我进厨房的,就怕刀割了手。
更何况烤箱,烫到了怎么办?你可你是你爸你妈的宝贝,咋给他们交代?你要是想吃跟我说,我回来跟我妈说,叫她给做了,我第二天给你们带去。
十分委婉的拒绝了。
还叫人觉得特别亲昵。
这姑娘点头,舌头一吐:我爸我妈可讨厌了,啥都不叫我干。
本来以为出来就自由了,没想到你也一样……这话说的。
清宁觉得得离这姑娘远点,不知道分寸又特别不会说话。
其实她跟着同学关系没那么好,只是跟她好朋友的同桌关系还可以。
然后大家就是那种A和B是好朋友,B和C是好朋友,理所当然的,A和C也应该是好朋友的理念。
人家就这么来了,还以好朋友自居,这叫人能说啥。
林雨桐给做了一桌子菜,主菜是一道可乐鸡翅。
可了不得了,都开始在桌上抢了。
等到清远的小伙伴来了,林雨桐给做了炸鸡翅炸鸡腿,现在小县城没有洋快餐,大部分孩子都没吃过这东西。
结果刚出来第一锅,清宁钻到厨房偷吃了一个。
一吃之下,眼睛就亮了。
然后把盆都端走了,往肚子上一贴,衣服往开一成,遮住客厅那群小屁孩的视线,跑出门找严格去了。
严厉在家呢,一开门,哎呦!小姑娘跟做贼似的贼溜溜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搞地下工作的,过来找他接头呢。
他就笑:小同志,你这不像是做特殊工作的,倒像是偷地雷的。
清宁小脸一崩,老同志,我这偷的地雷的跟别的地雷不一样,我这里有新式手雷。
史可在里面笑的肚子疼:赶紧叫孩子进来,你们爷俩能上台唱戏了。
清宁就把盆儿露出来,刚出锅的,背着清远拿出来的。
看像不像手雷……拿起炸鸡腿举着。
你这哪里是新式手雷。
严厉拿了一个就说清宁,看你那姿势,像是举着微型炸药包。
当不了黄继光那也得是董存润。
清宁笑嘻嘻的朝楼上喊,严格,下来,有好吃的。
史可拿了一个尝了,要么说你妈能干呢,前几年美国那个洋快餐叫什么肯德基的,就是这个味儿。
严格喜欢吃,从京城去省城,最怕的就是省城没有这东西。
严格可馋死了,早知道林姨会做,早找去了。
我都快馋死了。
年前奶奶还用这个诱惑他回家呢。
严厉都有点怀疑,自家儿子是看上人家的闺女了,还是看上人家的伙食了。
他跟清宁说:你妈的手艺没话说。
想说不当厨子可惜了。
但想想林雨桐的嘴,算了,这孩子要是好跟她妈说了,赶明再被挤兑回来。
他没有贬低厨子的意思。
清宁却浑不在意:我也觉得我妈是被当官耽搁了的厨子。
史可笑的不行,自家老严每回跟这孩子说话,人家都能对上,爷俩说话,真跟说相声似的。
对这东西,大人就是尝尝,可孩子是对它是没有抵抗力的。
清远就说他妈:以后常做行不行?一个月吃一次就可以了,还想常吃,容易发胖。
在家里招待了小客人,两孩子也得带着东西去别人家拜年嘛。
孩子小,但这礼尚往来却是刻在骨头里的。
道理都懂。
于是,他们比爹妈都忙。
相互约时间,初几到谁家,初几到谁家,在谁家不停,在谁家吃饭,谁谁谁都跟他妈说好了。
等等等等。
家里的那些礼品蹭蹭蹭的见底。
等开学了,林雨桐终于松一口气,这磨人的小妖精们终于送走了。
孩子就是该待在学校,一回家,就是一场灾难。
累人的很。
开学了,周扬也忙了。
大学进入了粉刷阶段,今年九月份就能迎来新生了。
他对新盖的学校满意的不得了,林雨桐陪着他在里面转,他是兴致高昂,等过段时间,天暖和了,把老师接来看看。
怕是来了,就不想走了。
以老师那夜猫子脾气,估计半夜敢一个人游湖。
还不够人操心的呢。
周扬家的房子装修好了,孩子也转学过来了。
如今跟清宁一个班,是插班生。
妮儿还习惯吗?林雨桐问周扬。
有啥不习惯的。
周扬就笑,以前上的学校,两栋楼,没别的,如今呢,出了教室就跟逛公园似的。
今儿还把家里的傻瓜相机带去了,给同学拍照去了。
随着她高兴,折腾去吧。
可孩子放学回来,清宁就叹气:我妮儿姐的相机被人给偷了。
嗯?林雨桐皱眉:怎么丢的?她也是心大,东西随手就借人了。
清宁就摇头,然后我们班的拍完,别的班借,倒了好几趟手,到放学的时候,再想找,找不见了。
最后一个借的同学一翻桌兜,没了!吓哭了,还不知道啥时候丢的,咋丢的。
啥样子的相机……林雨桐问,贵吗?不贵吧……清宁找她自己的下来,我这个是我爸出差回来给我买的,是索尼的。
她那个是富士的还是三星的,用了也有几年了……你是觉得不贵,丢了相机的孩子呢。
要么说是熊孩子呢。
老师说影响特别坏,报警了。
清宁摇头,估计找不回来。
好多男生都在外面打游戏。
去游戏厅嘛。
说着就说林雨桐,在学校门口弄个游戏厅,是想干什么啊?林雨桐不知道这事。
但知道你能怎么办?人家合理合法的办了营业许可证,最多就是说,叫人下去多查两次,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那就罚。
