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215章 旧日光阴(27)三合一

第1215章 旧日光阴(27)三合一

2025-04-03 17:30:57

今年过年,林晓星是在林家吃的饭。

对于去不去范家的事,常秋云不好问林晓星,就问老太太:她不去范家那边了?那倒也不是!老太太叹气:他们对晓星倒是实心实意。

我看那意思,是明面上是不叫晓星跟他们多来往。

就连范云清,都是托妞妞给晓星捎带了几次东西,在厂里,人家都以为,晓星跟那边闹崩了。

常秋云就明白了:晓星也难。

一头是亲舅舅舅妈亲妈,一头是苏瑾和援华。

这种面上疏远,暗里帮衬的办法,倒也……难为她那性子的人如今也能做出来了。

她就问:这三F五F不是胜利结束了吗?说的也是啊!这场运动结束了,好几个月了。

观察到风向好像真没什么大问题了,范云清终于抱着她的闺女抗美,来看外孙女了。

长的真好!她这话说的很真心。

苏瑾和晓星都长的不差,孩子丑不到哪里去。

倒是抗美,从脸型到眉眼,都跟洪红有些像。

孩子还比较小,瞧着就是那种憨憨的愣头愣脑的呆萌,可要是长大了还这长相,就有点愁人了。

晓星是一看见抗美,就想起洪红,脸上带着点小嫌弃:……怎么长的像她……那是她姐姐,像一点怎么了?这孩子,说的都是些啥!那我还是她姐姐呢,怎么不见得像我?倒是丹阳跟自己这小姨长的有些相似。

这话说的!范云清哭笑不得:要照你这么说,我还是她亲妈呢,她也不像我,那我能说啥?!说这话,她就把孩子往怀里掂了掂,然后朝外面看了一眼才赶紧低声问:这段时间过的好不好?有啥不好的!我奶帮我带援华,挺好的。

老太太带孩子有经验,人又干净。

当然了,也不排除,因为这是亲奶奶,所以不嫌弃的心理。

说起来,苏瑾他妈也爱干净,但有时候还就是觉得别扭。

她就叹气:人也是真复杂……这有没有血缘关系,就是不一样……以前回苏瑾的老家,见苏瑾逗他自己的外甥,亲的不得了。

可到了丹阳跟前呢,看着也亲,但是那种亲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亲,这个她看的出来。

不过,要叫自己喜欢苏瑾的外甥像是喜欢丹阳一样,那也是做梦。

所以,她才感叹,血缘这个纽带真是没有道理可讲。

亲的就是亲的。

就像是面对抗美,心里也真是嫌弃。

可嫌弃归嫌弃,紧跟着却替她发愁:要是长大了还变不好看,可怎么办?把范云清给气的:她到底有多丑!叫你这么瞧着不顺眼。

谁瞧着不顺眼了?我……我……眼……抗美说话不利索,有一个字没一个字的往外蹦跶。

林晓星就笑:……还嫌我说她……你看人家丹阳,像是她这么大的时候,什么话不会说,鬼精鬼精的……范云清就惆怅了一瞬:傻人有傻福,她这样也未必就不好。

说着话,就把兜里的布包拿出来一把塞到晓星的衣服兜里:你舅舅舅妈叫你表姐捎过来的,你偷着藏好……救急!林晓星不用打开看,就能摸出是啥玩意。

这是金条!舅舅他……林晓星急忙问了一声。

沈云清摆摆手,‘嘘’了一声,才低声道:……你舅舅把家里的股份都捐出来了……而且还申请了……要回祖籍种地去,希望有关部门能帮着落户……你表姐留下了,住学校的宿舍里……以后范家的房子也不用去了……啊?!林晓星忙道:他们人呢?我得去看看……回来!范云清一把拉住她:只怕现在,都已经人去楼空了。

他们挂念的无非就是咱们。

如今你表姐的户口在我这边挂着。

等将来找个能庇护她的对象,就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别的都不用你管,只要把你的日子过好就行。

林晓星心思电转,要是没有记错,舅舅每年都会回老家一趟,说是回老家祭祖,其实呢?舅舅是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只要有真金白银,到啥时候都饿不着。

她的心一点点的放下了:就怕种地的苦,舅舅舅妈受不下来。

再苦,那也就是种地。

出一身汗就过去的事。

可有些苦……不提也罢!范云清安抚晓星:你舅舅向来看的远……这事你别操心……想操心也晚了!人都走了,还说啥!林晓星只得点头:你把地址留下,回头我写信……要是有空,我会去看看……也好放心……范云清应了,低声说了一个地址。

