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冻梨泡在大盆子里解冻以后,咬破一点皮,吸里面凉凉的汁水,觉得真是美味。
印薇不能吃这寒凉的东西,怕自己嘴馋,就躲出去了。
印昆的事,瞒着老爷子。
老爷子最近,都在写材料。
也没什么精力管他们在干什么。
而且,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子弟,都回京城了。
狐朋狗友钻在一块,各自都有各自的门路。
所以找点吃的,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但叫林雨桐说,跟印昆相似的人,还真是不多。
大家对以后没有什么概念。
就那么混着。
印昆呢,好似真的在农村打磨出来了。
不管啥时候,认为把自己的肚子填饱了才是第一位的。
他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
骑着自行车下乡,费劲着呢。
晚上,印昆跟四爷,还有郭永红在外间喝酒。
林雨桐给炸了一盘子花生米,凉拌了白菜心,将粉皮也凉拌了。
就算是下酒菜了。
印昆就道:我在乡下自由散漫惯了,进国企的厂子,朝九晚五,还真是干不来。
再说了,这些年,什么都耽搁了。
厂子里,会技术的人才最吃香,我这样进去要么是苦力,要么是打杂。
一个月混上三瓜两枣,肯定不行啊。
我先这么折腾着。
看看往后的形式再说。
然后他就问四爷,你呢?你恐怕也没闲着。
光是那些细粮,自行车,牛奶,家里的熏肉,就证明你没闲着。
四爷就笑道,我这边三个孩子要养活呢,能闲着吗?印昆就点头,问道:你有你的路子,我也不问。
你能不能打听,谁手里还有黄金?有人要换。
林雨桐心里一跳,自家有有啊。
多的是!全都是金砖,金条。
以前攒着的,基本就没用过。
她轻轻的咳嗽了一声。
四爷就明白了什么意思了,他点点头,也不是弄不来。
怎么?谁要这个?印昆低声道:……有人想从南边……去香港……偷渡?四爷看了印昆一眼,……这人把稳吗?带外钞岂不是更方便?印昆白了一眼,这到了海上,谁能说清会遇上什么?泡了水,什么都没了。
这黄金多实在啊。
缝在裤腰带上,到了地方再去兑换。
方便。
再说了,现在的外汇监管多严。
谁能轻易换到。
四爷点点头,我能弄来,至于要跟他换什么,二哥看着办。
你要多少,提前告诉我一声就行。
三天内,一定能换到。
郭永红就小声问,这能开口换黄金,就说明他手里攥着的人脉多啊。
有这本事,在哪里过不好,跑到……那边……干什么去?遭罪。
印昆笑道:一个人一个想法。
谁说的清呢?等这场酒散了,林雨桐才问四爷,靠谱吗?四爷点点头,人家也不一定是真的去那边。
不过是趁着手里还有点权力,看着势头不对了,赶紧换点实在的东西。
姐夫那人老实,二哥怕他说漏嘴。
你也不想想,不管多紧俏的东西都能搞来,这来头就不小。
跑到那边去,家里不得跟着遭罪吗?所以,这事稳妥。
南边确实有跑出去的,但那京城里这些少爷们,没胆子冒这样的风险。
原来如此。
四爷和印昆忙忙叨叨的,但家里是真的慢慢的什么都不缺了。
门口的站岗的小伙子还在。
好像就是个摆设。
也没见起什么作用。
当值的时候,给人家东西人家是不要的。
但要是换岗的时候,塞俩鸡蛋什么,他们也不拒绝。
都到了腊月二十三,大门被敲响了。
印辰回家过年了。
一身军装,显得特别的干练。
林雨桐打了招呼,就在厨房做饭。
印薇也急着跟印辰说话去了,郭永红更是亲密战友。
就剩自己,不做饭怎么办啊?送客的饺子落地的面。
肉臊子面,吃起来也香喷喷的。
吃饭的时候,就听印辰笑道:……过了年,得直接去学校报到。
原来是被推荐上了军校。
这是喜事。
印长天就催促道:如今,情况能好点。
你们也抓紧点个人的事。
都老大不小了。
印辰啊,这有了稳定的家庭,对你是有好处的。
这是成熟,稳重的标志了。
因为我的问题,耽搁了你们的婚事。
像是小林这样,不怕牵连的姑娘少。
但好姑娘还多的是!如今,情况逐渐明朗,你们还是要抓紧的。
印辰点头,我那边,已经有对象了,等军校毕业,就结婚。
她也是军人家庭出身,是文工团的。
过年的时候,会过来拜访。
印长天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然后看向印昆,你小子呢?印昆三两口就将饭扒拉到嘴里,饱了!我进去看看我大侄女醒了没?说着,就颠了。
