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安抚贾宝玉:你这小孽障,真真是个魔星。
叫人家把话说完,听听是怎么个缘故。
这般没头没脑的训人,可不是什么大家爷们该有的样子。
贾宝玉别的倒是罢了,只这听话一条,就比别人强些。
他挨着史氏扭了扭,才不好意思的起身,我刚才急了,说了昏话。
倒叫嬷嬷受委屈了。
说着,就朝袭人喊,拿二十两银子来,赏嬷嬷吧。
王夫人这才点点头。
银子都是小事情,关键是爷们处事就得大气。
那赖大家的自己在家都是仆妇成群,哪里在乎那二十两银子。
不过有了这二十两银子,好歹面子是保住了。
她笑着赶紧道:奴才挨主子的骂,那都是应当应分的。
二爷实在是折煞奴才了。
史氏笑着道你也是经年的老人了,该有这样的体面的。
说着又叫鸳鸯拿银子,宝玉那二十两,我老婆子出了。
他小人家家的,能有几个钱。
另外再拿三十两,赏她。
赖大家的赶紧跪下谢恩。
这算是把她的脸面给拾起来了。
不敢等主子们,赖大家的就将码头的见闻细细的讲给一屋子人听,……一船的东西,老奴还道是姑老爷要回京了呢。
一问才知道,那全是表小姐表少爷家用的东西。
老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这排场……说着啧啧有声。
这才是大家子该有的体面呢。
她们几个姑娘如今的排场只能算看的过去。
史氏指了指三春和湘云,敏儿在家时,那就是一脚出八脚迈。
我没出阁之前,排场比敏儿更甚。
语气有些怀念。
但也正说明一代不如一代,光景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奴婢看着,跟林家表少爷说话的,是个穿着伯爵服的年轻伯爷,也不知道跟林家是个什么交情。
应该是一道来京城的。
还打发了官兵亲自抬箱笼,要给送回林府。
又有张学士府上体面的婆子过去请安。
看来走的十分亲近。
赖大家的将这些个重点一一说了,这才退了出来。
屋里却静了下来,三春连带这湘云宝钗悄悄的起身,退了出去。
贾宝玉见姐姐妹妹都出去了,也不自在的扭着身子,嘟着嘴低着头,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出去了。
屋里沉默了半晌,史氏才道:想不到林家和张家还有走动。
王熙凤眼里闪过一丝疑惑,有这么实在的亲戚,人家为什么不走动。
看贾母不高兴,心里就知道,这里一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陈年旧事。
她倒是对这个不好奇,就想着以老太太对林家的执着,只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少不得上门去请人。
这家里,能来回跑这种差事的也就是自己跟琏二两个苦逼了。
人家给面子还好,要真是不给面子,再给撅回来,这脸往哪里放。
琏二从扬州回来,没少埋怨自己。
亏待了林妹妹还敢叫他跑到扬州去。
可是天地良心,她还不至于抠下请大夫的银子和几片人参。
药里用的,能用多少啊,何况又都是老太太的私库出,自己犯得上吗。
估计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将好东西换了,拿那不顶用的替代。
根子就在老太太身边。
要不然老太太能这么安静,只怕早就喊打喊杀了。
老太太对林妹妹,是有几分真心的。
她心里也定是十分的恼怒的。
只怕过些日子,寻个由头,都要把身边的人整治一顿不可。
如今不声张,是怕丢了脸面。
至于请大夫的事,不能不说是疏忽了。
宝玉但凡不好,别说大夫,御医是回回要请的。
就是那屋里的丫头,也没人敢大意,大夫也都是随叫随到。
从这里也就看出亲疏远近来。
再加上林妹妹不愿意多事,她又是常病着,时间久了,谁还会在意。
这些个事,男人们自是想不到的。
估计林姑老爷也想不到叫人看配置的丸药。
只怕是那位林家大姑娘的手笔。
这么一琢磨,这位大姑娘可是位厉害的人物了。
对嫡出妹妹这般用心,只怕林姑老爷的心里,也就将她看的更重了几分。
