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342章 重归来路(20)三合一

第1342章 重归来路(20)三合一

2025-04-03 17:31:02

林雨桐拿着名帖给四爷看:这么个人,见还是不见?四爷眯着眼睛,手在名帖上点了点:这人知道的阴司不少。

但是见他?四爷冷哼一声,将名帖直接给扔了:不见!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行吧!不见就不见。

四爷刚要脱衣服,外面又禀报说:王爷来了,只带了一个人,从角门进来的。

这下四爷就更不得空了,叫人打发了贾雨村出去就完了。

被拒绝了,贾雨村也没露出别的神色来。

扭过身带着人就走。

结果在侧面的角门瞧见有人牵着马进去,看那姿态,他心里顿了一下。

越发认定自己这次找的门路才是正确的,那牵马的人分明就是个太监。

这个发现,叫她把心里那点不满全给扔了。

没过几天,就又是贾敬的生日。

四爷是没去贾府给贾敬祝寿的,反而是去了玄真观。

可这次,贾敬却没见四爷。

这家伙大概知道见面不好,见了难免要说起一些不能说的话,于是干脆选择不见。

贾敬是不是真的知道的那么多,四爷不好下结论。

但是要说他一点也不知道,那谁也不信。

可贾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他是说出来不行,不说出来也不行。

说出来就等于背叛了先太子,太上皇对他能有什么好的感官?可要是死守着不说,皇上那里他又能落什么好呢?所以,他出家了。

俗世一概不管,他曾是先太子的近臣,那对先太子也是尽忠了。

之后他出家了,至死能落个忠贞不二的名头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因此,他是不见四爷了。

不光是不见四爷了,就是贾蓉代替贾珍抬着果品过来接贾敬回去做生日,贾敬也没见。

只打发人出来说,东西留下,人不必进来。

四爷也带了一份礼,礼到了也就行了。

贾雨村早早的就去了东府里,想着今儿能见到那位老圣人的近臣。

可惜了,这位只去了城外,回来只叫贾蓉给贾珍带了话,拜寿了,但人顾不上过来。

贾珍无所谓了,能亲自去城外,已经很给面子了。

贾琏还问:珩兄弟今儿不来?贾珍摆手:去了城外。

叫蓉儿捎话了,说今儿得进宫去,就不过来了。

正说着话,林雨桐打发送礼的又来了。

十坛子上好的葡萄酒。

蓉哥儿就凑到跟前:叔叔婶子真是客气,刚才宝二叔还问有没有葡萄酒,如今得了,倒是省的出去另外找了。

贾珍觉得很有面子:给你宝二叔送一坛子去,他小孩子家家的,叫少喝些。

贾琏在一边道:蓉儿到底是晚辈,哪有这么说叔叔的,送去老太太那边,自有人看着他。

把贾蓉打发了,贾琏低声跟贾珍说:那贾雨村怎么偏今儿来了?革职了就不比以往,老爷顾着交情不好将人撵出去,你又何苦还拿他当座上宾?贾珍低声道:这人暂时还打发不得。

当年在金陵,他是很替咱们两府办了一些事的。

倘若将人撵走了,一时他恼了,出去胡说八道,又是一桩麻烦事。

不若就那么叫在族学里呆着,一年也没多少银子。

况且,当年他是帮了薛大傻子大忙的,如今薛家不得供着他。

贾琏皱眉:其实,这事你最好问问珩兄弟,看有什么打紧没有?贾珍摇头:就是有什么打紧的,到事上了,再去问他也使得。

我可是听戴权说了,如今他可是老圣人跟前第一红人。

听说,老圣人说他的性子像是是当年的二皇子……贾琏愣了一下,便不再说话,眼里却带着几分若有所思。

贾雨村过了这边,但是贾家的爷们愿意捧着他的却没有。

如今生活困顿,偏再谋起复又不是短时间能办成的事。

贾政那边呢,本来倒是好说话,但是他身边的那些清客,怕自己抢了他们的饭碗一般,一个个的跟防贼似的,等闲连见面都见不上。

往后该如何,还真有些坐困愁城。

薛蟠知道贾雨村帮过忙,如今案子要重审,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其实,他是想听听贾雨村的主意的,于是,在酒宴上待他就格外的热情。

