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067章 悠悠岁月(84)三合一

第1067章 悠悠岁月(84)三合一

2025-04-03 17:30:52

清宁想到那个走路都仰着头,说话就摇头晃脑的小姑娘,有几分疑惑,他家在京城不好吗?怎么想到到咱们这闹不拉屎的地方了。

严格左右瞧瞧,但张嫂不在跟前,也听不见,就道:我听我奶奶说了,高洁她爸跟一个学生谈恋爱,那学生好像也要留校工作了。

她爸要跟她妈离婚,她妈就闹起来了。

结果那学生家里有些关系,女学生照样留校,不过从原来的教职人员,挪到图书馆去了。

反倒是她爸,给了个处分,说是要交流到高原地区的高校去支教几年……最后两口子想回省城,找了我爷爷,想去师大的,结果我爷爷说,师大不要人,咱们这边要人,就给推荐了一下。

高洁他爸不想去高原,她妈不想离婚,这不就来了吗?说起来也是一言难尽的很。

两人说过了就算了,清宁也没想着把这鸡毛蒜皮的事跟她妈说。

反倒是拉着严格往外跑。

去哪呢?去老二家简单粉刷过的房子跑。

房子无所谓装修不装修,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不装修就入住的。

老二倒是装修了,不过也没下本钱。

就是粉刷一下嘛。

老三叫了几个人帮忙,主要劳力反倒是徐天和徐强父子俩。

反正谁有空就谁过来呗。

老二家这房子跟徐强家的房子格局差不多,也不大。

二居室的房子而已。

也原本也是安置房的,但有些人觉得房子有多余的,就把手里的房子低价卖出去,折成钱,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干别的,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总之就是捡漏了。

