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465章 江湖有你(37)三合一

第1465章 江湖有你(37)三合一

2025-04-03 17:31:06

阿丑被带了回来,四爷还真有些哭笑不得。

这都叫什么事!这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难道真以为他们给那个孩子编造的那一套经历就那么完美,经得起推敲。

桐桐给那孩子诊治,四爷就抱了龙儿回正院,问孩子说:有没有想过,一个双腿被挑破了脚筋,身上遍布刀伤的小姑娘,是怎么一个人在她说的林子里生活,却顺利的爬出来,一路爬到了城门口。

龙儿一愣,先是不解,紧跟着就露出几分思索的样子来。

是啊!郭叔以前每日都去那边阿丑说的林子打猎,野猪、狼、老虎都有。

别说遇到狼群和老虎了,便是运气不好遇上一只野猪,那也能要了人的命。

大人都怕,更何况那么一丁点的孩子。

她的腿又不能行走,身上的伤口还在溃烂流血,那味道是最容易引来野兽的。

饶是她走运,避开了野兽,这初春了,林子里有什么不用费劲就能采集到的吃食的呢?若是找不到吃的,她又是怎么抗过来的,按照她的话,她在林子里不知道过了多少天。

可她衣衫单薄,看起来特别可怜,初春往前扒拉的话,那可就是寒冬了。

便是刚过年的天气,那也多是冷冽的。

她又是怎么避过严寒的。

一条条的细想下来,竟是觉得真真荒唐的很。

自己当时怎么就没多想了。

她瘪了瘪嘴:她骗人!四爷点头,想明白了就好。

又问说:那你想怎么样?还给她治吗?治!她骗我是她的事,我治她是我的事。

不管她为的什么,成了那样她自己也很难受。

再说了,她一个小孩子怕是不能自主。

要是就这么把她抛弃了,那等着她的只怕是死路一条,咱们要是不治,那不是成了跟利用她的人一样的人吗?我不会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四爷没言语,只指了指桌上画了一半的画,只剩下染色了。

颜料就在桌上,他说:去吧,你去着色。

龙儿一愣,那是爹爹画的,还挺宝贝,却没想到让自己来涂色,于是欢天喜地的去了。

画上是一架葡萄,她想也不想的就给葡萄的叶子染上深浅不一的绿色,可葡萄呢?染成什么颜色,绿色的?紫色的?亦或者黑色的?她拿不准,问她爹爹:……染成什么颜色的好?叶子不同,葡萄的生长期不同,颜色也不一样。

她自己先给葡萄叶子染色了,这种颜色该是葡萄的哪种生长期呢?她不确定,当然就要问。

四爷看了一眼,就笑道:……差别不大,染什么都行,你做主……本来就不是教导孩子学生物,不用那么苛求。

龙儿‘哦’了一声,染成紫红色染了一半了,心里似有所悟。

染成什么颜色自己做主,那是不是把阿丑养成什么样的人,其实也是自己做主呢。

四爷没教孩子三字经,什么人之初性本善,这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所著。

而如今那位王应麟,应该还是个吃奶的娃娃,年岁也不及龙儿大。

学儒家,自然就会明白仁善。

但四爷不光得叫孩子知道人性生来便善,还得叫孩子知道人生性就善变。

不过这些都不急,既然那孩子撞上来了,那就留着吧。

进了里面就轻易别想出去,跟外面断了联系,时间长了,心向着哪边就说不准了。

况且,这些人打发了孩子过来,一是孩子不容易叫人生出戒心来,二……只怕也是观察自家,想确定自家是善还是恶。

若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善与恶这个好说。

可若是有能力和实力执掌天下,作为明教,以光明普照为己任,怕是要驱逐邪恶。

等到晚上回来,林雨桐摇头:我也不知道他们所谓的光明是什么?光明就是把孩子的腿脚脚筋都挑断吗?若是如此,所谓的明教,又怎么称之为光明!四爷看她:你怎么还认真起来了?教义这东西,你当真了,那你就被愚弄了。