酒宴完了,还专门挑了日子带了厚礼去拜访了。

贾雨村如今的日子,正需要这些厚礼呢,想想着是薛家,只能咬牙,薛家再不济,用好了未必不能再搭一次顺风车。

想了想当年的事,便道:薛大爷还记得当年被大爷带回家的那个女子?香菱?怎么不记得?正在家呢。

他就问:怎么提起她来了?心里还有些恼意,知道如今贾雨村的夫人就是个丫头出身的女子,如今好端端单位问起香菱,难不成是想讨要她。

却不想贾雨村一脸惊讶的问:大爷原来不知道?知道什么?薛蟠急忙道:恩人可别瞒着我,有什么事只管说便是。

贾雨村低声道:那姑娘也不是小户人家出来的。

薛大爷想来知道甄家?嗯?薛蟠疑惑:甄家自然知道的,只是好端端的如何提起他们家?贾雨村也一脸的懊恼:这也是近一两年才知道的事情,原本真是不知道的。

当年,我在姑苏,跟一位甄姓的举人相交甚密,他姓甄名费字士隐,家与葫芦庙相邻,娶妻封氏,膝下一女,眉心一颗红痣,爱若掌珠。

可惜,那孩子那年灯节走失了,甄家落的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后来,见了薛大爷带着的那姑娘,我身边的人就认出那是甄家的孩子……那时,我也才听说,甄士隐是甄家的旁支,还不算远宗,是极亲近的宗亲。

只是本宗在金陵,他这一支,却在姑苏,也算是颇有家资,在当地也是望族。

只因不在一地,倒是来往的少些。

但究其本缘,却也真真是一家骨肉。

薛蟠大惊:是甄家的姑娘?错不了的。

贾雨村就看向薛蟠:我知道薛大爷为难的地方。

可这贾家是亲戚,难道甄家不能成为亲戚?那宫里的太妃娘娘,可是那姑娘的本家姑姑。

薛蟠手里的酒杯一下子给掉在桌子上了:该死该死真该死!提着肉到处的找不到庙门,却不想,门早在家里了。

他起身对着贾雨村作揖:恩人又救了薛家一次,大恩不敢言谢,回头叫人送谢礼来。

贾雨村常出一口气。

心道: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说那薛蟠回去之后,将香菱先支出去,然后才跟薛姨妈这么那么的一说。

薛姨妈当真是又惊又喜:此事可作准吗?怎么不作准?薛蟠低声道:那贾雨村想靠着咱们再攀上甄家,能说假话吗?这与咱们而言,是再好没有的事。

一旦跟甄家连上亲,一则,金陵那边的案子便不用咱们管了,这事自有处置。

二则,一直苦于宫中无人递话,若是跟太妃娘娘攀上关系,咱家的生意如今就算是活了。

也省的再把妹妹搭进去。

薛宝钗连连点头:这就收拾东西,哥哥亲自去找那甄家。

正儿八经的下聘,对外只说是早就定下亲事的。

如此,当年的事就不再是事了,哥哥只是讨回嫂子,哪里就有什么罪过?薛蟠大手一拍:可不就是这个话。

等第一场大雪来的时候,林雨桐收到了薛家的帖子。

薛家要给薛蟠成亲。

薛家的婆子跟林雨桐说的口沫横飞的:……原本就是打小定了娃娃亲的,只是我们家的少奶奶,命苦。

当年走丢了,也想着这婚事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少爷瞧见被发卖的少奶奶,就觉得这人就是,可这也无凭无据的,怎么办呢?就先把人给带回来,再想办法证明身份。