房子买下来花了一万出头一点。

真心没钱弄啥装修了。

自己粉刷粉刷算了。

水泥的地面也没啥寒碜的。

把墙面刷白,电接进来,就差不多了。

老二又带着木匠量了尺寸,简单的家具床之类的东西,就在家里叫木匠做了就行了。

也不需要太好的,桐木板就行。

宗旨是能用,别的真没那个资本讲究。

清宁进来的时候,只徐强在里面粉刷,你们怎么来了?他带着报纸折叠的帽子,正粉刷顶棚呢。

严格左右看看,要是着急住,反倒是这么装修最安全。

徐强跟着点头,叫严格过来帮忙拿着东西,就道:我也这么说,我家也是这样……其实能粉刷的,都是讲究的人家。

清宁左右看看:墙面肯定容易脏,尤其是再里面做饭。

用不了两年得重新粉刷才行。

自家住哪有那么讲究?徐强笑了一下,没说话,又问:你们怎么来了?回去吧,再把你们的衣裳弄脏了。

严格‘切’了一声,别小看人,这活我也能干……干啥干,我这都快干完了。

正说着话呢,老三再外面吆喝了:强子,过来搭把手。

一楼的房子,出门特别方便。

出去一看,家具运到了。

怎么说呢?极简的风格。

清宁就说她二伯:您给客厅摆这么一个大方桌啊?多好!一个大方桌,几个板凳。

桌子既能当饭桌,又能当待客的桌子,晚上还能当学习桌,一桌多用。

清平从车上下来,笑的可高兴了,这就挺好的。

真觉得挺好的。

关键是清平要一个人住了。

这么大的孩子,一个人出来也很正常。

要么是在外面租个单间,要么说也是住宿舍的。

其实宿舍的条件也还可以,不过是林雨桐想着办法叫英子跟老二趁着如今就房价低的时候赶紧出手。

这两口子只要是说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那没问题,只要有办法,就绝对不会含糊。

要不然,这两口子宁肯把钱存在银行,也是一点也不动的。

要不是这样,叫清平住到家里就行,要是老二家实在不愿意,叫住在宿舍就是了。

可林雨桐话里话外的,都说宿舍住着,大人照管不到等等的话。

又知道这两口子不是爱麻烦人的性子。

话到这份上,这房子必然是会买的。

果然,出手很利索。

林雨桐比谁都清楚,通货膨胀就在眼前的。

钱放在银行了,那才是要糟呢。

老二家两口子跟老三还不一样。

老三是那种手里没钱但看好了项目借钱都要投资的那一类人。

可老二两口子,最信的还是银行,血汗钱只有放在银行才是最叫人安心的。

之前买了铺子,是林雨桐提了,只要不会叫他们吃亏,这才想着给孩子留条退路。

用他们的话说,七十年产权,就算是俩败家子,也租金也不会叫孩子饿着。

这次投资,说到底,是教育投资,是为了孩子上学才下的血本。

清平在家的时候,她爸她妈的一遍一遍的说了:一定要好好学啊。

爸妈为你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

但是这有文化跟没文化差别大了去了。

你看你四叔跟你姨,有文化,就不用面朝黄体背朝天。

你爹妈没文化,只能土里刨食。

老二说孩子:你看你妈,大热的天,守着灶台,火里来油里去的,热不热,一身的痱子。

等到冬天呢,风头上站着,冷水里洗菜刷锅洗碗的,手上都是冻疮,连药都不敢抹,就怕手上的味道沾染到菜上,一忙就是一整天,一年到头,你看你妈歇几天……你爸我呢,太阳底下晒着,脊背都晒爆皮了……冬天呢?也闲不下来,寒风吹着,但一样得去地里给果树修建枝条……看看你四叔和你姨,办公室坐着……没指望着你跟你四叔你姨一样出息,咱就是将来哪怕当个护士,学个兽医,或者干脆去当个老师,教幼儿园都行啊。

上了中师学校有那幼师班吧。

带着孩子跑跑跳跳的,你把你自己管了就行了。

不用跟我和你妈似的,就行了。

知道当农民的辛苦,就是想办法也要叫孩子跳出农门去。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爹妈下本钱,就是为了叫孩子将来不跟他们似的辛苦的。

清平一边铺床单,一边道:我一个住真的行。

清宁知道她胆大,有时候二伯半夜去浇地,她都给送吃的送水的。

大半夜一个姑娘走两边都是庄稼地的小路,还得路过坟场,却从来没听她说过害怕。

帮着把这边收拾出来个样子,就去了林雨桐这边,总要跟说一声的。

林雨桐就说老二:我的二哥啊,我叫你买房子,原本就是为了叫钱保值升值的,结果,你还非得叫孩子搬出去。

在我这边住着,什么都有人照顾,你也能放心……老二摆手:她不能啥都靠着别人,我买了个二手摩托,晚上有时候也就过来住了。

他指了指老三:你三哥就住三楼,跟清平楼上楼下的住着,没事。

说不通!林雨桐又亲自过去看了看,帮着添了几样东西,也只得罢休。

结果清平还没搬进去呢,又多出一事来。

林玉康家的大儿子,比清平和清宁小了几个月,但却是同一年的。

以前也在镇上念书,因着离家不远,骑自行车上下学,不知道怎么听说清平转学了,然后林玉康也要给他家的儿子转学,据说是开发区这边的教学质量好,想把孩子转来。

这孩子叫林小军,开学也读初二了。

林玉康跟林二嫂带着孩子过来,说是叫帮着给孩子转学。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说起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结果林二嫂又说了:这小子我不想叫住校,没人管着不行。

谁管?我管吗?林雨桐心说,我们家跟清平是啥关系?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那都是亲近的不能再亲近的关系了?可结果呢?我二哥和我姐还不是叫孩子住出去了。

