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331章 那个年月(60)

第331章 那个年月(60)

2025-04-03 17:30:29

今儿印薇两口子都不在,郭永红他们单位有活动,两人一起去参加了。

李国芳带着孩子,回靠山屯了。

老家发来电报,她爹病了。

这就没办法耽搁了。

给买了卧铺的票,又给孩子带着奶粉奶瓶,拜托了熟人在车上照看。

才放心。

又给李队长发了电报,叫他到ha尔滨接人。

昨天李队长接到人,就回复了电报,林雨桐才放心。

所以,今儿,只有林雨桐做饭。

大热天的,吃什么热饭都不香。

只得做了酿皮子,出来晾凉了,切成条。

黄瓜丝和西红柿炒鸡蛋往里面一拌,就滋味十足。

等饭做好了,林雨桐就留这个梅抗美吃饭,到了饭点了,哪能不吃饭就回去呢?那就吃。

人家姑娘十分干脆。

印昆就解释,她打小到咱家就这样,不用当外人。

于是,还真是,人家连厨房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归置的,都能摸到。

大姐就是这习惯,多少年都没变过。

林雨桐点点头,是啊!家里的东西都是大姐拾掇的。

吃饭的时候,四爷才出来。

他关于梅抗美的印象有,但是肯定不是很深。

毕竟对于印臻来说,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人。

老爷子看起来很高兴,对于印昆这样不务正业的儿子,能有这么一个好媳妇,大概真是觉得烧了高香了。

整个夏天,这两人看着来来往往的,都挺热乎的。

就要开学了,出了两件事,彻底打乱了家里的节奏。

一件事是印薇怀孕了。

本来也没想到这么快身体能好。

但她体质稍微改善以后,怀孕还是有可能的。

反正,就是突然怀孕了。

这个孩子对年纪都不算小的两口子来说,那就是珍宝了。

可自家这三个孩子谁照看了?老爷子恢复工作了。

一个月有大半个月在下面的部队里。

李国芳那边,并没有按时过来。

她爹病的不轻,得在家伺候着。

儿媳妇总不如闺女伺候的方便。

带学校。

四爷看着睡熟的孩子,轻声道。

可不得带到学校吗?林雨桐收拾东西,床估计有点挤了。

回头得找两块木板搭上。

学校也不是没有带着孩子上学的夫妻。

人家都行,自家肯定也行。

东西都收拾好了,结果林爸林妈来了,孩子送我们那边就是了,还能委屈了孩子?虽然没有你们这边的情况好,但总比跟着你们在学校强。

小伟和丹丹都上托儿所了,只要你爸早上送,晚上接就行。

我们白天不是没事吗?能带的过来。

林雨桐看四爷,行不行?也不是不行。

但肯定得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

印薇拉着林雨桐,我真能看的过来,孩子没那么累人。

林雨桐哪里敢呢?这么大的孩子最是没有轻重的时候,万一冲撞了怎么办?没事。

林雨桐就道,我爸妈都闲着呢。

那边的家属院也都是住了好些年的街坊邻居同事了。

那么多眼睛盯着呢,出不了事。

于是三个小可怜,就被打包往姥姥姥爷家带了。

咱们得过去陪着住几天,要不然孩子在那边不能安心。

林雨桐低声道。

她突然有了不想上学的冲动。

觉得孩子真是可怜。

跟个包袱一样,这边一丢,那边一甩的。

尤其是这么大的孩子,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总是没有安全感的。

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咱们陪着过去住。

要是能适应,就放在那边,要是不适应,咱们就带着去学校。

这能有什么啊?四爷安慰他。

老爷子下了部队还没回来。

四爷也没有告诉一声的想法。

不用征求意见也知道,老爷子肯定是不乐意的叫孩子小小年纪就离开家的。

林家给林雨桐留下的屋子还在,已经收拾好了。

正对着门的就是一对沙发,中间放着一个单人的茶几。

周围放着几个墩子,墩子上裹着布垫子。

另一边是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的台阶,七八级台阶上面,就是一个占了大半个空间的大床。

床腿特别低,只比地面高处十几公分的高度。

住两个大人和三个孩子,也算是能挤得下。

两边都开着一个小窗户,透风没有任何问题。

这家具都是自己打的。

林雨桐小声问林妈。

林爸听见了,就笑道,都是我打的。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外面卖的沙发一对要一百多块,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自己打一对沙发,也才几块钱。

