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258章 旧日光阴(70)三合一

第1258章 旧日光阴(70)三合一

2025-04-03 17:30:59

范云清递过去的东西,晓星不仅没接,还朝一边躲了一下。

她朝后退了两步:妈,你怎么老是这样?老拿苏瑾跟姐夫比,那你怎么不拿我跟我姐比?我比我姐,这不也差的远了。

凭啥苏瑾就一定得跟我姐夫一样?说到底,你还是嫌弃我,嫌弃我笨!是!我不比我姐聪明能干,但我没觉得苏瑾就比我姐夫差哪了?我姐夫再好,那是我姐的。

别人咋说我不管,咱看我也不管,我就知道这么些年,跟我一块过日子,包容我,爱护我,跟我生儿育女的男人是他。

是他在想办法为我遮风挡雨。

你瞧不起他,或许他在你眼里就是一钱不值,可那也是我男人,是援华他们的爸爸。

是除了你跟我爸和孩子之外,对我最重要的人!除了自己和他爸还有孩子,最重要的人?这孩子是说:自己这个妈妈,在她的心里比丈夫更重要。

范云清的心被这话感动的一塌糊涂,看着闺女却又有些无奈:谁说我看不起苏瑾了。

这要不是我把苏瑾当自己的孩子,我能说这些话吗?说着,她叹了一声,就道:这么着你看行不行,让苏瑾在劳改农场那边挂个职。

他对关在里面的人有感情,同情他们,那就叫他就近照顾那些人算了。

给他一个后勤主任的头衔先干着吧……你……暂时先不要工作了,就带着孩子在家吧。

钱不用你操心,我按月给你……晓星憋着嘴,好半天才说:我还是想办法上班吧。

你还有吴荣吴耀要顾着呢。

这孩子怎么那么蠢。

到了自己这份上,差的是钱吗?范云清拉开抽屉,抓了一沓子票,一沓子钱塞到信封里递过去:这些你先拿着,不够的话再说。

这过了年,援华都十五了。

你去告诉苏瑾,叫他多为孩子想想。

援华这样的,要是有一个成分有问题的父亲,就只有下乡这一条路了。

这下乡……好地方她是选不成的……那么大的孩子放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是个女孩子,他要是觉得没问题,那你就叫他折腾。

晓星愣了一下:……我知道了。

她有些慌神,吴荣和援华的工作……吴荣会去一一五。

范云清这么说了,又问她的意见,叫援华也去一一五,行吗?为啥得是一一五呢?范云清微微低头:洪刚现在是一一五的革委会主任。

啊?妈!晓星简直理解不了范云清,你这是……就是老战友!范云清解释的云淡风轻,他好歹是吴荣的亲生夫妻,错不了的。

援华又是在一一五长大的,不管是我还是你姐你姐夫包括你们,老关系也都还在,孩子送去了,还能吃亏不成。

厂里的小年轻,都是跟援华认识的人,熟人好办事。

这是最叫人放心的安排了。

你就是不上班,这不是还有苏瑾和援华的工资呢吗?我这边又补贴你,日子一样过。

不是我不叫你上班,而是你这张嘴啊!从来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气急了从来不过脑子。

苏瑾好歹还是知道什么是谨慎,你是……你这脾气……以前有你爸的面子护着,如今,你要是不知道收敛,我都护不住你。

所以,为了孩子,在家呆着吧。

委屈不了你的!出了门,背着人的时候,晓星看了看信封里的钱和粮票,然后倒吸一口凉气,怎么这么多?别说一月给这么多了,就是手里现在这些钱和粮票,够自己一家子大手大脚的吃用大半年的了。

