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148章 鸾凤来仪(2)四合一

第1148章 鸾凤来仪(2)四合一

2025-04-03 17:30:55

媚娘站在石万斗的身后,低声道:老爷,这位太孙到底是什么意思?石万斗没有回头,还是一副望着太孙的背影恭送的模样:你心里有气!而太孙何辜?当年,他也只是婴孩而已……就是如今,也不过还是个孩子……况且,外面所传之太孙,跟今儿所见之太孙,哪里有半点相似?你记着,但凡有消息,给老家传一份,给殿下送一份过去……为何?媚娘抬眼,老爷不是说,咱们家只是商人,只赚银子。

朝政与咱们无关吗?朝政与咱们无关……老爷也确实是商人,但那也是靖国的商人。

石万斗见那个身影已经消失,这才直起了身子,记住我的话便好。

媚娘低声应是,看着远处微微出神,然后突然问了一句:太孙若是还朝,将来会是一明君吗?还朝?谈何容易!是啊!谈何容易。

远远的看见林谅在帐篷门口转圈,林恕就惊呼一声:遭了!肯定是公主知道了。

撩开帘子进去,果然看到坐在榻上的长宁公主。

姑姑。

林雨桐上去见礼,出去走了一圈,没想到您来了。

长宁多看了林雨桐两眼:出去干什么了?哦……见了个朋友,听说了点事,还想着一会子问问姑姑或者师傅。

她在篝火边坐在烤火,突然就问:之前的使臣是上官淳吧?我记得是。

长宁的脸上阴沉了起来:这件事到此为止……我知道这件事必须到此为止。

林雨桐看她,我就是想知道上官淳是不是出身承恩侯府?长宁的嘴抿了起来,但到底还是点了点头:是!林雨桐自嘲的一些,那我就知道了。

长宁低声道:我已经想办法给母后捎信了……捎信?捎信能如何呢?上官皇后二子一女,都是宣平帝潜邸时所生。

长子为太子,次女便是长宁公主。

幼子为二皇子如今的武安王。

若是这使臣出身承恩侯府,也便是皇后的娘家人。

上官淳好好的为什么要杀一个远在他国的质子太孙?他没理由!但是他背后的人却有理由。

他背后的人是谁呢?皇后不会好端端的想杀亲孙儿。

亲儿子为太子,亲孙子为太孙,她的地位有了两重的保险。

不管有多少宠妃,都不能动摇她。

太子是亲生父亲,太孙加重了太子的砝码,这是谁都懂的道理。

如果说谁盼着他回去,那必然是太子一系最为迫切。

当然了,这是往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应该是这样的。

如此,就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能指挥得了上官家,又有杀太孙动机的,必然是武安王了。

他在觊觎太子之位!……而且,我父亲的身体,必然是真的不大好……太子不长寿,太孙意外,储位空缺。

另一嫡子才是名正言顺的。

林雨桐没把后面的话说出来,那位武安王也是长宁公主的亲弟弟。

其实,对于她而言,哥哥上位与弟弟上位,之于她是没有多大的差别的。

因此她只看着长宁道,所以姑姑啊,该回去是必须要回去的。

东宫只怕会极力的促成我还朝之事……这回去的路应该是不好走的……想要这条小命的人是真的不少。

还朝?拿什么换你回去!长宁的眼里闪过几分嘲讽之色,有几句话想说,但到底只在嘴里转转了,就压下去了。

只道,是美女财宝?是割土分疆?是纳贡称臣?你来告诉我,拿什么换你回去?你来告诉我,一国的皇太孙,到底价值几何?说着,就盯着林雨桐的眼睛,见她眼里闪过疑惑,继而垂下眼睑,她就冷笑:怎么?不能答了?知道难了?知道想的简单了?还真不怕告诉你,想叫你活着的人,未必全是公心。