可怜见的,那么大点的年纪丢的,长大了也一概不记得父母亲人,连自己个多大都不记得。

那边甄老爷,早就不知道去向了。

找了这两年了总算是有信了。

找到甄太太,我们家大爷又把甄太太亲自给接来叫认了,再是不会错的,那香菱,真是甄家的小姐,名唤英莲的。

这可不是天做的媒人。

当年还说为了一个丫头打死了人,真真是冤枉的狠了。

林雨桐都目瞪口呆了。

这些变故可真是出于预料的。

四爷和林雨桐都觉得,自己只是过自己的日子,真没有太过的去干涉,真的,干涉的不算是多吧。

一天到晚忙的也没顾得上干涉。

只有那些扑到自己身前的,自家也没干什么,就是轻轻的推开了,仅此而已。

却没想到,这种变故只是因为两个小人物。

一个是贾瑞,一个是赖尚荣。

贾瑞没死,他活活气死了贾代儒,然后族学那边缺了先生。

赖尚荣想谋官,四爷不赞成,在太上皇跟前借着这点小事给皇上找了一个清理吏部的借口,然后贾雨村被打回了原型。

于是,贾雨村接替了贾代儒,留在了族学。

此人心高,不甘于如今的日子。

另辟蹊径,从薛家身上下手,跟甄家间接的搭上关系。

于是,导致的结果一定不止是薛蟠娶了香菱这一点。

还有薛宝钗,若是薛家攀上了甄家在宫里的关系,薛宝钗有非要嫁给宝玉的必要吗?林雨桐没法子估计了,下来得看薛家怎么做,甄家怎么做。

还得看这中间,是不是有别的变故了。

她接了贴子,笑着说恭喜,又说了那天一定到的话。

香菱不错,可真要是出了府,想过好日子,却也不容易。

不嫁给薛蟠,跟着母亲回去,以后呢?找个老实人嫁了,可失了庇护,她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里去?况且,失贞再嫁,以如今对女子的苛刻,真的就好吗?封氏不爱女儿吗?爱极了。

不知道薛家这薛蟠不妥当吗?怎么会不知道?可还是答应了,只怕也是心里不知道斟酌过多少回的。

这婚事办的很着急,金陵甄家估计是因为薛家贾家王家的关系,对本家的姑娘出嫁,也表示了表示,很是给了几千两银子置办了嫁妆,叫体面的嫁了。

本家还来了人,以示郑重。

吃喜宴的时候,王熙凤紧挨着林雨桐坐呢,轻哼一声:如今真是什么人,都成了奶奶了?谁不知道香菱是丫头,还是买来的不祥的丫头,如今偏成了薛家的当家奶奶,跟王熙凤都能平起平坐了。

