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372章 那个年月(101)四更

第372章 那个年月(101)四更

2025-04-03 17:30:30

从京城回来,带了四个孩子。

这个小子是谁啊?一进楼道,就有人问。

四爷笑着道:我侄儿,我大哥家的。

拉倒吧。

有人又道,你大哥不是刚结婚吗?二婚?没听说啊。

正经的原配。

之前在部队办的是集体婚礼,如今两人都从战场上回来了,也都全须全尾的,老爷子就请大家去热热闹闹。

四爷这话说的都是实话,但是叫人听着,就肯定是误会了。

当成是两人办了集体婚礼,有了孩子了。

然后上了战场,活着回来了,家里做长辈的给补办了一次婚礼。

一准都是这么想的。

叫什么名字啊,小伙子眼睛真大。

又有人问。

江淮。

江淮笑着回了一句。

印江淮啊。

那人就道。

江淮愣了一下,才‘嗯’了一声。

等到了屋里,江淮还有些愣愣的,转脸小声问四爷,三叔,我到底姓什么?四爷叹了一声,你姓江,你爸爸是江河。

可是我不记得我爸爸。

江淮眼圈一红,连我妈我也不记得长什么样了?林雨桐对这些姓氏其实看的很淡,那你就跟着姓印,叫印江淮。

将来,你长大了,想要自己的名字了,可以改回来。

或者,等你有孩子了,还叫孩子姓江。

现在你就是印江淮,你爸爸是印辰,你妈妈叫胡枫。

你爷爷是印长天。

这里是你三叔家。

屋里那三只小猪是你的弟弟妹妹,好不好?你爸爸妈妈那边没有学校,所以,叫你在三叔三婶这边上学,等那边条件好了,就接你回去。

别人问你,你就这么说。

江淮扭头看四爷,三叔,行吗?行!四爷揉了揉江淮的脑袋,就这么说吧。

林雨桐进屋子给江淮收拾床铺。

睡三个孩子不算挤。

把靠墙的箱子收起来,铺上被褥,就行了。

三个孩子有的东西,也准备了一份给江淮,就算是把家给安顿下来了。

孩子们离开学还有半个月,但是江淮还没有上过学,如今要插班,就得把上学期的东西都补起来。

我差不多都会。

江淮拿着书,眼睛亮晶晶的。

别人上课的时候,我在教室外面听了。

真有毅力。

于是,跟着云师傅学外语和跟着何田学音乐的,又多了一个。

这孩子谦让,自家的三个小的,也不是会欺负人的孩子,没两天,就‘大哥’‘大哥’叫的挺亲热的。

正月十五之前都算是过年。

林雨桐和四爷也开始拜访所里的领导了。

只送东西不留饭,匆匆的跑了一遍。

这时候拜年,都是拿上一瓶罐头,一斤最普通的江米条,就算是能拿得出手了。

去领导家,带上一瓶好酒,一条好烟,这绝对算是贵重。

农村走亲戚,还都是拿着蒸出来的花馒头。

胖婶给林雨桐的回礼,就是自家做的饼子。

这种饼子她做了不少。

就是黑面烙饼,给饼子里填充点葱花之类的调味,然后做成跟月饼差不多大,但却薄上不少的饼子,为了美观,就用竹编的漏勺摁在面团上,上面就有了一些纹路。

然后搁在锅里烙熟。

走亲戚或是拜年送礼的时候,拿上七八个饼子,用麻纸一包,当点心送人。

像胖婶这样俭省的人占了大部分。

过年,光是亲戚同事,就得好几十家,光是买点心,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再说了,有些人拜年送的东西不贵,要是还礼给的多了,就不上算了。

