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314章 那个年月(43)二更

第314章 那个年月(43)二更

2025-04-03 17:30:28

印长天被尿在身上了,还无声的张着嘴笑,怕吵醒了孩子。

这边扭头就笑道:这小子能干!四爷就笑,这是老三,夜生。

印长天抹了一把脸,感觉是笑的脸疼一样,看的出来,能看见三个孩子他是真高兴。

众人都到了外间,印长天才小声道,隔离的那一年,你才十岁。

没想到如今出来了,就能看见孙子了。

日子可过的真是……漫长,又飞快。

漫长是说那日子难熬,熬的人觉得总也看不到头。

飞快的感觉,四爷更能理解。

眨眼,孩子们大了。

眨眼,孩子们都已经做人父母了。

何尝又不是感叹岁月虚度了。

印长天看着林雨桐就道,辛苦你了,桐桐。

地震那晚生产,还是三个。

不用说也知道受的什么苦。

你放心,现在家里人多,总能照看来的。

屋子里的饭菜,已经做好了。

简朴还是简朴的,玉米面的馒头,小米粥。

一叠子酸萝卜,一碟子酱菜。

倒是有一碗辣子炒的腊肉。

桌上唯一一碗面条,印长天放在了林雨桐前面,好好吃饭,一个人吃四个人的饭。

孩子的营养要紧。

林雨桐哪里好意思,小米粥养人,挺好的。

爸吃。

她把面条推过去。

印长天不答应,快吃。

大人怎么样都行,孩子不能饿着。

四爷点点头,吃,是父亲的心意。

印薇也跟着点头,赶紧吃。

我们那行礼里有两箱子鸡蛋,从明儿起,一天至少得吃四五个鸡蛋。

林雨桐应了一声,生鸡蛋怎么带过的。

不怕路上磕碰坏了。

郭永红本来有些拘束,但现在瞧着,人还都不难相处,就笑道:五个一起,用旧报纸包了,一个个的排好。

用木渣子填满,挤火车都没事。

办法还真是人想出来的。

为了改善伙食,真是什么办法都想了。

印薇就道:老是四处淘换也不是办法。

说着,她就问印长天,爸,这院子不小,养几只母鸡吧。

孩子们再大点,一天得吃一个鸡蛋。

您这身体也还得养着。

养!养。

印长天点头,我这身体没事,孩子是得加营养的。

林雨桐跟四爷对视一眼,心里不是没有感触。

但这好处和坏处都体现出来的,那就是空间里有些东西,再不敢随意的往出拿了。

除非搬出去。

可不说带暖气的房子好不好买,就只印长天这样子,估计是不大乐意他们把孩子带走。

一大家子,估计得在一起住几年。

林雨桐挑着吃面条,里面下了白菜叶子,还有两个荷包蛋。

应该是考虑到要奶孩子,所以,盐很轻。

吃完饭,林雨桐见孩子还没醒,就要收拾碗筷。

被印薇拦了。

你的脸都成黄的了,以前什么气色,现在什么气色。

赶紧歇着去。

有我呢。

林雨桐只得回屋子歇着去了。

屋子分里外间。

里面一个大的双人床,床边是一个四面带围栏的婴儿床。

另一边放着一个床头柜,床头柜上放着台灯,还是拉线的那种台灯。

靠墙还有衣柜。

所有的家具还带着点西洋家具的特点。

她想,这大概也是没收的那些jia的资产。

如今都成了没主的东西了。

外面比里面简朴。

刚一进门,一侧是空书架,一侧是放置洗脸盆的架子。

上下放着两个崭新的盆。

搭着两条新毛巾。

正对着门,是一套老式的沙发,中间围着一个茶几。

茶几上放着几个白瓷带盖的那种杯子。

靠着内室门的位置,并列放在两个长桌子,拼凑在一起,倒是接近四方了,有些陈旧,上面又铺了一块毛玻璃。

桌子上放着两个热水壶,是那种竹子编制的外壳。

桌子两侧,放着两把椅子。

都是水泥铺的地面,只有进门的地方,水泥有点损坏,其他的,还算平整。

林雨桐里里外外看了一遍,才觉得有点家的样子了。

最叫林雨桐满意的是,从门房到厢房,两侧原本就有一个狭小的空间的。

改造的时候,改造成了厕所。

虽然不是马桶,但也是冲水的。

老爷子是个细心的人,大概知道这院子住的有儿子媳妇,闺女女婿,平时不方便,就在厕所门上挂了男女的牌子。

避免生活中的尴尬。

终于有点现代的气息了。

如今已经进入了寒冬,林雨桐穿着毛衣在屋里,也不觉得冷。

她靠在床头上,睡不着。

隔着窗户……对了!玻璃窗户,简直太好了。

隔着窗户,看见外面飞起的雪花。

院子不大,盖的严严实实。

中间有一颗枣树,有些年代的。

一个人合围都未必抱得住。

枝干伸开,能遮挡住大半个院子。

想必夏天肯定不热。

枣树的前面,是水笼头,绑着稻草,这是防止被冻住的。

水龙头下面是水泥做出来的水池子。