嗯,也是这么个道理。

不过一个孩子,养着就养着吧。

但按照年岁,肯定不是倚天里出现的人,年岁不对。

那个时候,明教已经在中原发展的颇有规模了,而如今,只能说是刚刚开始。

那天,黄药师是怎么教训江南七怪的,林雨桐也不知道,只是据莫愁说:那个郭靖,在家门口已经跪了三天了。

也就是打从那天之后,这位就一直在门口跪着呢。

显然,柯镇恶真生气了,没那么容易答应这门婚事。

华筝终于也有热闹看了,几乎是每天打郭家门口路过一趟。

硬生生的扛到第五天,李萍满脸憔悴的找上门来,她是来请假的:……家里有点事,这几日怕是不能来工坊了……很是歉意的样子。

林雨桐十分大方的准了,这段时间,布纺那边也颇有成效。

虽称不上精细吧,但达到结实耐用的条件还是能的。

看着李萍离开的背影,林雨桐就心说:这有时候活着比死了难。

死了便是两眼一闭,啥也不管了。

但这活着,那是该管的还得管。

比如李萍,心里只怕是两难呢。

一方面是心疼儿子,先不说娶不了心上人这以后的大半辈子会不会快活,就只眼前,跪在门口一跪就是五天。

便是习武之人,这么耗着,也是不成的。

另一方面,又顾虑到恩人。

这江南七侠别人怎么看她也不管,但只对她们母子而言,七侠真是恩人。

虽说郭靖跟拖雷是谙达,自小便是。

可这孩子之间这种关系,拖雷还小的时候能给自家多少照顾呢?在蒙古,汉人该受多少欺负还受多少欺负,她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受到的欺辱更是数不胜数。

在知道杨家娘子包惜弱再嫁之后,别人或许会给许多非议,但她倒是选择理解。

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会知道,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过的有多艰难。

