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看见林雨桐,没有躲闪,反而十分自然的朝林雨桐招手,是林雨桐?林雨桐见林妈正在往篮子里拾鸡蛋,就笑着走了过去,我以为你会回上海。
我当然也想回上海,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爸爸的工作我哥哥接班了,妈妈的工作弟弟接班了。
我要想回上海,还得等。
杨柳说着,就把下面一箱子西红柿摆出来,赶紧挑,新鲜。
四分一斤,不要你的本本。
如今的西红柿可没打过什么催熟的东西,瞧着半青半红的,其实里面都熟的差不多了。
林雨桐挑了一堆,五斤多,杨柳只按五斤算钱,两毛钱。
你是结婚跟着爱人的户口来的?林雨桐问道。
杨柳摇摇头,哪里有这样的运道,刚好能碰上这么好事。
我是远房的表叔在京城,他家的孩子前两年wudou的时候死掉了。
我过继到他们家,才提前回来的。
你不要看我在这里卖菜就瞧不起人,比起扫大街,掏厕所,可体面多了。
说着,压低声音道,关键是,买东西不用本。
多好呀。
显得很高兴,也没见往日的刻薄。
是挺好的。
如今回来能安置这样的工作,那绝对得算是运气好的。
这可是铁饭碗。
全都是国营的。
林雨桐点头认同。
可不是!那些进了集体单位的,才是真的愁人。
工资低,保障到底有限。
她说着就低声道,你知道这周围哪里有夜校补习班。
哪怕明年考上个中专,也能换个更稳妥的工作。
她不好意思的一笑,还是得顾着点体面,你说是?我刚回来,这周围的人不熟……街口就有一家,街道办办的。
你去试试。
林雨桐指了个地方,就拿起篮子,准备要走。
杨柳也没拦着,有空一起说话。
竟是和气的叫人觉得惊诧。
林妈拉着林雨桐往回走,怎么了?认识啊?以前插队的时候认识的,说了两句话,关系一般,没想到几年不见,人变了好些。
林雨桐压低了声音道。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样的人在哪都过的不会差。
林妈也笑道,以前整人的那些人,如今换一张笑脸,该团结的还是要团结的。
您可真不愧是劳模。
林雨桐笑道。
在食堂这样的地方干活,退休了,还得了一个劳模的称号。
可见干的有多踏实,反正是再怎么艰难,也没拿过食堂的一根葱,一棵蒜。
思想觉悟绝对高。
林妈如今可自豪着呢,你大姐这一点随我。
踏实。
你们别觉得老实人怎么吃亏,我跟你说,老实人就算是发达不了,但从来走不了折子。
活的踏实。
林雨桐赶紧点头,您说的对。
老人说了话,那都是活了一辈子的哲学。
她转移话题,如今知青回城,咱们这厂子也进了不少人。
可不咋的?林妈跟着道,有些小伙子,分到了煤球厂,干的都是苦力。
就是临时的搬运工,也抢着有人干。
咱们老幺那个废品收购点,一个人都闲着半天,如今又分来两个小姑娘。
两人说着话,就回了家。
在院子里,就能听到三个小的在里面哼哼呢。
林雨桐进屋,上了上面,见三个躺在床上,一个比一个会哼哼。
见到她,哼哼的更起劲了,说是要回家。
回家干什么?爸爸妈妈跟你们一块住呢?林雨桐拿了外套给孩子们穿,乖!看电视。
雨声憋着嘴。
姥姥……没有!震生接话道。
夜生摇头,然后点头。
好像在说,他们家真的没有。
林雨桐和四爷面面相觑。
还真是,很多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想改也难。
明儿出去买一个。
好容易将小祖宗哄好,第二天,两百多块钱买了一个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
林家没有这个,搬回来一个,一家子都新鲜。
林二姐最近看什么都不顺眼,撇嘴道:我说你一回来住,就给爸妈添了这么一个大件。
这以后我们大姐是不是也得给爸妈买那个什么电冰箱,洗衣机。
我说二姐,我可没得罪你啊。
不买一个行吗,我们这三个小祖宗,可不答应。
林雨桐让孩子在床上排排坐看电视了,才对林二姐道你说你们这花钱太大手大脚了。
林爸心疼的直摇头。
