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敛财人生[综]》作者:林木儿 > 第751章 民国旧影(38)三合一

第751章 民国旧影(38)三合一

2025-04-03 17:30:41

林母好半天都不敢说话,她也不知道杏子走的事情跟她说的事情有没有关系。

她一直是希望尽快的搬出林家的,在林家这么些年,受了多少闲言碎语。

谁都知道自己的过往,谁能说自己的是非。

是!如今槐子出息了。

可是出息了,自己能在外面面前摆谱,难道还能在林家摆谱?这里住的可有不少长辈同辈。

他们都是看着槐子长大的。

槐子又一项不是个肯听自己这个当娘的话的人,不会因为人家说了什么就迁怒。

自己看不上林家的人,但槐子却对这些年没有丝毫怠慢。

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可对族里,却更好了。

好些小子,却因为槐子,谋了好差事。

槐子总说,要是没有族里的帮衬,那些年他一个孩子,怎么能撑得起这个家。

杨子和杏子不也是东家一点米汤,西家一口菜的糊弄着长大的。

甭管一大家子说的又多难听,但到底没看着生在家门口的两个孩子饿死不是。

只这一点好,不管人家说什么,咱都得认了。

他这么跟自己说,也总是这么跟杨子和杏子说。

可叫他说,当年的那点恩情,已经在近七八年还的差不多了。

自己有多大的罪过,要受他们一辈子的指摘。

自己受了还不算,还得叫儿子闺女继续的感恩。

没这样的道理。

因此,那天她跟杏子说话,想叫杏子找桐桐,跟槐子说说,赶紧搬出林家这几间屋子算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搬出去之后,这杏子的婚事也该提了。

在林家这样的地方,稍微有头有脸的人,都不会上门提亲的。

可等往大宅子一搬就不一样了。

周围交往的人家,那都是非富即贵的。

还有那送钱上门要好的刘家人,那家可是在城里开了十几个铺子的。

说是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他家的小儿子跟杏子年龄相仿,说起来,也是好亲事。

如今不比以往,觉得生意人是上不得台面的。

有钱就有好日子过。

嫁过去就是少奶奶,日子想想都舒坦。

再说了,槐子是当官的,这些商户人家到底得忌讳着些,对杏子就差不了。

这么一想,越发觉得是个好主意。

不免跟杏子提了两句。

谁知道这丫头才出去读了几天书,杏子就这么野。

当时乖巧的屁都没放一个,转眼拿了钱就走了。

一声招呼都不打,连个端倪都没露出来。

听着林母夹杂着一半抱怨的陈述,杨子脸都白了。

他能想到杏子当时的心情。

母亲的话大概说的十分不好听吧。

什么你们不是林家的种,这些年在林家受了不少气。

你们要给我争气,叫林家人看看野鸡也能变凤凰。

这样的话她肯定说了,而且说的比这还过分。

他靠在炕围子上,身上的力气像是被抽干了一样。

不管怎么说,林家收留了他们母子三人,这辈子都还不完这情分。

杏子性子绵软,娘这话是将她逼的没立足之地了。

他苦笑了起来,抹了一把脸才道:大哥,买个小院子,找个手脚麻利的伺候娘吧。

她不喜欢林家,那就别在林家住了。

您是林家的嫡长子,没道理您搬出去。

就算您愿意,林家的长辈也不会愿意。

我……我吃林家饭,穿林家衣长大,我跟杏子都是林家的人,这里就是我的家……他看向愕然的林母,您不愿意,觉得这十多年在林家受的是苦是难,那就不呆了。

如今不是还能离婚吗?您跟爹干脆将婚离了。

以后,各不相干!你说的这是什么糊涂话?!林母看向杨子,你是非得气死我!我这到底是为了谁?真为我和杏子好,就别折腾。

再折腾下去,我都要没脸面对大哥和大姐了。

杨子不接这个话题,只看向林母:您说二姐的婚事,还提到了刘家。

那刘家的铺子全都是大烟馆子。

这卖大烟的,就没有不抽的道理。

家里如今不缺钱,什么都不缺,您干嘛把我二姐往火坑里推。

刘家给了几百块钱,说了点奉承话,您就打算把我二姐给卖了?呵呵……娘啊,您少疼我们一份,反倒是我们的福气了。

说着就起身,跟槐子和林雨桐道:我去学校再问问吧。

不过希望也不大了,过了一周了,做火车,只怕早跑到天南海北去了。

上哪里找去?杨子一甩帘子出去了。

留下屋里的三人面面相觑。

林母反应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杨子说的都是什么意思,继而发出痛彻心扉的哭嚎声。

