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467章 江湖有你(39)三合一

第1467章 江湖有你(39)三合一

2025-04-03 17:31:06

四爷没否认这孩子的话,却看向一直写功课的儿子:你觉得呢?我吗?恒儿看看爹看看娘,然后摸了摸鼻子:姐姐是想有人影响那家官家……这就跟温水煮青蛙一样。

既然如此,便也不能只盯着高高在上的那位……有时候,他的态度反而没想的那么重要……龙儿脸上就有些几分思索的神色。

四爷眼角眉梢都染上了笑意,坐在最上面的这个椅子上,最怕自己拿自己不当回事,可也更怕自己把自己太当回事。

如今那位便是被文官裹挟,文官认为这边是蛮夷,他便得认为这边是蛮夷。

若是没有这个一致性,他的朝堂就得乱。

说起来这位在朝,没多大的建树吧,但也没多大的过错。

顺着大势而走,下面的臣子不会觉得皇帝太昏聩,也不会觉得上面压着的这个人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如此,也都相安无事。

这种裹挟,便是心甘情愿被裹挟。

可是换个角度,若是朝臣没倾向暂时跟这边‘和’,认为两家本是源自一脉,这位官家自然也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他要的不过是朝堂稳固而已。

龙儿觉得应该由后宫去影响皇帝,恒儿想到的是由后宫拉到前朝,由前朝而影响前朝。

受影响的前朝和受影响的皇帝双管齐下,两边必能能一拍即合。

这便是一股子力量。

南宋将会被划分来两派。

这两派无论谁输谁赢都无所谓,因为自家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文人们认为自家的蛮夷,只要两国有‘和’的基础,那便是有了相互了解的前提。

得叫百姓们不受那些个当官的蛊惑,叫他们看看,到底是孰优孰劣?恒儿甚至是表示:如有必要,儿子觉得,儿子跟姐姐,是可以去南宋走一趟的。

在南宋动辄继承人断代的情况下,这边的皇子皇女前去,并且是如此健康又优秀的孩子前去,会带来何等样的影响呢。

至于说以身犯险这样的话,四爷不会说。

他自己知道这俩孩子是什么水平。

不说龙儿如今,天下鲜遇敌手,便是恒儿,虽年岁不大,但其本身的武艺却还不差,更何况他在轻功和医毒上都颇有天赋,打从会说话就背方子,用李莫愁的话说,比之十年前的她尚有过人之处。

但这孩子的提议,四爷没马上允准,他只道:吃饭,先吃饭,吃了饭再说。

然而,吃了饭就各自该睡觉了,这个提议也暂时被搁置了。

晚上的时候林雨桐偷着问他:两个孩子说的,计划虽不如何周祥,但也还有可取之处的。

要是真担心,叫龙儿去便也罢了。

四爷靠在床头没言语,突然问说:历史上是怎么评价我的?嗯?雍正吗?这个你不是早知道吗?谁知道四爷来了一句:……人家都说我是那从未没踏出京城的皇帝…………这个是谁说的?细想想,好像是有那么一种说法的。

但话不是这么说的,你说康熙老爷子,那时候的情况特殊,不南巡也着实不能安汉人的心,这是有必要的。

再则,老爷子在位时间长,人家的儿子也多,他走了,京城里换着主持工作,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四爷那时候趁着人家不在京城,玩了多少花活,对吧!当然了,那位跟四爷不一样的雍正,他估计也差不多。