等把范云清送走了,林晓星只觉得难受,偷偷的哭了一场。

可紧跟着,就没工夫难过了。

手里拿着的这些金条……突然觉得烫手怎么办?这东西可不能叫人知道。

可别人能瞒着,苏瑾却不能发瞒着。

这事必须得跟他说。

等苏瑾看着黄灿灿的十条小金鱼,先是咽了咽口水,然后这才反应过来,一时间吓的浑身都汗湿了:……这……你咋收了呢……咋能不收呢?都放我妈那边不是更糟。

藏了……埋了……怎么都好……反正就是饿死,也不能动这东西……于是一直坚持不在家里种菜的两人,开始折腾花盆折腾土了。

楼里的人就问了:这小两口,瞎胡闹嘛这不是!这个时节能种啥?有点蒜发芽了,点在土里长蒜苗。

苏瑾这么跟人家说。

哎呦!这人就说:吃蒜苗上我们家掐去啊,瞧瞧你们这弄的……都不够折腾的。

桂兰还说:蒜发芽了,放在空碗空盘子里倒上水,也一样长蒜苗。

不用弄这么个花盆,好家伙,两个人都搬不动的那种。

这都搬回来了,算了。

苏瑾这么敷衍。

心说,我可不就是要找这种死活挪不动的家伙什吗!两人还挺长心眼,先倒上半花盆的土,然后把金条用饼干盒子装了放上去,再倒上土。

如今的饼干盒子,都是铁的。

放进去,想来问题不大。

花盆深,就算里面埋着东西,种点青菜啥的,根系也扎不了那么深的。

只要种着东西,就不怎么惹人怀疑。

老太太过了正月十五过来,在他们上班之后过来给两口子看孩子,见了这花盆什么也没问,这叫两口子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避着人的时候,老太太就问林雨桐:是不是范云清过来过?林雨桐也笑。

其实她也猜着了,范云清一走,那两口子就种蒜,弄了个那么夸张的花盆,半点也不符合林晓星的审美,怎么可能就是种蒜呢。

必是有猫腻的!能有什么猫腻?想想也能知道。

她就说老太太:您就当什么也不知道。

可不就是当啥也不知道嘛。

老太太住在林晓星那边,跟林雨桐这边还不一样。

这边呢,好歹还能隔出只能放一张床留个小过道的小房间出来,晓星那边就不行。

苏瑾睡地上,老太太跟晓星带着孩子睡床。

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

老太太也不可能带着援华住林雨桐这边。

先不说孩子半夜要吃奶,就只孩子小,半夜哭闹这一条就不行。

没道理叫妞妞两口子跟着受累。

可老太太这么住着,小两口想亲热一下都不方便。

短时间的住住没事,等时间长了,天长日久的,叫人家小两口再疏远了。

老太太就想着,等孩子半岁了,好侍弄了,到了周末,她就回林家,给人家两口子腾出点空间出来。

结果根本不用等那么长之间,没过多久,晓星没奶水了。

奶水越来越少,根本就不够孩子吃。

怎么办呢?老太太带孩子直接带回林家吧。

林家那边现在有两只奶羊,孩子现吃现挤现煮,还是比较安全的。

天气一暖和,羊奶放的时间长了,孩子吃了也不好。

这是最靠谱的办法了。

就这么着吧!不过是小两口下班吃完饭之后,得去一趟林家,看着孩子睡了才回来。

于是晚上的时间,林雨桐家的自行车就归苏瑾两口子用了。

林晓星就说:咱们骑的时间,都比姐他们用的时间长。

要不,也买一辆吧!买?拿啥买?苏瑾就说:攒钱吧。

省着点,今年也别买啥衣服了,咱俩省点,攒上半年,买一辆也行啊。

其实他之前一直想买收音机的。

这段时间,楼里又流行买戏匣子了。

头一个买的是钱思远,这家伙听广播,听政策,听的可上瘾了。

这时候这玩意还算是新鲜,晚上都在楼道里听呢,叫钱思远将声音放大点。

到了晚上一过九点,这有些电台的内容就有些不对了。

什么二舅呼叫大山,你外婆病重,请于多少多少号赶哪一趟船。

什么勘探队呼叫几号队员,限期多少号多少号归队。

这些女人听的还愣呢:这都说的是啥呢?这叫大山的咋知道他二舅这个点叫他?勘探队咋还要广播联系自己人呢?男人们就故作高深的呵斥自家女人:知道啥啊!这是特务的联络暗号……然后大家才恍然,这敌特还在活动啊。