林雨桐看了槐子一眼,两人从东侧间里出来,在堂屋里坐下了。

大哥。

林雨桐面色有些沉重,杏子只怕短时间内找不回来了。

你想过对外的说词没?槐子揉了揉额角,我明白你的意思。

这一消失,要么是别有用人的人安排的,万一跟倭人有关,事情就麻烦了。

可要是事情跟倭人无关,又这么一走了之,就八成跟工党那边有瓜葛。

不管是哪一种状况,都不好处置。

对外的说法……私奔了!只能私奔了!看上一个穷小子,怕家里不同意,干脆一走了之。

要不然怎么解释?要是自家的妹子妹夫身上不是担着大干系,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他也犯不上撒这个谎。

可要是真有人说杏子的出走跟倭人有关,或者说是投奔了工党了。

那杏子的大姐,桐桐身上又会有什么样的嫌疑呢?这些事情看起来是捕风捉影,但是实质上,到了关键的时候真能要命。

所以,宁可是杏子的私德上有亏,也别跟大事沾上关系。

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大了。

林雨桐朝里面指了指:只怕老太太不肯认下这说法。

由不得她。

槐子摇摇头,桐桐啊,我真是后悔当初认你回来了。

叫你跟着受这些烦难事。

我却庆幸。

林雨桐笑道,没有大哥帮衬,哪里能处处顺心。

就说这次你不在,我们住在林家,就跟住在堡垒里一样,安全!槐子苦笑了一声,是我的运气。

一直都是我一个人,你一回来,我出门安心的很,知道家里有你照看,再没有不放心的。

这就是兄弟姐妹的意义。

彼此扶持,相互作伴。

两人在林母的哭声中静坐着,杨子回来的很快,进门就往一边一坐,……最近她确实是参加了学生抗倭救助会。

跟几个医学院的学生走的有点近,下午的时候偶尔会去红字会。

槐子这才起身:红十字会那边我叫人去打听,看看可能朝哪边走了?杨子见槐子要走,一把拉住他:大哥……二姐大概找不回来了。

刚才进门的时候有人问娘哭什么,我说找不见我二姐了。

有人说这大姑娘不见了肯定是跟人跑了,我没反驳。

就这样吧。

要不然……姐夫那边怕是有麻烦。

竟是跟自己和槐子想的不谋而合。

林雨桐一抬眼,正好跟槐子对视。

两人都没有说话,槐子只拍了拍杨子的肩膀:放心,杏子去了也是做护士的。

即便是前线,也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她有胆子走这一步,反倒叫我出乎意料,我槐子的弟弟妹妹就是不一样,有胆识!知道是抗倭,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杨子抹了一把脸,眼圈却红了。

