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219章 旧日光阴(31)三合一

第1219章 旧日光阴(31)三合一

2025-04-03 17:30:57

快过年了,年底总结会一开,福利一发,大家放假过年喽。

过年了,老太太直接回林家了。

林雨桐和四爷留她一起过年,结果人家说了:我想我儿子了,回去跟我儿子过年去。

常秋云架着驴车来接人,就说老太太:您就是偏心眼,心里惦记着的还是您儿子。

那你也只惦记你儿子。

老太太说她,你多惦记我儿子一分,我不是就能少惦记一分了吗?这又是什么道理!婆媳两个一边拌嘴,一边往出走。

林雨桐给带了两大包裹的东西。

一包是给家里的老老少少的衣裳鞋袜,一包是精米细面油炸豆腐跟几斤猪肉。

算是把年货都叫捎带回去了。

常秋云也没客气,她也不是空手来的。

一大包熏肉,说是林百川的战友送来的,叫给晓星分一点。

一包是早前林雨桐叫她帮着晒的萝卜干茄子干的,还说这些家里没人爱吃这个,都给她带来了。

不爱吃,那是你们不会做。

做好了一样好吃。

林雨桐拿了一只熏鸡一只熏兔子,叫丹阳给晓星送过去了。

她自己在家做饭,准备包包子。

萝卜干用水泡发了,剁碎。

再把板油炼制剩下的油渣拌进去,加点粉条进去,再调味。

这么做馅,包出来的包子最好吃了。

有嚼劲又不油腻。

丹阳一顿能吃三个拳头大的这种包子。

一边吃饭,那边丹阳一边跟她爸商量:……开学我都想跟铁蛋哥一块去上学去……铁蛋都上小学了,她的意思是她也想上小学。

可等过了年,她虚岁才六岁,到了后半年,勉强算是够五岁了。

如今这倒是年龄限制不大,五岁也不是不能上学。

可……是不是有点小。

四爷却一口答应了:行,明年一开学爸就送你上小学去。

插班也行。

林雨桐马上就明白了,紧赶慢赶的,只要丹阳能赶在六五年高考,都是幸运的事。

别说不敢耽搁,要紧的时候,该跳级还得跳级。

见闺女看过来,她马上点头:听你爸的。

然后又不免好奇,问她:怎么就想着去上小学了……她马上放下包子手舞足蹈:妈你没看见吗?铁蛋哥多神气啊!他都是少先队员了……很是羡慕的样子,都戴上红领巾了……妈知道吗?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林雨桐听明白了:因为想佩戴红领巾,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所以,她要快点上小学。

好吧!孩子们这个情感是朴素而真挚的。

林雨桐和四爷大力夸赞,四爷还表示:有什么想要的,爸爸给你买。

丹阳眼睛一亮:我想要皮筋。

皮筋这玩意,得用松紧带做。

林雨桐说我想办法拿出来给她弄一个,四爷却给制止了,我想办法。

啥办法呢?从林百川的司机那找了废旧的轮胎,橡胶轮胎用剪子剪得细细的,一圈一圈的剪下来,然后焊接好,就行了。

这玩意结实,别说孩子玩不烂,就是大人来回的拉扯,也不是那么轻易就断的。

一般的那种用松紧带做的皮筋,根本就不结实,里面的皮筋断了,外面裹着的那一层膜特别膈人。

有了这东西,这丫头就不怎么爱在家里呆着了。

楼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不少,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就在楼外头玩了。