林雨桐就说她:也是呢!原你是千金小姐成了国公府里的奶奶,咱们都是野丫头,不配跟你平起平坐呢!王熙凤把手里的瓜子皮朝林雨桐扔了一个:偏你多心。

说着,就瞧林雨桐的肚子:没叫太医瞧瞧,是个哥儿还是个姐儿?我倒盼着是个跟你家大姐儿一般的姑娘家呢。

她这么说。

王熙凤才不信:老太太太太可都说是个哥儿。

邵华就接口道:姑爷都说了,姐儿哥儿是一样的。

是姐儿得操心的更多了。

余梁是怕生了姑娘四爷嫌弃,不止一回的跟四爷说过:要是姐儿,将来到我们家去。

我比疼我家那小子要疼她的。

四爷能乐意吗?他是一点也不嫌弃闺女,可也害怕真是个闺女。

如今这世道,谁家的闺女日子都不好过。

所以,还是盼着是个小子,读书习武,哪个都能出人头地。

薛家走这一步还真走对了。

听四爷说,内务府把明年的采买银子都已经拨给薛家了。

而薛家得了甄家的利,这赚的银子里,就得分给甄家一份。

如此一来,甄家跟贾家的关系莫名的有些微妙起来。

当然了,贾家如今还得靠着甄家在宫里使劲呢,倒是对薛家比之前更为殷勤了些。

奉承宝钗的,比奉承黛玉的可多了去了。

林如海入了京城,就颇为低调。

职位呢,是协理大学士。

这个协理大学士,从一品的官员没错。

也在内阁行走,但却属于内阁的编外人员,不是很固定。

有点临时工的感觉。

林如海呢,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今儿病了,明儿又不好了。

就是这么个样子。

这也有个好处就是,贾家想再把黛玉一个劲的留在贾家,那肯定不行。

林如海‘病了’,林家就打发人接黛玉。

所以,往常在林家的时间要比在贾家的时间长。

偶尔过去住,也是三五天的就回去了。

贾家爱巴结哪个巴结哪个,黛玉并不是很在意。

不过,林雨桐见黛玉的时候也就不多了,如今四爷所在的位置,那就是跟谁都不要有过多的交集,毕竟是老圣人身边的近臣,还是‘孤’一些比较好。

做孤臣不容易,有时候这听的不光是公事,朝廷上的事,不由自主的,也会听到一些皇家私事。

比如这充盈后宫,甄太妃真是不遗余力,在太上皇跟前说了不止一回。

之前皇后整顿宫务,把甄太妃的人手清理了一大半。

本来嘛,你也不是皇太后,宫里的事情早该交到皇后的手里了。

可这甄太妃能答应吗?真要是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像是薛家的事,她又怎么能管的动呢?女人给女人添堵的方式不外乎那几个,像是皇后没有生下子嗣,皇上这登基也有一年多了,一个孩子都没添,这是不是你皇后的失职?所以甄太妃拿住这一点,好几次在太上皇面前提这事。

太上皇笑着打发了甄太妃,但脸上神情四爷却读懂了,这是恼了甄太妃了。

甄太妃的话,太上皇也没给听见的人封口,所以转脸就传到皇后的耳朵去了。

皇后是好相与的?随后就跟请旨去了,觉得这个贾元春能拿出来用不用了。

甄家不是霸着江南不撒手吗?宫里不是拿甄太妃没法子吗?这样的人家,许是不用自己动手的。

贾家以甄家马首是瞻,可等贾家觉得自家起来了,能瞧的上甄家?正隆帝和皇后两人,人家也是两口子,在收拢权利这一点上,两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于是,这年的十一月十三,贾政的生日。

四爷没在家,林雨桐却得过去祝寿。

也不是大生日,就是散生。

一家子吃顿饭而已。

结果宴席还没摆上来呢,宫里来人了,宣贾政进宫。

贾政哪里有什么机会进宫?别说是贾政了,就是贾家别的爷们,也是有好些年不知道进宫是怎么回事了。

吓的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又怕跟缮国公家一样,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如今这样敏感的时候,一家子坐立不安的。