槐子打听消息,天没黑就打听到了,应该是往辽东去了。

林雨桐皱眉:辽东什么地方?槐子摇头:……哪里的抗倭联军很活跃。

他能这么说,大概是已经知道杏子大致的去向了。

林雨桐没有再问,跟着叹了一声:乱世就是这样。

国破家亡,四散流离。

等吧,也许十年,也许十多年,只要还活着,总还是能见到的。

之后有人再问起杏子的事,林家只是黑着脸,从来没有主动说起过。

可是很快的,流言还是传了出去。

话说的很难听。

都知道槐子的亲娘年轻的时候跟人跑过,如今生下的野丫头也跟男人跑了,果然是一脉相承的。

有人热心的问槐子,要不要帮忙打听。

毕竟做生意的,天南海北的跑,登一登寻人启事,也是举手之劳。

槐子一概拒绝。

语气也说不上好。

这就更从侧面证实了这个说话。

娘跟人跑了,妹子跟人跑了,丢人也丢死了。

难怪从来不言语,别人一问就跟点了炮仗似得。

没几天连林德海都惊动了。

他到林家见槐子倒是好意:……就说是我做主,给杏子说了个外地的亲事,将人远远的给打发了吧。

别人顶多骂我不是东西,反正我也确实不是东西,骂就骂呗。

如今这亲老子卖了亲闺女的都有,我卖了野种算什么大事?反正我是混账了一辈子,亲儿子亲闺女都不管,别的跟我有什么干系。

这骂名老子背了也不冤枉。

总比现在……一说起来,就少不得提到你额娘当初的事。

你这脸上也太难看了。

如今在京城,你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别把自个的脸不当回事。

你额娘那人糊涂……这么着,你刘婶子隔壁的院子你花几十块钱买下来吧。

从后墙上开了小门,平时那门两边都锁上,如此,叫人看着就是一家人。

可关上门各自过各自的日子。

要不然你将你娘送出门,别人不说你娘糊涂,只说你不孝顺。

可跟我紧挨着住着,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我跟你娘不在家里住,对外根本不用解释大家也能想到。

你坚持在家里住,可就这两间屋子,你怎么住?你这年纪不小了,早该成家了。

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对象吧,这把屋子腾出来总是没错的。

这是林家的屋子,自然该你住。

你娘那边呢,对外就说是顺便给杨子置办的产业。

兄弟大了都得分家,杨子又确实不是林家的种,安置在外面,也算合情合理。

省的谁指摘你的不是。

越是当官,就越是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这道理你好好的寻思寻思……槐子听了,笑了笑也没在意,脸面这东西,他看的没那么重。

或者说,这些年早习惯了。

只要又本事,这点闲言碎语,能把人怎么样?可随后,外面的风声还是变了。

说是林母想把闺女嫁到卖大烟的人家,是私自做的主。

林德海气坏了,直接说了个乡下人家,悄莫声息的把杏子送去了。

听说还收了人家不少钱。

如今被槐子逼问了,才说出实情。

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能怎么办呢?再说,到底是当老子的。

还说林德海被刘寡妇挑拨,坚持要叫林母过去伺候他。

槐子既心疼娘,又没办法忤逆爹,就在刘寡妇的边上买了个小院子,地契上写的却是杨子的名字。

还专门请了个哑巴婆娘伺候亲娘等等的话。

林母本来是不愿意搬的,可到底那房契地契上写的是杨子的名字。

自己住了,这院子就是杨子的。

自己要是不住,保不齐哪天就卖了。

杨子不能总跟着哥哥过日子,迟早得顶门立户的。

不得不说还是林德海了解林母,这不,林母搬的很利索,不管谁问,都是给大儿子腾房子,给小儿子看屋子,屋子里长期不住人,好屋子也败了。

她是这么说的。

对于杏子的事情,她只字不提。

再拎不清,也知道杏子去辽东的事叫人知道了,是要出大事的。

一个到处宣扬,一个低头默认,杏子的事就这样被变成了事实。

嫁人了!嫁到乡下了!有那见不得人好的,说是林家这是在遮丑呢,肯定是私奔了,为了面子才说是嫁到乡下了。

反正说来说去,杏子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上了几天学的人,谁也不会想到她到底是去干嘛了。

