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昆回来穿的衣服实在是不像样了。
屋里暖和,林雨桐瞧着他身上穿的是老爷子的一件旧衬衫。
她也是在靠山屯的时候,就见过这样的,光身子穿棉袄,风一吹,全往里面灌。
也就是小伙子火气大,要不然还真不一定受得住。
可见在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但想起回回给自家寄的东西,那真是不算少。
可能都是他八成的收入。
林雨桐就道:是自家人,二哥干嘛客气。
每一回给那么多东西……我就一个人,老幺他拖家带口的,尤其是三个孩子……我接到信的时候都懵了……这可咋养活……我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人不饿,横竖不能叫孩子受委屈不是?就算我真的没饭吃了,把脸往衣兜里一揣,干脆不要脸,东家蹭一顿,西家蹭一顿,也就活过来了。
印昆说着,就带了几分无赖的样子。
等抱着孩子回到屋里,林雨桐就说,印昆这人真不错。
四爷点点头。
有点像是老九对老十,不管自己有没有,只要老十开口,就没见不给的。
有时候,就算老十不开口,老九有了好东西,都先给老十留一份。
林雨桐就收拾了两套兵团发下来的新军装。
一套单的,一套棉的,连袜子带鞋都有,更有一件崭新的军大衣。
这在现在还都是流行的。
还有两套棉布做的衬衫,衬裤。
都是没上过身的。
反正两人的身量差不多。
四爷接过来,就送过去。
林雨桐喂了孩子,四爷还不见回来。
都睡了一觉了,才听见门响。
四爷裹着一身寒气进来。
他不敢进里屋,怕凉气惊了孩子。
林雨桐听见他在外间脱衣服。
闲聊了?林雨桐问道。
四爷点点头,刚好姐夫也在那边,就说了一会子话。
他也想知道云南那边的事。
不能回来探亲吗?林雨桐问道。
看过年能不能回来。
四爷说了一声。
林雨桐把他的手握在手里暖,今年要是回来,就能过一个团圆年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林雨桐喂饱三个孩子。
将他们抱到正屋。
奶粉奶瓶尿布,还有更换的衣服,都给放好,才有出门。
印长天就道:跟你爸妈问好。
就说等我这边问题处理清楚了,就登门拜访。
林雨桐应了一声。
才跟四爷两人出了门。
出了胡同,走了都有二里地,才到大马路上。
有人力三轮就上来招徕生意。
人力车是旧自行车改装的,顺口就问了价钱。
三毛钱,有粮票的话,二两也行。
小伙子一口京片子。
知青。
四爷问了一声。
那小伙子一笑,看出来了?然后也不用人问,他就继续道,没办法,回不了城。
我爸妈年纪都大了,年前我爸摔伤了腿,连个能背着他上厕所的人都没有。
我是独生子。
不回来怎么办?可回来了,户口,粮油关系都转不回来。
我一个大小伙子,总不能抢了爹妈的口粮。
自己给自己找口饭吃。
过一天算一天。
总得熬过去不是?只怕有人会管。
林雨桐小声提醒道。
那小伙子一笑,大家都心善,一看就知道我是咋回事。
碰见检查的,大家都替我瞒着,说我是他们亲戚。
自家人帮忙的。
时间长了,那监管的大爷肯定也知道了。
他每回都问,每回都睁一眼闭一只眼。
他家的两个孩子还在新疆呢。
都能体谅,还是好人多啊。
有的大爷大娘,给了钱给了粮票还时不时的给我塞两根葱三头蒜的。
反正回来一个来月了,也能养活自己。
一天里隔上一段时间回家给我爸翻个身,上个厕所。
家里也照应得到。
能像他这样拉下脸来的,还真是不多。
到了自家买好的小院,四爷拿了十块钱十斤粮票塞给他,你是个孝子。
拿着。
我们也是知青。
先借给你,等以后你再还我,我家就住胡同里。
说着,就拉着林雨桐,往家走。
那小伙子看着走远的两人,还真是……到处都有好人。
到了自家的小院,看见屋里屋外打扫的都挺干净的。
可就是不像住过人的样子。
云师傅没住?林雨桐惊讶的问四爷。
四爷皱眉,这位云师傅,还真是……怕连累咱们。
没住。
一会先去瞧瞧他。
林雨桐点点头。
到了机械厂,才知道云师傅被什么研究所要去了。
昨天才走。
跟云师傅一个办公室的马师傅将一封信交给四爷。
四爷打开,信上写着一个地址,另外就是归还当初给他的钥匙。
林雨桐把信封里的钥匙倒出来,收好。
才告辞出来。
都快出了机械厂的门了,后面才传来脚步声,等等。
