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160章 清穿故事(69)

第160章 清穿故事(69)

2025-04-03 17:30:24

五爷见了四爷,就笑道:老九那个不省心的,我刚才还骂他了。

也就是四哥不跟他计较,换个人试试。

就那么个混不吝的性子,也就四哥能降服的住。

一边骂老九,一边奉承老四。

五爷觉得,为了这个弟弟,他也真是操碎了心了。

一辈子没说过的软话,为自己的事都没说过软化的人。

如今为了老九,反倒说了。

四爷请他坐了。

两人是紧挨着的兄弟。

连同老三在一处的时间反倒更久些。

对彼此的性情,也都相互了解的更清楚些。

老五是个老好人。

坐。

四爷就道:老九在某些事上,确实是有天赋的。

要是自己提不上去,谁也不敢在皇阿玛那里说话。

那也就四哥发现他的长处了。

五爷拜拜手。

老八不就是没现吗?四哥放心,我这心里是有数的。

老九虽浑,但还不糊涂。

一句心里有数,就比什么都强。

言下之意,就是有事您说话。

咱肯定不是给你添乱子就对了。

四爷一笑,只指着杯子里的茶道:尝尝,你四嫂亲手做的。

这就是明白对方投诚的意思了。

两人将茶杯端起来,就算是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而另一边的九爷,该进宫谢恩了。

在宫门口,刚好碰上了要进宫的十四。

两人一个进外朝,一个进内宫。

进了宫门就该分道扬镳的。

十四阴阳怪气的道:这不是九哥吗?两天没见,真是今非昔比了。

可不是刚好两天没见吗?九爷哼了一声,喷出来的气变成一大团白雾。

差点没把十四的鼻子给气歪了。

九爷知道老十四心里肯定不舒服,他现在可没心思跟他掰扯什么,只道:大冷天的。

快别在外面磨牙了。

出了宫,咱一块喝酒去。

好似在解释为什么刚才只哼了一声。

看着老九离开的背影,十四不屑的撇撇嘴,神气什么?他就不信他四哥能不看娘娘的面子。

永和宫,德妃看着这个满是委屈的小儿子,真想拿大巴掌呼他。

就他这狗脾气,老四敢把他放在理藩院吗?理藩院是什么地方?叫她说,就是跟那些个想来占便宜的人来回扯皮的地方。

他们想要的多,皇上想给的少。

这么拉来扯去的,就跟那外面小商贩讲价钱是一个道理。

除了老九能拉的下脸来跟他们论一论这个便宜贵贱,其他的这些个阿哥爷,哪个有这个耐心?一言不合,抡膀子就上的事多了。

老十四哪里受过一点气?叫他去?就是老四答应自己还不答应。

这种地方一旦闯祸,就是大祸。

德妃将这些个道理掰碎了,揉烂了的讲给十四听,你只站在你的立场上,总想着叫你四哥处处让着你,想着你,供着你!你怎么不看你四哥的难处?他谁都能拉拔,就是不能明着拉拔自己的亲兄弟。

你不是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才有了心思跟在老八身后晃悠的吗?德妃的声音更加的低下去了,你看老八撬了直郡王的墙角,你才生了别的心思。