改忙大事的还得忙大事,但是过日子嘛,细碎的小事从来都不会少。

日子就在流言中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暑热的天气。

林雨桐一大早的,就拿着团扇,扑腾的扇着。

今年这刚一入夏天,就热的灼人。

佟婶说着,就吆喝着采买的,到村里多收两车的西瓜存着,今年就靠这个降暑了。

林雨桐看着佟婶安排,这些琐事,她甚少插手。

白元从外面进来,只穿着大褂子,不时还把衣襟撩起来擦一把头上的汗。

好多不讲究的小伙子如今都光着膀子呢。

白元算是文明的。

他递了帖子来,郑家叫人送来的。

林雨桐接过来,是郑东的夫人,说是家里开茶话会,请自己过去捧场。

这种女性间的聚会,林雨桐向来去的少。

姚华女士那边的规格高,相对也文明一些,大家说的到一块去,她一般肯定会过去的。

但像是一般人家那种附庸风雅,她很少去凑热闹。

但是郑东又不同。

这家伙跟自家的关系很微妙,所以这面子就必须得给。

回人家,到时候一定过去。

林雨桐将帖子看了看,就答应了下来。

到了那天,林雨桐花了裸妆,叫自己看起来更精神就行了。

大夏天的,穿短袖旗袍固然好,但是行动间其实是有些束缚的。

她选了白色绣着中袖,袖口衣摆都是荷叶边的敞口,下身是翠绿的裙子,刚好到脚踝,裙摆大,走路半点不受拘束,再搭配一双白色的低跟鞋,一个白色银链子的小包,就完美了。

林雨桐到的时候,很多人都到了。

郑太太笑眯眯的迎过来:我还怕您不过来呢。

嫂子请了,怎么也得来瞧瞧。

林雨桐跟郑太太客气。

其实这位郑太太为人也挺好的,不过自己是过不了她的日子的。

没事打打麻将逛逛街,这就是她的日子。

她跟郑东结婚的时候,郑东才十六岁,正在街上当混混呢。

都是她一针一线的养家。

所以据说郑东对这位太太很敬重。

郑东有一子一女,都是这位太太生下的。

前两年都送到美国求学去了。

这位太太爱找林雨桐说话,是因为想听国外的事情。

当娘的就是这样,好似多知道一些,心里就能踏实上两分。

进了大厅,里面还真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女人,林雨桐挑眉:这是?我们家老郑不知道从哪里认识的,顺便请来了。

郑太太小声道,别的就罢了,只身上的味道,太冲了。

很多人确实是不喜欢这些老外身上的味道。

林雨桐跟郑太太说笑了两声,就叫她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她自己则朝于晓曼和陶桃的方向走去。

这两人今儿也来了。

倒是少见的很。

她上前去打招呼。

于晓曼在陶桃面前不会表现的很林雨桐很熟,也客气的笑:金先生我们是常见的恶,真是这么长时间,可从来没见林先生去查岗。

那厂里除了两位就没女人,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林雨桐朝陶桃看去,你说是吧,陶小姐。

陶桃倒是想趁机跟林雨亲近,只是于晓曼这女人碍眼的很,戳在这里一动不动,有些话倒是不好说了。

三个人小团体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就听另一边喧闹了起来。

怎么了?陶桃低声嘟囔了一句,就端着茶杯朝那边走了过去。

于晓曼轻轻的拉了下林雨桐的袖子,示意她也跟去看看。

可到了跟前,林雨桐才听到那个所谓的英国女记者说的是什么。

她在请求一个太太,想叫她让跟在她身边伺候的一个丫头打扮的女子将脚上的鞋子脱下来,她想拍一张华夏女人的小脚照片。

这太太一脸谄媚,此时正怒视着那丫头:叫你脱你就脱,装什么装?老爷带着你参加文会,你那脚不也叫不少男人看吗?今儿这里只有女人,脱下来怎么了?那丫头一副羞愤欲死的表情,吓的缩成一团。