这人跟人相处,就是这样。

不管怎么说,分寸二字很重要。

我这边清平都不住了,然后叫你家小军住我这边?像话吗?压根就不该张这个口。

林雨桐只当是听不懂她的话,反问了一句:也想跟我姐似的买房?我帮你问问。

不过只怕装修来不及了。

她不给两人说话的机会,就道,也是!二嫂子住城里,干脆叫小超也一块转学算了。

你带着俩孩子上学,我二哥在家种地。

星期天再回去也是一样的。

我来干啥啊?林二嫂话到嘴边就要说出口了。

结果林雨桐不给机会,直接就道:二嫂子在村里呆着,外面的事你也不知道。

如今你去外面看看,出去挎篮子做生意的,每天都赚几十块呢。

一天碰上一个外国人,你就能赚比人好几天的工资。

只怕在这边带孩子比我二哥在家里赚的还多……说着,声音就低下来了,咱就是自己人我给你们交个底,房价再有半年准升。

如今入手,坐等着就是赚钱……林二嫂眼珠子一转:真的?真的!林雨桐就笑:你买吧。

到时候你要卖不了,我加一半的价钱再买回来。

最好去买房吧,别这边没住上,又去找英子。

清平一个姑娘住着,再添上一个一般年级的小伙子算怎么回事?别看是表姐弟,但在农村很多地方,还有表亲结亲的呢。

这说出去,好说不好听啊。

这边把人送走了,林雨桐赶紧给英子打了电话,……你可别抹不开面子答应下来。

这事就不是那么个事……英子皱眉:她不会跟我开口吧?那谁知道呢?结果晚上还真就跟英子开口了:……清平一个人住……英子一听话头不对,赶紧道:一个人可不敢住,她爸晚上过去。

要是顾不上,她三叔就下来在一楼住。

要不然这么大一姑娘,我哪里敢叫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住。

桐也不放心,不叫孩子搬出来。

我一想,这也不行。

占着人家的书房,老四跟桐那工作,在家里见人是家常便饭。

哪里能耽搁人家的事。

干脆一狠心就买了一套。

把钱换成房子,房子还是咱自己的嘛。

絮絮叨叨的。

林二嫂那么精明的人,要是听不出来这姐妹俩推诿就见鬼了。

认啥认?林二嫂气的瞪了林玉康一眼,认回来咱吃了谁的利了?你也是!咱家有房子,你非得租出去……林玉康气道,当初买那大房子的钱可是大哥出的,你别打着旗号再从大哥要钱了。

要不然我跟你急。

急啥急?林二嫂捶了男人一把,咱家那房子租出去,一个月小一百呢。

会不会算账?过年的时候,林玉健在家,两口子说开发区如何,桐干的如何,等等的话,就说好些倒腾到钱的,都去买房子了。

林玉健二话不说,问了得需要多少钱之后,回了省城直接就把钱给寄回来了。

两口子把钱一取,可着这钱,买了大房子。

跟林雨桐家住的这个,大小其实差不多。

装修的时候,又从老大要了一笔钱。

反正回回都是说借,但谁也没把这‘借’当真。

‘借’来的钱花起来不心疼,装修的很是看的过去。

然后有人说要租,一租就是一年,一千块钱都交了。

而这一千块钱,他们也花了。

把自家攒的钱再加上这一千块钱,给林二嫂的娘家弟弟,说是买股票了,如今都换成股票了。

也听不懂是啥意思,反正买进来了,卖出去现在得赔钱。

没法卖啊。

这房子想不租也不能了。

钱都收了的。

又想给孩子转学,又不想叫孩子住宿舍,怎么办?只能先在亲戚家住上一两年。

可这俩堂妹,都是那种半路认回来的。

属于那种有事见面,没事连见的机会都没有的。

人情方面,自然是不及林玉健跟两人更亲近。

心里憋着气,林二嫂到底是又给林玉健打了电话,……装修好了,只是那房子现在住,只怕是对孩子不好。

跟桐和英子都说了……两人到底跟咱们隔了一层,没一个肯应承的……语气有诸多的不满,大哥,你说这些孩子要是没念书,您以后想帮着安排也安排不了吧……那边坐在林玉健边上的林大嫂脸都绿了。