一个个的都大妆起来,搁在外头站着。

林雨桐挺着肚子,可站不了的。

她主动扶贾母回去,低声道:您老人家回去安坐,许是好事呢?别人说好事,贾母再是不信的。

林雨桐暗示这是好事,她却信了八分。

盖因四爷出入宫廷,消息应该是别人都灵通几分的。

贾母一把就攥住林雨桐的手:当真?林雨桐轻轻的拍了贾母的手:您老安坐便是。

好事!大大的好事呢。

两人的声音不高,但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王熙凤还是都听见了。

就是三春也好奇的看过去,不知道这说的好事是什么好事。

薛姨妈跟薛宝钗对视一眼,然后就笑道:桐丫头最是有福气的,她说是好事,那必然是好事。

气氛稍微松快了一些,却更显的躁动。

以前不敢想,现在敢想了,却觉得那一锤子不落下来,心里就不能踏实。

大冷的天,屋里的炭盆被撤去好几个,王夫人还是热的不时的要擦一把头上的汗。

得有半天的工夫,赖大才回来了,说是大姑娘封妃了,老爷往东宫谢恩去了。

顿时,空气中好似都冒起了喜悦张扬的泡泡。

这个喊着赏,那个喊着赏的。

回去之后,林雨桐才道:真是不知死活!充盈后宫这事嚷了多长时间了,把选秀的时间都放在明年了。

结果如今冷不丁单独的,把一个都二十多的女官直接给封了贵妃,不急着打听到底是什么缘由,倒是真就那么傻乎乎的欢喜起来了。

也不想想,皇上要宠元春,早就宠上了。

能这么莫名其妙的突然就给这么大的恩典?她就问四爷:这是要用贾家拉下甄家?四爷‘嗯’了一声。

皇上动甄家,因着甄家勾连着甄太妃,而甄太妃又是留在太上皇身边为数不多的女人之一,一旦动了甄家,这就会给人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皇上要对太上皇的老势力动手。

所以,正隆帝干脆不出手了。

借了贾家的手,除掉这颗钉子。

林雨桐就想起探春说的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甄家和贾家,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不就是‘一家’。