完全不接这个话茬。
过年了,十年来的第一个团圆年。
再加上印昆来回的折腾,竟然叫家里鸡鸭鱼肉都不缺了。
还弄了十多斤羊肉来,说是要涮锅子。
几斤牛肉,全剁成了饺子馅。
年三十晚上,大圆桌坐的满满的。
觥筹交错。
印长天浑身都舒坦,再过几年,这家里一桌就不够了。
再添几个孩子。
那就更热闹了。
酒喝得半醉,一个个的都呜呜的哭开了。
这十年的滋味,不说也罢。
大年初一,印辰的对象来拜访了。
手里提着两斤苹果,两个罐头,一盒麦乳精。
首先这姑娘是挺高挑的。
但是在这个家里,高挑并不显眼。
林雨桐自己都一米七,印薇也不相上下。
所以,这个优点体现不出来。
其次是气质。
但是很抱歉。
有当过皇后的人在一边对比,她也不十分显眼。
如果要说这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的话,那就是只要打眼一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人。
比如,在别人家做客,洗完手,要用她自己的手帕擦手。
然后,从兜里掏出雪花膏,细致的抹在手上。
这在后世,是十分常见的。
姑娘家常带着纸巾,护手霜,一点也不稀奇。
要真是一点都不讲究,还会有人劝你讲究点。
要早早的学会保养。
像是这样在文工团的演员,保养就是他们的一项工作。
林雨桐觉得这很正常,但别人却觉得这样的人不够朴素。
好似印辰都是第一次发现这姑娘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一般。
林雨桐就发现自从这姑娘进门,印辰一共皱了七次眉头。
到了饭点,林雨桐要去做饭。
这姑娘倒是起身,客气的道:要不要我帮忙。
不用。
第一次上门,只管坐着。
林雨桐赶紧拦了。
洗个手都这么讲究,平时肯定不下厨的。
烟熏火燎的对皮肤也不好。
在厨房里,印薇就小声道:太讲究了。
林雨桐点点头。
自己和印薇都是受过苦的,知道苦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现在九成九的知青,还在受这样的苦。
这个姑娘一看,就是家里没被波及的。
被保护的很好的娇娇女。
其实在什么时候,都不缺这样的姑娘。
本身不坏,但就是总让人觉得格格不入。
没有这十年的苦难,总归少了点共同的东西。
就是觉得,家里一掺和上这么个人,就马上有些不自在。
吃饭的时候,林雨桐发现,人家姑娘不止一次的捂鼻子。
这是嫌弃自家孩子了。
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冬天和下雨天,屋里的味道是会有一些的。
尤其是用尿布的孩子,更是避免不了。
家里除了定期的换气,什么清洁空气的东西都不能用。
有些孩子闻了会吐奶的。
所以,林雨桐特别的尴尬。
这种感觉真的让人觉得有点难受。
但是,又不得不说,这姑娘是个没心眼的人,要不然,不会做的这么明显。
印辰的脸都青了。
这姑娘是团长介绍的。
也是她主动追求自己的。
见过四次面。
觉得还算文静,他才考虑要结婚的。
但要是跟家里不合,这可怎么办?他明显感觉到了父亲不高兴了。
父亲住过牛棚,冬天还得出粪。
什么脏活累活没干过。
孩子身上,这一点点味道,真的难闻吗?奶香味,带点奶腥气,真的无法忍受到要捂着鼻子才能吃进去饭的程度吗?自家这侄子侄女伺候的精心着呢。
谁家养孩子都难养的这么仔细。
饭桌上,跟以往的热闹不同。
都没人说话。
人家都捂着鼻子了,想必是觉得恶心,吃不下。
也没人让着她吃菜。
印薇黑着脸,端着碗给孩子喂蛋羹去了。
林雨桐要去,印薇不让,吃你的饭去。
换着来。
等送走这姑娘了,林雨桐听见老爷子对印辰道:你的事,我也不管。
只是以后……你们不管在哪,都单过。
老子看着别扭。
晚上把孩子抱回去,林雨桐还在孩子身上闻了闻。
小孩子身上肯定有奶腥味的。
这谁家孩子身上都有的好。
我们才不臭呢!林雨桐把三个孩子塞进被窝了,喃喃的道。
四爷无奈的道,你怎么还吃心了?那倒没有。
林雨桐摇摇头,生活习惯的问题。
人家觉得咱们是乡下的土包子,浑身都沾着土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