想叫你死的,却也未必全是私念。

她蹭一下站起来,你好好想想吧。

懂不懂的……其实也没什么关系……没等林雨桐起来,人就掀开帘子直接走了。

林雨桐不是不起来送,而是腿麻的根本就站不起来。

这个身体太孱弱了。

长宁公主的话不好听,但却不能不说,这应该都是实话。

她躺在榻上,琢磨这个事。

皇太孙对靖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个太孙存在一天,耻辱就在一天。

这是皇家的耻辱,也是朝廷的耻辱。

迎皇孙回朝,是要付出代价的。

可若是太孙没了呢?北康是要给个说法的吧。

哪怕是不能给道理,可靖国会如何呢?满朝上下,举国同悲吧。

不是因为死了一个‘少年’,而是因为太孙的陨落叫国人感受到了耻辱。

哀兵必胜啊!要是以此反推回去,靖国的朝廷是不是存在两种争论。

太孙,明面上都是要赞成迎回国的。

但是!方法上应该是有分歧的,比如有人主战,有人主和。

主战,想以武力胁迫作为交换条件。

主和,想以外交的手段,比如金银珠宝贿赂北康的大臣,比如纳贡赠送美女珍宝。

而在这两者之外,还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放弃!质子被放弃,其结果,不外乎一个‘死’字!以一人而换天下,这个选择不难做。

而这三者方式,不管是哪种,都不是林雨桐想要的。

这么回去,一个太孙还有什么威严。

当然了,回去自己也就不会是太孙了。

自己的使命完成之后,就再也由不得自己了。

更何况还有被放弃的风险。

那自己如今能做什么呢?坐以待毙,可不是自己的风格!殿下。

林恕走了进来,石万斗来了,就在外面。

这个人,挺有意思的。

林雨桐坐起来,请他进来。

饶是石万斗知道太孙生活的环境不会太好,可还是被眼前简陋到极致的帐篷给惊呆住了。

看着坐在铺着破旧的皮毛的榻上的太孙,有几分感慨。

这样的条件,亏的他那姿态,还仿若身在王账之中一般。

殿下!他躬身,殿下受委屈了。

百姓遭难,梧怎敢言委屈。

林雨桐客套了一句,便开门见山:石老板为何事前来?石万斗收敛心神:草民来北康事由已了,商队留下,草民得先走一步。

草民的母亲还等着草民回去过年……说着,恍然才想起此话不妥一般,他立马请罪:草民该死。

过年吗?林雨桐嘴角勾起,却摆手道:石老板是个孝子!何罪之有?说着,就背过身去:能与亲长共享天伦,乃人之大幸……石万斗扑通一声跪下:都是草民的罪责。

草民不该勾起殿下的伤心事。

殿下若有什么要说的话,草民万死,也要将殿下的话送到……果然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今儿刚见面,一个时辰前才分开。

货物刚铺展开还没卖出去了。

他转脸却说要回去。

这个决定可是够突然的!而且回去之前还来专门拜访了自己,拜访自己又偏说团圆过节的话。

话赶话,他想引出什么话来呢?给自己当信使,能敲开东宫的门。

只要敲开东宫的门,所有府邸的门都会朝他敞开。

打听消息的人遍地都是。

只要有了这个敲门砖,剩下该怎么经营人脉,他心里有数的很。

说到底,还是无利不起早!林雨桐呵的一笑:也好!若是能进东宫的门……见到太子殿下,就请你转告……勿以梧为念。

梧……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朝中衮衮诸公,若因梧于‘战’与‘和’中不能决断……请代为告之……梧主战……石万斗噗跪在地上,头上的汗瞬间就下来了,他抬头仰望着这个瘦弱的身影,殿下……怎么?不敢了?林雨桐蹲下去,跟他平视。

然后轻笑一声:奇货可居的典故可知?石万斗心里一惊,咚咚咚的磕头:草民万万不敢有此心。

别怕!林雨桐看边上站着的林恕:拿纸笔过来。

林恕低着头,很快从塌下翻出快秃了的毛笔和一沓子劣质的纸张来。

石万斗就看着这位殿下,蹲在地上,在那托盘里写字。

一手楷书端庄公整,已见功力。

林雨桐将信写好,吹干之后,从怀里摸出一个荷包来,直接塞了进去。

然后递给石万斗,拿着这个去东宫,会被召见的。

可这连个信物都没有,空口白话,谁信?林雨桐的手指抚摸过荷包:这荷包就是信物。

石万斗这才注意到,荷包很小,像是给婴孩脖子上佩戴之物。

很多人家都会放一些符箓纸在这些小荷包里,叫孩子佩戴在身上。

这该是从小就戴的东西。

他伸出双手恭敬的接了过来,必不敢辱命。

林雨桐看林恕:送客!林恕应了一声,对石万斗说了一声请。

将人请出去,林恕的肩膀一下子就塌下来了,她问站在外面的林谅:殿下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林谅点头:听见了!林恕皱眉:师傅问起来,该怎么说?林谅看她:公主殿下当日叫咱们发誓,生是太孙殿下的人,死是太孙殿下的鬼。