这种艰难,在七侠到来之后便结束了。

有这么七个人在,没有人敢欺辱自己。

也因为七侠的缘故,靖儿才能在大汗的面前露脸,后来更成了金刀驸马。

靖儿不一定记得住他小时候的事,因此,他对他的师傅们的情感,主要是教导之恩。

可之于自己而言,这七位师傅,又岂止是教导之恩能说清楚的!因此,在两者之间,她两难了。

心疼儿子,又不好违背了师傅们的意思。

柯大侠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叫靖儿跟那位黄姑娘定亲的,谁说都没用。

非说那姑娘眼里没有他们,心性太邪,不是良配。

可这种事,只能缓缓教导,却不能来硬的,越是强硬,越是要坏事的。

只会把靖儿越推越远。

可具体怎么做,她却当真没有半点头绪。

回到家门口,左右看看,竟是不见靖儿的身影。

他推开门进去,却见七师傅在门内,见她进来了,就‘嘘’的一声。

李萍不敢说话,只用手指了指外面。

两人又从大门里出来,此时韩小莹才道:那个黄姑娘,把靖儿带走了,具体是去哪了,我也不知道。

李萍面上皱眉,可心里着实是松了一口气。

她有几分尴尬:那个……那个……七师傅,靖儿不懂事,叫柯大侠生气了……其实这六个人里,对黄蓉意见最大的便是柯镇恶,其他人没那么抵触,不过是听从大哥的话成了习惯了。

其实韩小莹也还觉得那黄姑娘不错,自家那傻徒弟,没有个精明的人护着怎么成了。

怕靖儿被欺负?那倒是不会!小情儿之间的那种欺负叫欺负吗?彼此甘之如饴而已。

可几位兄长都是光棍了大半辈子的人,哪里懂这些。

她倒是对李萍歉意的很:大哥太固执了。

如今靖儿走了,倒也好了。

时间长了,说不得就想明白了。

如今,也只能这么想了。

说请假的李萍第二天又准点到作坊,林雨桐不解的看她:家里的事处理完了?李萍也惊讶:黄姑娘没带着靖儿过来吗?没有呀!这能去哪呢!林雨桐这才知道,黄蓉把郭靖带走了。

难道在黄蓉买的宅子里?正想打发人去看看呢,结果武三娘来了,要接受伤的武三通回去。

她之前已经托归云庄的陆冠英把他们在南边的产业变卖了,钱财也捎带来了,足有万两银子有余。

用这些银钱,她在城外买了个两百亩的庄子,买了一坐山头。

在城里买了一座两进的院子,两间地段还算可以的铺子。

如今都已经典出去给人做买卖了。

又买了两房的下人,正经的要留下过日子了。

林雨桐也不知道她是突然开窍了还是有人指点她了,但能这么把钱财攥在手里,有房子有地有收入,将来又有儿子依靠。

她好歹还有些拳脚功夫,只要不掺和到江湖事里,哪怕女人带着孩子,跟普通人来往那也不至于说被欺辱。

武三通的伤,一灯大师没叫林雨桐帮着看诊,他们自己医治的。

因此,他压根就好不彻底,便是伤情痊愈了,经脉也是受了大损伤,这种程度若没有林雨桐三两年的诊治,那就是这辈子于武艺绝缘了。

一灯大师不可能再请林雨桐出手,他这样的情况与其去祸害别人,真做出什么有违人伦的事,到不如就这样。

因此武三娘来接,他叫人给了银子,又留了印信,以后遇到麻烦,只管上门便是。

甚至还说,若是愿意跟着回去,回去也可。

隐居之地本就偏僻,不为外人所搅扰,最是安宁不过。

但武三娘显然不是那么想的。

她有儿子的,孩子在单纯的环境里长大,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再则,这些人都痴迷于武功,一闭关便什么也顾不得了。

孩子爹不就是跟着他师傅,一日一日过着这般的日子。

想来,他若是不是隐居于脱离人群的大环境,那就必然不会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生出那样有违人伦的心思来。

因此,在她看来,人就得放在人群里,好歹有人言约束着,不会太出格。

若是跳出了大家都认可的圈子,那便会格格不入。

她现在是真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她就说:孩子以后……我也不想叫他们习武,若是要学,也不过是一些强身自保的手段……最要紧的还是读书明理……只要不在江湖里行走,他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爹做过的糊涂事。

不光孩子不会知道,以后生活的那个普通百姓的小圈子,也不会知道。

这江湖跟普通人隔得很远,普通的老百姓只关心今儿多赚了几文钱,家里的鸡今儿有没有下蛋。

其他的连听都懒得听,问也懒的问。

在他们的眼里,江湖人无所谓正义与邪恶,那都叫强人。

便是全真教,若不是披着教义的皮,小老百姓也是怕的。

百姓畏惧当官的,当却更害怕强人。

官哪怕是贪官坏官,杀人也得含蓄。

可这些强人不会,脾性上来了,说打就打,说杀就杀,一言不合就动刀,随心所欲的很。

他们一动手,这茶铺子饭庄子就都毁了,丝毫也不顾虑这有些家业,是人家一家人好几代辛苦维持下来的。

这些个心得,也是时而跟那位郭大娘说话的时候她说给自己听的。

本来她是去劝人家成全黄姑娘跟郭少侠的,后来反倒是听了一肚子不一样的道理。

偏她还都听进去了,觉得人家说的,甚是有道理。

于是,她把宅子买在郭家的隔壁,宁肯给人家卖家多出五十两银子。

有个明白事理的长辈在边上指点,她觉得日子过的都会清明一些。

如今,她把这想法一说,一灯大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一番苦心苦意,将来比结出甘果。

善哉善哉!就这么着,在武三通一个劲的哀求中,一心只想打听何沅君下落的情绪中,被带走了,可精神也有些不大正常了。

这有当初中了莫愁的DU的因素,但更多的,则是精神上遭受了打击。

何阮君痛下杀手,哪里有半丝情分可言。

可以说,这里面沁着恨意。

又着实是不愿意相信他的阿沅跟着陆展元离开了,今儿不是说阿沅被抛弃了,便是明儿说陆展元快死了,阿沅成了寡妇在陆家被苛待,赶紧叫给接回来。

这种吵嚷的程度已经扰民了。

这些个事情,莫愁是都清楚的。

回来还跟华筝道:男人无情可怕,这男人痴情起来,也是可怕。

所以,在这世上,想找个正常点的男人,当真是不容易呀。

说着,就想起被武三娘用铁链子锁在家里的武三通。

如今,武三通每天两碗安神汤喝着,醒来就灌上一碗,昏睡上半天。

总之,不吵人就行。

武三娘也是看透了,用她的话说就是:我尽心尽力伺候着,能活一天我伺候他一天。

比之人家渔樵三人,人家的家眷在大理过的很好,不算是一等富贵人家,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家。

家中尚且还有子侄同族为官,便是他们隐居,不常出山,可也保证家里的妻儿有所依托。

哪里像是他:自作孽呀!这可不是什么人间自古有情痴,情痴若是如此,那当真是有些骇人的。

华筝关注的不是这个,她犹豫半天到底是开口:郭靖他……你一定知道他去哪了……莫愁转着手里的匕首,看了华筝半天才道:你还想着他?华筝苦笑一下:什么事情都要讲求个你情我愿。