还要给多少钱才够?这半年就拿了五万了!这还不算弄的那什么烂西瓜,也不管是生的熟的,一股脑的拉来,往单位门口一卸货,转身就走了。

钱还得给人家按照最好的市价算好了寄回去。

可是天知道,为了这西瓜,她在自家娘家许多亲戚面前都说不起话。

推销西瓜吗?人家单位不管需要不需要,都求人家,就用咱们的给发福利吧,这不要人情吗?光是西瓜,她都帮着卖了十多年了。

越卖越多啊!一年比一年拉来的多。

听说在黄河滩地上承包了成百亩的沙地,专门种西瓜。

种了就拉来,才不管你怎么卖呢。

去年最后都过了八月十五了,还拉了三客车的西瓜来。

都是三两斤种的第三茬的瓜了。

谁吃啊。

送人都没人要。

最后怎么着了?叫拉垃圾的全弄走了。

还倒贴给人家两百块钱的费用。

可转头呢,老家就打电话,要这三车西瓜卖的钱。

还不少按照最开始的钱给结算的?这亏吃的,都每个说理的地方。

这光是二弟这一家,还有妹子玉叶呢。

这边倒是还好,种的哈密瓜甜瓜蔬菜啥的。

每回不多,一周半月的送一次。

还算是能消化了。

但这妹子真不如那俩堂妹有本事。

这位嫁出去到现在,都生了五个孩子了。

老大是闺女,没事!还能生老二。

结果生了老二,还是个闺女。

于是连着生了老三老四老五,又分别把三个小的闺女一一的送人了。

反正到现在为止都没生出个儿子来,可看这样子,还会锲而不舍的生下去。

这个妹夫没啥好的。

就一点,长的好!长的特别好。

四方脸,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身形伟岸,细看跟朱时茂似的。

当年相亲啊,这妹子一眼就看中了。

有她哥给撑腰,家里也是靠着她哥才不管种啥都卖钱,可她依然是把日子过的乱七八糟的。

反倒是不如二房那个玉玲。

人家也是生了俩闺女,可人家咋了?补贴娘家补贴成啥样了,日子过的照样顺心。

也没见没儿子就过不成日子了。

她哥是怕她受委屈,只要开口了,不管是啥事都应承。

她估摸是听到她二哥给孩子转学去县城了,下午也打电话,说要买房子,要借钱,要叫孩子去县城念书。

家里当时有客人,他哥没说啥,只说晚上给她回电话过去。

结果这边电话还没回呢,这边弟弟家又来电话了,还是要钱买房。

她就想问林玉健一句:你这日子是给谁过的。

那边还没絮叨完,林大嫂一把抢了电话啪一声给挂了,问林玉健说:咱家这日子你还过不过了?就算是靠山硬,可这么着把大把大把的钱补贴进去,真的就不怕出事吗?林玉健坐在沙发上一口一口的抽烟:当年我受了家里的恩惠了,结婚之前,我就跟你说过的……所以呢?你爹娘你得管,你叔叔婶子你得管。

你弟弟妹妹你得管,你堂弟堂妹你还得管。

将来这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都是你的事呗。

林大嫂就说:没有你的钱,是不是他们的日子就过不成了?她咬牙道:你二堂妹就不说了,她如今跟咱们,哪怕是没那层亲戚关系,如今两口子混到这成色,联系紧密些也是互惠互利。

这道理我懂,我不是跟你说过吗?有机会带到家里来,一起吃个饭。

还有你那三堂妹,人家没求咱,当然了,你这三妹夫的哥哥也大小是个官,人家有难处求不到咱身上。

孩子的伯伯自然比堂舅舅亲。

这个总该是跟你那妹子情况差不多吧。

但你看人家当年是怎么选男人的,你看看她!这就不说了,没可比性对吧。

那你那大堂妹,她当年过的啥日子?是不是也是嫁了个庄稼汉。

人家那日子咋过的?没求过你一句,听那意思也没麻烦自家的兄弟妹子,可人家不也买房叫孩子在县城上学了?他们咋就不行呢!你说我势利眼也罢,傲气也罢,但你不得不说,你把你的这些兄弟姐妹都给惯坏了!林玉健一根接着一根抽烟,烟雾缭绕的,看不清楚表情,但却久久没言语。