你从头到尾,都没自己的主意。

是不是?十四跪在下面,顿时就觉得无所适从。

原来自己在别人眼里,浅显成这个样子。

连宫里的娘娘都能看明白,更何况别人。

你好好的回去。

跟你哥好好的说话。

你把你的做好了,你四哥他心里有数。

德妃摆摆手,实在不想见这不省心的。

要不是怕他跑出去找老四,俩兄弟又闹开了,她都不会说这么多犯了忌讳的话。

十四对着德妃磕了头,他心里想着娘娘的话,该不是自己在别人眼里都浅的很,一眼都能看到底。

那么老八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皇上眼里自己是什么样子?越想就越是害怕。

越想就越是惶恐不安。

刚出永和宫,就看到宜妃的轿辇朝这边而来。

宜妃这样的妃嫔,跟那些年轻的小妃嫔还是不一样的。

他赶紧站在路边,躬下身子,宜额娘安。

是十四啊。

怎么?进宫给你额娘请安啊?宜妃笑了笑,我这才要去跟你额娘说说话呢。

那可正好,额娘正一个人闷呢。

十四笑道:恭送宜额娘。

宜妃眼睛闪了闪,也知道十四是为了什么来的。

叫她说,这十四跟老九还不一样。

老九虽浑,但跟老五算亲近。

还知道个亲疏远近。

可十四呢?在谁跟前都不浑,就跟他亲哥浑。

年轻的时候,自己跟德妃争圣宠。

这争宠的事,有三分真七分假。

前面有了惠妃和荣妃争,后来可不就得她跟德妃掐吗?那个时候,谁都以为自己得了皇上的几分真心。

可是,孩子们慢慢的大了,她们也不年轻了,才都慢慢的悟了。

还争的什么劲?在后宫里消消停停的,儿子们在前面才不至于被连累。

哪个有儿子的额娘不是这么做的。

大家在一处,说几句相互挤兑的话,那肯定有。

但为了这些个,争来夺去,那真是没有。

不过,没有特殊原因,这些有儿子的妃嫔,也甚少相互碰面是真的。

就怕皇上想多了,以为她们在私下里串联。

先几年,直郡王风头正胜,那自然是惠妃为尊。

她们处处都得谦让着。

儿子们在外面都不敢跟直郡王叫板,她们这些额娘,不能扯儿子们的后腿。

后来,直郡王倒了。

老八上来了。

因为老八养在惠妃的宫里,倒也没有人敢对惠妃如何。

只惠妃自己就退了一步。

倒是良妃的宫里,巴结的人越来越多了。

等老四也封了亲王,去良妃宫里的人更多了。

都觉得只亲王了,就无缘太子位了。

老九跟爱老八后面,她却不愿意去奉承良妃。

脸面这东西,她还真不能说不要就不要。

毕竟,她还有老五呢。

她不能把老五拖下水。

再说了,她还真就看不上老八。

只皇上爱上面看着呢,自己再是不敢拉着老九,不叫他在老八后面晃悠。

要真这么做了,就不是一片慈母之心。

而是揣摩圣意,居心叵测了。

想起老九,她有时候,真是气的牙疼。

现在老九好容易明白了,倒想利用老四了。

老四是那么好算计的?直郡王,废太子,老三,老十三,都一个个倒下了。

可老四跟着几个的关系都不远,怎么就他不仅没倒下,反而越发的被皇上看中了。

这样的人,他也敢上去撩拨。

也得亏老四所谋者大,不跟他这样的计较。

反而顺势推了老九一把。

她也不能想着老四这么做是不是得到更大的好处了。

只想着人家把老九顺利的摘出来了,还给了一个体面的差事。

这就得感恩。

落到实惠的是老九,这个人情,她就得记着。

到德妃这里低个头,算不上是什么丢人的事。

没见老七谁也不沾,但成嫔都快把德妃的永和宫当自己个的家了吗?成嫔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老七找个帮衬的人。

都是为了孩子罢了。

老五她是不担心的。

只凭着被太后抚养这一条,就能明哲保身,这一辈的富贵尊荣是少不了的。

如今也是郡王了不是?可老九还是个光头的阿哥。

这皇上在,还好说啊。

要是皇上不在了……真是不敢想。

真沦为普通的宗室,他自己就能把自己给憋屈死。

德妃亲自将宜妃迎了进来,两人携手坐了。

我才碰上老十四,怎么没留孩子吃饭。

宜妃先问道。

德妃摆摆手,咱们谁不知道谁。

我这边是老四省心,你那边是老五懂事。

老九叫你操心,这十四,比老九更甚。

孩子们都大了,有皇上看着呢?咱们还是吃吃喝喝,得乐且乐。

外面的事情,由他们去。

都说儿大不由娘。

由不得咱们做主,咱们就眼不见心不烦。

什么事不到最后,都做不得准。

皇上的心思难猜的很。

以前多疼废太子,可结果呢?说废就废了。

后来又看中直郡王,对直郡王那真是千好万好。

到头来,不也翻脸无情。

荣妃可怜见的,早些年间,也是十分得圣宠,十年里面生了六个,就只养大了荣宪公主和老三。

荣宪在蒙古,过的还不错。

老三也一直没出岔子。

猛不丁的就背了个黑锅。

荣妃说什么了?还不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瞧着,还像是松了一口气。

也算是因祸得福,叫老三没有机会再往更深处陷了。

皇上干的哪一件事,是大家能预想得到的。

所以,现在即便看着老四是稳当。

可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好。

要是真成了第二个直郡王,到时候又该怎么自处呢。

宜妃觉得她是来跟自己低头的。

可叫德妃来说,那也是心惊胆战。

万万不敢理所当然的受了。

用老九的是皇上,又不是老四。

这个人情,她拿着烫手啊。

宜妃也知道德妃的意思。

两人叫了成嫔,又请了惠妃来,几个人支开摊子,打麻将。

惠妃从直郡王倒下就显得老了许多。

但她还真不能关了宫门谁都不理。

就是心里苦的跟黄连似得。

也得照常过日子。

不能叫皇上觉得自己有了怨怼之心。

再说了,她还有孙子弘昱要顾着呢。

宜妃心思一闪,都说老四谨慎。

如今看了德妃,总算知道老四的谨慎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