林雨桐看的直皱眉,都是女人,这女人的小脚如同胸一样,除了丈夫,谁能看?这跟当众叫人赤身裸体有什么区别。

一个洋人的请求,另一个华夏女人坚决却执行,为此不惜逼迫自己的同胞。

而这里还有一圈人围观着,似乎是在看笑话,谁也没有出头。

她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十分的丑陋的。

看着那个英国记者和同伴交流,她们说的是英语,谈论着华夏女人的脚是如何的丑陋,男人的审美和心态是多么的扭曲。

林雨桐就冷笑一声,还真以为别人都听不懂呢?女人缠脚是恶习,但这并不能成为你失礼的理由。

华夏人病态?要是我没记错,英国女子也有缠腰的恶习。

为了达到蜂腰一样的效果,用绑带将腰身勒紧。

更是又许多的出身高贵的女性为了缠腰,使生理发育终止真是患上严重的腰病肾病,得了肾炎肾萎缩的比比皆是。

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

这不是只看见别人丑,照不见自己吗?她用英语说了一遍,又用汉语说了一遍,就看着那个英国记者,等着她说话。

她们大概也没想到在这样的聚会上能碰上听的懂英语的人,一时就有些尴尬。

林雨桐朝那个逼迫自己丫头的太太看了一眼,这才对郑太太道:这是谁家的太太,献媚洋人到了这个份上,呵呵……这个呵呵,可真是什么意味都有。

郑太太也没想到聚会上会出了这样的事。

她一时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

林雨桐也没想得到她的回答,直接将茶杯子一放,客气的道:今儿我还有事,不好意思,搅了你的聚会。

说着,朝那记者鄙夷的看了一眼,谁也没搭理,就起身往出走。

她觉得,这样的聚会,以后还是少参与为好。

怪没劲的!结果第二天,林雨桐在聚会上怼了洋人的事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开了。

宋校长的夫人姚华还专门打了电话来:还是你这脾气叫人觉得痛快。

林雨桐呵呵,怼了洋人倒成了了不起的事了。

可见整体民众的心态是自卑的。

紧接着,她就收到了好几个妇女团体的邀请,什么救助会,互助会都有。

她能推的都推了,这些活动一点都没有帮四爷多做点核算来的实用。

后来郑东又带着郑太太来了一次,说是给林雨桐道歉的。

说是郑太太是个没用的,遇上这样的人就该轰出去等等。

郑太太用白眼翻了他好几下,他也好似没看见一样。

倒是跟林雨桐说话,透着一股子实诚劲:咱没读过什么书,那洋话就更不懂了。

要是知道这样,干嘛请她们来,反正我一个都不认识。

这不都是那个什么陶桃帮忙参谋的吗?以后啊,这样的聚会我也不办了。

没事请说的到一起的听听戏,打打麻将,再不行在馆子里定两桌席面,大家乐乐呵呵的就完了。

这交际之道,还是按照咱们老祖宗的老办法办更实在些。

再不学什么洋派了。

妹子,别说你不自在,就是我这做主人的都不自在。

男人说男人的,女人说女人的,笑笑呵呵的就把这事给揭过去了。

这两口子来,这次之带了一样礼,林雨桐看了看,竟是可口可乐。

好几箱子瓶装的可乐,就是那种小汽水瓶装的。

以前在沪上的时候见过,有专门的售卖亭子在接头立着。

京城也有,好多婚宴,体面的宴席,都将这个当成除了必要的酒水之外的首选。

但林雨桐还真没买过。

她留了两瓶,剩下的全叫搬到前面分给学生喝了。

回头开了递给四爷一瓶,才问他:刚才跟郑东嘀嘀咕咕的又说什么呢?四爷向来不爱喝这些东西,一百年不喝都不想喝。

说着往一边一放,这才说起正事,白坤最近有点忙,好似急着筹措粮食。

郑东如今也在偷偷做粮食买卖,我跟他说是沪上的客商,他也没多想。

到时候叫迈克出面,他在沪上还有一家面粉厂。

采购粮食倒也不怕人查。

从沪上倒个手,运出去就行了。

林雨桐这才了然,如今夏粮下来了,粮价正合适的时候,要死加上一厘的利原地一倒手,这赚的可都不是小数目。

这事她插不上手,拿着可乐去书房:晌午做可乐鸡翅,吃不吃?吃!不爱喝,但做别的,还是行的。

叫林雨桐说,今年过的跟去年比起来,顺遂的叫人有点不敢相信。

忙还是照样忙,但真没有什么糟心的事。

一直到秋风起,从白坤那里听说长征开始了。

林雨桐这才恍然,这大半年就这么一晃过去了。

也许是日子过的太顺遂了,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叫林雨桐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这个时代的产酷性。