林大嫂就坐过去,我是你老婆!我该是跟你最亲近的人。

咱们才是荣辱与共的一家人。

说句关起门来的私房话,你那些钱都是怎么来的?经得起查吗?他们只管开口,从不管你的钱都从哪来。

我一问,你就说别管别管,你又分寸。

可他们拿了钱用的开心,我却得跟着提心吊胆,睡不了一个安稳觉。

你总说我傲气,不待见你家里的人。

如果我再摆出一副好大嫂的样子,你说他们会不会更得寸进尺?我这样,你被逼得紧了,直接我往我身上一推不就完了。

就是老婆在家里闹,老婆不让,这个事得缓缓。

这不就暂时推脱过去了。

这个恶人我来当还不行。

说着指着电话:要不然,这啥时候是个头。

等真到那一天,你进去了。

人家的日子照样过。

可你想过我跟闺女没?真正天塌了的,只有我们娘俩。

说着,眼泪就下来了,康子是没啥心眼,可他这媳妇,也忒精明了一些。

你算算她从咱们这里要的钱,别说买一套房子的钱够,就算是三套五套的都够了。

这还不算每年卖西瓜的那些钱。

在农村生活,就算是俩孩子上学,你说有多大的开销?非咱们出这钱不可吗?林玉健的手都开始抖了,又续了一根烟。

林大嫂就哭:你给爹娘买房子,给爹娘雇保姆。

给爸看病,出医药费,这些事儿,我可说过半个不字。

那是该咱们孝顺的。

你有本事,就多孝顺一些。

爹娘爸妈咱们全都管也行。

可你不能背着兄弟姐妹过一辈子。

林玉健深吸一口气,将烟蒂往烟灰缸里一扔,那你说怎么办?这事我心里不是没数。

可你要知道,你对他一千一万回好,他都未必记得住。

但你只要有一回不好,他一准就记住了。

你以前那千好万好,就都白瞎了。

合着他心里啥都清楚。

林大嫂就说:你要相信我,这事我来办。

林玉健一笑:你是我媳妇,我不信你我信谁。

然后很意外的,第二天中午,林雨桐在办公室见到了被周文带进来的林大嫂。

是我这个大嫂子不合格。

很落落大方的伸出手,跟林雨桐握了一下,你大哥总说你好,今日一见,才知道你的风采……她这一说‘你大哥’这三个字,林雨桐就知道这是谁了。

她呵呵一笑,起身从办公桌后面出来,您坐。

指了指沙发,又吩咐周文,拿果汁过来。

回头又问林大嫂,冰的行吗?林大嫂坐下点点头,随意就好。

那就冰的吧。

林雨桐打发了周文,坐下跟林大嫂寒暄,大哥也是,您回来了他也不说提前打个电话,我还去接才是。

等周文把果汁端上来了又出去了,林雨桐不等对方回答,就笑道:是回来转转,还是住两天。

要是住两天的话,我叫人订酒店。

既热情,又属于正常的社交距离,不远不近的,叫人觉得很舒服又不会被冒犯的感觉。

她真觉得,之前的偏见有点深,这老家的人可也不是全都没分寸的人。

她就笑:那就订酒店吧。

听你大哥说,好些人都说,省城的宾馆都比不上你们这里的酒店,我可得好好见识见识。

林雨桐笑着起身:那您是得好好瞧瞧……说这话,到办公桌前,直接打了内线电话给周文:临湖酒店要一间顶层套间,观景房。

叫自己接待,本身就是表示亲近的一种方式。

林雨桐欣然接受,说起了正事:您自己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林大嫂就叹气: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你也不是外人。

我这次回来,只要是想以我的名字,买个房子,因为急着用,还是想找你帮忙看看,省的我瞎跑。

您买房子?林雨桐有些诧异,说实在话,要是有钱,您可着京城上海鹏城这些地方买房子也行,买地皮也行。

升职空间到底是比我们这小地方大多了。

如今瞧着好,也是跟周围比起来好。

比县城的其他地方,比市里好了一些而已。

林大嫂眼神就温和起来了,这说的都是实在话,她喝了一口果汁,冰凉酸酸甜甜,驱走了暑热还有从昨天到现在就驱赶不走的焦躁,我之前未尝不是这么想的。

可是如今这不是没办法吗?家和万事兴,你大哥一直维持着家和这个表现,那我还得替他维持下去。

小军不是要来县城念书吗?结果你二嫂打电话,又要钱说要买房子……这个‘又’字,叫林雨桐知道了她的难处。

林雨桐马上明白了:您想买在您的名下,叫小军他们在上学期间白住着。

房子还是她的。

这倒是如今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了。

林大嫂见林雨桐明白,就笑:也不光是小军要住,小超要住。

还有玉叶家的微微、飒飒,都是要住的。

林雨桐就更明白了。

这不光是林玉康两口子从大哥要钱买房子,这林玉叶也要了。

况且,林玉康这还不是第一次要。

这事就很过分了。

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真说起来,金家这些兄弟麻烦是麻烦了一点,可也没谁想着扒着他们过日子。