她的心越发的不安起来:妈她这样能长久吗?她自己的妈,知母莫若女啊!她起起伏伏的,从来都没有稳妥过。

如今她身在高位,可越是身居高位,她就越是知道,如今这乱像长不了。

她这种高位,不过是借势而起而已。

因着这样的想法,她心里,又不由的带上了几分忧虑。

苏瑾他到底是一直在农场劳改好,还是受自家的妈庇护好。

一路走一路琢磨,一时担心,一时又觉得:要是苏瑾他能庇护关在里面的人,说不得以后……这么一想,心里一下子就透亮起来了。

自家姐姐和姐夫将厂里的农场拿出来做劳改农场,这里面不会没有原因。

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回去找苏瑾把这两天的事都细细的说了。

苏瑾的眉头挑起来:岳母她……晓星就摆手打断他,然后才道:你就留在这里的后勤吧。

保护了这里的人……只怕这也是我妈给自己留的后路。

她那人你是知道的,从来不会把路往死里堵。

再说了,你找姐夫私藏起来的东西不也……苏瑾伸手挡住晓星要说的话,他之前主动来这里也是为了这个。

如今,他主动要去做农场的守林员,其实,就是为了守好那批东西的。

那是他的职责!晓星咽下嘴里的话:孩子们都大了,要是你不想离开农场,那我就跟你住进去。

咱们就守在这里,哪里也不去……苏瑾伸手拉住晓星的手,眼圈突然就红了:对不起……我没能让你跟我过上好日子……晓星摇头,脸上带上几分笑意:我想把爸妈接来,叫他们跟孩子们在我家的老宅住着。

给几个孩子作伴。

我……陪你搬进来。

咱们在那片林子里安家,搭上两间木屋,得闲了就在里面育上树苗,种种树……咱不离婚,成吗?成!成!怎么都成!林雨桐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苏瑾的父母是不知道儿子的真实情况的。

只知道儿子先是发配的农场了,紧跟着,是人家那又当了大官的岳母给想了办法,又成了干部了。

只不过是工作的性质特殊,不好常出来。

这次借着媳妇娘家的力,住着媳妇娘家的房子,人家媳妇还不离不弃的跟着进去了。

老两口反倒是不挑拣儿媳妇的不是了。

彻底的住了过来!林雨桐就说晓星:陪苏瑾没错,可孩子到底年纪还小,不能真就撒手不管了。

建华是六零年生人,过了年也才七岁。

晓星就笑:晚上去农场跟我们住,就是白天,孩子在里面圈不住,叫回家去跟爷爷奶奶吃饭。

反正他们来去自由,又没人说什么……那就好!苏瑾的妈也学的会做人了,家里做点啥稀罕饭稀罕菜,也叫爱华或是援华给送过来一份,亲戚之间,走动的倒是频繁了。

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饭吃完了。

林雨桐和四爷哪个孩子也没带,一路走着,朝翠云山去了。

到的时候都过了凌晨了。

本来是想看看能不能有机会去见见林百川,结果到了山下就挡回来了。

警卫团的人低声道:赶紧走吧!千万别过来。

放心吧,老首长啥也不缺,老人家身体也都好……这边如今被盯上了……林雨桐就啥也不说了。

四爷把手里的包递过去,拿了大的:这是给大家的心意。

然后指了小的,这个是衣裳,替我们转交。

结果人家在第二天,大的小的都没收,直接就林百川送过去了。

不过人家说的也是实话,除了不得自由,只能在山头上转转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好。

常秋云一件一件的往出拿,一句一句跟老太太解释,这是妞妞跟谁做的什么。

老太太笑眯眯的点头,瞧的兴致勃勃。

林百川心里就难受起来了:要不……我想办法送你们下去……不拘是跟着妞妞还是大垚他们……也好过……在这里跟坐牢一般的日子。

老太太伸手就打:你个不孝子!这一句骂出去,她一下子就难受起来了,你走了十七年没回来。

娘想了十七年。

莫说在这山上住的好吃的好,还能出门在山上转转。

就是关在牢里,只要人家允许,娘也愿意陪你。

娘只想叫你在娘的眼跟前……说着,就拉常秋云:云啊,要不……娘!常秋云扶老太太,您离不开他,我离不开您。

您是我娘啊!妞妞他们大了,再过几年,也都是能当爷爷奶奶的人了。

他们真的长大了,而我也还没老的得靠着他们的时候。

您是我娘,您离不开百川,您就离开我了?说到底,您还是偏心他!又说要把我送走的话,您就没想着,也一天天的看着我?老太太的嘴一憋一憋的,跟个孩子似的:我一儿一女,我谁也舍不得。