一切听太孙的便是。

太孙没说可以说,那就不说。

可是以前……林恕低头:以前我都跟师傅说的……你以前说的都是什么?林谅问她。

就说殿下吃什么了,喝什么了,功课做完没……她没说完,林谅就打断她:这不就结了。

以后还说这个不就行了。

殿下没说这些不可以说,那你就继续说……哦!也可以这样啊!那我看师傅回来没,顺便给殿下拿点茶叶去。

她蹦跳着跑远了。

林雨桐这才喊:林谅,进来。

林谅长的壮实,不管是长相还是力量,都应该是继承了他的父亲。

不过这智力,应该是从她母亲那继承了。

她的母亲一直管着长宁公主的一些外部事务。

比如,整理各类的消息。

殿下有什么吩咐?他被林雨桐打量的不自在,就低着头先问。

晚上进来歇着吧。

你睡在帐篷口。

另外,子时一过,就得起来,你陪我出去走走。

林谅诧异的看了林雨桐一眼,这子时可是正半夜的时候。

这时候出去……是!奴记下了。

半夜三更,跑出二三十里,又跑回来。

天天如此。

开始的时候,每天还得是他把主子往回背,后来慢慢的,赶在天亮之前,主子能自己走回来,再后来,能自己跑回来。

到如今,能多跑十里路,还能坚持跑回来。

他觉得,再有半个月,他都陪不住这位主子了。

正怕主子要这么跑下去呢,结果这一天,公主殿下叫人送饺子来了,说是年三十了,过年了。

该庆祝庆祝了。

然后主子端着饺子久久没动,只说:是吗?这都年三十了……年三十了!石万斗也该到京城了。

东宫太子府,正厅里灯火通明。

太子妃指着下面放着的多出来的小几:把那个撤了。

柔嘉从外面进来,就搭话说:今儿团年,表姐也不能来吗?身子又不好了吗?哪里是不好了?明明就是大好了。

太子妃今儿心情好,就带了笑意:毕竟有外男……正说着呢,外面的响起请安声,是院子里的奴婢们:恭请殿下大安,请侧妃娘娘安!请郡王安,请县主安……太子妃脸上的笑意就微微收了收,柔嘉退后一步站在后面,维持着行礼的姿势。

直到外面的人进来,说了声:免礼吧。

这才起身。

紧跟着是侧妃周氏带着他的一双儿女给太子妃请安,而后是柔嘉给太子行礼,给周氏行礼。

周氏侧开,受了半礼。

之后才是兄弟姐妹之间见礼,落座。

太子妃笑着跟太子携手坐了上座,李氏何氏带着杨哥儿、椿哥儿在偏厅,早到了。

说着,就叫人去请。

太子点头,刚坐下,就看到柔嘉上首空着的位子,他微微皱眉:撤了吧。

太子妃垂下眼睑:太孙的位子,还是留着吧。

如若连咱们都忘了,还有谁会记得呢?太子双手交叉放在腿上:记不记的,不是放在面上的。

然后就指着位子,对坐在周氏边上的少年道:临安,你坐过去吧。

大厅里蓦地一下就静了起来。

那个位子是太孙的,今年都已经是摆放第十三个年头了。

可如今却要叫临安郡王坐!这是何意?临安郡王为周氏所出。

周氏曾是皇后身边的婢女,早年就伺候太子。

为太子生子长子林玉柳。

直到两年后,周氏和太子妃才前后有孕。

太子妃早产生下一对龙凤胎,就是太孙和永安郡主。

之后,周氏才又给太子添了一个女儿。

比起不在府里的太孙,和前几年总是病的出不了屋子的永安郡主。

自然是常在膝下的一对儿女更得太子宠爱。

还特地为这庶出的儿女请封。

庶长子为临安郡王,庶女为永平县主。

太子妃陈氏只觉得脖子像是被人掐住了似的,好半天才艰难的道:殿下是……话没有说完,殿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半点不停顿的直接闯了进来。