那边史氏心里感叹了一遍人走茶凉,敏儿在世的时候,林家和张家从来没有这般大模大样的来往,这人一走,什么都摆在明处了。
对林如海来说,这个岳家也不值钱了。
但也不能就这么疏远了。
凤丫头,院子可收拾好了。
史氏问道。
是。
收拾了菊芳院,一应的陈设都是好的。
王熙凤笑道。
菊芳院是个两进的院子,因为离贾母的住处稍微远了一些,贾家的主子倒是没有人住进去过。
院子跟外面的大街,也就一墙之隔,另开了门,出入也是极为方便的。
史氏有点不满意,离她也太远了,来回不方便啊。
王熙凤却道:除了菊芳院,别的也不合适。
其他院子都是圈在内宅中的,只怕这林家的表弟,是不乐意住的。
见史氏抬头,目露询问之色,才道:我们二爷去了一趟扬州,也才知道林姑老爷对林表弟,管教甚严。
林表弟住在外院,等闲不进内院,就是跟内院的婆子丫头,也甚少有搭话的时候。
王夫人点点头,男儿家就该是这般的教养。
可恨老爷只知道一味地打骂,老太太只知道一味的宠溺。
但凡自己要教,老太太必是不许的,怕宝玉跟自己太过亲近。
如今倒养成这么一副性子。
这林家,贾敏的闺女不讨人喜欢,哭哭啼啼的,晦气!反倒不如林家庶出的知礼。
看来,这不是贾敏不会生,就是老太太不会教。
史氏听着话却觉得有点刺耳,她皱眉道:小孩子家家的,才多大点年纪,就忌讳这些个。
真是老学究了。
太迂!只怕如今也习惯了。
猛地叫林表弟不习惯,只怕人家更愿意住在自己家的。
那两个表妹,哪里会放心林表弟一个人在家。
王熙凤轻声又道。
言下之意,你不这么安排,人家不住。
林家在京城又不是没有亲眷。
那张家是林如海的外家,人家的舅舅也还活着,送孩子过去住个一年半载的,哪里就不行呢。
既然如此,倒也罢了。
史氏点点头,算是应下了。
又道,你亲自带着车去接人,他们小人儿的,单独住着,我这老婆子哪里能放心。
收拾东西自有下人,只让他们自己过来就成。
家里难道还缺了常用的物什了。
就说我这老婆子想他们了,再不来,我就亲自去请。
哎呦,我的老祖宗哎!您这不是折煞人么。
王熙凤笑着起身,您就高坐着,我这就去给您把人请来。
您这心疼外孙,我这不讨喜的孙媳妇,就该是跑腿的命。
史氏这才有了笑模样,你去把人请来,我自是疼你的。
林雨桐才不管贾家怎么打算,这家里总都收拾出个样子出来。
让丫头们带着林妹妹去歇着,自己才安排家事。
这些东西都要归置起来,即便住到贾家,东西也不需要全带着。
就得是一副走亲戚的样子,随时准备走人。
需要什么,打发人回来取就是了。
而且家里的下人来来往往,贾家想拘着他们姐妹,只怕也是不容易的。
林雨杨遵从姐姐的意思,给每位帮忙的兵卒,都准备了谢礼。
送到各自的家里。
而不是简单的给了打赏的银子。
把这些人平等看待,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让林平订了上等的席面,一一敬了酒,才道:家父管得严,不让饮酒。
让管家陪着各位大哥吧。
众人见林家这般的行事,心里自然是熨帖。
又见这少爷也不过十二三岁的模样,还是个孩子。
也都善意的一哄而笑,请他自便。
姐姐说的对,好名声就是这么积攒的。
再说了,自己跟姐姐都是从苦里挣出来,哪里会看轻了别人。
这些人为了家小挣命,比那些纨绔可敬多了。
王熙凤到的时候,已经下半晌了。
林家自是忙而不乱。
林黛玉甚至还睡了一觉。
这林家在京里的老宅她第一次回来,可看屋里的布置,都是自己喜欢的。
就知道姐姐提前打发人来收拾的。
现在才是二月天,京城还是很冷,屋里的地龙却烧的很旺。
屋子的四角放着青花的大缸,缸里存着水,所以,也不显得干燥。
水里又插了水仙,散着悠悠的香气。
让人心情不由的就好了起来。
跟贾家比起来,还是自家更舒服。
林雨桐在正厅接待了王熙凤:是二嫂子来了啊。
你看我这正忙着呢。
原想着收拾好了,就去给老太太请安,不想倒是劳烦嫂子跑了这一趟。
王熙凤一怔。
还真是自己见识浅了。
以为好姑娘都生在了贾家,却没想到这位容色较之宝钗黛玉,倒也不让分毫。
就只这通身的气度,只怕家里的几位姑娘都要输上一筹。
人人都说自己这性子,平常的男儿也比不过。
见了这位才知道,多数男儿也不及她看上去英气洒脱。
真真是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