那就不分开!常秋云笑呵呵的,您离不开我们,可孩子们,离了我们一样过日子。

天底下,谁能比娘还亲。

老太太高兴了,呵呵呵的笑。

送老太太睡下,常秋云就跟林百川叹气:娘这一年……明显是见老了。

是!本来以为儿子出息了,当大官了,一辈子无忧了,谁知道会来这么一下。

不得不装病躲到山上来,跟软禁似的,不得一点自由。

老太太嘴上不说,心里能不着急吗?林百川眼里闪过一丝怅然:是啊!谁能想到呢。

过了年了,端阳也不去公社上班了。

他被下放到三林大队蹲点了。

如今没有什么书记公社主任之类的,都被G委会所取代了。

端阳这种的,被排除在G委会核心圈子之外。

然后跟很多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一起,被下放到基层蹲点了。

这一蹲,就不知道要蹲多久了。

不过回大队上也没啥不好的,周围都是熟人,甚至是亲戚。

这个得叫表舅,那个得叫堂舅的。

光是能被称为姥爷的,都能排成一大排。

回来也不用干活,好歹也是公社的干部嘛。

一般就在村委会的大喇叭前念念报纸,这就是一天的工作。

可这样也愁人啊!没有外快可赚,怎么办呢?晚上村委会比较忙,一村的人在这里开会。

造反派和保皇派,吵的不可开交。

其实都是本家的人,也不是相互干不出抄家的事,关键是谁家是个什么情况,彼此都太了解。

不知道怎么吵着吵着,就转了方向了。

就有人说:……咱们大队,就有坏分子。

家里的儿孙做了牢了,他也是老的当权派……端阳现在对当权派三个字特别敏感,正神游天外的,听到这三个字立马就竖起了耳朵。

心想:这是说谁呢?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人说的是向家。

端阳还没反应过来呢,就有人揪住向家老大就提溜出来:他儿子坐牢,他就是坏分子的爹,他们一家都是坏分子……这向家老大都快哭出来了:……我早就跟那个坏分子划清界限了,我也没有那么一个儿子……我可以发誓,可以保证……从此跟坏分子划清界限……对!向家的其他几个人赶紧站出来,亲爹都跟儿子划清界限了,这叔婶有啥不能的,一个个都表示:我们跟那坏分子压根就没关系,不是一家人了,我们都分家了,怎么会是坏分子的家属呢?向大的媳妇就指着男人哭天抢地的嚎起来:你这个杀千刀的,我要跟你离婚……然后跳起脚来,对着向家的人,我要举报,他们都是坏分子……我公公向党他还是个反GM,他藏了可多的金子……说着,就把藏在衣服里的金项链摘下来,看,这就是证据!说着,又从衣角翻出一枚金戒指,他们向家每个人都分了不少,这都是当年向党给RIBENREN 当走狗,给GUOMINDANG卖命的时候人家赏的……这话一出,向家人瞬间都变了脸色。

向党更是剧烈的咳嗽起来,本来举起手打算给她捶打脊背的李月芬瞬间就收回手,改将拳头伸展然后直直的举起来:……我证明……证明向家老大媳妇说的都是真的……我愿意带路,带大家去挖向家藏起来的金银……啊!向党的面色蓦地一变,闪过一丝厉色。