大部分都是那种丢个沙包,或者画格子在地上蹦,要么就是抓拐,皮筋这东西,做松紧裤还要用呢,谁家舍得给她们玩跳皮筋。

如今丹阳拿了一个,就比较吸引女孩子了。

大的带着小的在外面玩,渴了饿了自然就回家了,根本不用人管。

过年杀鸡的时候,四爷又专门留了几根公鸡尾巴上的羽毛,给孩子做毽子。

丹阳还没怎么关注新做的毽子,注意力全被剩下的鸡毛吸引了。

等确定他爸不要剩下的东西了,她就一股脑的给收起来了。

然后叫上铁蛋和狗子就往出跑。

一路跑到厂门口,然后蹲在门口等那种摇着拨浪鼓收鸡毛的。

有那种用鸡毛换糖的摇着拨浪鼓的小商贩,常不常的会到厂门口转悠。

三个人等了半晌工夫,才给等来了。

一堆鸡毛换了几块糖,丹阳还把她的那份带回来给了援华了。

回来还跟林雨桐嘀咕:本来还想换草纸的,但铁蛋哥和狗子哥肯定不乐意,他们都陪我很长时间了……把林雨桐逗的:换了就换了吧。

一会子给你做南瓜糕吃……南瓜加点糯米粉,再加点鸡蛋和蜂蜜,就是丹阳的最爱了。

还要吃蒜苗炒腊肉!她蹦跳起来,我去摘蒜苗。

家里的蒜苗都在阳台上呢,长的绿油油几盘子。

反正是吃什么菜都好,只要别吃白菜萝卜。

林雨桐其实很少给做白菜萝卜的,但是老太太在这边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主菜就是白菜。

当然了,家家户户的主菜都是白菜。

就是过年了,能吃点好饭了,也依旧是绕不开白菜这个问:呦!怪香的,啥菜啊!那个说:酸白菜汆肉。

又问:你家呢?吃啥好吃的呢?白菜炖肉。

那边马上回。

因为有肉吧,声音都无端的宏亮了几分。

但不管是汆肉还是炖肉,其实就是在白菜里搁了两片薄薄的肥肉片,有个肉味就行了。

过年了,一口人就一斤的供应肉,还要包顿饺子呢。

哪里有富裕的?如今过年,不是实在特别特别亲近的亲戚,都不用去拜年的。

见了面问声过年好就行了。

去拜年,那是难为人家,没法留你吃饭啊。

老规矩,过年只回林家,而且不空手。

林雨桐带着一篮子蒸好的包子去的。

晓星呢,苏瑾家里给寄了半袋子的花馍,她拿了十个,反正就是留在娘家吃饭,也不算是吃了娘家的粮食的那个意思。

把林百川气的:你爹我就供不起你们吃顿饭?又呵斥她们:以后不许带着东西上门了。

闹的多生分啊!于是在两家走的时候,辛甜赶紧把别人松给林百川的挂面,一人给拿了三五斤的,叫提回去了。

她也知道,小姑子们主要还是顾忌着家里有嫂子,所以赶紧表态,说明我确实没有嫌你们的意思。

大垚回来了,给几个孩子的不是钱,而是布票。

部队是半供给制,外面的衣裳都是部队发的,但里面的内衣,都需要用布票你们自己去买。

所以,每个人有一定量的军用布票。

家里老娘给做的内衣,够他穿成十年的了,这布票又有期限,干脆给几个孩子分了。

如今最费布料的,也就是孩子了。

那句话咋说的,不见孩子长,只见衣服短,说的就是这样的。

送布票……这个……孩子高兴不高兴的,还真不知道,不过孩子妈们都挺高兴的。

大垚没能在家里多呆,说是有任务,要赶在初五的时候回学校。

常秋云是不知道上学的学生有啥任务,林百川不叫问,不光不叫常秋云问,他自己也不问。

大垚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命令就是命令,该走就只管走。

不过在书房,林百川还是拿着几个海岛的地图在看,他是怀疑,大垚的走是跟解放这些岛屿有关。

不管怎么样吧,过年孩子挺高兴。

大人们不管多难,日子凑活着又熬过了一年。

过年了,上班了,广播又在批判什么文艺思想了。

工人们听归听,没几个过分关注的。

但是很快的,就有一件大家谁都得关注的事。

什么事呢?报纸上说要发行新人民币了,如今用的得回收。

好些人就不知道这回收是咋回事,着急忙慌的说:手里的这些钱不该留着的,早点买了东西多好……这话叫人哭笑不得。

因着林雨桐在银行学校里授课,好些人就来问了:如今这是几个意思啊?发行是怎么发行的?回收是怎么收回的?林雨桐就说了:去银行兑换就行。

一万换一块!啥玩意?!凭啥啊!凭啥一万换一块?林雨桐又跟她们解释,这一块钱跟一万块钱能买到的东西是一样多的。

众人恍然:也就是这次的钱更值钱呗。

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不光各家等着去银行兑换,财务科也空前的忙起来了。

这新旧的交替,以后这进账出账的,钱币不一样了,面额也不一样了。

之后的账目是要跟前面的账目做一个切割的。

这几天,她就来回的忙这事呢。

等把公事忙完了,才得空把家里的钱给换了。

家里的钱兑换之后也就三百来块,可这跟大部分人家比起来,也是绝对的富裕人家了。

很多人家就是就是三五块钱。

钱换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教丹阳认钱。

之前的旧钱认过了,但是之后不会怎么见到那种钱了,所以还得重新学了。

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三元五元。

最大面额就是五元,最特殊的面额就是三元。

林雨桐记得后来还收回去了几个由苏国代印的版本,又换了不一样的一元和五元的版本,取消了三元版本,增加十元版本。

但具体是哪一年的,她都记不清了。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这回再换自己肯定能给记住了。