既然从外头杀不好杀,那便从内部杀也便是了。

在对甄家的态度上,贾家又未尝不是那‘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

皇后的娘家承恩侯府还没怎么着呢,贾家这一个个的国舅爷的威风就抖起来了。

这边封了妃,太上皇还好像觉得给的恩宠还不够大,又添了一把火,准许省亲。

甄家不是接驾了嘛,你们也都接驾。

贾家这就成了‘新贵’,力压甄家一头。

下了这样的旨意了,太上皇才一脸的疲惫,跟四爷说:朕信得过你。

有件差事交给你办。

别声张,只悄悄的办了就是了。

四爷明白,太上皇是趁着这一家比一家都热闹的当口,悄悄的叫人也修个园子。

老人家是想搬出去住了,不想这么碍事。

而这件事,提前不能闹的满城风雨。

提前说了,正隆帝面上也会拦的。

可他心里真不是想拦的。

反正就是个尴尬事。

与其那样,倒不如交代下去,叫人办了也就是了。

修园子修府邸,四爷有的是经验,还说了:不用另外拨银子,一准让您满意。

于是,四爷在宫里的时间短了,在家的时间倒是长了。

在家也没闲着,被恩准省亲的这几家也是有意思,这设计园林,都找了山子野。

而山子野找四爷,两人关在书房,一关就是大半天。

这几家的园子,设计成什么样,用什么材质,不是从他们各自的角度考虑的。

得先是看给太上皇的园子需要什么,这几家的园子分摊下来大致得要什么。

然后列出单子,他们几家要分担太上皇这个园子的。

这事四爷自己一个人干不了,又叫人请了忠顺王。

忠顺王这才知道,这么一个大才之人,竟然是算计着省钱给自家父皇盖园子的事。

他也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不用问,他这是叫自己干这个独家的买卖。

独家的买卖好叫价啊!而且,他们还不得不认这个价。

成吧!会办事!这就不花钱无成本的把老爷子给搓出去了。

得这么一个人比千军万马还好用。

事情跟忠顺王说了,然后忠顺王又给正隆帝说了。

正隆帝也没回避太上皇,又专门宣召把四爷给宣进去,关心园子的事,也是关心太上皇的事。

一听四爷这省钱的法们,就不由的哈哈一笑:还别说,你们倒是想到一块去了。

忠顺王还问呢:谁还给皇兄出这样的主意了?正隆帝就道:是闻家那小子。

不光是出主意了,还跟朕讨要赐婚的旨意呢。

四爷就知道是谁了,他心里呵呵的笑:估计是桐桐以前搭着顺风车赚过这个钱吧,数目还小不了。

他就觉得,回去得好好的再盘算盘算,要是设计的巧妙,说不得在太上皇园子的跟前,还能给正隆帝修一个不错的园子呢。

这事他也没声张,正隆帝叫自己有事只管叫忠顺王去,又把身边的太监指给四爷认识:不方便出面的,找他去办。

四爷又搁在家里闷了好几天,把园子调整了再调整。

最后决定改建城外的两处早就不怎么用的破败行宫。

那行宫再破败,也有基础在。

周围都是皇家的地,不用兴师动众。

这次,贾家要修园子的事,再叫四爷去,四爷肯定去啊!知己知彼不说,这还得自己在里面煽风点火,好哄的他们想办法出银子。

他倒是出去糊弄人家花银子去了,却不想,王熙凤和王夫人,两人是谋划着怎么筹措银子。

亲戚都得表示表示的吧,林家说山石这一类的东西,他们家出。

这就省下不少了。

铺地的石头,所用的石墩子,这都不是小数目。

像是林雨桐这样的小富人家,也包括余家,人家也都没有放过的意思。

林雨桐就说:园子里的花木,是我跟哥哥的。

这要是去采买,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

林雨桐和余家在通州买的荒地荒山,种的都是花木。

往出卖的话,也确实是值些银子。

可这些花木本就是从贾赦的园子里弄来进而繁殖出来的。

要叫自家掏银子,这个没有!东西可以,叫人移栽过来便是了。

王夫人和王熙凤包括贾母都很满意。

只薛家就难为了,如今对贾家是巴结还是不巴结。

薛姨妈给了五万两银子,人家都不满意。

只一心觉得背后给甄家的更多。

甄家要,贾家又要,哪边又不能说得罪就得罪了。

真真是两下里犯难。

薛宝钗就说:哥哥何不寻你那恩人去,问问他如今这个局,当如何来解?元春封妃,突然的很,之前一点征兆都没露出来。

贾雨村上哪知道去?这不,攀上甄家之后,就很尴尬了。

不过被薛蟠问了,他就道:哪里有彼此联姻更好的法子?我自来贾家时间不长,可也知道那‘金玉良缘’的话。

薛蟠‘蹭’的一下给站起来:先生从哪里听来的胡话?未必就是胡话!贾雨村忙道:甄家……太妃只是老太妃了,终究是要看以后的。

若是跟贾家联姻,纵使你做的有些不到的地方,甄家也不会真的就计较。

他们未尝不知道要往以后看的道理。

那时,大爷你是得奔着贾家,可甄家却得奔着你。

你得看贾家的脸色,却不用再听甄家的使唤。

这夹在两家之中的两难之局,便也算是解开了。

听着又好像很有道理。

薛蟠回去一五一十的跟薛姨妈说了,里面的薛宝钗听的真真的。

薛姨妈朝里间看了一眼,叹了一口气:你这先生,是个什么先生。

出的这些个主意……兜兜转转的……不是又给绕回来了吗?薛蟠叹了一声:那妈说怎么办?可还有别的办法?薛宝钗掀开帘子进来,也不顾羞臊的事,便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日,林家老爷就是那么一个境况,姨妈自是瞧不上林家的。

如今又是不同,林家清贵人家,林老爷当朝一品,家里的哥儿也争气。

又有长女跟靖海侯有婚……姨妈如何会舍了林家就咱们家?薛蟠却道:姨妈想奔着林家,那林家就想跟他们家联姻不成?人家那长女嫁了侯府门第,又是世子。

难道这嫡女反倒是低嫁了?你们都拿宝玉当个凤凰蛋如宝似玉的宝贝,难道出了贾家的门,谁还宝贝他?跟靖海侯世子,又哪里有可比的地方?薛姨妈倒是觉得儿子这话不动听,但终究是有些道理。

自家奔着贾家,贾家想奔着林家。

林家瞧不上贾家,贾家回头来还得找自家。

这事耗到最后,终是能成的。

薛宝钗面色通红,那句‘你们拿宝玉当凤凰蛋如宝似玉的宝贝’这样的话,将她羞的只恨不能有条地缝给钻进去:哥哥又胡说什么?你那先生,只说了这么一句,你就当奉了金科玉律,当了真。