从重处罚,罚的他觉得没利润了,或是利润不丰厚了,就开不下去了。
可这里面的利润估计是惊人的,那么罚款,人家照样开。
清宁说她统计了一下那游戏厅的进出量估算了一下日营业额,大致应该是两千左右。
一天两千左右?这利润太可怕了?在京城一平米的地价才多钱?开发区这边一平米现房均价才一百多,不到两百快钱。
当初预售的时候更低。
而且这些高中生,到了高二高三的,很多都满十八岁了,你想找几口罚都不行。
最后还是学校出招了,三个老师一组,就站在游戏厅对面,一个年级一个老师,看着,看谁进去。
抓住一次叫家长,抓住两次记大过,抓住三次,直接开除。
这才把这股子妖风才压下去。
开这些游戏厅的多是外地人,学校又有校警虎视眈眈的,知道开不下去了,准备走了。
走之前呢,人家这东西没法再弄回去。
这些游戏机肯定是要卖出去的。
卖去哪呢?找那些在学校门口开小卖部的。
这家一台那家两台,反正是推销出去了。
不在林雨桐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事,她管不了。
再说了,谁都知道危害,可谁拿他有办法呢?消灭他的是网吧,但网瘾少年更多。
但叫林雨桐意外的是,何小婉竟然弄了五台,在镇上开起了游戏厅。
正儿八经的有营业执照的那种。
今年过了年,她弟弟给她找了个轻松又来钱的活儿。
什么呢?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小卖部。
学校门口原本就有一间门房,叫她去看门顺带的做点小生意。
卖个本子笔橡皮墨水什么的。
再带点小零食。
然后还有那种百吉饼,两毛钱一个,进价才一毛五。
孩子们早上上的时间长了,就爱买这种的东西,再买个辣片啥的往里夹着。
这赚不了大钱,但说实话,小钱是天天不断。
比起上班种庄稼,可舒服多了。
而且挣的也多,一天赚上十块,花上五块钱雇个人去地里干活,她还净赚五块呢。
所以,觉得这差事挺好。
就是按时的开门关门嘛,真的很轻松。
然后有人来问她要游戏机吗?她一听是怎么玩的,就明白了。
这其实还是赌的一种,可它合法。
每投币一次,都是扔钱呢。
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把早些年存的钱用上,一口气买了五台。
学校大门没多远,有个早年建成的观礼台,跟个戏台似的,据说是文革时期的产物,那时候经常开会嘛,用的就是学校前面的这一片子广场。
这地方一直没主儿,就那么空着,小孩常在上面玩,有些叫花子晚上也在这里落脚。
毕竟是水泥的地面,墙上也用水泥粉刷过的。
上面有房顶,盖的飞檐,还不错。
地方也大,得有几十个平米大吧。
长十几米,宽七八米的样子。
只不过是一面没墙,敞着。
何小婉花了三百块钱从村上把这地界给买下来了,然后给前面做了墙,留了门窗,这就是现成的营业的地方。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她在学校上班,课间做孩子的生意,卖卖东西。
然后放学了,把小卖铺一关,学校大门一开,就去对面开铺子的门。
这种游戏厅就做孩子放学和放假期间的生意嘛。
相互不耽搁。
这事林雨桐是咋知道的呢?是因为老三跟何小婉为了这事给彻底闹翻了。
老三在县城不咋回去,但孩子要见妈的。
这不能拦着。
清辉大了,自己坐车就回去,然后自己来。
以前是一月回去一次,如今是每周都回去,且开始不带妹妹回了。
这就不对了!再加上期中考试只刚及格,成绩下滑的厉害,老三不知道孩子这是咋了,跟着就回去了。
不知道是何小婉又给孩子说啥了。
回去一看,好家伙,这小子周末整个给她妈帮忙呢,自己玩游戏不说,还当起了老板。
谁买游戏币就找他。
把自己那旧腰包挂在身上,钱鼓囊囊的装了一包。
老三气的脸都变了。
拉了孩子就找她妈:你啥意思?毁了孩子是不是?清辉急着玩游戏呢:我挣钱了,咋就毁了我了?我上学还不是为了将来挣钱的,那我现在能挣钱了,上学干啥?上学耽搁我现在挣钱!老三一脚踹过去,瘪犊子你说的啥话,你这就叫挣钱了……我就挣钱了。
清辉不服管教,你坐过牢,你还有啥资格说我?至少我没干坐牢的事……一句话跟一把利剑似的就扎了过来。
老三扭脸就走,走了两步认真的回头,跟何小婉说:咱俩真离了。
啥真离了?何小婉扶着孩子,你拿孩子撒气干啥?我这挣钱为了谁?再说你说离了就离了,孩子不管了?小的归我,大的……觉得我不配管他,他就归你管吧……老三几乎是捂着胸口走的。
他走的极慢,心里就说,这小子只要叫一声,只要闹出一声动静,他就得回头。
可这瘪犊子不啊,还故意大声说了一句:妈!他不要你我要你,以后我管你!我挣钱去了,他爱去哪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