到时候再说吧。

就这十张面额的钱币,摆在丹阳的面前叫她认。

丹阳一脸的莫名其妙:我认字的!钱上都写的呢嘛!哦!对了!人家现在是小学生了。

别的孩子没有基础,她是有基础的,因此,对于她而言,学的并不是很困难。

发书的第一天,一回来就拿着课本兴冲冲的念:第一课……开学……开学了。

念到这里,林雨桐就听着,看开学了怎么了?然后没有了,她翻页了!第一课就这三个字:开学了。

第二课……上学……我们上学。

进步了,是四个字!好吧!林雨桐淡定了,人家课本就是这样的。

第三课……同学……学校里同学很多。

嗯!这一课的字数多了一点。

好像一课比一课的要求记得字数多了一点。

林雨桐觉得这么下去这孩子的学习不用太担心的。

但是很快的,问题出来了。

丹阳爱念书,每天放学回来都对着朝阳念书。

什么‘国庆日,开大会。

大家欢呼M主席万岁’,什么‘马来了!马来了!你到哪里去?我到B京去。

你到北京做什么?我要去看M主席。

’‘我们要做M主席的好孩子。

到了九岁,我们要戴上红领巾。

’她每天对着朝阳念,朝阳到了学说话的时候了,然后猛地一天晚上,这小子说话了,叫的第一个人不是爸不是妈,他在说:mao……mao……问题他说的这个口音啊,跟丹阳念课文的口音是一样的。

丹阳念课文什么口音?她老师是什么口音,她就是什么口音。

就是这么神奇。

想象中的用普通话念出来的朗朗读书声是不存在的,每个初学的孩子都随着老师的口音,发着连大人都觉得绕口的音,跟着老师学认字。

没有拼音,还没有推广普及普通话。

于是,就这样了!丹阳见她妈的眼神神奇,就问了:怎么了?我念的不好吗?还好……吧?只能这么说了!而且学的也是繁体字,一笔一画的学,算是很好了吧。

她只能这么说。

然后四爷就说:就按爸妈跟你说话的音读书,不是想去B京吗?爸妈教你的话就跟B京话差不多了。

是吗?试试吧!然后丹阳念完就说:真怪……我们班大概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念……好像很异类。