几乎是自发的,大家心里那根弦都给绷紧了。

就是孩子们也不例外。

孩子们之前念的顺口溜是:牛皮筋,我会跳,三F运动我知道。

F贪污、F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

如今换了,换成了:咕噜咕噜锤,看谁最倒霉;咕噜咕噜包,看谁先挨刀;咕噜咕噜剪子,看谁能过坎子;警察抓特务,看谁是特务。

就连丹阳这么大的孩子都会了,看见人家说悄悄话,就小声问她爸说:那人是不是特务?他们是不是在交换情报?四爷也凑过去爬她姑娘耳朵边上悄声说:不是啊!人家小声说话是懂礼貌。

不能在公共场合喧哗……哦!孩子还真有点失望。

周末的时候,丹阳不死心的找她大舅,她大舅不是警察吗?孩子就觉得找她舅舅说不定就行。

把大原逗的不行,你安心在学校,要是你们这么大的孩子都得操心抓特务,那舅舅真成了吃干饭的了。

林百川却表扬丹阳:……我们孩子这警惕性是对的。

老JIANG亡我之心不死!这种革命的的警惕性坚决不能丢失……说的压根就不是一码事。

大原就说:派出所每天得花大半天的时间处理群众举报。

如今啊,到城里找活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管理又松散。

常有小偷小摸。

有些群众呢,又把这些人跟特务混为一谈。

说这个贼头贼脑见人就跑,说那个藏头露尾见人就躲。

其实这些人就是不知道怎么跟城里人打交道。

举报了,就得查证吧!一天到晚的就干这些事了。

就连各个厂子的保卫科都没闲着。

厂子不叫亲属进去,这些人就在厂子外面安营扎寨。

这都是隐患,能不提起十二分精神吗?常秋云提醒大原:你对人家客气些。

要是有办法,谁乐意这么抛家舍业的跑出来?客气着呢!官僚作风要不得嘛!涌进城里的农民太多,城里的粮食都有些供不应求了。

平价粮食一次就能买个三五斤的,多的没有,过几天,等粮食调拨过来了,你们再来。

而黑市的粮食呢?价位那是节节攀升。

这么多人到了城市,给城市造成的负担是不可估量的。

许是各地的问题都差不多,很快的,下文件了,要劝止农民盲目流进城市。

‘盲流’这个词,就是这个时候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

大原这边又忙着劝止进城的农民去了,没几天,广播里好消息传来,停战协议签订了。

这之于林家来说,是个好消息。

早一天结束战争,才能早一天知道大垚的情况。

不过这些事,除了林百川自己能想办法打听,别人也帮不上什么忙。

林雨桐和四爷自从五月开始,就真的忙了起来。

四爷那边仿制的设备,到了测试阶段。

忙,特别忙,忙到不用解释的那种忙。

林雨桐这边呢,也挺忙。

只要有空,她就出去,干嘛呢?买粮食!不管是什么粮食,她都要。

今天排队买三斤,明天排队买五斤,家里的粮食,塞的到处都是。

柜子里,床底下,只要能放的地方,都放。

手里不攒钱,有钱就去买。

家里放不下了,就直接带去林家,林家再怎么说,也是小两层了。

曾经是有钱人家的房子,也是带着菜窖的,家里铁定塞的下。

常秋云就说:不好买是不好买,但还不到买不到的程度吧,你这是干啥?大部分都跟常秋云一个想法。

可是林雨桐知道,不就之后,粮食这不是就得统销统购了吗?每人每月多少额度这是定好的,想额外弄到粮食,多难呐!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林雨桐就说:您想啊,农村人跑出来也是为了口饭吃。