看了夫人和先生是如何相处的,我便知道,我跟郭靖之间到底是少了些什么。

想着他那倒也还不至于,就是……习惯了牵挂……暂时没放下而已……哦!莫愁撇撇嘴:我就知道黄蓉带着郭靖出城了,一路往南边去了……黄蓉……不是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还要夫人帮着医治,怎么就跑了?华筝问说。

想来那九阴真经对她的伤势有些助益,再加上姑姑给配了一年的药,应该是没有大碍了。

莫愁轻嗤一声,走之前从姑姑那里把配好的药都带走了。

想来是不会回来了。

不是还有比试?华筝忙问说:比试也不参加了吗?不了吧!反正等到名次定下来之后,不服气的,可向这些人挑战,赢了对方,便能更换排名,不是非得现在这么多人里,一决高下的。

莫愁这么一说,华筝怅然一笑,看着在院子里停留的雕儿,就道:看来,我也该走了……这里终归不是自己的地方。

华筝要走,龙儿当然舍不得,一留再留,留到了不能再留的时候。

许是不是正史,成吉思汗的寿命也不到六十六岁,就于这一年的秋天,病逝了。

而华筝,是在四爷收到消息说,成吉思汗病了的时候,才踏上归程的。

龙儿叫一对雕儿跟着去了:要是遇到什么危险……或者不能离开,你叫雕儿回来,我叫人救你去……很是贴心的样子。

华筝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一回去,会是什么样的处境,摸了摸龙儿的脑袋,终于上马疾驰而去。

莫愁带着龙儿将华筝送出城,直到看不到她的身影,这才带着人小丫头往回走:这么舍不得呀?龙儿叹气:就是可怜她。

回去之后,每个人都忙着争权夺利,朝政动荡,时机真未必好。

原想不告诉她蒙古的消息的,但爹爹也说了:那是她的父亲。

是啊!不管亲近与否,对她疼爱与否,那都是她的父亲。

于是,她还是告诉了她,将要面对什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让她自己去选择。

怜悯别人可怜,这话叫莫愁觉得特别好笑。

又揪住她的揪揪:羞也不羞,装的跟大人似的!说着,就放她下来,你自己走,看能不能追上我?说完,运起轻功就走。

龙儿当即变了脸色,孩子怎么可能追上大人?她嘀咕了一句:暗器第一,又不是轻功第一,有什么了不起?今年的比试,因着连连出了几大江湖丑闻,所以,后续反倒没那么大的热闹。

第一大帮被丐帮拿了。

第一高手,却由周伯通得了。

别管他的德行操守如何,人家的武功就是高嘛。

因着大理段氏有丑闻在先,一灯大师又是出家人,得了六脉神剑的修炼心得已经心满意足,根本就没有下场比试。

若是练的六脉神剑,周伯通他也不用放在眼里的。

洪七公又因为丐帮为第一大帮,他便是不去争,江湖地位已经摆在那里了,因此,也没上场。

又有西DU根本弃权了,黄药师的兴趣全在奇门遁甲上。

他们这些人早把这种第一第二看的淡了,其他三个都弃权了,只剩下老顽童了。

他跟老顽童在桃花岛上那么多年,彼此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两人连交手的乐趣的都没有了,还不如在林子里继续钻研他阵法呢。

