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周五晚上,几个孩子在急着赶作业。
因为周末回回城里,所以,他们得在周五晚上将作业写完。
四爷不知道在写什么,林雨桐拿着书啃,浓茶喝了一杯又续一杯,到如今再念书,才发现什么叫做岁月不饶人。
精力和脑力,感觉跟前两年差了很多。
书房的门,是推拉的玻璃门,外面响起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
林雨桐放下书,转过身。
来的肯定不是几个孩子。
他们要是有事是不会来敲门,都是在客厅里高声询问。
果然,见小芳推门进来。
她两只手无意识的放在前面,搓着衣服角,林大姐……有事?林雨桐问道。
她对这姑娘还是满意的,手脚麻利,眼里也有活。
明天家里是不是没人在?小芳低声问道。
林雨桐恍然,是啊。
我们回城里。
你自己在家吧。
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冰箱里都有。
我们周日晚上回来。
你只要准备后天晚上的晚饭就好。
不是……大姐!小芳低声道,我想问问,家里没人,我能不能不在家里呆着。
林雨桐一愣,你一个人不敢住?小芳连连摇头,不是……不是……我就是想进城,给我一个……老乡帮忙。
反正家里也没事……您放心,我星期天晚上肯定按时回来。
我不在家里吃饭,还给家里省了粮食。
要是实在不行,您扣我一点工资也行。
林雨桐指了指一边的凳子,坐吧。
坐下说。
小芳脸涨的通红,要是不行,就算了。
林雨桐就笑道:你去给你老乡帮忙,帮什么忙?家里的住家保姆,尤其是照顾孩子的,最怕的就是跟外面不好的人有牵扯。
小芳见林雨桐不像是恼了,才低声道:我老乡,在外面开了一家小饭馆,周末人多,我正好去搭把手。
四爷就抬头,你们都是农村的?小芳憨憨的一笑,是。
都是农村的。
农村出来打工的多吗?四爷也转过身问道。
小芳点点头,去年才一两个,今年多了一点。
大部分都去了深圳。
我跟着……老乡来了京城。
四爷将书合上,不是农村包产到户了吗?如今日子也该好过了,怎么都想着往城里跑?小芳不好意思的道:我们那里地少,家里的孩子又多。
分了田,也没多少。
家里有一两个劳力,就够用了。
出来打工,比在家里强。
手里也有点活钱。
原来如此。
四爷扭头看林雨桐,看来咱们不是学校,就是研究所待着,对外面社会变化,反应还真是够迟钝的。
林雨桐点点头,不管是学校还是研究所,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她转头对小芳道:那明天就一起走吧。
小芳赶紧站起来应了一声,这才欢喜的出去了。
四爷却再也没翻书,而是不知道想些什么。
林雨桐猜测,人口流动,农民工的出现,大概给了四爷一些什么不一样的触动。
好半晌才听四爷道:明天该去街上转一转,看一看。
第二天一家人进了城。
这次是林雨亭开着一辆面包车来接人的。
顺道将小芳送到靠近市区的一片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外面,是一溜的简易的棚子,几个平米大就是一间门脸,卖什么都有。
四爷将孩子留在车里,叫林雨亭看着。
自己和林雨桐饶有兴致的进了批发市场。
这里是蔬菜批发。
进进出出的板车,热闹的厉害。
小芳的老乡,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这里卖的是担担面。
来往的小贩,热乎乎的吃一碗,麻利的就忙去了。
虽然只有两张桌子,但是生意看起来还是很红火。
生意可还好?四爷站在外面看了半天,才过去问道。
那小伙子憨憨的一笑,挺好的。
一天到晚,人都不断。
天冷了卖热饭,天热了卖凉面。
啥子赚钱卖啥子。
林雨桐就小声问小芳,是你对象不?小芳红着脸不说话。
林雨桐就有些了然。
两人又在市场里转了转,才回到车上。
没见到这样的市场吧?林雨亭哈哈直笑,现在有些城乡结合部,全都是来城里打工的年轻人。
保姆,服务员,卖菜的,卖饭的。
反正城里人看不上的小买卖,他们都干。
尤其是温州人,大街小巷,全都是他们。
咱们城里,也有不少人闲着,但就是抹不开这个面。
觉得干这些营生丢脸。