他张嘴要说话,端阳就打断了:向站长……真是想不到你还留着这一手呢。

你们向家也是厉害,儿孙这么多人,愣是一个也没往外露消息……他在‘儿孙这么多人’这一句上,语气放的特别重。

向党眼里闪过一丝恍然,这小子是在警告自己,要是敢攀扯李月芬,他就不给向家的儿孙留后路。

是!怎么忘了!这个来历不明的姓林的娃子,是金老四的儿子。

说起来,也是李月芬的孙子!这孙子是要保住李月芬。

当然了,保住了李月芬就算是保住了他……们自己。

没错,那一刻他是想攀扯李月芬的。

自己是反GM,那自己的老婆又能好的哪里去。

事实上是李月芬要是不站出来,她铁定会被连累。

可一站出来,就有机会不被连累。

要是自己咬死她知情且帮着自己隐瞒,那么她一样的逃不掉。

可是没想到,杀出一个林端阳来!而这三林屯,大部分人家又姓林,算是金老四的岳家。

他心思电转之下,被人狠狠的摁住,跪在地上,脸贴在地上,头上身上不知道被踩了多少只脚,但看着一个个哭喊着的儿孙,到底是一句话也没再说出来。

李月芬不由的就多看了端阳两眼,然后缓缓的低下头来。

转眼之间,就有了决断。

脚下的步子一转,不往之前想去的地方去了,而是去了向家后面的荒地,后面乌泱泱跟着的都是举着火把、拿着手电筒的人。

她走到一株桐树的下面:……这里……这里埋着金子呢……向家二房媳妇的脸一下子就黑了,看向李月芬的眼神就跟淬了毒似的。

怎么也没想到,她嘴里说的所谓的金子会是自己埋下的。

这是当日分了那点金子之后,她就偷偷藏了的。

反正一个院子住了几房的人,屋里放着不安全,才找了机会偷偷的埋在后面的桐树下面了。

这地方,就是自家的男人儿子都不知道,却没想到,叫李月芬这个女人知道了。

李月芬指了桐树下,又指了指向家茅房的后面:那里也有……金家的三房脸色又变了。

接下来李月芬又把向党的暗格子给供出来了,里面果然还有些零碎的金银。

这连着三处地方都有金子,人群就沸腾了。

然后哄一下就散了,在向家翻检起来。

向家的各个房都有金子,有些零碎的,像是小戒指之类的东西,就在屋里放着呢。

见屋里也有,向家几个媳妇身上也有,就有人跑回去拿铁锹,在向家的房前屋后挖起来。

还有人从砖缝里找到一个米粒大小的,沾满泥土的金豆豆。

这玩意可能是耳坠或是其他的首饰上掉落的,钻到地缝里一直没发现,如今找出来,越发印证向家确实有钱,连砖缝里,茅坑里都埋着金子这样的传言迅速的散了出去。

越来越多的人来寻宝。

李月芬见没人注意,偷着靠近端阳,在他身边道:夫子庙……井下面……然后低着头退到角落去了!端阳看她,李月芬眼里透着几分焦急,催着端阳赶紧离开。

夫子庙是距离存在不远的一处庙宇,早年就破败不堪了。

去年又被H卫兵给烧了,不过里面也确实是有一口枯井。

据说那枯井那边闹鬼,很少有人过去就是了。

哪怕是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可那里依旧没人敢去。

据说,RIBEN人当年杀了夫子庙的和尚,几十个和尚的尸首全都扔到井里去了。

一到晚上,就能听到呼呼啦啦的似是念经的嗡嗡声,又似是敲梆子的声音。

反正村里的人是很少过去的。

晚上了,村里的人都朝向家那一片涌去。

而端阳却回家,叫了朝阳,走,跟我走一圈。

朝阳见大哥的面色不对,也不问,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就走。

到了地方,风声呼呼的叫人不由觉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到了?朝阳扭脸问问,可左右看看,又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端阳摇头:没到。

他把自行车放在路边,抱了两捆子玉米秸秆将车子遮挡住。

然后才拉了朝阳,走!再往前走,朝阳就知道啥地方了:夫子庙?上这地方干啥?端阳身上缠着绳子,一会子我下井里去,你在外面看着。

朝阳瞪大了眼睛:寻宝?别说话。

端阳严肃着一张脸,在前面带路。

夫子庙被烧的一片狼藉,痕迹连清理都没清理过。

快到跟前了,端阳从兜里掏出几块布和一卷麻绳来。

朝阳立马会意,这是要把脚裹上,怕留下痕迹。

哥俩动手,居然从井底下捞出三只铁箱子。

也没看是啥东西,直接往麻袋里一装,抬着就走。

到了自行车跟前,绑在自行车上。

端阳骑着自行车慢走,朝阳踩着路边的枯草一路往回跑。

跑回来都半夜了,悄悄的回家把门锁好了。

把麻袋搬到客厅,林雨桐和四爷听到动静出来,这才发现这俩孩子拿了啥回来。

好家伙,一箱子的金条,另外两只箱子,可都是瓷器和玉器。

这玩意装的时候特别小心,每一件都是裹着棉花,整只箱子所有的空隙都塞的满满的,一路那么颠簸,箱子里的东西都没有受到一点损伤。

四爷和林雨桐今儿是回来的晚了,回来的时候就不见这俩。

还想着这到底是干啥去了,没想到是为了这个。

端阳不等父母问就说了:奶奶叫我将这东西取了。

说着,他顿了一下,我也知道这不妥当,万一向党交代出藏钱的地方怎么办?那些人找不到东西是不会罢休的。

向党要是嘴不紧,他们迟早都会问到奶奶的身上……所以……儿子拿了三只箱子,另外还有两个大布口袋,里面装的是银元,儿子把口袋撕破了,银元撒的满井底的泥里都是……要是找过去,看到银元,估计是一时半会的,他们想不到还有别的东西……他带着几分庆幸:爸,这两箱子,可都是文物!文物是文物,可都是清代的东西。

