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545章 寒门贵子(99)二更

第545章 寒门贵子(99)二更

2025-04-03 17:30:34

师弟,你说四爷叫咱们来,是为了商量什么?李季善侧身低声问道。

刘叔权斜睨了李季善一眼,摇头道:不知!李季善用胳膊肘碰了刘叔权一下:你就估计估计!刘叔权呵呵一笑:算了,我还是不估计的为好。

李季善嘴角却翘起:一,国号。

二,国都。

三,继位诏书。

刘叔权连忙拱拱手:不愧是要做相国的人了,掌上有乾坤啊。

李季善刚好说话,就见范东哲和吕恒两位老大人朝这边走来,两人连忙闪在一边,拱手行礼,让两位老先生先走。

范先生摆摆手:别多礼了,赶紧走吧。

别叫四爷等着。

四人刚到书房的门口,就听见四爷说……日月行天,亘古不变。

李季善就看向刘叔权,眼里在问,这话是说谁呢?刘叔权眼睛一垂,不搭理他。

吴春来笑着从里面出来:几位先生里面请。

四爷见几位先生到了,才收敛起脸上的神色,刚要说话,就听见外面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三郎跑了进来,来迟了!来迟了!请多见谅。

他怎么来了?不光几位先生这么想,就是林雨桐也不由的压在四爷誓言般的话对她造成的影响,心思一下子就转到了外面。

四爷却没有要解释的意思,只抬手叫三郎坐了,才道:国号怎么定?几位先生可有什么想法?说着,就看向吕恒:先生有什么高见,就只管说。

吕恒斟酌了半天,才道:大明朝,当初之所以定为大明,明字,乃是日月相合,承天道而定乾坤。

大明之大,天下无双。

大明之明,万古不灭。

范东哲接过话头,这便是大明的寓意。

另外,大明两个字,典出大额弥陀经。

佛言,其光明所照,央无数天下。

幽冥之处,皆常大明。

刘叔权起身,郑重的道,所以,这新的国号,寓意更得斟酌。

李季善摇摇头:关键是,这跟大明分而立之。

这国号就更得慎之又慎。

省的叫人先把咱们定为乱臣贼子。

说了这么半天,一句实在的玩意都没有。

三郎看着几位都已经发言了,除了四爷一副深思的样子,再就剩下方文青做记录,并没有说话。

见几人都看向自己,三郎嘴一咧,脱口就道:大清!叫大清如何?明朝下来不就该是清朝了吗?咱们就这么往下排吧。

几人能定为国号,这个字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林雨桐愕然的抬起头,难不成这就是四爷的用意。

她心里叹了一声,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结吧。

不管多少人对满清不满,但作为雍正爷,他对大清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

这也许可以理解为一种寄托,一种延续。

毕竟,那时候,他真的作为皇帝的日子,并没多少年。

能做的也十分有限。

反正,不管叫什么,自己和四爷来了,这世界总归是不一样了。

而四爷的手,攥着茶杯紧了紧,脸上没有什么多余的神色,反而看向三郎:清?有什么说道?三郎哪里知道这个,他眼珠子一转,好半天才忐忑的道:这清,与浊相对。

大明的朝廷污浊不堪,这天下可不正是需要一股是清流,一股子清气,还天下一个清平。

所以,我觉得叫大清挺好的。

李季善马上就拍手,好!说的好!这清字,也有清正,廉洁,公正,纯洁,高尚等等的意思。

清者,道德之典范。

可不正是能告诉这天下人,这江山正是有德者居之。

三郎心里不由的佩服,说了这么多,其他的都是扯淡,就最后一句最实在。

选这个字,就是再给四爷登基称帝舆论造势呢。

告诉天下人,四爷不是乱臣贼子,是有德者。

是有资格承载天下的君主。

四爷就抬头看向另外几人:如何?可否?可!几人连连点头,认可这个名字。

三郎心里撇嘴,果然,历史总是他娘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也不知道是他改变了历史?还是这本该就是历史的走向?四爷看了吴春来一眼,吴春来就进了里间。