敢这么干的,也就是太子的大伴李长治了。

他进来都没顾上去看太子妃,更别提见礼了。

只附在太子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就见太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然后蹭一下就站起来了,抬脚要走的时候,甚至还踉跄了两步。

吓的大厅里的人都站起来,李长治一把将人给扶住:殿下!当心身体!太子一把推开李长治脚下跟生了风似的刮了出去。

林玉荷戳了戳林玉柳:哥,会不会是宫里来人了?刘玉柳摇头:不会!宫里来人,李公公不会这么着行事。

柔嘉也在一边低声劝解太子妃:母亲,稍安勿躁。

要是宫里的来人,不会避开母亲……太子妃闭上眼睛,转着手上的佛珠,不再说话。

周氏看看空着的那个太孙的位子,又看看柔嘉,温和的笑了笑,也垂下眼睑。

太子妃啊太子妃!到现在你都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了?那可是太孙啊,太子岂能不惦记?真是关心则乱,皇上亲封的太孙,是太子现在一句话能废了的吗?担心那个位子被抢?未免太早了一些。

石万斗站在书房里,低着头不敢乱看。

听到外面急匆匆的脚步声,他赶紧跪下。

然后看到一双绣着四爪金龙的靴子停在面前,他赶紧磕头:草民见过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来吧。

太子没动地上,只是示意李长治把人给扶起来。

石万斗连称‘不敢’,更不敢耽搁,从怀里拿出油纸包,解开,露出小巧的荷包来,双手奉上:这就是太孙殿下交给草民的。

李长治伸手要接,这是规矩,谨防有诈。

但太子一把将他的手推开,将荷包接到手里。

荷包拿到手里,迎着光线细细的看了看,他才慢慢的闭上眼睛。

时光一下子倒转,他想起两个孩子满月的那天早上。

太子妃拿出一对荷包叫他看,一个上面绣着金龙,一个上面绣着鸾凤。

两个孩子在大红色的襁褓里,睡的小脸通红。

陈氏拿出小剪刀来,从头上剪了俩小撮头发,分别放在两只荷包里。

说如此能替孩子消灾灭难。

世上一切苦噩,她这个当母亲的,都愿意替两个孩子承受。

于是他也接过剪刀,从头上剪下头发,用金线缠了,塞了进去。

父亲的心跟母亲的心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而如今,这只绣着鸾凤的荷包出现在了这里。

他小心的攥着,背过身慢慢的把里面的东西掏出来。

除了两撮头发,就只有一直小小的竹筒,信鸽腿上绑的那种竹筒。

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是一张卷的特别瓷实的纸张。

这种纸张……他都没怎么见过。

是贫寒的读书人用的纸张。

打开之后,工整到严谨的字就跃入眼帘,哪怕是微微有些晕墨,也不妨碍字的美感。

他心里默默的点头,这超出他的预期太多了。

原本以为会是一封祈怜的信,谁知道里面的内容却是这样的。

他收了脸上的所有神色,扭脸问石万斗:是谁授意太孙写这么一封信的?石万斗扑通一下跪下:草民不知,但就草民所见到的太孙……跟传言中的太孙极为不符……太子皱眉:你详细说说你北康之行的始末……石万斗应了一声,草民出身广陵,世代经商。

宣平十年……江南大旱……太子摆手,这一段不用说了,孤知道。

那一年,天灾人祸,长宁和亲,太孙为质。

那一年,江南民乱丛生,许多大户富户被洗劫一空。

石家世代经商,想来豪富。

被流民所袭,散尽家财,想来大致就是如此。

石万斗欠身:正如殿下所想。

万贯家财,一朝散尽。

那一年,草民一十二岁。

带着老仆,从小生意做起,想的就是有朝一日,恢复家业。

说起来,也是缘分。

家里出事之后,草民被老仆带着进京投亲。

在驿站外,老仆饿的晕倒,是长宁公主殿下,打发人施舍了一顿粥饭。

那时候,公主殿下和亲……刚出京城,依仗在驿馆外歇息……不仅救了加中老仆的性命,更是赏赐了纹银百两,正是这百两的银子作本钱……草民才有如今的家业。

去北康做生意,不过是想看看什么地方能帮上殿下她……太子耐心听完了。

此人是在剖白去北康做生意的缘由。

想说他不是一般只见利却没有义的商人。

石万斗见太子的脸色缓和下来,才说起这次跟太孙见面的始末,尤其是林雨桐对牧仁说过的话,……殿下否认遇刺之事与上官大人有关。

并且警告草民,管好自己的嘴巴。

临行前拜别太孙殿下时,殿下就说,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还请草民代为传信给太子殿下,他主战!这跟信上的内容是符合的。