瓷器还只是民窑的,玉器也算不上是上等的货色。

研究价值不是很高。

四爷就说:要存,就存着吧。

这玩意民间收藏的多,要按财富算,也算不是小数。

至于其他的意义,没那么大。

东西是不少,丹阳和骄阳俩爱不释手的摸着黄金,她们没见过这么多的黄金呢。

林雨桐从那点东西上移开视线,她跟四爷的注意力都在李月芬的事上。

端阳没管弟弟妹妹,只说:那向党……不说是反GM吧,但至少也是假GM。

当年起义,就是看准了风向了……这人根本就是个投机主义者。

投机也罢,什么也罢,这个人的嘴一松,李月芬就会被牵扯进去的。

端阳是一时吓唬住对方了,可这人要真是这么容易吓唬,就不会敛了那么多财之后,很是风光了几年一直还算是体面的活到现在。

这话两人都没说,只打发几个孩子去睡了,东西留下……我跟你爸处理……端阳犹豫了一下,就带着弟弟妹妹先上楼了。

其实他想把东西封在家里的露台上,之前就想给露台上砌上几个水泥凳子水泥桌子的,这三个箱子用砖封住,外面抹上水泥,搁在家里别说几十年,百十年只怕都没事。

想好了怎么处置,他才敢搬回来的。

不过既然爸妈有更好的安置办法,他就不管了。

等孩子们都睡了,林雨桐才将东西给收了。

四爷还说明儿出去问问对向党怎么处置的事,结果早上一开门,就见李月芬倒在家门口。

之前应该是靠着门的,门一开,她就倒了进来。

林雨桐正打算提水浇丹阳种的那片菜地呢,结果一扭脸就见四爷弯腰去扶李月芬。

她赶紧放下桶跑了过去,李月芬没晕过去,眼睛睁着的,但却觉得她浑身都是僵硬的。

林雨桐号了脉,就皱眉:受惊过度!受惊了!将人扶回来,喝了点热水,李月芬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没想到她一张口就说:我杀人了……我杀人了……端阳刚才楼上下来,听了这一句,就蹭一下跑出去把大门关上了。

朝阳和丹阳扶着楼梯站着一脸惊愕的看向李月芬,怎么恍惚听见她说她杀人了。

四爷皱眉:不着急,你慢慢说,你杀了谁了?李月芬抱着热水杯子:……那些人找金子找到后半夜,结果没找到多少,就把向党绑在村口的树上……我怕向党半夜里跟人家胡说什么,万一把什么都推到我身上怎么办……我就偷偷去看了……正好看见他……他快把绳索松开了……不知道哪个瘪犊子绑的绳子,那样别说男人,就是我,挣两下也能挣扎的开。

我就过去了,我说你再挣扎,我就喊人了。

他就跟要吃了我似的,说我诚心要了他们一家的命……他恨我,真的!他真的恨不得杀了我!他说不光要我死,还要把我的儿女都拉下来……我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我拿了块砖,就一下子砸在他的脑袋上了,血流的到处都是……他肯定死了……怎么办?我杀人了!四爷松了一口气:天都亮了这么长时间了,向天又绑在那么个显眼的地方。

要是倒在一边且人死了,只怕早就被人发现嚷嚷起来了。

没嚷嚷起来,就证明人没死!你等等,我出去看看……端阳就说:您在吧,我去!我去找宋璐……别人不会多想啥……村里有人受伤肯定是找宋璐的。

林雨桐允了:快去快回。

端阳到的时候,宋璐正在院子里刷牙呢。

你怎么这么早来了?她含混着,问了一声。

端阳看她:眼睛是红的,熬夜了?宋璐朝前面指了指:不知道那个谁跟谁结仇了,结果被人拍了一砖,人还昏迷着呢。

端阳往后退了两步,掀开帘子之后大惊:宋璐,快来!床上哪里有人?只有潘厚朴倒在地上,很显然,有人从后面攻击了潘厚朴。

幸好,人只是昏过去了。

宋璐急着救人,端阳赶紧找村里的人过来,得叫大家知道:向党跑了。

这样的人,敢袭击人之后逃跑,可见非常的危险了。

村里的人这么对他,他肯定是恨透了的。

这样一个人要是跑出去藏在哪里,祸害人怎么办?因此,谁都不敢大意,分成几队人,四下寻找。

端阳把宋璐这边里里外外的看了几遍。

又有铁蛋和甘草过来照看潘厚朴,铁蛋催他:你忙你的,这边我看着,保准一点事也没有。

宋璐也催他:去忙吧!这里人来人往的,能有什么事。

端阳又叮嘱了几句‘不要出门’这一类的话,这才转身走了。

甘草就说宋璐:你俩为啥不结婚呢?铁蛋就瞪了一眼甘草:话怎么那么多?甘草瞥了他一眼,就说宋璐:我是闹不懂你们这些文化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呗,偏比别人都想的多。