国家但凡有一点办法,能把出来讨生活的人又叫遣返回去吗?都是当家嘛,这当个大家跟当个小家是一样的。

前几年,咱家吃不饱饭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也不是敞开了叫我们吃的。

您跟我奶可不就是给我们定量了。

一人一顿吃多少,想再多吃一口,都没有。

换着您要是那个当家的,家里的人多口粮少,这身强力壮能力强的肯定就多吃多占,这体弱没本事的,那可不就得饿死了。

为了不叫没本事的饿死,那就不如给大家都限量吧。

个人吃个人那一份,这才是过日子的办法……嗯!常秋云点头:是这个道理!买粮的队伍又多了一个常秋云。

老太太是不反对的,她也说了: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但厂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林雨桐这种做法的。

桂兰就笑话林雨桐,说了:你这进城都好几年了,也都是厂里的干部了。

怎么还是小农的意识呢。

咋跟地主老财似的,别的都不存,就存粮食了。

林雨桐看了在另一边炒菜的钱思远,心说:桂兰一定是对地主这种生物有误解。

地主可不只是知道藏粮食,人家藏了别的东西也不可能叫你知道。

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力,这话真不错。

就拿人家钱思远来说吧,人家他爹就是比较有脑子的那种,特别知道取舍。

她也不跟桂兰辩解,就说:要是不换成粮食,我怕我家那位又想买啥戏匣子……与其叫他乱花,还不如我都花出去省心。

这话倒是叫很多人听进去了。

对那些玩意,男人们可是比女人们的执念深的多。

不少人都表示,得空了也都换成粮食和布,更实在。

钱思远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回去吃饭的时候就有一口没一口的往嘴里送。

庄婷婷喂了孩子过来吃的时候,见他没怎么动筷子还问呢:咋的了?哪不舒坦了?不是……他问庄婷婷,……林主任那边买粮食多长时间了?哎呦……有一段时间了。

庄婷婷也没在意,小声道:那两口子路子广。

天天带粮食回来,说是买的,那谁知道是不是买的。

我听说,现在有些厂里出的福利票,都是有期限的。

她许是看手里的票要过期了,急着出手呢。

也只有桂兰那样的人,才信她那些鬼扯。

那两口子,粘上毛就是猴,精着呢。

有你这么夸人的吗?钱思远说她,我跟那两口子的关系都不错,少生事……庄婷婷瞪他:我不会说话行了吧。

你就说想干啥吧!把家里的钱也都换粮食吧。

利索点……钱思远低声道:既然知道人家精明,那你怎么不想想,要是过期的票,她换成钱不就完了吗?还不惹眼。

为啥要换粮食呢?既然想不明白,那就跟着干。

都换成粮食怎么了?还能吃亏了?不管啥时候,有吃的就行了!啥时候都不嫌弃粮食太多……这话倒也是。

但真到了要砸实锤去买的时候,庄婷婷又犹豫了。

为啥呢?广播上说中苏援助协定签订了。

有老大哥的帮助,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庄婷婷这么跟钱思远说,钱思远倒也觉得是。

而这时候,厂里做了个叫人觉得无法理解的决定,以洪刚为首的几个领导觉得,应该再请苏国的专家,指导研究中心的研究仿制工作。

这种情况,叫人怎么说?说人家未必真心为咱会仿制高兴?这么说是要犯错误的!赵平也说:他们那就是乱弹琴!可如今怎么做呢?赵平叹气:……将现有的技术核心,全做保密处理。

找可靠的同志开会,就说咱们的测试,是失败的。

还需要研究。

既然他们坚持要请专家,就叫他们请。

你们也跟着学学,多学学总是有好处的。

这叫厚积薄发。

咱们不能太着急。

谁也不能逆着形势而为。

所以,赵平的决定,不失为一个老成持重的决定。

因此上,四爷的日程就变的慢悠悠了。

晚上有大把的时间,教林雨桐和丹阳外文。

丹阳看着爹妈跟做贼似的小小声说话,她也小小的声音学。

潜意识里就知道,这有些东西,大概是不能叫人知道的。

所以,从来都不跟谁说,她爸她妈还教她啥了。

暑假的时候,倒是给孩子放假了。

大夏天的,还是林家最舒服。

孩子怕热,讨厌夏天。

可是夏天,在老话里,却是最公平的季节。

为啥呢?在没有更有效的办法避暑的情况下,夏天对穷人和富人,是相对公平的。

冬天,富人穿的暖和,有炭烧,能过的暖暖活活的。

穷人没有御寒的衣物和炭火,就只有挨冻。

夏天则不然,再富有,你能把暑热怎么办?还不是一样光着脊梁杆子摇着大扇子?就是这个夏天,苏国的专家又一次来了一一五。

十多位专家,都是来工作的。

于是,这些曾经的翻译人员,就又成了香饽饽,被提溜了出来。

先是开欢迎大会,大会完了是小会,小会完了是宴会舞会。

舞是没跳,但酒是没少喝。

苏国的伏尔加,我的天啊,后劲是真大。

醒来的时候,都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这一天刚好是周末,又恰逢雷雨阵阵,风里带着潮气就这么吹在身上,舒服……除了有些头疼以外。