石万斗又补充了一句:草民回来,是临时决定的事。

本想拜别公主殿下的,却不想不凑巧,公主殿下在汗王牙帐中,不得见。

而随身的公公被殿下打发去办事去了……这是说,并不存在什么撺掇和授意。

太子慢慢的闭上眼睛,对李长治摆手:太不早了,先安排他住下。

李长治点头,招手叫在门口守着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石万斗跟着小太监退了出去,他知道,他这是暂时出不去了。

李长治给太子换了茶,见太子还拿着那页纸来回的看,就低声道:主子,小殿下真是出人意料啊。

太子将信收起来,然后将俩缕头发塞到小荷包里,都贴身的装了,这才起身:大年下的,走吧!大厅里,小点的杨哥儿和椿哥儿已经有点饿的撑不住了,瞄着桌上的点心咽口水。

太子进来的时候就说:端热的来吧。

以后饿了就吃,不用这么讲究。

看起来心情还不错。

太子妃就睁眼:那就开席吧。

开席了,太子没提撤了给太孙的预留的位子,谁也不敢说。

几个孩子念了喜庆的诗,两个姑娘拿了针线来孝敬长辈,就散了。

今儿是团年,太子按成例是该歇在正院的。

两口子携手回了,进了屋子,夫妻俩相对无言。

太子妃记挂着太子叫撤座的事,殿下!太孙不光是咱们的儿子,更是皇室的脸面,是朝廷的脸面,是咱大靖国的脸面……太子扭脸看太子妃:慧儿,咱们夫妻成亲多少年了?太子妃垂下眼睑:十五年了。

自己嫁进来的那一天,周氏生下了太子的长子。

所以,临安郡王多大了,两人便是成亲多少年了。

是啊!十五年了。

太子从怀里掏出荷包,放在太子妃的面前:当年……给孩子戴荷包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太子妃盯着荷包,一把抓过来,眼泪顺着脸颊流,一滴滴的滴在荷包上。

荷包都已经陈旧了,花色也不醒目了,边角还有些磨损。

可见,一定是被人经常抚摸所致,眼前是那个哇哇大哭的小小婴孩,我的桐……梧儿……梧儿?太子轻笑一声:她是梧儿吗?太子妃的手一下子把荷包攥紧了,殿下这话是何意?何意?太子慢慢的闭上眼睛:你倒是能干啊!把孤瞒的死死的。