一样的人做出的选择能有多大的差别的呢。

到了乾隆的时候,人家更是把下江南当吃便饭,一趟一趟的,败家子呀。

概括起来,四爷倒霉就倒霉在,他爹活的太久,留下的摊子太烂。

他没钱,也没时间出去浪去。

好容易攒的有钱了点吧,命偏不长。

然后他儿子出去浪的钱却真有了。

这些话说出来太憋屈,林雨桐只说:那人家还说您是最忙的皇帝呢。

忙的真没闲时间的。

这是夸勤政呀!这么想,是不是心里能好点。

结果人家四爷说:可到底是遗憾呐。

所以呢?林雨桐看着他,问说:你想跟孩子们一块出去?这话问出来之后,四爷的表情说明一切,他真就是这么想的。

可……这如今的情况可不一样。

你这又没有个可以监国的儿子或是闺女,能叫你甩袖说走就走,,所以,你要出门,这个提议不合时宜,也不大合适呀。

当然了,这要是只在新宋的范围内,那无所谓,可这是要到人家的地盘去的,满朝上下没人会答应的。

四爷却目光灼灼,言语都温柔起来了,眼神腻的叫人发慌,就挺他说:不是有你吗?嘛意思这是?我留下,你走呀?她不可思议的看他。

四爷就一脸‘你不要一副被抛弃’的表情:除了你,我谁也不放心呐。

要不这么着,把龙儿留下来,咱们带着恒儿去。

恒儿是得去的,他得知道那边是个什么情况……那不成,龙儿在朝闻阁还行,朝事她压根就没接触过。

这么一想,还是得自己留下来。

四爷又说:你留下来我放心,我走了,带着龙儿,你也放心不是?龙儿的能力保他爹平安来去还是没问题的。

这倒也是真不担心的。

可这……林雨桐还真拿不出更合适的方案来。

四爷心说:不就是我们都能去浪,你不能去,心里不得劲呗。

于是他哄说:等以后,等恒儿长大了,你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我陪你!以后你去哪,我都陪你!就那么想‘南巡’呀。

你也不想想你爹你‘儿子’,人家那时候南巡是何等的排场,你好容易弄个南巡吧,还偷偷摸摸的。

去呗去呗!去了就知道一路上没我是多么不方便了。

哼!你哼也没用,该走还不是得走。

带了闺女儿子,浪去了。

一出京城,别提心情有多美了。

林雨桐真不能放心没有丝毫江湖经验的四爷带着孩子出门,他的思维模式有时候很容易吃亏的。

于是,她在四爷和两个孩子出城之后,就偷偷叫了完颜康和李莫愁,叫他们跟着去。

完颜康几乎能吓死:已经走了吗?才走一个时辰,快马加鞭能赶上。

李莫愁那更是说走就能走的,林雨桐一说,她转身出去牵马直接就追去了。

于是四爷出了京城还没到饭点打尖呢,就先后追来了‘一群人’。

三人为‘众’,过了三人便能成为‘群’。

先来的是李莫愁,好吧,四爷认了。

跟着就跟着吧,正好给龙儿做个伴。

然后话还没说两句呢,又有完颜康撵来了。

也行吧,一路上跟自己说说话,也不算多寂寞。

可偷偷跟在完颜康身后,被李莫愁揪出来的杨过这又怎么说。

这小子嘿嘿便笑:我听见我爹跟我娘说话了,我就跟着出来了。

他谄媚的叫四爷,师傅!然后才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您出门,弟子不服侍在侧怎么行?正好我给少爷当常随!于是,站在了恒儿的身后。