说到底,不过是个官都做不下去的糊涂鬼。

不想着再找人问问主意,只在家跟我和妈说这些做什么?横竖这家将来都是你的……薛蟠赶紧起身作揖:妹妹赎罪,是我该死。

心里不自在,说的都是糊涂话。

这事我知道了,明儿就去珩兄弟家去问问……话没说完,薛宝钗甩了帘子又进去了。

薛姨妈点了点薛蟠,一脸的恨铁不成钢:我拢共就你跟你妹妹两个孽障。

我这还活着呢,你都这么着……你看看人家余家的孩子,妈死爹不管的,你瞧瞧人家余家哥儿给他妹子安排的。

如今你瞅瞅去,有谁家的日子有那孩子过的舒心?把薛蟠说的不敢回话,回屋子对着香菱发了好大一顿脾气才歇了。

第二天,四爷和林雨桐才起,下面的人就禀报说薛大爷天不亮就在门口等着了。

带了好些东西,只求一见。

跟无赖似的,赖在你门口了,你说怎么着吧。

只得叫进来,问是有什么急事。

薛蟠把事情一说,四爷就跟看傻子似的看他:甄家欠着国库的银子,早就入不敷出了。

谁给银子谁就是大爷。

甄太妃不比以前了,她得用你,甄家也得分这一笔。

所以不满归不满,却也撇不开你。

贾家又是正用银子的时候,园子盖起来之后只有更缺银子。

一样的道理,银子在谁的手里谁是大爷,你倒是谨小慎微个什么?他们如今都离不开你,不是你离不开他们。

怎么做,只看你高兴不高兴。

没的银子搭进去了还得瞧人家的脸色。

你只管试试按你的心意行事,他们会不会恼了你。

他们身份是贵,可这此一时彼一时……这话全都说到薛蟠心坎上了,没错,当初进京,是咱们求奔人家。

如今,是他们都想要咱家手里的银子,那还不捧着我?瞬间就觉得那些出主意的所谓谋士全都是蠢蛋。

对四爷是千恩万谢,留了一车的礼连带两千两的银票,走人了。

林雨桐觉得四爷是真坏,欺负一个傻子,他也下的去手。

而且,这家伙的银子忒好糊弄。

一出手就是两千两,多求四爷出几回主意,自家都可以靠着薛家发家致富了。

薛蟠回去一说,薛姨妈也觉得有些道理。

这薛蟠又说了:五万两银子给了,那是亲戚间的情分。

想要再多,也行。

给宝玉和妹妹正式定亲,换庚帖告四友,不能偷摸的不黑不白的……薛宝钗这回没有反驳。

如今哪怕闹的不愉快,可这姻亲缔结了,确实是最为保险的纽带。

薛姨妈就找王夫人说去了,王夫人如何肯答应?这贾家,这个国舅那个国舅的,可真说到国舅,只有宝玉是娘娘的亲兄弟。

这么个尊贵的身份,配宝丫头,是委屈了的。

况且,老太太也不能答应啊。

于是,她就道:不瞒妹妹,这婚事我何尝不愿意。

可一则,老太太那边不好违背。

二则,我对宝丫头另有安排。

你不是外人,有些话我也能同你说说。

娘娘说起来也都二十大几的人了,这个年纪,没有一子半女的……你道是迎春为何如今没说人家,就是怕娘娘需要个帮衬的人手。

可迎春那性子……去了宫里又能如何呢?反倒是不如宝丫头,色色都是周全的……意思是私下里送宝钗去宫里,服侍元春。

若是元春还是不能有孕,宝钗便是备好的嬴妾人选。

要是这么说,薛姨妈一时没有说话:我得回去跟她哥哥商量。

其实还是问宝钗的意思。

薛宝钗眼睛一亮,……这求人终归不如求己,攀着谁上去,都不如自己个站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