先是用桐儿替代了梧儿,接着以受打击重病为由,去别院修养。

紧跟着,回来的时候,就多带了一个孩子,说是你娘家的侄女。

三年啊,孤打发去的人,想看桐儿一眼都不行。

孤以为你是怨恨父皇,怨恨孤没有据理力争把梧儿留下。

孤体谅你!你回来了,孤高兴。

心想着,好歹不算是妻离子散了。

可当你把‘桐儿’递到孤的手里的时候,孤就知道,这不是孤的郡主。

在你心里,孤是得多没心没肺,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

殿下!太子妃缓缓的跪下,心揪的紧紧的,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

你错的何止是这一桩!太子睁开眼睛,手拍打着桌子,梧儿五岁的那年,孤找你。

问你说,你娘家的侄女既然体弱,就送去别院养着吧。

那里的风水养人。

孤等着你……等着你告诉孤真相。

你却没有!只说要送‘她’走,就把你也一起送走。

你威胁孤要留下‘侄女’……你却不知道,孤已经找好了替身。

梧儿会被送往江南,交给大儒好好教导。

你不答应,孤没挑破,就等着,等着你主动说。

想着孩子还小,晚点开蒙也无碍。

也体谅你舍不得离开孩子的心情。

可是,孩子八岁了,怪病却来了……无缘无故的身上疼……你也不想想,凭借着你陈家,怎么能请动洛神医。

就凭借你,怎么能叫他这么些年为你保守秘密……陈氏啊!梧儿是太孙,你将他圈养在小小院落中,读书识字都是你亲自教导……可你毕竟是一介女流。

梧儿将来是站在人前,我就问一句,他行吗?能驾驭的了臣下吗?太子妃梆梆的在地上磕头:梧儿如今也才十三岁。

臣妾急于叫太孙还朝,为的就是这个。

十三岁……不算晚!太子从怀里将那张信纸拿出来:你看看这个,是放在荷包里一起送回来的……太子妃几乎是抢过去打开看的,从头看到尾,然后皱眉:主战!什么意思?这是长宁的立场!她几乎是怒不可遏,桐儿是她的亲侄女,她何至于如此……如此什么?太子深吸一口气,这根本不关长宁的事,是桐儿自己的意思……她懂什么?太子妃急道:她才多大……你又懂什么?太子蹭一下站起来,她不懂?他冷笑一声,她的身份,长宁知道。

你觉得长宁会教导她些什么呢?又会不会将朝堂的政事一一的说给她听?她自己本身消息就滞后,她能教导桐儿什么?可你看那信上的两个字——主战!我告诉你,主战与主和,这也是半月前才有了明朗的说法。

她远在南康,却能根据只言片语的信息,推测出朝中将要发生的事。

你还敢说她不懂?怎么会?太子妃跪坐在地上,怎么会?荒地里长起来的杂草,确实是比温室里的花儿更茁壮。

太子站起来,起身将信重新装起来,梧儿下一步怎么安排,你最好早做决断。

不要总怪我偏疼临安,你就不想想,如果桐儿遭遇不测,梧儿没机会站在众人面前,这后继之人……孤不得不做好这个准备……太子妃颓然的坐在地上,太子走了良久,她都没能站起来。

陈嬷嬷进来,将人扶起来:娘娘,您现在该拿主意才是。

听殿下的意思,小郡主是极为能干的……想来总能回来……太子妃摇头,将人推开,直接去了案前,写了一封信,封好口之后递给陈嬷嬷,天亮之后,给我父亲送去。

交代他,务必要如此……陈嬷嬷刚才帮着磨墨,看了几眼,她接过信却没急着去:小殿下的意思,是主战……而您,却坚持叫陈老大人主和。

这不是意见相悖了吗?太子妃从卧室走出去,去了佛堂,默默的跪下:嬷嬷,你就没想过,一旦开战,这人还怎么换回来……这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主和。