四爷和桐桐收了杨过做弟子,一个文师傅一个武师傅,四爷这个文师傅是挂名的,往往只给些书目,过段时间便叫来耳提面命一番。

以往的正式场合,他是从不会叫师傅的,这会子了,却把师傅拿出来,你不叫跟着都不行。

这就已经叫四爷够糟心了,结果还有更糟心的。

杨过后面还跟着一个,是郭芙。

这姑娘是看着杨过偷摸出城了,跟过来的,结果一看这么多人,虽然不认识四爷和恒儿,但能认识完颜康呀。

她认为完颜康这么大的王爷,出门带随从却也没什么。

完颜康又称呼四爷为先生,她就以为跟他爹一样,家里养的幕僚先生。

于是,她扬起笑脸,一脸的娇嗔:叔父,出门玩都不带着我,回头我跟我爹我娘告状,说你对我不好。

完颜康:……能说啥呢?他一脸无奈的看四爷,满眼的询问:带是不带?四爷见了这些倒霉的剧情人物,真是够够的。

好容易把完颜康李莫愁掰正为己用了,结果又跟来一个郭芙。

这姑娘的脾性,除非你把她拿链子锁了,否则那是真敢偷偷跟着的。

那更得坏事。

怎么办呢?龙儿低声道:前面不多远,丐帮的分舵在那里。

洪七公在那里有事……把她直接扔给洪七公就好了。

行吧!以这姑娘的闹腾劲,就是送回城里去,李萍也压根就管不住她。

说着话,龙儿招了雕儿,将消息给宫里自家娘送去,叫她让人跟莫念慈和李萍说一声,不要太过担心。

才出城没多久嘛,这雕儿一去一回,也就是一盏茶的工夫。

林雨桐收到消息的时候真是有些头疼,她是当真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局面,她也真没想着,把剧情人物一股脑的推给四爷。

但是这剧情误人,也是无奈。

她在宫里,都能想象的出四爷的表情。

于是,有些心虚……还是好好干活吧。

而雕儿返回的时候,打尖的小客栈也才把饭菜端上来。

跟来了杨过有一点好,就是出门这些琐事都能放手叫他打理了。

如今已经是秋天,秋里的物产正是丰饶的时候。

什么焖兔肉、野鸡蛋,粗陶大碗的端上来,别有几分意趣。

恒儿觉得焖在兔肉里的小土豆蛋蛋特别好吃,只捡了那个往嘴里塞,连米饭都不愿意多吃。

又见人家油炸的红薯条裹上糖稀味道好,叫人家店家另做了,说要带着路上吃。

龙儿就说:吃点米饭,你吃的那东西涨饱,可不顶饿,一会子就饿了。

那我路上再带点饼子。

反正觉得这个就是好吃。

四爷啥日子没过过,这菜色很可以了。

完颜康跟四爷接触的时间长,对这么吃饭也不排斥。

况且,偶尔吃一顿乡野吃食,还颇有滋味。

只郭芙十分看不上,从兜里掏出一块金子来扔给店家:八凉八热八甜八咸八干果八水果,速速的端上来。

八个八那便是六十四道菜呀。

恒儿心说:我家吃饭也没这么过分的。

一顿饭就是四菜一汤。

来了客人看情况,有需要示以恩典的,也才十六道菜。

像是赵王这样的留下吃饭,赶上什么吃什么。

晚上自家爹吃饭,许是就一碗汤面,两道凉菜。

那他跟着吃一碗汤面,搭伙吃那两盘子凉菜。

这六十四道菜,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那得多少个人吃呀。

好家伙,这郭都督夫妇,得富成啥样。

自己出门,身上都不可能直接就扔出十两的金子来。

说出来其实都有点丢人,自己的零用钱也才纹银二百多两。

这么一想,就多看了郭芙两眼,然后默默的低头吃他的土豆去了。

郭芙像是看穷鬼似的看恒儿,顺带的又轻哼了一声。

完颜康就比较尴尬了,觉得自家那位义兄吧,其实挺倒霉的。

这孩子是不是缺心眼呀,饶是你家再有钱,这也得看在谁面前摆谱对吧。

你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你认识我,却不想着,我跟人家坐一桌的时候,我是敬陪末座的。

我儿子跟小厮似的跟在人家后面的,以我现在这身份,以龙儿对那两人的亲近,你猜不出来那是谁吗?你又不是不知道龙儿的身份。

这孩子,白瞎了一张好脸。

这么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愣是没带脑子。

女孩子又是要脸的时候,当众又不能说。

怪糟心的,然后只盼着,赶紧见到洪七公。

结果到了地方了,洪七公却已经走了。

难道要把这姑娘一路这么带上?绝无可能!四爷就说:好些年没回寨子了。

完颜康:……寨子那地方,他是一点也不想回去的。

但看了看郭芙……他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这位不会是想着把这丫头给杨铁心扔下吧。