四爷就递了一杯水过去,又说她:我就出去十多分钟,怎么喝了那么多?替晓星喝的,……苏瑾被拉走了……晓星奶水还有点,晚上还能喂孩子一顿……喝不了酒……可你看那些专家……表示友好的方式就是喝酒!她说这话,就要起身。

然后身上光溜溜的,她:……你到底对我做什么了?四爷似笑非笑的看她:你自己的酒品你自己不清楚吗?出了门就见对门和邻居看她的眼神就有些异样了。

林雨桐莫名其妙,苗大嫂就笑,戳了戳林雨桐:我还当你们两口子清心寡欲的不折腾呢?谁知道折腾上来挺狠啊!啥意思?桂兰嘎嘎的笑:看不出来啊林主任,你才是女中豪杰……饶是老脸也被臊的不轻:这酒啊……真不是啥好东西!以后坚决不真喝了!不真喝也晚了,酒后跟自家的男人滚床单,这不能说是乱性,只能说是性了。

然后这不是就结出硕果了吗?怀上了!林雨桐都担心酒后怀孕对孩子不好,一发现就开始采取措施,喝的水都偷摸的换了,尽量不叫孩子受到影响。

她没想着只生丹阳一个,但这生孩子,好歹有个计划吧。

这个属于计划外的。

我还想着等丹阳五岁的时候,再要一个。

林雨桐这么说。

老太太却觉得不必要,我之前还想着说催你再生一个呢。

丹阳现在又不怎么要人管。

趁着我身体还利索,能给你们看孩子,抓紧多生几个……我跟你说,这兄弟姐妹多了,未必都是坏事。

我就是后悔啊,当初只生了一爹一个。

要不然这些年,我跟你娘带着你们,也不能这么难……其实孩子少有孩子少的好处,孩子多有孩子多的好处。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但既然孩子来了,就得高高兴兴的,迎接这个小生命。

林雨桐跟四爷就开始给丹阳说了,这有弟弟有妹妹是怎么一回事等等等等。

果然,等回厂里这边,好些人就逗丹阳:你看,你爸妈要给你生弟弟了,他们只喜欢弟弟,不喜欢咱们丹阳怎么办?变成小可怜了,要不就到嬢嬢家吧。

看!就知道会这样。

很多人都喜欢这么逗孩子,完全不知道,如此会叫孩子缺乏安全感。

之前的教育是好的,丹阳表示很高兴有个弟弟,……我爸我妈最喜欢我……没有我他们该怎么办?好像还为爹妈对她依赖表示了一点担心,唉!我总要长大的,等我长大了,要当将军了,他们该怎么办?还好他们会生个弟弟……林百川整天将军将军的叫,丹阳还真就认真的。