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先把人迎回来。

咱们提前,悄悄的叫人护送梧儿去边境,兄妹俩在边境就换回来。

打从入了靖国的那一刻起,出现在人面前的,都只能是梧儿。

两人年纪还不大,以修养身体为由少见人,趁这个机会,跟着大儒们长些学问,有个两年,再出去,谁敢说以前的梧儿不是梧儿……可一旦开战,变数太多了。

关键是,我不能把两个孩子都放在险境之中。

一个从狼窝里还没有救回来,又把一个送到战场前沿……可是这主和……太孙换了郡主,小郡主又该如何……陈嬷嬷低声询问,老奴觉得还是不妥当。

先送‘表小姐’去别院,到了别院之后,梧儿脱身去边境。

换过身份,桐儿秘密随行,进了京城,去别院。

她就是陈家的表小姐。

郡主也罢,表小姐也罢,姑娘家总少不了要嫁人的。

养上两年,学两年规矩,找个四角俱全的人家……厚厚的给上陪嫁……必不会叫她受委屈。

等到将来……太子继位……她的声音低下来,总少不了她一个公主的身份。

梧儿好,桐儿才能好。

若不然,就凭着殿下偏袒临安的样子,这将来……陈嬷嬷心里叹气:既然小郡主是如此一个有主意的人,又怎么会那么轻易的听人安排。

说是表小姐就是表小姐了?况且,她主战,会不会是已经想到了娘娘说的这种可能呢?可这话她一个做奴婢的却不敢说,只拿了信,默默的退了出去。

要出门的时候,听到娘娘又交代了一声:不要叫凤鸣苑知道。

而太子,却已经召集了人在书房议事。

詹士府的官员今儿是请不来了,都在家团年呢。

倒是东宫教授,算是皇上给太子的师傅,都是住在府上的。

平时帮太子解答学问上的难题,其实这二人,也当幕僚在用。

柴同先道:太子若先主战,便有不慈的嫌疑。

而如今太孙殿下主动要主战,臣觉得这是个机会……太子看向另一人:谨之先生,您看呢?主和,一不说称臣,二不说纳贡,三不说分割城池,那能选择的就只有金银、珠宝、美女。

再不行,就是盐和铁。

就只说金银珠宝美女吧。

先不说北康答应不答应,就说答应了吧。

这得多少才够数呢?不说金银国库拿不出来,就是能拿出来,人家开口要几千美女,这给是不给。

比起财宝,北康更愿意要女人。

多多益善的女人。

繁衍生息,那就是人口!可真要如此,殿下啊!只怕靖国上下,无不怨声载道!太孙人未回,便先失民心。

此法不可取。

那先生之意,主战又当如何?太子手抚在额头上,皱眉又问了一声。

这主战……他摇头,不说圣意如何,就只说这战,又该拿什么打呢?国库空虚,年初工部预估得需银子一百五十万俩……可年底呈给户部的条子,整整花费了三百二十万俩。

超出的一百七十万,而圣上的极乐宫却还没有建造完成。

而年前,各部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了。

武安王吵的最热闹,请战请战……可他很清楚,朝廷拿不出银子给他打仗的……太子把手捂在胸口的位置,那里是一封信,一封千里迢迢才送到自己手里的信。

他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着的:所以……如今和不成,战不起,是吗?书房里一下子就静下来了。

和不成,战不起,这就意味着根本就没有本钱把太孙给接回来。

太子的手才茶几上拂过去,茶盏应声而落,摔在地上摔的四分五裂,堂堂一国太子,却连自己的孩儿都不能相护,这当的是哪门子太子?呼啦啦,书房里跪了一片。

柴同却道:殿下是该主战。

就如小殿下所言,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殿下,这是气节。

您该将它当朝俸给皇上,好叫天下人知道,咱们的太孙,是个什么样的太孙。

这样的太孙,该不该迎回来?想来朝中清流,是会上下奔走,为太孙筹谋的。

咱们知道战不起,皇上也知道战不起。

既然站不起,又得想要太孙回来。

那便还是得和。

臣倒是觉得,和,也未必就行不通。

如果有机会,臣倒是想去北康看看,见见太孙。

走一步算一步,见机行事。

或许有别的机会也未可知。

另有,臣有一问,不知当问不当问……太子皱眉:问便是了。

有什么不能问的。

柴同小声道:臣想问,殿下是想臣等救回您的儿子,还是救回太孙殿下?太子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桐儿不是太孙的事传出去了?他锐利的看向柴同,却见他眼里的歉意一闪而过,恍然间,他明白了。

这些人并不是知道北康的太孙并不是真的太孙。

他只是想问,是单纯的想救儿子的性命,还是带回来的必须是太孙。

这话听起来别扭,但其实一点问题也没有。

如果自己要求带回来的必须是太孙,那么就必须风风光光的,光明正大的带着靖国的太孙回来。

如果只在乎那孩子的性命,那就好办多了。

只要确保他活着,并且带回来。

比如,可以用一场意外,叫‘太孙’丧生。

将桐儿偷摸的带回来。

要是安排的好,‘太孙’的死,说不得倒是能反咬一口,从北康咬下一口肥肉来。

这个太孙没了,以后还会有另一个太孙。

如此,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而这个提议之于他而言,却也心动了。

桐儿到底只是假太孙,就算是迎回来,她还是得让给梧儿。

而梧儿,长在妇人之手,养在深宅内院。

这样的继承人……该如何取舍?太子摆摆手:你们下去早点歇着吧。

孤得好好想想。

两人起身,默默的退出去。

出了门南谨之就说柴同:重之兄,今儿你的提议,有些过了!柴同摇头:可若是不如此,此事当何解?太孙在北康,朝廷便处处被掣肘。

可迎回太孙,朝廷又没有能力。

既支付不起那笔赎金,又打不起那场仗。

两难之下,唯有舍弃一途可走。

牺牲一人,换天下安,有何不可?况且,只是失了身份……能保全性命,能富贵安康,这难道不比在北康做质子更好?南谨之却道:可太孙,隐有明君之风范……弃之可惜了!东宫里,不管是临安郡王还是另外两个更小的公子,比起这位千里之外便能洞悉朝政的太孙,所差远矣!李长治进书房的时候,就看见太子殿下正躺在摇椅上,摇晃着,嘴里一直念叨着:……可惜……可惜……可惜桐儿不是男子,可惜如此潜质却只能被埋没。