林雨桐:……没地方说理去。

她一脸诚恳的鼓励孩子:对!照着爸爸妈妈教的念,才是最棒的。

行……吧!不管理解不理解的,丹阳很乖的照着妈妈的话做了。

只要孩子能说一口京腔,那普通话说起来也容易,就这么着吧。

在学校跟着老师念,回来他爸重新给教,就是这么的苦逼!晚上忙孩子,周末还得上职工大学,上班时间,除了忙工作,还有额外的任务。

什么任务?发通知了,说今年十月二号到九号,要在B京举行工人体育运动会。

一一五是有资格参加的。

至少得选送到省里先比一比吧。

那这就得先在厂里比一比才行。

号召年轻人,踊跃报名,积极比赛,争取好成绩,争取去B京,争取见到M主席。

好家伙,参加运动会的热情可比生产的热情还高。

于友光问林雨桐:你不参加?我孩子还没断奶呢,我参加啥啊?她就说:……主要是工作也排不开啊。

还有银行学校那边呢。

也对!于友光又看姚红,姚红一脸的害羞:科长,我怀孕了,三个月了。

那没人参加了吗?刘七娘踊跃举手:我家闺女跑的可快了……她想把她闺女安排进财务科。

可她闺女啥也不会,科里收一个她都是照顾烈士家属了,你说再弄进了一个,不像话嘛。

于友光就说:只有一个杂务的名额,你要是想叫孩子来上班,就去人事科。

叫孩子接你的班。

刘七娘到底是一咬牙这么干了:行!叫我们家大丫来。

于友光提醒:别大丫大丫的,给孩子正经的取个名字。

都要参加工作的人了。

刘七娘愣了一下,我家大丫有大名,当年报户口的时候,人家就说给换个正经的名字,我不会取。

人家警察同志帮着取的,叫啥来着……那孩子来了,大家才知道,这孩子叫小雅。

大对应小,丫取了谐音雅。

然后科室里女运动员就有了——小雅。

至于男运动员,就李勤劳了。

他报了一个跳远的项目,行不行的再说吧。

这事跟四爷和林雨桐的关系都不大,四爷忙着看职工大学那边的工程情况,林雨桐呢?也没那么闲。

她最近忙着干啥呢?忙着跟妇联写报告呢。

主要就是反应一些问题。

比如卫生纸,给了配额是没错,但货总是供应不上,有时候着急去买吧,没货。

有货的时候吧,咱都得上班,未必有那时间去。

因此,林雨桐就得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了。

想请妇联帮着跟地方厂里联系协调,一个月找个固定个时间点,分批送或者分批的领。

事看着小,但其实很重要。

大姨妈来了买不到姨妈巾会是啥感觉?这能是小事吗?而且忙的进进出出的,还不能跟人家说,自己忙的到底是啥事。

等事情处理好了,她才召集大家开会,把这个具体的时间说了:……都记下时间,要是顾不上,就叫人帮着捎带上。

可别误了。

女人们是欢天喜地,觉得林雨桐会办实事。

男人们即便在外面不好意思问,回了家也能问老婆。

女人们回家一说,男人就嘀咕了:咱们也该有个男联……要男联干啥?男人们的烟不够抽啊!没烟抽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如今这越发的细化了,连烟也不好买了。

每个人五包的限额,抽完就没有了。

这可是要了大部分男人的命了。

什么树叶子茄子叶子的,捣碎了用报纸裁成的小纸条卷起来,抽吧。

当场呛不死都得继续抽下去。

公共卫生间的男厕所里,常不常的就是一股子烟缭绕而出,然后夹着猛烈的咳嗽声。

不是一个人的声,男人们聚堆抽烟跟女人们聚堆上厕所一样,没道理可讲。

而四爷也变的受欢迎起来。

因为他不抽烟,但他每个月除了定额的五包之外,还有顾问顾回来的福利烟啊!苏瑾和四爷的本分烟,都孝敬跟老丈人了。

但其实老丈人有部队的供应,不怎么缺的。

两人给的都便宜了大舅子大原了。

然后苏瑾说没了就是真没了,四爷这里一个月二三十包还是能挤出来了。

于是,林雨桐发现四爷的人缘越发好了。

先开始是苗家富和钱思远不拿自己个当外人,没烟了就过来蹭烟。

但因着四爷坚决不允许他们在自家抽烟,两人拿着烟就麻溜的走了。

可能都知道人家家里不许抽烟的规矩,所以,想抽烟的就在外面找四爷蹭。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过来喊金工,搭话嘛。

四爷就成了那个不抽烟但是身上不能离烟的人。

用桂兰的话说,就是:爱抽烟的人就不要脸。

人家那烟票,拿出来换粮票,肯定多的是人换。

你们想抽找人家换去呗。

一个个的掏不出一个大子儿,却那么占人家便宜,好意思吗?肯定都不好意思的。

所以,在很快的,统一的开始定职称按级别重新划定工资的时候,大家就都帮着说话了。

四爷如今那个研究中心的主任,其实就相当于正科级。

军职干部营级的工资该是一百一十四,对应的正科拿到的工资就是八十四。

原则上是‘血比汗值钱’,同一个级别,军职干部拿的工资会比同级别的地方干部拿的多三十块钱。

所以大垚一个月能拿一百一十四,但四爷就是八十四。

林雨桐是副科,能拿七十。

但她兼任妇女主任,就高不就低,也该定八十四才对。

她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对四爷的工资,很多人都说了:应该按照高工的待遇给金工。