宋璐只笑却没言语,叮嘱道:暂时叫潘叔在这边住着,别挪动。

然后就去一边配药了。

却说端阳回家把事一说,李月芬当时就白了脸,怎么办?怎么办?他不会放过我的……是的!林雨桐和四爷也觉得,这个后患不除,贻害无穷。

对方真要迁怒到自家这几个孩子身上,怎么办?两人当时安抚李月芬说没事,但出了门,却在想办法追查,这向天到底去哪了。

发现他晕过去的时候天肯定都蒙蒙亮了,也就是说他袭击了潘厚朴然后从卫生所出来的时候,天肯定是已经亮了。

天亮了,外面走动的人就会多起来。

他得避着人,能走的路只有一条。

那就是从村里过的灌溉高渠。

如今正是春灌的时节,渠里面的水得有一米多深。

这么深的水,人在水里游,顺着水渠朝下游去,是非常快的。

水渠沿岸非常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水渠放水的时候,非必要,很少有人过去。

地处北方,会游水的人可不多。

换言之,就是那地方危险,不会有人靠近。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林雨桐和四爷从距离卫生所最近的一片玉米地里穿过去。

玉米地离卫生所百十来米,要是以往,早上肯定外面有人走动。

但昨晚大部分人都是后半夜才睡的,起的晚点又走远真没碰到什么人,就这么顺利的进了这片玉米地。

玉米地的秸秆还没处理,就那么以干枯的姿态立着。

荒地中间,就修着小沟渠,水只到小腿肚深。

在这一段小水渠边上,发现了脚印。

沿着沟渠而上,是大渠。

果然,这就是最快的逃生捷径。

在放水的闸门附近,两人发现了脱下来的衣服,衣服上还沾着血迹。

基本能确定,向天就是从水渠里逃走了。

可是他这一走,能去哪呢?四爷和林雨桐往回返,打算叫林千河派人沿着水渠再找找去。

两人找林千河,林千河放下电话也正要找四爷。

快!铁路那边的电话……你哥出事了……林千河这么说。

金老三?!林雨桐和四爷对视一眼,心道:坏了!水渠和和铁路几乎是并行的。

难道……已经有人通知刘铃铛和疙瘩了,这母子俩有些忐忑,四爷用了厂里的车,一行四人就赶紧过去。

结果,看到的情况太惨了。

老三几乎是整个人被火车碾成了两截,身上血肉模糊。

到底是他不小心晕倒在了铁路上,还是因为卧轨自杀,没有结论。

林雨桐也没顾得上过去看,因为刘铃铛整个人都晕过去了。

疙瘩整个人都瑟瑟发抖,一边叫着爹,一边叫着娘。

四爷去了金老三平时巡路住的小屋子,看到翻乱的衣柜,还有床单上的一片潮湿,就明白了:向党来过了。

老三的死,不是意外,更不是自杀。

四爷用了车站的电话,给村里去了电话,叫他们来几个人帮这收尸。

然后就只能争取最大的利益,比如疙瘩工作安排。

不管怎么样,老三是死在了岗位上。

单位该有的抚恤还是得有的。

他有老娘要赡养,有孩子要抚育,怎么安排呢?这样的事,人家就说了:给老娘赡养费,一个月二十块钱。

而疙瘩算是接班了,不过鉴于孩子小,他父亲又因公殉职,所以没叫孩子巡路,而是安排在了调度站。

调度站就在中远重工边上,这个调度站就是为了中原重工才专门修建的。

算是在家门口工作。

刘铃铛本身有工作,厂里一次性给了两百的抚恤金,就算是这一码事过去了。

人家这么安排真是考虑的周到了,老人按月拿抚恤金,孩子有了工作。

给了媳妇一笔钱,媳妇年轻,要是想走一步,还能再走一步。

四爷答应下来,这事就这么定了。

金老三带回去,李月芬直挺挺的倒下去,半天都没醒来。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看见儿子成了这样,可不得把心都疼烂了。

她自责,她后悔,她觉得这是报应。

可耳边却似有似无的听到有人在说:……八成就是叫向党给害了……可不是……谁叫他娘把人家给惹了……不是我说,李月芬当年就不该嫁给向党,她有儿有女子孙满堂,还都孝顺,干啥想不开非嫁人……李月芬睁开眼眸,等人都远去了,她才坐起来。

然后直直的朝外走!向党!我知道你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