前面的门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房。

东西两厢,四个屋子,只怕一个孩子分了一间。

老爷子一个人住在正屋,两个次间一个是书房,一个是卧室。

正堂当客厅用。

瞧着两个角房还锁着门,老爷子说是给孙子孙女们预备的。

林雨桐觉得,要是自己这一辈子,也有这样的一套房,能住到老。

那就真是太好了。

什么别墅的,她不向往。

她还真就喜欢这样的,到处都是生活的气息。

四爷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林雨桐边坐在被窝里给孩子喂奶,边跟四爷说自己的打算。

你就是喜欢四合院。

四爷笑着道,即便以后这样的老院子都没了,难道还不能自己盖了。

原汁原味的再给你盖一个。

至于历史不历史的,他们其实没那么执着。

从历史里走来的人,不会在乎那些。

林雨桐点点头,也对。

有钱什么都不是问题。

她问起了其他人,老家那边呢?回来吗?回来。

明儿我去接去。

四爷将衣服脱了。

才去拿了盆子,倒了热水进来,今儿就别折腾的洗澡了。

门挨着门住着呢。

有点响动都惊醒了。

烫烫脚。

林雨桐刚把孩子放好,脚就被四爷拉下去了。

我自己来。

别动。

四爷按住她,爷也伺候你一会。

说着,就真弯下腰,去给她洗脚。

林雨桐眼圈马上就红了。

将脸撇在一边不敢看他。

今儿抱着孩子,胳膊都抖了。

四爷问道,你这身体还得养着。

如今,父亲也没什么事,大姐也闲着。

有人帮着照看,省力气多了。

你也歇一歇。

等孩子断奶了,可得好好吃药调理。

别大意。

嗯!林雨桐闷闷的应了一声。

四爷给她把脚擦了,一抬头,见她眼圈还是红的,就笑,一把年纪了,快别动不动就这样。

说着,坐在床沿上,趁着水还热,也简单的洗了洗。

林雨桐躺着,想起什么似得问道:那咱们这么多人,在城里吃什么。

老爷子的现在应该会领一部分补贴,但一大家子,这哪里能够呢?父亲的意思,大姐这些年受苦了,他想将大姐留在身边。

暂时先不安排,等休息上一两年,挂在机‘’关事务局,清闲的过日子就行。

姐夫那边,过了年就去派出所上班。

离这里有点远,走着得一个来小时。

不是很方便。

不过姐夫倒是挺满意。

走着远,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

林雨桐问道。

四爷手一顿,对!得先弄几辆自行车去。

这来来回回的都方便。

得要票的。

林雨桐问道。

看来还得咱们俩去。

四爷起身将水端到外间,回来挤到把被窝里才道,反正得回一趟你家。

孩子暂时先不带。

到时候,给咱们的院子放点东西,我也好想办法倒腾去。

林雨桐应了一声,有奶粉,有奶瓶,家里还有印薇,出去半天应该没事。

至于咱们,孩子小,也不急。

咱们手里攒了不少,家里的开销,我会安排。

你安心养身体。

说着,就拍了拍林雨桐,睡。

这边两口子说着打算,隔壁印薇和郭永红也兴奋。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如今这日子跟做梦似得。

印薇对于陪伴父亲,没什么不满。

父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

女儿比媳妇更方便。

就是有点心疼郭永红,一天走一个来回,就得三个小时。

郭永红笑道:这有啥呀。

咱们的ha尔滨,就近便了也没差到哪里去。

他在老家,没亲没故。

结了婚,媳妇就是亲人了。

这边一大家子,相互有个照应。

再说了,印辰跟他当了这么些年的兄弟,不是亲的,也跟亲的一样了。

没啥不适应的。

他就是吃百家饭长大了,一个人的日子实在是过怕了。

不觉得住在岳家有什么不好。

不过,要是单位分房子,咱们还是要争取的。

印薇点点头,是得争取。

总得有自己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林雨桐把三只小的喂饱,叫四爷看着孩子,她就去帮印薇做饭了。

在城里做饭,尤其是人口多的情况,简直能把人急死。

跟东北那种大火可劲的烧可不一样。

如今这厨房,就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煤油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