周伯通倒是想跟林雨桐交手,林雨桐只说:我不是江湖人。

所以,不参与比试。

于是,周伯通人家排在高手榜第一的位置。

但这没参加比试的,也不是说就没给排名次。

比如西DU,人家得了天下第一用DU 高手的名头。

可谁也不太当回事,因为这李莫愁的用DU工夫,只怕未必在西DU之下,只是没相互较量,谁也说不清楚。

而李莫愁的冰魄银针,因为配合DU的关系,倒是得了个暗器榜头名。

林雨桐本来的意思,也不是说在一起一定得比一比。

她要打造的就是这个朝闻阁不用看比试,就能根据各自的情况推断出对方的武功高低,而自行来排名。

榜单公布之后,不服的再来约时间过来比试。

要的就是这个权威性。

第一届,主要就是收录资料档案,达到这个目的,就成了。

许是黄蓉也看明白了这一点,带着郭靖竟是一去不复返,再不见人了。

在结束之后,周伯通为了躲避瑛姑的,也为了不面对因为他而连累了名声的全真上下的,偷偷跑了,到底跑哪去了也没人知道。

瑛姑紧跟在后面,也不见人影了,跟谁也都没告辞。

一灯大师呢,给武三娘又送了一次银钱,却没再见武三通,带着弟子也走了。

丐帮上下事务最多,洪七公不能只留下一个地方。

加之四爷又灭金攻夏的打算,因此上,这两个地方的丐帮,主要任务便是要收集传递各类消息,他也走人了。

最后留下来的,反倒是黄药师。

那个林子里的迷踪阵,彻底的绊住了他的脚步。

有时候想想,这黄蓉不算是特别好的女儿,但黄药师也未必就是一合格的爹。

孩子走了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他多着急。

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执着的很。

林雨桐也思量着,这黄蓉和郭靖总得要回来的吧,结果这一等,等到年底也没见人。

等再见到的时候,都已经是三年之后了。

这三年里,龙儿由小豆丁长成了小姑娘,一半时间在家里学文,一半时间在巾帼营习武。

莫愁如今已经两千多人的巾帼营的统帅了,进出穿铠甲的时候比穿便服的时候还多。

而华筝当真去了活死人墓。

她是去避风头去的。

龙儿倒是想把她接过来住,但她的身份……确实不好安排。

在成吉思汗死后,她被安排联姻一个远到记不住名字的小国为王妃。

因着她跟拖雷的关系近,而拖雷恰好是夺嫡的失败者,她跟着遭受了牵连。

那个她压根都没听过的地方,去了就别想回来。

她也不会去的。

于是便逃了出来,怕因为她叫自己跟蒙古起冲突,她自己主动要去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里,李莫愁的师傅已经去世了。

只剩下孙婆婆。

因着李莫愁一直没返回门派,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逐出门派这话。

当时送华筝回去的时候,那位已经去世了。

孙婆婆正担心古墓派后继无人,结果李莫愁回来了。

她自然不提逐出师门那话!李莫愁也在她师傅的灵位前说了:当年的祖师婆婆,也是跟王重阳齐名的抗金英雄。

他全真教能抗金,我古墓派为何不能?她发誓说,要让古墓派的名声,传至江湖,乃至后世。

孙婆婆就更无话可说了。

正好又来了华筝,便是李莫愁要走,孙婆婆也没拦着。

不过莫愁再回来的时候却带着一个几岁的孩童,是个女孩,叫洪凌波。

父母被山匪杀了,李莫愁便捡了她带回来,林雨桐问说:要收弟子了?李莫愁看着那孩子便摇头:不是弟子,我收个养女吧。

林雨桐一愣:你这是……不打算成亲了?是啊!不打算成亲了。

李莫愁笑了笑,陆展元跟何沅君成亲后不到一年,便去世了。

何沅君真就成了寡妇。

好在怀了孩子,留在了陆家庄,给陆展元生了一个闺女,其他的便不知道了。

陆展元一死,本以为应该没什么感受的李莫愁,突然就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

男人女人,不管当年怎么的海誓山盟,可到头来,总会有一个先另一个而去的。

与其到到时候形单影只,倒不如就一个人潇洒来去,姑姑有龙儿,我觉得羡慕。

不想成亲,却想有个孩子,最好还是个女儿,于是碰上一个,还挺合眼缘的……干脆就是她了……不改名不改姓,就当女儿养着,这便是洪凌波。

她养女儿是不会养的,一般就是放在巾帼营里,跟着年岁小的孩子一起,反正糊里糊涂的,三岁的孩子也都长到五六岁了。

而这三年里,一步一步的扩张,四爷已经将金国和西夏,统统纳入了版图。

其地理位置上的大小,相比起南宋,只大不小。

当然了,富庶那是比不上的。

但要说百姓的日子好坏,北地人,倒是更认为北地好。

你说你们是鱼米之乡?不!北地一样可以产稻米。

辽东那一片,原以为该是极寒之地的,可如今种起稻米来,也一样丰收。

原本是没人北迁的,可自从那边能种稻米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打算在那边购置庄子田亩。

四爷又在那边驻军,田亩随他们开垦,一时间,竟是北迁成了一股子热潮。

好些在南边没有田地的百姓,拖家带口的过来往北边去。

人若是连活都活不下去了,也就不挑去什么地方了。

不说这作为主粮的稻米大麦小麦,便是各类杂粮,尤其是番薯和玉米的推广,叫治下再无饿死的饥民。

又有棉布开始普及,虽然还只是家庭式的自给自足或是小作坊制作居多,但若有富裕必能靠着海港运往高丽和倭国,换取金银。

时间一晃而过,说快也着实是快了一些。

可不是快吗?穆念慈如今已经变成一个标准的贵妇人:我们过儿都满地乱跑了。

昨儿阿康还训斥,说是该开蒙了,却只知道傻玩。

而且特别爱跟着龙儿玩。

林雨桐笑了笑,看了一眼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眼巴巴的盯着院门的杨过,心里便是一笑,这孩子是等着龙儿回来呢。