槐子这天来了,情绪有些不好,他是来找白坤的。

对于白坤的来历,槐子心知肚明。

知道这里说话是安全的,他也没犹豫,直接道:乔汉东那边昨晚好似是暗杀了什么人,我么打听出来,但出事的地点在法租界。

白坤皱眉,他的任务不能跟别的有交叉,因此对于槐子说的事,他半点也不知情,你知道哪个被暗杀的是什么人?不知道。

槐子摇头,不过能叫乔汉东派人暗杀的,还能是什么人呢?是倭国间谍的话早就叫嚷开了,恨不能全天下都知道他的丰功伟绩。

而如今不声不响,那么这人的身份还用猜吗?肯定是共党了。

而且身份还不低,要不然不会派人暗杀。

白坤站起来在屋里转圈,想要打听却也无从着手。

林雨桐起身:我去吧!我去联络曲桂芳。

或者,去试探试探于晓曼。

白坤摇头:不用,还是我想办法吧。

你的安全更要紧些。

四爷看槐子:人当场就死了?还是被押着?要是押在法租界,是不是能花点钱把人赎出来?槐子沉吟:有人看见法租界的工部局出动了,应该是受了伤。

可要找人贿赂,谁去?你去!四爷低声道,你就大大方方的去。

要真是工党的人,只说你想抓个要犯为以后的升迁铺路。

过去就是捡漏的。

有现成的要犯花钱买来也是一样的。

等把人弄到手里了,是移花接木也好,是偷梁换柱也罢,到时候再说。

另外……你叫上陶桃一起,有她跟着你,对你就是一种保护。

槐子应了一声:也好!我这就去。

槐子当天就去找了陶桃,请她吃饭,无意间将那事当闲话一样说给陶桃听,……我手里要是有几个要犯,以后的路就好走了。

陶桃给槐子夹菜:法国人要工党有什么用,看他们要什么,大不了花点钱就是了。

如今你是署长,下面的孝敬可不少。

这个价钱咱们出的起。

两人说笑着,吃了饭就去法租界。

到了地方才知道,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将人给带走了。

槐子花了钱,这才打听出来,是金陵那边出面办的事,而名字却叫他大吃一惊。

当天晚上槐子返回来,还有些惊魂未定,贿赂法租界的是宋美令和孔祥西。

人被押到了军分会。

那边……又到了这个级别,咱们的手伸不过去。

连这两个人都惊动了,那么这个被押到军分会的人是谁呢?半个月后,从监狱里传出消息。

人已经被杀了。

那一天,天下起了雪,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却叫人心里堵的难受。

槐子跟四爷说大厅来的烈士牺牲时的情形的时候,林雨桐都不敢听。

现实永远比故事演绎中的更加血腥和残酷!紧跟着白坤就病了,坏消息接着一个坏消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长征之初,前途晦暗不明。

他心里焦灼,再加上操劳过度,躺在炕上起不来了。

林雨桐给开了药:还是那句话,得养着。

以后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忙呢。

白坤躺在炕上心也闲不下来,不停的叮嘱林雨桐:还是要小心,别以为如今就彻底的安全了。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会射来一颗子弹。

林雨桐一一应下来了,连连保证会小心的。

可到了年跟前,四爷刚得的新座驾还是被枪击了。

汽车是郑东配给四爷的,那天也是巧了,四爷本来是要出门的,可林雨桐那天例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花房里给菜地浇水脚泡到冷水里受了寒,几百年都不痛经的人那次就偏疼的不行。

林雨桐要扎针止疼,四爷非说那不是办法。

又是塞暖水壶,又是熬姜枣茶,将她塞在被子里,又上来陪她。

在热炕上躺着,他还用手给她暖着。

本来要去厂子的,结果因为陪林雨桐就没去。

车上除了司机,剩下的一个是铜锤,他想进城去办事的。

铜锤反应倒是迅速,身上带着枪当场就反击了。

他们没受伤,但也没逮住对方。

远远看见了,就是个瘸子。

他回来会是这么说的。

一说瘸子就都知道这是丁帆了。

槐子咬牙:这次非逮住这孙子不可。

有一个漏网之鱼,不定什么时候就出来咬一口。

这回是幸运,下一回呢?于晓曼负责四爷的安全,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回了三十八号。

跟乔汉东抗议,我早就说过了,这个人是个麻烦,早一点清除早好。

可你们呢?一年的时间也没将人给抓住。

这要是万一出了事算谁的?这个锅我不背。

另外,这次的事我会直接跟侍从室汇报,不会再做任何隐瞒。

她发了一顿脾气,就摔门出去了。

乔汉东心里骂了一声,这才转脸对一边的曲桂芳道:嚣张成这个样子,难道我想这样?真他娘的窝囊!谁都敢过来跟我吼几声。

曲桂芳就笑:不管如何,态度总是要有的。

乔汉东冷笑:整天实验来实验去,钱一分没少花,可谁见他们的武器了。

消耗那么大,不见成果,他到底有没真本事还两说。

别说于晓曼要往上告,就是我也得往上告一告,他委屈?谁又不委屈?十分不满的样子。

过了两天,乔汉东的态度经由曲桂芳的转述,就已经传到了林雨桐的耳朵里。

他的态度应该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态度吧。

林雨桐皱眉:看来对于不批量生产武器的事,不满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只怕之后,压力更大,咱们的处境也更艰难。

四爷笑了笑,无事!有人看不惯,自然就有人看的惯。

当局这些军系,从来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中央军看不上,不定于没有别人递来橄榄枝。

怕什么?不怕什么,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