这么一想,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杨铁心那脾性,那自然是乐意接手的。

在他看来,郭杨本就是一家呀。

叫他暂时照管一下郭家的孩子,有啥说的?必须的!寨子里要啥也能有啥,但前提是管着寨子的人得配合你呀。

如今管着寨子的是阮侯的弟弟,打从记事起就是长在寨子上的孩子,对寨子的忠诚度高到能放心把那地方交给他,试想想,这姑娘送上去想靠金子开道,是行不通的。

而且,那地方不怕这丫头跑,她也跑不出来。

不得不说,这主意真是太损了。

当然了,对于自家而言,这也绝对是个损主意。

要不是也想看看母亲,他是一点也不想踏入寨子的。

杨过也只知道祖父祖母是在寨子里生活的,但却从来没有踏足过,甚至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见过,当然了,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他是有两个祖父的。

因此,这会子他还欢欣鼓舞,拉着一样高兴的恒儿高兴呢。

对于寨子,如今已经上升到了相当神秘的境地了。

好多东西都是那里产的,都知道那才是龙兴之地,好些人去那都跟朝圣一般。

他们所说的去,那也只是去梁山镇瞧瞧。

如果能遇上从寨子里出来的人,看见寨子来往的船只,回来都够吹一年的了。

一路低调而行,倒也还平顺。

杨过只要稍微照顾一下龙儿的感受,这郭芙是必然要闹的。

但杨过也不敢太关注龙儿,因为人家爹在边上呢,他机灵的很,表现的特别规矩。

一路不算太赶,三天之后,也到了梁山镇了。

当年的梁山泊附近,那是荒芜一片,河水湖水没有堤坝,周围哪里有什么人烟。

现在嘛,只说这是镇,当真都有些小看了。

一个县城也就这种规模了吧。

沿途河堤规整,土地井然。

秋收已然结束,好些地方都已经开始播种冬小麦。

村落以及镇上的房屋,也不再是土墙茅顶柴门,好些人家都是砖石的结构的,一家一家的排过去,颇有气势。

街上百姓衣着不见褴褛,便不是新衣,有那补丁上身的,但瞧着也不是面黄肌瘦。

一个个声音洪亮,身姿健硕,便不难看出,还是吃的饱的。

反正一路行来,少见饥民,这就很难得了。

半下午的时候进入了梁山镇境内,沿着湖的一带,热闹非常。

街上各种叫卖声,做生意的小摊子,一点也没有收摊的意思。

这么一路走一路看,到码头的时候都已经是傍晚了。

如今的码头,早不是当年的码头了。

其开阔度,已经赶得上任何一个南地江边的繁华码头了。

而这样的码头,还不是只这一个。

当然了,进出人的,还就这一个。

四爷好些年都不回来了,又带着斗笠,人不见容貌。

完颜康倒是偶尔路过此地,会偷偷的去寨子,叫人请了包惜弱在别处来见。

至于杨铁心和完颜洪烈,他哪个都不见。

对这三个人的事,他一句都不多问。

也因此,码头的人还认识他。

一见是他,便低声叫了一声王爷。

二话也不多问,直接就给准备了船只。

如今的船,再不是当年打渔的破船。

早就更新换代了,船上带着船篷,里面设了座位小几,船头的小泥炉子里热水咕嘟着,不一时热茶就送上来了。

似是怕贵人饿了,又端来两碟子点心,黄橙橙的,是玉米面做的发糕。

发糕上排着密密麻麻的大红枣,看着甜丝丝的。

阿恒拿了一个尝了一口,就给四爷掰了一半:这走了一路,倒是这种粮食各家留的最多。

都拿这个充当口粮。

但说实话,要说口感好,还得是白面。

四爷顺手掰开吃了:沿途一路,都算是比较早平息战乱的地方。

当年允诺免除赋税十年,这其中有些地方,十年也已经到期了。

缴纳赋税,良田按照人口缴纳,但是开垦出来的荒地,还是免税的。