觉得看的不如电影清楚。
林二姐接话道:妹夫她爸爸,十年的工资补发下来,好几万呢。
这点钱给三个宝贝孙子花用,不值当什么。
您只当跟着外孙占便宜了。
林雨桐一笑,也不解释。
确实,老爷子十年的工资加上补助补发了两万多块钱,虽然不是好几万那么夸张,但是也绝对算的上一笔巨款。
而且老爷子的工资一个月两百多块。
又基本没花销,比一般的人家的日子是好过很多。
就算这些子女如今都不上班,家里也宽裕。
这也就是家里一贯大手大脚,却从来也没人觉得奇怪的原因。
这些收入都是明摆着的。
只要一算都能明白。
反正在林家看来,四爷如今就是带着老婆孩子啃老呢。
但因为两口子都是大学生,前程可期。
没人觉得不合适。
毕竟只是暂时的嘛。
林妈叮嘱林雨桐,就算那边亲家再怎么宽裕,姑爷也兄弟姐妹好几个,老偏着你们,可别闹出意见才好。
林雨桐笑着应了。
林爸就道:在咱们家先放着,等孩子们回去的时候,电视再还给他们。
孩子们置办点家当不容易。
四爷就道:这话就见外了,抱来就是给两老买的。
我们还有好几年毕业呢。
还能把这个抱到学校去呀?晚上小伟从幼儿园回来就道,我们家也有一个。
孩子是想显摆,但是这句话却叫屋里的人都一愣。
你们家有一个?还是你姥姥家有一个?林二姐看了林爸林妈的脸色,然后逗小伟说话。
都有。
我爸买的。
小伟咬了一口排骨肉,含糊的道。
林二姐就耻笑了一声,听见了,爸妈!人家给自家买了,给老丈人家也买了,就是没给二老买。
可别说什么留着我们这些姑娘在家里住,是大哥大嫂宽厚的话了。
人家跟娘家不也一样亲近。
您这电视不也得桐桐这个当闺女的给您买。
二姐!林雨亭瞪眼,你气不顺归气不顺啊。
少挑事。
你怎么就知道是大嫂给娘家买的,不是娘家给大嫂买的。
要真是人家小伟的舅舅给大嫂买的,大嫂就算是搬过来了,咱们一家有脸看吗?再说了,小伟从月子里就是人家大嫂娘家妈给照看的。
一直照看到去年才接回来。
光是麻烦人家这么久,买个电视怎么了?别搅事。
林雨桐头疼了,这住在一处,就这这点不好。
家长里短,磕磕碰碰,都是避免不了的。
就比如大姐和大姐夫,回来看见电视就不说话了。
毕竟一样是姑娘姑爷,人家送孩子过来,给钱给东西,给买电视。
他们却什么都帮不了,还得父母给搭把手。
脸上过不去。
第二天,林大哥跟林大嫂就来了。
跟林爸林妈解释。
……人家这想给孩子安置个好工作,顺利回城。
这才求上门的。
就两张电视机票。
林大哥低声道,我们的钱不够,还是孩子老爷给贴补了二十块钱。
那张票就给了那边。
可这事不能给我妈知道啊。
我妈的觉悟……非得叫我送回去不可。
林大嫂就道,大冷天的,大伟天天去别人家看电视。
人家还不待见,我想着这也不是什么钱,或者贵重的东西,收电视机票也不算受贿。
再说了,买电视的钱也都是咱们家自己掏的。
横竖都这样了,不管真假,林爸林妈都没有多说什么。
买了就看呗。
孩子去别人家到底不方便。
但林爸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好受的。
要不是大孙子一口说破了,还不知道要隐瞒到什么时候去呢。
有事了愿意跟老丈人家商量,也不跟自己个爹妈兄弟说了一声,不是心里远了是什么?反正是不得劲。
等四爷给自家孩子和小伟丹丹都订了牛奶,林大姐就拿了钱过来要塞给林雨桐,你们没有什么收入,再要你的补贴,我成什么人了?林雨桐都没治了。
十三块钱一个月,对于林大姐两口子绝对算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最后林雨桐只收了五块,她压低声音道,这是从熟人那里想的办法。
没那么贵。
出来兑水,哪里挤不出这一斤半斤的。
林大姐是老实,但是不笨,成。
大姐记下你的人情。
林雨桐回头就把钱给林妈了,给孩子们多买点好吃的。
我大姐也真是的,分的那么清楚。
你大姐自尊心强,不爱占便宜。
林妈叹了一声,你姐夫每个月得拿一半的工资回家养活弟弟。
过的是艰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