如今干部拿的工资,远没有一线工人拿的多。

越是高工,拿的工资就越高。

高工一个月能拿到九十,不比大学教授少多少。

事实上,四爷也确实是干的高工的活。

而且利用他在外面跟人家做顾问的便利条件,厂里需要的很多物资,都是通过他的手给大家联系来的,从来没有叫厂里久等过。

说需要了,他就去跑,也从来没有走空过。

用大家的话说:这是对厂里做过贡献的。

于是,这个工资就给定下来了。

按高工九十算!算算两口子的收入,光工资一个月就在一百七八十。

要是再加上外面的收入……用桂兰的话说,就是:都赶上省长的工资了。

但这不足以叫大家嫉妒,因为有钱没有太大的卵用。

有钱没票,你啥也买不到。

四爷拿的工资,算是工人级别里,最高的工资了。

当然了,有些特殊工种,特殊的地域,又另外有补贴,这个不能算。

但在大家都普遍的三四十块钱的一水人中,这工资绝对鹤立鸡群。

另外工资比较高的就是苗家富和苗大嫂,两口子一个拿八十四,一个拿六十多,算是比较多的了。

苗大嫂算是后勤干部了。

再下来就数张宝柱了,他的工资也在六十多,只是桂兰是三十来块钱。

钱思远呢?走路都耷拉下来了:……我拿的没我老婆多……人家庄婷婷是一线工人,一个月干满28.5天,就拿全工资。

要是多干一天,就多拿一天工资。

如今可没有白加班一说,多干半天都算钱的。

所以说,其实每个工人能拿到的钱都比实际规定的多。

要是生产任务紧再加夜班的话,工资翻翻都不是不可能。

反正每一分钟都不会是白干的。

每个车间里都有考勤干部,给谁记错了都不成。

而瞧着干部的工资高,其实你要是按着干部的等级划工资了,那就没有加班不加班一说了。

你的时间二十四小时都属于公家的。

没有假期,没有节假日,随叫随到。

这工资才是死的。

所以你看大家,工资标准下来了,哪怕是两口子一个月都是三四十块钱的,也不见沮丧,因为工资的高低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想多挣钱,多要求加班也是可以的。

甚至代别人加班也行。

定工资这事,需要争论的并不多,谁是哪个级别的,各自心里都有数。

针对的都是一个群体,不是个人,没啥意见,就这样吧。

林晓星和苏瑾两个人都属于坐办公室的,加起来的工资才七十出头。

开完会,范云清怕晓星想不开,就等着她,安抚道:等发工资了,妈拿出一半给你,行不?哪里至于呢?够花。

林晓星对钱没那么执迷,家里还藏着金条呢,找黑市出手一根,顶的上多少年的工资了。

对钱这东西,她自来没怎么缺过,也没那么深的执念。

生活并没有因为工资的不同带来多大的波澜,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不过是林雨桐正儿八经了拿了妇联主任的工资了,就得把这个差事当个差事干。

如今,她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劝服一些家庭,让他们尽快送适龄女童就学的问题上。

像是比丹阳大几岁的女孩子,楼里有好几个呢。

但丹阳都上学了,这些孩子还是没能上学。

为啥?大的带小的,大的要是上学了,小的这个谁给带?有些家里,都是弟弟已经上学了,可当姐姐的还在家里照看更小的弟弟。

带大一个又一个,当长姐的就把最好的时光给耽搁了。

还有些职工是不在厂里住的,但从了解的情况看,普遍也是存在这种问题的。

因此开会的时候林雨桐就说了:……男女的平等,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她们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范云清坐在下面,把手拍的啪啪响,眼神还带着几分欣慰。

半点也感觉不到因为代替了她的工作而不悦。

正开会呢,礼堂的门被从外面推开了。

进来几个人,站在后面。

只一个年轻姑娘跑过来,凑到林雨桐跟前:您是林主任吧,我们是五人工作组的。

来带范云清离开。

林雨桐愣了一下,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几天报纸广播,都在说要肃F。

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人找到了范云清的身上。

这可不等同与其他的事情,这是要找暗藏的F革命分子的。

范云清的个人政治履历确实是存在一个有待商榷的地方的。

比如说那个叛徒初恋闫冠海。

林雨桐朝范云清看了一眼,然后对上来这姑娘缓缓的点头。

范云清跟林雨桐短暂的对视之后,就明白了。

她对着林雨桐做了一个口型,说:找你父亲。

这事林百川不找人家,人家也会找林百川的。

到底会查多深,根本就说不清楚。

范云清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带走了。

林晓星蹭一下站起来,就往出追。

林雨桐呵斥道:停下,正开会呢。

林晓星停了脚步,众人停下了说话。

没一个人的心思在开会上,林雨桐简单的总结了两句,就叫散会了。

一个个出去的时候,都是绕开晓星的。

没一个人肯跟她打一声招呼。

最后,小礼堂除了剩下姐妹俩,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范舒拉。

范舒拉急切的问林雨桐:我姑姑是怎么回事?林雨桐看了范舒拉一眼,话却是对着林晓星说的:……五人工作小组,为的什么,你也猜的出来……这事……你别扑腾,越是扑腾越是坏事……回去好好呆着……林晓星嘴角抿了起来,姐……你告诉我实话,结果……会怎么样?不知道啊!这种事情,说不清楚的。