他看着玉米发糕:荒地开出来,种杂粮,因为没有赋税,收多收少,来充当口粮就好。

剩下的良田,一半种细粮缴税,一般种棉花或是其他豆类卖了换银钱。

阿恒就皱眉:以后,这税收还得调整。

若是税收影响了百姓种植作物的种类,那便一定是有些不合理的。

四爷却没言语,这种事情,不能这么简单的看。

其复杂程度,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他跳过这个话题,跟两个孩子说起了当年过来的情形。

那时候龙儿还在怀里抱着的,如今,都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龙儿对寨子不是完全没有记忆的,上了岛之后,能叫出守在码头人的名字,便是不用人带,她也能顺利的带着人走进去。

寨子里的人这才知道:哦!大姑娘回来了。

当年四爷和桐桐带着孩子住过的院子,还是原模原样,每日里都是阮侯的娘亲自打扫的。

龙儿这次出来,没带阮软,只带了阿丑。

见了阮软的娘,龙儿告诉她说,御前有一侍卫,家里颇有家资,长的也很好。

又是爹爹身边的人,后来给了阿恒了。

在阿恒跟前很得用。

想要求娶阮软。

这当娘的只喊阿弥陀佛,只说主子看上的人必是好的。

她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闺女的终身大事了。

龙儿当然不会把阮软嫁低了,她哥还是阮侯呢。

看上的人确实是阿恒看中的人,年纪也相当。

是极好的姻缘。

主子一回来,寨子里整个都欢腾了。

杨铁心一得了消息就往过跑,远远的看见四爷便纳头就拜。

他是耿王,四爷也说要接他出去的,但是他终究是没出去。

儿子已经是赵王了,自己这个爵位,还能再传一个孙子。

此等大恩,几辈子都还不清楚。

四爷将人扶起来,又拉着他坐下,龙儿下去叫人准备酒菜,今晚必是要饮宴到天亮的。

酒席摆上来,四爷叫阿恒给杨铁心敬酒。

杨过陪在一边执壶,他这会子还迷迷糊糊的,没闹明白这耿王跟自家是啥关系。

他曾经也好奇呀,说自己为啥姓杨,爹爹姓完颜呢。

爹爹只说跟着他跟养父的姓,儿孙却不必,还是回归本姓就好。

也知道跟郭家情义深厚,是打祖父那一辈起就结下的,但这具体的情况,没人细说。

李萍也不给说,因为这里面牵扯到孩子的祖母那些不好跟小辈说的事。

至于下面的人……他是世子,谁疯了说你家祖母当年这个那个的,那不是找死吗?背后都不敢嘀咕的。

然后这会子爷孙俩面对面,谁也不知道谁。

完颜康早逃了,看他娘去了。

杨铁心坐在那里一杯一杯的喝,表达这个高兴之情啊。

喝的多了之后,难免又有几分志向难酬的意思:……当年……当年是我对不住主公……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我却萌生退意……如今想来,真真是不该。

杨过听的一愣一愣,半路把主公撇下,竟然还能最后封王,这得是当初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呢?怎么对这位……朝堂上提起的倒是不多呢。

四爷没多说这事,正想岔开话题,就听见外面有嘈杂之声,下面人来报,是完颜洪烈找来了,在里面还能隐约听见:是不是过儿来了,叫我见见。

很是急切的样子。

杨过的手指向他自己:找我吗?几乎同时的,杨铁心眼睛一亮:过儿来了?在哪呢?然后两人同时愣住了,一个惊喜的打量:过儿?你就是我那大孙子!一个愕然的看着,心里一万句的MMP:耿王竟然是我祖父?心里才有这种想法,就听外面的人喊:我孙儿来了,我这祖父不能见见?杨过看看里面这位满脸沧桑的大汉,又朝外面看了一眼:这是什么情况,谁能跟我说一下?一个人有两个祖父,这个……为什么没人跟我提。