等出来的时候,就道:夫人说,很好!几人这才诧异,原来夫人在里面旁听啊。

方长青的手一抖,要不是手里没毛笔,这纸上非涂上一个墨点不可。

要知道夫人在,他刚才绝对不会说出那么孟浪的话来。

三郎隐晦的撇撇嘴,就那位夫人,整天在外面东颠西跑的,什么人不见,什么事不干?这会子倒玩起了垂帘听政。

四爷对几人的神色视若无睹,直接道:那就定了,就大清吧。

话音一落,就抬眼看着几人,那国都呢?有什么定论?李季善就率先抢过话头:以在下之所见,如今的京城,可暂定为京城。

等南征之后,可迁都金陵。

这金陵城倚钟山而临长江,虎踞龙盘,天下形胜。

立为国都,定然国运永恒。

他看了一眼仿佛要抢话说的刘叔权,赶紧道:另外,江南数省为鱼米之乡,定都金陵,便于统御全国的经济。

三郎心道:原来这时候人家古人已经考虑经济中心,经济圈的问题了。

这么想着,就朝范先生和吕先生看去,想看看这两位被称为大贤的人,有什么高见。

却只见两人双眼紧闭,坐在椅子上,是一副只带着耳朵不带嘴的架势。

他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李季善和刘叔权之间的明争暗斗。

就见接话的果然是刘叔权,他身子前倾,一副准备战斗的架势,在下以为,金陵万万不能定为国都。

自古以来,金陵的宫阙城池迁徙无常,城隍墩堑,更是屡遭开挖填塞。

坑洼沼渠,也是满目皆是。

这样的地方,地脉泄尽,王气难收。

历朝历代,凡是将国都定为此地者,无不是偏安一隅,继而湮灭消亡。

三郎听着,端着茶杯都有些傻了。

这里面的道理他是听不懂的,但是这金陵,又该是应天,南京。

还真叫人家说对了,定都在这地方,确实没怎么能成事的。

就连有老美支持的JIANG,不也一败涂地吗?他心里惊叹,就听刘叔权继续道:千年来,威胁最大的,便是北地的胡马蛮夷。

历朝历代,凡是圣朝,立都当以戍边制敌为第一要务。

范东哲和吕恒这才微微的点了点头,从大局上看,刘叔权是胜了一筹。

四爷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

以后也就不再来回的折腾了。

说完,就起身,对李季善道:至于继位的诏书,还是你还起草吧。

之后我看看,咱们再定。

李季善赶紧的点头应是,虽然国都和国号,他的确不出彩,但好歹四爷还将另一个要紧的差事派给了他。

四爷回了里间,几人就恭送吕先生和范先生先走。

吕恒轻叹一声:老夫是真老了。

帮儿孙们走了这一步,也实属是无奈。

他朝后指了指,如今看着,可要起争端了。

范先生就道:我这也是害怕,这还没开始,就酿成了党争啊。

吕恒摆摆手:说不好,不好说。

先看看吧。

咱们这把老骨头了,可别跟着折腾了。

年轻人啊,爱怎样就怎样吧。

管不过来了。

而李季善和刘叔权,在书房的门口,相互对视一眼,然后拱手作别,背向而去。

三郎看着方长青负手而立,从正中间的那条路走了。

他一时就懵了。

妈的!三个人选了三条路走,自己该怎么选。

他干脆先蹲在屋檐下,等上一会子,等三人都走远了,他再出去。

四爷回了内室,林雨桐抿嘴就笑:你叫三郎来,就是想借他的口一用?你啊……四爷点了点林雨桐的鼻子,这都不是重点。

今儿就没听出点别的出来?林雨桐就笑:以前还看不出来,现在嘛,是越发的明显了。

我以前从来都不知道,这文臣争斗,比之武将更叫人觉得酣畅淋漓。

四爷坐下,摇摇头:武将,更麻烦啊。

怎么?林雨桐问道:该赏就赏,赏完了,就都好好的过日子去。

有个词,叫做骄兵悍将。

四爷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一般都有一个恶名,那就是斩杀忠臣良将。

历朝历代,概莫如是。

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话,不就是这么来的。

可要真站在开国皇帝的角度去看这事吧,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

这些曾经骁勇无匹的将士,等到了天下太平,就真的是用废了。

他们长于破坏,短于建设。

给他们官位,他们拿不起来。

出了走鸡斗狗,骄奢放纵,还能有什么啊?真是仗着特权,他们自己或是子孙,亲友,下人犯了王法,到那时,不杀他们,又能怎么办呢?他拍了拍林雨桐的手,谁都可以死,但江山不可亡!你这说的……林雨桐不自在的道:怪叫人心冷的。

那照着你的意思,是不是我也得不得干政啊?四爷呵呵的笑:爷就是感慨一番罢了。

这些事,爷尽量避免吧。

至于你,跟别人自是不同的。

咱们是开国夫妻嘛!只听过开国皇帝的,没听过开国夫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