要是这么一比,好似瞧着奇葩的未必真奇葩。

瞧着正常的那也未必就不奇葩。

要说起来,其实林玉健这大哥当的,那真是谁也没话说的。

可如今也被逼的,采用迂回战术了。

还是叫媳妇出马的。

林雨桐就说:买房的事好说,我这就叫人打听,咱们一会子就去看。

林玉健的面子在,林雨桐是得全面陪同的。

周文很给力,几个电话出去,哪里有什么样的房子,他都一清二楚了。

林大嫂就说:现房,能住人的。

要是装修过的就更好。

大小倒是不限制,至少应该都是俩居室了。

刚好林玉健家的是俩儿子,林玉叶家是俩闺女,一家一个房间,足够了。

周文给推荐的是个精装修过的二居室。

原本是一对退休老教师的福利房,装修的也很好。

不过是几个月前,老头儿正讲课呢,脑溢血了,人家儿子闺女都在省城,就接去了。

老太太要照顾老头子,也就跟着去了。

这边的房子卖了,腾出钱来在省城买房去。

因着精装修过的,价钱有点贵,倒是不好卖出去,家具都是齐全的,拎包入住都行。

只是价钱要的硬……那没关系。

林大嫂却觉得这样刚好,人不在县城,不好交易吧。

周文忙笑:那不会!走的时候托给他们的老同事了。

这边就能拿主意。

而且,您要是今天不走的话,想来老人的儿子闺女总能回来一个的。

那就再好没有了。

林雨桐带着亲自去瞧了房子,心里也觉得好。

那帮着看着房子的就住在对门,也是老师,这一片都是好房子。

给咱们老师的福利都是顶好的。

别看户型小,但这也都是南北通透。

又怕上班会远,可都在学校对面。

要是为了孩子上学,这就最好不过了。

上下住的都是老师,治安也好,各方面都能放心。

林大嫂对林雨桐点头,这算是看上了。

她在乎的不是房价,这点钱比起给这些兄弟姐妹搭进去的,那真是九牛一毛。

她就是得叫他们知道,他大哥也是有老婆的,打这一回起,别想着有求必应的事。

完了林雨桐也没带林大嫂回家,直接去了张嫂家在开发区新开的私房菜馆子。

要了雅间。

又叫周文给四爷打了电话,然后接两个孩子出来吃饭。

坐到饭桌上,林大嫂有点后悔了。

其实早该跟这个小姑子接触接触的。

她释放善意,对着俩孩子,等放假了,回省城的话,去舅妈那边住。

这几年不回省城了,估计你们都不认识了,该转转的……清宁点头:是呢!变化可快了。

我早就想去省城过年的,可学校可讨厌了,动不动就补课,别提多烦人了。

没说去,也听不出拒绝的意思。

可意思还是,去不了。

去省城人家也有家,未必就去你们家住。

一样的意思,但听到耳朵里,就没有半点叫人觉得不愉快的地方。

清远就接着道:如今省城好些人来旅游,赶明表姐要是有空,就来呗。

我陪着她玩,我可是地道的地头蛇……很亲近的话,叫人心里暖,却没谁应承去她们家。

很会说话的两个孩子。

机灵!比自家的闺女强多了。

她现在在家还只会耍大小姐脾气。

吃了饭,开车把人送到酒店,约好了明天接她的时间,一家子才往回走。

清远就说:我咋觉得我大伯和我五叔也还好了。

要真这么没完没了的要钱,这个借那也借的,啥都指望着这边,那日子是真过不成了。

第二天林雨桐带着林大嫂,两万块钱把那房子买下来,这事就算是结束了。

林大嫂就笑:昨晚住在酒店,晚上在观景台看夜景,真觉得不错。

还别说,你们以后要是有好房子,记得给我留一套。

你大哥这人吧,乡土观念浓。

觉得这地方啊,就是他的根。

他的根在这里,迟早都得回这里。

说实话,住这儿真比我家现在那块好多了。

要不是工作,我自己都想住回来了。

买一套留着,等爹娘想回来,或是你大哥想回来的时候,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再说了,我看好这里的发展,这房子买了不会亏的。

林雨桐笑着跟她客套,又找了车将林大嫂直接送回省城,这事才算完。

她觉得这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到了晚上,林玉健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听声音很疲惫,桐啊,帮大哥在学校的跟前再买一套房子,最好是离你嫂子之前买的,近便些。

这是咋的了?还有谁住啊?林雨桐得问清楚,才知道买多大的房子。

你二嫂给爹娘打电话,说家里忙的走不开,俩孩子上学去县城没人照看……林大嫂抢了电话,气喘吁吁的,要接爹娘回去……娘说家里当初欠了老二的,她得回去帮着看孩子……这都叫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