宁肯在家里搓麻将,也坚决不干活。
搓麻将知道吧?哎呦,咱们厂子里就有不少不务正业的,整天干这个呢。
以前人打牌,都是扑克。
很少有麻将。
现在这玩意又露头了。
林雨桐见四爷不知道想什么,就跟林雨亭转移话题,你这面包车是新买的?刚买的。
可不敢叫爸妈知道。
林雨亭摇摇头,虽然不如小轿车体面,但这能拉货,能拉人,多好。
省了大劲了。
林雨桐点头,这是挺重实用性的。
不在乎面子不面子。
回到家,本来打算先去书店的,但是四爷一头埋进了书房,咱们明天再去,我先写点东西。
结果,这一耽搁就是一整天的时候。
吃饭都是林雨桐给他端进去的。
晚上熬了大半宿,第二天,两人去了B大,找了经济系,四爷原先的老师张教授。
这是你写的?张教授对这个学生还是有印象的。
听说去读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他还有些可惜。
没想到毕业几年了,还能静下心来做学问。
四爷点点头,人口的流动,推动城镇化建设。
但这其中所带来的好处与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张教授伸手戴上眼睛,用了大半个小时才将这篇文章看完,文章先留下,我还要再看看。
四爷没有犹豫,就站起身,要带着林雨桐告辞。
等一下。
张教授也跟着起身,你可以将这个问题当做一个大课题。
好好做出几篇好文章来。
说着,还递给四爷一张借书证,凡是想要什么资料,都去图书馆查。
四爷赶紧恭敬的应了下来。
出了门,林雨桐才知道,这位张教授可不是普通的教授。
而是国家在经济方面的顾问。
算得上是如今经济学上的泰山北斗。
难怪呢。
两人抬腿就去了图书馆,不光借了四爷要的书,连林雨桐需要的,也一并借了出来。
又顺便去看了程叔和冯姨。
如今,哪里都在改善居住环境,就是高校教师的居住环境得不到改善。
程叔苦笑道,清苦是真的清苦。
冯姨就笑着对林雨桐道:那也是他自己愿意的。
如今好些部委办的公司,不都是高薪聘请他们这些教授当顾问吗?想要挣钱还不容易?很有些挤兑的意思。
程叔哼了一声,哪里是什么顾问?分明就是花钱买我们这教授的招牌。
能花钱买的专家还是专家吗?能用金钱衡量的教授,还是教授吗?我宁愿饿死,我乐意。
这倔老头!陪着两人说了一会子闲话,这才从学校告辞。
要办的事都办了。
林雨桐就问四爷,接下来咱们去哪?去转转。
四爷说着,就拉着林雨桐的手。
繁华的街道,人挨着人。
到了十字路口,得看着红绿灯了。
街上的车流不断。
小胡同里乱窜的,不光是自行车,还有摩托车,带着轰鸣之声,路过的时候,喷着尾气。
惹得一片骂声。
骚包!还真是一天一个样,变化太大了。
四爷低声问林雨桐,还记得咱俩七四年回京城的时候吗?怎么可能不记得?十年了。
一眨眼的功夫一样。
林雨桐也有些感慨。
两人想起了从前,就去了一家东北菜馆,吃了一顿午饭。
以前找不见吃饭的地方,现在是满大街的饭馆子。
湘菜,鲁菜,东北菜,川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
林雨桐说着,就点了一份猪肉炖粉条子。
四爷就笑:就觉得这猪肉炖粉条,还是司务长做的最地道。
边吃饭,边追忆了一下当年的人和事。
两人溜溜达达的去看电影了。
如今一场电影得两毛钱。
但是看的人是真不多。
花钱买爆米花花费了一点时间,所以进去的时候,片头已经过了。
里面的人并不多,零零散散的坐着点人。
电影演到一半,不少人又都陆陆续续的走了。
林雨桐也不觉得好看,现在拍的片子,好像都是为了去国外的电影节得奖的。
一般人看不懂这玩意的内涵。
反正,林雨桐不是一个懂文艺的人,直犯迷糊。
至于四爷懂不懂,林雨桐还真看不出来。
两人硬是撑到电影结束才出来,全当是进去歇脚了。
如今电视越做越好,从小的变大的,从黑白的变成彩色的。
这电影院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四爷回头完了一眼电影院,那时候看地道战和白毛女的时候,电影院多火啊。
林雨桐就笑:你说以前那买电影票的多牛啊,现在只怕送票,也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