小脑袋里大概全是爹妈拉着她的衣角哭着离不开她的样子,有点小烦恼吧。

暑期还没过去,大垚回来了!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站在爹娘的面前。

常秋云拉着大垚,不管有人没人,就扒拉儿子的衣服,看他身上有没有伤。

上过战场的,身上怎么可能没有伤。

林雨桐看见大垚的第一眼,就觉得他变的不一样了。

战场将人洗礼的,整个的变了一个样子。

上衣脱下来,光是胸口肚子,就有三个还是嫩红色的刚刚愈合的枪眼。

老太太哭的差点喘不上气,常秋云却一肚子的心疼化成了怒火,对着林百川又是拍又是打的。

走了三年,变了太多了。

家里好像一下子就多了一半的人。

光是孩子,就添了三个。

大哥成家了,多了嫂子,再加上天天出现在家里的晓星和苏瑾。

怎么这么热闹呢。

光是熟悉人和事,就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

大家聚在一起,听他说战场上的事。

看得出来,他也是挑一些听着不叫人特别难受的事说。

但到了书房,跟林百川说的时候又不一样,站在客厅里,都能听见里面压抑的哭声。

牺牲很多很多的战友,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想起来就叫人觉得心疼的经历。

聚了几天,才问起大垚:你这是探亲呢?还是复员……不是复员。

大垚笑道:我被推荐到军校了,很快就开学。

我也得去报道了!事实上,要去上军校的不止是大垚,林百川也接到命令,作为指挥官,军校有师级干部培训班,要他去念。

跟别的舞刀弄枪出身的将领还不一样,他最开始的理想,就是上大学。

如今大学向他敞开了大门。

然后他走的还挺高兴的。

哪怕是跟儿子一个学校念书,他也高兴。

不光是高兴,还骄傲!报道了之后,跟以前认识的战友就吹嘘呢:我儿子也来了!我儿子参加了什么什么战斗!哎呦!这小子不是孬种……嘚瑟的样子比较欠揍。

显摆完儿子,又显摆孙子孙女外孙女,这对于四十多岁的才结婚没两年,孩子还在吃奶的这一拨战友,打击力就更大了。

以前怎么没觉得林百川这么讨厌呢。

林雨桐连着给军校那边寄了两次猪肉干之后,天就凉了。

秋收这就开始了。

秋收嘛,往年都是农民的事。

今年则不同了,秋收开始了,政策下来了。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了。

到了这时候,很多人还当这是一句话,是大领导要关心的事,半点没放在心上。

可钱思远却听明白了,他一拍脑袋,说庄婷婷:赶紧的,咱家的钱呢?都换成粮食去。

可如今的粮食,哪里是那么容易买的?政策是政策,从政策到政策落地,是有一段时间的。

大家都想着,国家肯定不会叫大家饿肚子,可却也不知道这统购统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段时间,黑市的粮食价格继续往上升,然后国营的粮站里就放出了‘平衡粮’。

主要是为了平抑粮价的。

现在买粮食,那可得排长队。

有时候当天准备的粮食,不到下班时间就卖完了。

而且限购呢,一人一次最多只能买十斤。

不怕你买第二次,因为第二轮排不到你粮食就卖完了。

苗大嫂庄婷婷桂兰这些人,换着请假排队去买粮食,回来之后几家分那十斤。

听他们说了,队排的老长了,一等就是半天。

可是有啥办法呢?只要能排队买到,都不错了。

好些人都是半夜起来就去排队,为的就是早早的买到,还能回去上半天班。

而且粮食的质量,是越来越差了。

成色差就算了,后来卖出来的还有半干的粮食,再后来,粮食里混着杂质的情况就越来越多了。

这个时候,大家才反应过来了,开始有流言传出来,说是:粮食供应不上了!辛甜就说:得亏娘跟妞妞早早的就买粮食,你看现在……托儿所供应的粮食,成色都不行了。

大原犹豫了半天就看向常秋云:娘……我跟你说点事。

常秋云看大儿子:干啥?不会叫我让出点粮食吧?这可不行!不是这事。

大原坐过去低声道:……之前不是遣送盲流回乡嘛……我遇上个人……说是我表弟……嗯?常秋云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常家的人?之前工作组找去了,还以为会来。

结果一直没见人攀过来,还以为出息了。

没想到在这里等着呢。

大原赶紧说:人家没主动找我。

就是出来自己找活干的。

一直知道我是谁,不也没求咱啥嘛!之前遣返盲流,他呢,是县城的,又不属于农村的。

遣送回去之后人家又来了。

后来,还找到一家私营的粮店,给人家当伙计呢。

如今这不是统购统销嘛,私营粮店,这都取缔了。

伙计呢,又都留下来,说是开个培训班,然后另外安排工作……这个培训班里的,都是这些以前在粮店里干活的活计还有一些闲散的人员……常秋云就明白了:你是说,这小子运气挺好。

可不挺好的吗?凡是硬是赖着不回去的人,这会子都安置工作了。

可运气好咋了?你叫我认他?那倒是没有!大原就说:我就跟您说一声,这以后要是他在粮站工作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见就见!他还敢不卖给我?而这天,林雨桐硬是被苗大嫂拉到食堂,指着食堂里的一个人:……这人这几天一到吃饭时间就来,但我也问了,他不是咱们厂的人,那你说他在食堂转悠啥呢!林雨桐就看这人,然后发现他在观察大家吃饭的情况,还专门伸手拿了边上一个工友的馒头在手里掂量了掂量。

于是,她就明白了:这是测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