龙儿今儿回来的有点晚,一个人跑的鼻尖上都冒汗了。

进来的时候拽了杨过一下:你怎么又来了,你家没饭吃了吗?杨过巴巴的拽着她的袖子,被她拽的踉踉跄跄也不撒手:姐姐……去玩……去哪玩呀去玩?没空的!我找我爹有事,你别闹,乖乖的坐着,我一会给你糖吃。

说着,就给林雨桐和穆念慈打了招呼,拎起茶壶灌了半壶的水,用袖子抹了嘴,撕开杨过直接就往外走。

杨过憋着嘴要哭,林雨桐就问说:你找你爹干什么?先跟弟弟玩,你爹正跟你姑父谈事情呢。

谈的事情还是大事情。

完颜康是来请四爷无论如何都要入住皇宫的:……如今不是推辞的时候,宋国那边的消息,那位还想册封主公为晋王……晋王这个封号,在宋国可是个了不得的封号。

因为赵匡胤当年就封过其弟赵光义为晋王。

这里面暗含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宋国龙椅上那位宋理宗赵昀,跟四爷原身的身份赵畇,其实是平辈人。

比起年纪,四爷还较为年长几岁。

而赵昀是赵匡胤的第九世孙,赵畇呢,是赵光义的嫡系子孙。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要封四爷为晋王,代表的意思便是要南北一统,只是暗含将来继位也可以像是太祖太宗那般兄弟间传承呀。

可这种事情,不落到白纸黑字上,能作数吗?况且,南北压根就是两套班子,便是四爷肯,追随四爷一路打过来的这些人也不肯。

而且,两边也不可能亲如一家。

宋国人恨金人,恨不能生啖其肉。

可四爷对金人的态度,却是融合。

哪怕金国破了,金人也未曾收到迫害。

便是宗室,也只是圈禁而已。

不曾受到什么不尊重的待遇。

完颜康对这一点,真的特别满意。

言出必行,说到就一定做到。

哪怕这么做,会对南下进一步的一统造成障碍,也毫不犹豫。

如今不是三年前了,三年前只两省之地,如今已经是半壁河山。

此时不登基建国,更待何时?这两年,皇宫也算是另外修葺了一遍……完颜康低声道:人人都想着位列朝班,有个正统的身份。

这也是人之常情。

是啊!也是时候了。

可这建国,建个什么国呢?四爷问林雨桐,林雨桐觉得这个无所谓呀,叫什么都是表象,只看内里是什么才对。

哪个国号在立国之初,不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可国家将来成为什么样,跟这个却当真没啥关系。

她就说:宋元明清,这都是叫老了的。

要么就还叫宋,要么就叫元……叫清就没意思了吧。

四爷看她,这么想简单是简单了点,但道理却并不简单。

他就说:那就听你的?林雨桐高兴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听我的吗?这不是顺着趋势走吗?剩下的便是册封了。

头一个,杨铁心册封为耿王。

完颜康还是被册封为赵王,这是他心底的一点执念。

亲父子两个都有爵位,四爷的意思便是:若有次子,两个儿子皆有爵位继承。

这个恩宠还没给完,因着穆念慈是义妹,又给册封了义云公主,当真是一门显赫。

剩下的侯爵,又册封出去不少,像是卢东来这个丐帮出身的乞丐,像是阮侯这样的孩子,这么多年下来,也是屡建功勋,给个侯爵相酬。

李莫愁为将军,三品武官。

便是郭大娘,因着纺织有功,林雨桐也给了一个‘贤盛夫人’的诰命。

等把这些都做完了,四爷才一本正经的问龙儿:你呢?将来想做什么?龙儿看了看她爹屁股下面的椅子:我不坐它!叫娘把朝闻阁给我吧!四爷满怀期待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去,不无埋怨的看桐桐:都怪你!江湖江湖,整日里嘴上挂的都是江湖。

看看,孩子被你带偏了吧。

林雨桐:……她志不在此,怪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