划算。

四爷往上面一坐,这弹簧可不好弄?有什么不好弄的?林爸摆摆手,给两盒好烟,家具厂的师父就给加工出来了。

这弹簧保证坐一辈子都不坏的。

上好的钢材,都是那些厂里的职工,当做废料拿出来,卖到废品站的。

老幺高价收,结果,现在都堆了一堆了。

厂里也不管?林雨桐又坐上去试了试,感觉还真是不比市场上现在卖的那种差。

谁管?如今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谁还把厂里的事当事?林爸爸说着话有些唏嘘,这十年,把咱们工人的心都给搅乱了。

林妈拿了用旧衣服做的窗帘过来,接话道,叫我说,这都不对。

做人做事咱们得凭着良心。

得对得起自己个拿的那点工资不是?咱们厂里,如今也成这样了。

你大哥这才当上车间主任几天呐,这世道就看着不一样的。

没一个人听招呼的。

上班以后,打牌的,喝酒的,管也管不住。

现在都不兴随便的整人了,谁也就更不怕谁了。

反正工资是国家给,最多就是扣点奖金。

一个月奖金最好的时候,也就十五块钱。

但这也不是想扣随便就能扣的。

得罪人不是?别人都不当真,就你自己个较劲。

发奖金花的又不是咱们自家的钱,管多显得多余。

林雨桐点点头,国企的铁饭碗,就是这么砸了的。

她转移话题道,爸怎么想起自己打家具了?林爸就苦笑道,你二姐那边要结婚,可这婚房里没这个不行,没那个也不行。

你二姐夫确实又是拿不出来。

咱们给买,也不是买不起。

可你大哥大嫂嘴上不说,心里不得有想法啊?你嫂子已经算是宽厚了,但咱们不能得寸进尺。

我反正也是闲着。

年轻时候学的那点木匠的活还没丢。

这沙发的弹簧就不说了,你再猜不出这沙发的扶手是用什么做的。

林雨桐压了压扶手,还颤悠悠的?什么做的?她确实好奇。

扁担!林妈翻了个白眼,你爸他花了八块钱,买了五根扁担。

一根扁担从中间分开,刚好够做一对扶手的。

不光林雨桐笑了,四爷都笑了,这是怎么想的?真是太有创意了。

没钱给闹的。

林爸叹了一声,你想啊,这一对沙发一百多,我给咱们家坐了两对沙发,带一个长沙发,怎么也值四五百块钱。

省下来的,就是挣下来的。

反正能用就行。

窗帘挂好,三个孩子就安置的睡下了。

林妈要去买菜,林雨桐不能干看着。

她对四爷道,你在家看着,我去买菜。

去。

四爷这会子对着手工的沙发有了兴趣,正跟林爸聊得热火朝天呢。

林妈拿了供应本,带着林雨桐往外走,咱们的鸡蛋供应,这个月买完了。

那您不早说……林雨桐自己也有本本的。

不用本本。

前头老赵家的闺女,也回城了。

知青办给分配了工作,就在咱们家跟前这门市部站柜台。

熟人过去,不看本也卖给咱们。

那姑娘机灵着呢。

才干了没几天,谁不说她干的好。

你说着bang都倒了两年了,怎么供应还这么紧张?经济倒退,已经接近崩溃。

不过,眼看着要快要好起来。

林雨桐搀着林妈的胳膊,轻声道,扛过这一年半载的,就都好了。

到了地方,门市上刚上了一扇子排骨。

林妈蹭一下就挤了进去,闺女,快。

今儿可是赶巧了。

林雨桐挤进去,好容易,买到三斤排骨。

八毛钱一斤,差点挤破了脑袋。

给我大外孙补补。

还是三个宝贝疙瘩有口福。

林妈心满意足,这都有小一年,咱们家没赶上卖排骨了。

林雨桐心说,我宁愿不吃,也不去受这个罪。

挤死个人!另一边的柜台,有个长相秀气的姑娘冲母女俩笑,下次再有,我给打给大妈提前留一份出来。

那就谢谢了。

林雨桐记忆里认识她,叫赵婷。

跟我你还客气什么啊。

赵婷说着就一笑,听说你是大学生了,你瞧瞧,我只能卖菜了。

然后弯腰,就捡了鸡蛋放在一个亮着灯的箱子上。

这是要照一照鸡蛋是不是坏了。

这是从湖北拉来的,光是路上就得二十多天,又是大热天的时候。

肯定有坏的。

你们看着点,坏的就挑出来。

生人来买是不给照的。

好坏看运气。

林妈应了一声。

林雨桐正觉得新鲜,一扭头,竟然看到一个熟悉的人。

杨柳。

就见她一身蓝褂子,在那边正在卖茄子。

就听她道:二分钱一斤,不能挑的。

还真是她。

她是上海人,怎么跑到京城卖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