这种事情,四爷都得退散。

然后第二天,龙儿再见杨过的时候,发现这孩子整个人都蔫吧了。

天下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事。

叫人简直不能理解。

更荒唐的事他都没好意思跟人家说。

本来这关系就够叫人觉得别扭了,结果昨晚上才发现,一直跟亲祖父保持夫妻之名的祖母,大部分时间却在照顾那个养祖父。

这个龙儿其实已经听阮软的娘说了,哪怕是言语含混,但意思她觉得她理解透了。

自打大金国没了,完颜洪烈的身体便是一天好,两天不好,伺候的人都没法子。

包惜弱在呢,他就吃饭,包惜弱若是不在,他就搬了躺椅,坐在院子里,朝杨家的院子看。

两人跟牛郎织女似的,就那么瞧着。

谁不当西洋景瞧。

杨铁心气道:要去就去,没人拦你。

然后包惜弱就去了,每次回来都是新衣服新头饰,红光满面的。

杨铁心闹休妻不是一次两次了,后来都是顾着儿子的面子,就这么算了。

估计杨过被这事刺激的不轻。

郭芙当热闹的瞧,又曾经在她娘那里知道了一点内情,便说杨过:我以前还不知道你这见一个姑娘爱一个姑娘的毛病哪来的,原来是家学渊源呐。

跟你祖母的性子是一样的。

这话就很恶毒了!两人当场就打了起来,真刀真枪的上那种。

龙儿将杨过拉住了:你别管,她自有受教训的时候。

本来还想着该怎么跟杨铁心说,把郭家的姑娘给留下来,结果人家杨铁心跟四爷请求:……我那儿子,主公委以重任。

以王爵赏之,他已然是有愧了。

我这一王爵,再叫其他儿孙承袭,便是贪心太过。

当年因为杨家之故,我那郭家哥哥被人害死,他若是活着,必能辅佐主公从始至终。

如今,听说那靖儿为都督……也已经当大用之人了。

便求了主公,将来我若是没了,这爵位能否传给我那郭家侄儿……郭家与我杨家,比之血脉至亲还亲……郭芙是惊喜的,如此一来,看杨过还瞧不起自己。

对四爷来说,这也很无所谓的。

但这得看完颜康和杨过怎么看了?完颜康只心里冷笑,这事杨铁心并没有跟自己商量过,便是昨晚坐在一起说话,他也提也没提一句。

本来他也想着,一个爵位足以,两个爵位便有些过了。

将来,得要推辞一个。

这也是做臣子表达本分的一个方式。

谁知道这亲爹是真成,就这么着,把一个王爵说送就送了。

呵呵!这也就是这位主子知道你什么人,也知道郭靖是什么人。

要是换个旁的官家试试。

这爵位本就是天子给臣子的恩惠,结果这爵位给了郭靖,这郭靖是感念你的恩情呢,还是感念官家的恩情?没有这么办事的。

杨铁心却不知道完颜康怎么想的,只看他面色不好,就问说:怎么?你不愿意?爵位是老子的,老子爱给谁便给谁!完颜康也气啊,可不就是你爱给谁就给谁吗?我说什么了?他冷笑一声:我本就姓完颜,又有赵王的爵位……言下之意:我好稀罕么?杨过心说:我倒是姓杨,可这姓杨的爵位也不给我呀。