李长治低声道:殿下,正院有消息……太子冷笑:孤知道孤的好太子妃是怎么想的?她是断断不会主战的。

只怕打发人给陈家送消息吧?殿下英明。

李长治躬身,等着主子下面的话。

太子坐起来:你这样……找人,将柴同的话,传给太子妃听……李长治愣了一下,便退了出去。

既然主战主和都没有意义,那就由着她去。

爱给谁送消息就给谁送消息。

可一旦知道有人劝他放弃按在桐儿头上的太孙的头衔,她又会怎么做呢?不行!太子妃放下手里的念珠,带回来的必须是太孙。

若回来的不是太孙,梧儿怎么办?桐儿不光是要回来,关键是得以太孙的身份回来。

要不然,这些年在北康受了那么多的苦,又是为了什么?桐儿不是太孙,梧儿就永远得是‘表小姐’。

貌似两个孩子都在,其实是两个都失去了!柴同此人,可恶!太子妃咬着牙,恨不能生啖其肉。

在佛堂转了半晚上,才道:将陪嫁里的‘雪里红梅’拿出来,明儿进宫朝贺……本宫去拜见华贵妃……她当年可是非常喜欢那对镯子的……陈嬷嬷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娘娘,不至于如此……哭什么?陈氏呵呵的笑:想来她也会顾念几分昔日的情分吧……大年初一头一天,四爷是一个人吃的饭。

阴伯方在前面招待络绎不绝前来拜年的下属,阴成之早不知道跑到哪个道观去了。

他也不急。

本来伤好了是要去东宫的,结果先是太子病了闭门谢客,再接着是太子受到了申斥,禁足了。

一直未能成行。

因为一直没接到桐桐传出来的讯息,他更不敢轻举妄动。

就怕她那边是有什么不便。

再等一个月,若是再没有消息,就真得考虑一下,这个林玉桐到底是不是桐桐了。

今儿得朝贺,有爵位都得进宫。

他得去宫门口等着,要是桐桐出来了,一定会想办法给他送消息的。

却没想到还没有出门呢,迎面就见阴伯方怒气冲冲的回来了,见了自己面色缓和,塞了一摞子银票,出去玩去。

想花多少银子都行。

乖!然后直奔书房去了。

他把银票收了,延后了点时间才跟了过去。

还没有走近书房,就听到阴伯方的怒吼声:……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

谁要他死?谁要他生了?谁又叫他跪了?!小小年纪,倒是好沉的心机!他是有骨气,有气节的好太孙!两句话说的那些狗屁清流们哭的痛哭流涕,什么君辱臣死,一个个的恨不能一头碰死在大殿上……死就死吧!一个个的都冲着老夫来了!老夫把持朝政?老夫任人唯亲?老夫纵容属下贪腐无度……却一个个不想想,这穷家难当,想要叫圣上满意,还得叫下面不闹腾。

这里面得有多难!上面的得顾着,下面的得哄着。

中间夹着的,都是受罪的!他们受罪了!真当老夫就是享福呢!拿不出钱赎人是老夫的错,发不了兵打不了仗还是老夫的错?可老夫是能拦着不叫圣人修建宫殿,还是能挡着圣人为那个女人修珍宝楼……四爷的脑子里,把他抱怨的这些话全都摒弃掉了。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这个太孙说话的语气,怎么那么像桐桐?桐桐=太孙?太孙:男。

等量代换:桐桐:男。

证明过程捋了好几遍——没毛病!可这个结果却不对!错的大了去了!他头上的汗都下来了!错了错了!肯定是错了!一定是什么地方弄错了!可这到底是哪里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