林雨桐一时无言。

范舒拉却急了:会不会牵扯到我爸我妈,会不会也来查我?还有我们家老年……把林晓星烦的不行:不会!不会!跟你有啥关系!自从范云清被带走,就再没有消息。

谁都没有打探出来。

就是赵平也不知道。

晓星回去问林百川,林百川摇头:一直在托人打听,好像是去了秦城监狱了,其他的消息,再没有了。

听的出来,这消息并不确切。

林晓星觉得跟做梦似的:怎么会呢?好端端的一个人,说带走了就带走了。

然后一句交代都没有。

不过很快的,她就收到范云清的消息了。

不过这个消息来的更叫人意想不到。

洪刚跟范云清离婚了。

离婚了?林晓星跑过去找洪刚,问道:你见过我妈了?洪刚一脸歉意:没有!所有的离婚材料,都是有专人转送的。

你妈签字之后,去办理就可以了。

他看向晓星:这也是你妈的意思。

她希望我不被牵连,希望我能再这个位子上照顾你还有抗美……林晓星冷笑:她让你离婚你就离婚?还男人呢?!孬种!她俯身抱起还懵懂的抗美:她是我妈的闺女,不需要你照顾。

她跟着我吧,省的跟着你,等你再婚的时候,她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苏瑾怎么也没想到,晓星出去了一圈,带了个孩子回来。

晓星的眼泪就下来了:洪刚那个人……靠不住,我不放心孩子跟着他……反正只比援华大一岁,一个是养,两个也是养,咱把这孩子留家里养着吧……苏瑾心道:这是啥事!还得养着小姨子!但看那孩子可怜巴巴的,到底是点头:……行……愿意养着就养着吧……总想着,洪刚总不会看着亲闺女在这边不管吧。

结果人家还真就不管了,只把孩子的口粮单独送过来了,另外送来三十块钱的抚养费。

只说工作忙,他一个大男人确实不会照顾孩子,晓星愿意照看妹妹,就叫照看吧。

有什么难处,只管找他。

他妈的这说话的语气,把苏瑾气的想骂娘。

孩子在这边没养一个月呢,洪刚又结婚了。

这次的结婚对象,是李翠翠。

不过,婚礼没一个客人去,喜酒没一个客人喝,连扔出来的喜糖,也没有孩子去捡。

李翠翠一下子扬眉吐气了,虽然还干着清洁工的活,但路上若是遇上林雨桐,就扬起下巴,有几分高高在上的样子。

林雨桐连多看一眼都懒的看。

林晓星几次带着抗美去托儿所,半路上遇上这女人,她也总拉住抗美:……我是你妈,跟妈回家好不好……把抗美吓的缩在晓星怀里直哭。

孩子这么大了,记得住谁是妈。

本来晓星就气的恨不能掐死李翠翠,结果就看见自家表姐和表姐夫,对着这女人一脸巴结的样子,年有为甚至还主动抢了李翠翠手里的扫帚替她清扫马路。

范舒拉有些躲闪晓星的眼神,但她也委屈。

对表妹她是有感情的,但是对那个姑姑,她实在是没多少感情。

她走的时候自己不记事,回来的时候都成年了。

突然叫自己对她挂心起来,这不是难为人吗?晓星气的够呛,连怀了身孕都不知道。

还是林雨桐看出来赶紧说了:你要再这么下去,这个孩子可保不住……姐……晓星白着一张脸,这种日子啥时候熬到头……谁知道呢?不过老太没有叫晓星多熬多少日子。

九月底的时候,范云清又回来了。

好端端的,被吉普给送回来的。

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她的肚子鼓起来了。

看起来得有五个月的身孕。

也就是说,她走的时候,是怀着身孕的。

那时候都两三个月了吧。

那么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一定是洪刚的!可这才几个月的工夫,洪刚他……却已经再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