虽说我也不稀罕,但是你这想都不想亲孙子的作态,是不是有点那个了。

这么想着,心里又不免有些埋怨亲爹:你姓完颜我姓杨,那你几个意思?这爵位不给我呗!好嘛!杨家的不想着,完颜家的不给。

之前还想着有两个爵位该继承哪一个呢,到了最后,怕是一个都落不着吧。

他这边一脸的一言难尽,一眼一眼又一眼的刮他爹,但是完颜康正跟他老子斗气呢,没空搭理他儿子。

郭芙在边上看见杨过那样就解气,跑到杨铁心面前,甜甜的叫祖父。

杨铁心还以为是他儿子又生了个闺女呢,忙说了一声:好孩子。

龙儿才解释,说那是郭家的姑娘。

谁知道杨铁心更热情了:竟是郭家的姑娘……说着,就从身上摸,摸出一方耿王的小印,当了见面礼:拿着拿着,拿着玩吧。

恒儿一脸牙疼看四爷:爹爹你们咋还用过这种人呀。

这都是什么识人的眼光。

那边杨过被郭芙得意洋洋的神情给刺激了一下,嘴角一撇又立马归于无,就说:给了也是白给,给了也不是亲孙女,你当人家会留下来陪你么?郭芙气的将小印往身后一藏:你少小人之心,你认贼做祖父,我却不会。

杨家祖父就是我祖父,我自然是要陪祖父的。

杨过隐晦的朝龙儿挤眼睛:可算把这个麻烦鬼丢给……更麻烦的麻烦鬼了。

一行人没多呆,当天晚上,在郭芙还睡的呼呼的时候,动身走了。

郭芙就是嘴快,说了就说了,说了也不用当真的,谁知道一早起来,被告知搬到杨家去住。

有没有开玩笑,谁要搬过去住了。

那地方破烂死了,才不要去。

她是在寨子里跑了又跑,逃了又逃,在阵里生生的饿了三天,才被放出来。

不管怎么哭闹,脾气上来了怎么打砸,都没用。

这边没人辖制,那就直接送阵法里,那地方专治各种暴脾气。

暴力打砸嘛,你砸一个试试。

受够教训自然就乖了,这是龙儿临走交代阮家的。

压根就不用心软。

郭芙以为,这阵法就够欺负人的。

反抗再三之后,知道这法子行不通。

只得妥协,搬到杨家去了。

杨铁心是真高兴,到哪都带着,炫耀嘛,看这么好看漂亮的姑娘,是我那郭家兄弟的后辈。

炫耀了两天之后,就有人在耳边说:孩子陪着你虽好,但不能的耽搁孩子呀。

别什么都不叫学。

这话在理的。

于是,郭芙的苦日子到头了。

武将人家,习武是必须的。

鸡叫头遍,就叫起床。

鸡叫三遍若是不起,那就是铁棍子敲铁盆,就在窗户外头,整个寨子都能听见声响。

这般就算了,还得念书。

包惜弱是跟着私塾先生的爹学过认字的,认为姑娘不学女《女戒》和《女论语》怎么行呢?这两册书,一个汉代班昭所著,一个是唐代宋若莘著作,早些年开始,在南地就开始流行起来,大户人家的姑娘都得学。

于是,郭芙便多了两门课,天天得背不说了,言行得贞静。

她娘是桃花岛出身呀,桃花岛什么时候在意过规矩?在这里,左一句规矩,右一句规矩,没两天,她就跳脚了:你们是我什么人呀?凭什么管我?杨铁心的心里,真就认为郭杨一家亲。

说话更理直气壮了:……便是你爹,在这里我也说打便能打,说骂便能骂……便是你祖母来了,你祖父活着,看见我管教你,也不会说我没这个资格……背!马上进去给我背!若是背不会,不许吃饭!郭芙都被这莫名其妙跟神经病似的理直气壮惊呆了,这次是真感觉掉到坑了,再也出不去的节奏。

她‘哇’的一声给哭出来,杨过,你给我等着……等我出去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而在郭芙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四爷一行人,顺利的越过了两宋边境,一脚踏入了南宋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