林雨桐回头,是韩春霞。
听说你们有孩子了。
我孙子孙女呢?带回来了吗?韩春霞问两人。
知道的挺详细。
四爷不说话,林雨桐就不好不说话。
她反问道:连您都知道了?怎么能不知道呢?韩春霞焦急的道,刘建军回来探亲,才跟我说的。
说是生在地震那晚,生了三个……她说到孩子,显得很高兴。
刘建军就是火车上那位,分到了林场。
林雨桐生了三个的事,都当稀奇事传的挺远。
韩春霞转头看四爷,要不这么办,咱们厂,开始允许子女接班了。
印臻顶我的班,我退休回去给你们看孩子。
你们也能回城了。
这个小林,不也是北京的吗?你父母在哪个单位啊?看接你爸或者你妈的班行不行。
你们三个孩子,这当爹妈得体谅难处。
你回去好好做做你父母的工作。
这个申请啊,得抓紧,有时候它不好批,拖一两年也有的。
四爷看着韩春霞就有些复杂。
这是因为云师傅走了,所以,想叫自己回来了。
他拿了二十块钱塞给她,拿着。
以后我按月给你送来。
孩子我父亲看着呢。
我们的关系也马上调回来了……韩春霞的脸一下就掉下去了,你知道不知道……她四下看了看,然后才低声道,他是反……革命啊!你看着如今的局势好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开始算旧账了?你不光是自己陷进去,你还把我孙子孙女陷进去……四爷不想听了,转身拉着林雨桐就走。
在路上,四爷才道:以后奉养给的充足点。
孩子的事,千万别让她插手,她脑子,不清楚。
这样的人不能教孩子。
我知道你心软,但有些事情,不能妥协。
林雨桐点点头,知道。
容易脑子热的人,比较容易被别人左右。
所以,确实不能心软。
再说了,等那几个继子结了婚,孩子恐怕还得她带。
家事上的是是非非,有时候真是说不清楚。
到了林家,已经是中午了。
一家人刚吃了饭,林雨桐和四爷就到了。
林妈拉着林雨桐,你身子怎么样?不养两三年都不行。
娘家人先问自己好不好,婆家人都是先看了孩子,才想起孩子妈的。
人心,就差那么一点点。
没事,这不好好的吗?林雨桐跟四爷坐下。
林大嫂就去给两人做饭了。
孩子呢?林爸爸问四爷。
天冷,就没带过来。
我爸跟我姐看着呢。
四爷看了一圈,又给林雨桐使了个眼色。
这家里的气氛好似不对。
咋的了?林雨桐问道。
林大嫂看了林妈一眼,小妹又不是外人,说说又怎样?林爸就道:我跟你妈的意思,这不是厂里允许子女接班吗?想着,你在东北也不是个事,老幺在废品收购站,也不是个事。
不如我们老两口子退了,叫你们姐弟接班。
结果,老幺不愿意,就要在废品收购站待着。
那不是多出一个名额了。
你妈就说你大姐两口子如今添了个闺女,也难。
她的工资低,也辛苦,不如叫你大姐顶了她的班。
别看在后勤,可轻松呀。
就算把孩子带到食堂,也不影响工作。
也算是能顾家了。
可你二姐不乐意。
她跟咱们厂实习的一个小伙子处对象。
那小伙子家里是农村的,但是人家是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
出来就是干部。
她想进了厂子,要是结婚,一个是子弟兼职工,一个是实习大学生,厂里怎么也得给个四十平的房子。
她觉得,家里弄一套房子,比叫你大姐接班来的划算。
这不,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妈气的,这两天吃不下睡不着。
这糟心的。
一个是养孩子照顾家,一个是婚姻大事。
偏着谁,向着谁都是错的。
林雨桐就笑道:我的户口,粮油关系,年后就调回来了。
我不用接班了。
刚好大姐二姐一人一个。
林妈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就怕给了这个不给那个,叫她们怨恨我一辈子。
正说话,林二姐就掀帘子进来,谁怨恨您了?就跟你们说那不合算,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我们有了屋子,我们搬出去住。
您把给我和小妹的两间屋子,租出去,收的钱都给大姐补贴家用。
一个月十好几块钱呢。
孩子的事,就更好解决了,你跟我爸都不上班了,不看孩子干嘛啊?我怎么说,你们怎么都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