现在的日子是好过点了,但还真不到不在乎这些事的份上。

林雨桐送了一瓶罐头,一包点心。

她回了一碗炸油糕,一包烙饼。

林雨桐无语了半天,将油糕给几个孩子端过去了,吃完了,记得洗手。

油乎乎的别往被子上抓。

到了晚上,所长亲自登门了,还给孩子带了一网兜的苹果。

林雨桐赶紧把人让进来,领导亲自登门,不用问,也知道是有事相求。

所长姓张,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领导。

求下属办事,还有些不好开口。

倒不是我的私事,就是想着,给咱们这楼里装一部电话。

张所长摇摇头,这报告打上去都一年半了,一点音信也没有。

林雨桐恍然,这个时候装电话,那是千万万难的。

要是私人住户的,那得看级别,只有司局级以上的,才有资格装电话。

而且这初装费,在一千左右,一般家庭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

就是这样,那也不是想装就能装的,光是京城,司局级的领导得有多少啊。

什么时候能排上号?这真是托关系走后门,能在半年一年内给装上,就得阿弥陀佛了。

在后世那种人手一两部手机境况下的人来看,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张所长摇头道:咱们所里有一部电话,我家里有一部电话。

可这电话一多,我家里都成了大家的传达室了。

一天到晚的,电话响个不停,大家留电话号码,全留的是我家的。

要说是好处嘛,也不是没有。

就是各家的家庭情况,家庭关系,我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那些小年轻,搞对象也留了我家的电话,我就省劲了,连他们的思想情况,都掌握了。

这话说的颇有些自我调侃的意思。

走后门办事,这是常有的,但是走后门装电话,林雨桐以前不明白,等真到了这个氛围,才真的懂了。

这玩意不走后门真不行。

张所长就跟四爷道:只要能搭上话,咱们也按人家的行情走。

先把人请来,请李师傅好好做几个硬菜,酒是茅台。

安装的时候,好茶好烟毛巾,咱们也都准备。

给小工头再多一条烟。

这行情我都打听了。

可这就是想请人家,也得慢慢的排队。

这不是没招了吗?林雨桐心里一叹,这个年代,电话电力牛的能上天。

这些单位里一个打杂的,都恨不能白眼看人。

求爷爷告奶奶的,人家肯上门叫咱们巴结,就已经是天大的脸面了。

谁还敢谈什么服务质量。

这时候,可没‘投诉’这个词。

她突然意识到,其实‘投诉’真是一个好词。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四爷将事情给应下来了。

这事,怎么办?林雨桐都愁。

现在凡是能排着队的,都是干部领导。

谁知道人家身后站的是哪座神仙啊?想要排在这些人前面,该拿着猪头拜哪座庙门,她还真想不出来。

明天跟父亲说一声,这本来就是保密单位,就是私人电话,也该走专线。

四爷轻飘飘的扔下一句话,回屋看书去了。

林雨桐愣了一愣,就轻笑一声,看来这也是张所长的意思。

什么求人,全都是摆困难呢。

想把这些难处反应到上面罢了。

这么想着,一扭头就看见那一兜苹果了。

她扬声问,有苹果吃不吃?吃……一个比一个响亮。

就没有他们不吃的。

这时候能买到水果的,都算是家境不错的。

这苹果可不是什么红富士,而是很早很老的品种,叫秦冠。

果皮厚,耐储存。

如今瞧着个头只有大人的拳头大。

以后,这种品种慢慢被其他品种取代了,见的倒是少了。

其实吃起来,口感还是不错的。

三婶,我来削皮。

江淮从里面出来,要给林雨桐帮忙。

林雨桐怕他削到手,不用,你抓紧背单词去。

装电话的事,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算落定了。

是军部通信班的人,亲自来给楼里安装了一部电话。

林雨桐都可以预见,以后这一天到晚,嘈杂的电话声吵的人不得安宁的景象了。

楼梯门口放着一个桌子,桌子后面是收费员呆的地方。

但凡谁打电话,都得按照公共电话一般的收费。

胖婶成了这个接听电话,连带着收费的人。

电话一响,她就接起来,然后问清楚找谁,之后再挂了电话再去叫人。

若是人不在,她就得记下来电话人的信息,替人传话。

这个时候的共用电话费死贵。

肯定是没有煲电话粥的。

能三十秒说完,绝不说一分钟。

有急事先是发电报。

比发电报还急的事 ,才打电话。

但是年轻人,却更喜欢电话这种直接交流的方式。

要不然,所里也不用费这劲装电话了。

不过,对于胖婶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好活了。

为了不耽搁工作,竟然还把她家的锅灶搬到了楼门口的位置上。

十分认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