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是谁呢?是起兵反后唐, 困于太原,而后向契丹求援,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甘愿做契丹百依百顺儿皇帝,就是那个石敬瑭。
除了燕云十六州,他每年还给契丹送布帛三十万,只为了契丹支持他做皇帝的。
也是从他开始,才有了‘儿皇帝’这个堪称是耻辱的称呼。
桐桐心里叹气:这事,没法说道理的。
石敬瑭之害,给中原带来的影响, 可以说是持续了四五百年。
失了燕云十六州,便叫黄河以北、以东无屏障可守。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往后的几百年里, 契丹、女真、蒙古能长驱直入。
那话怎么说的:失岭北则必祸燕云,失燕云则必祸中原。
这是常识呀!可对方明知道燕云十六州对中原之地的重要性, 还是以割让它为代价,从契丹借兵。
这样的人叫他活着?翻云覆雨?带来谁也不知道的未知的风险?对方当时年纪不大, 但也是成年的男丁了。
可见其品行已经定了, 杀了一了百了, 这是太祖当年的想法。
除了四爷和桐桐,其他人怕是都莫名其妙, 不知道太祖当然杀石敬瑭到底是为啥的。
毕竟, 那时候石敬瑭还年轻,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
于是, 恨就这么种下了。
种下就种下吧,这种事是少不了的。
哪个从朝代开国之初, 都是如此的。
大皇子一摆手,便有人将此人带了下去, 恩恩怨怨没道理可讲。
但你要杀我,我也只能杀你了。
死了的得埋葬,活着的在失去了随车带的东西之后还得继续。
耶律牙里果已经派他们的人帮着去找马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而今其实连个帐篷也没的。
吃什么呢?死了的马,剥皮吃了吧。
不好吃归不好吃,但至少能顶一顿饿呀。
在草原上点火靠什么?哪有那么些干柴?不过动物的粪便这玩意干了之后还是很好烧的。
四公主坐在火堆边,低声嘀咕:是我求了父皇要来的,早知道是这样,说什么我也不会出门。
这辈子就这一次,我再不出来了。
大皇子严厉的看她:闭上嘴。
谁不知道在家里舒服,可这么多人跑这么远,还有人战死在半路上,为了谁的?他起身,叫上四爷和韩嗣源看伤兵去了,桐桐也看了受伤的十多个女卫,明儿叫人送你们回去,在边城等着我们。
是!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马车被找回来了,大部分行礼还都在。
不过是当时马惊了,跑的有些远,颠簸遗失了一些而已。
耶律牙里果带着这些来致歉:在大辽境内,竟是叫贵客遇险,实是在下失职!已经着人求援去了,诸位放心,必不叫宵小之辈惊扰几位殿下。
也好!往前走了半日,果然有大军来迎。
那剩下的这一路几乎是能安然了。
四公主是真吓坏了,不敢一个人坐马车,反正是赖在桐桐这边不走。
马车行进在春雨蒙蒙的草原上,她裹着袍子,挨着火盆,不停的打量桐桐:你怎么那么胆大?什么?你怎么真敢往前冲,箭簇又不长眼,万一射到身上怎么办?林雨桐就笑:难道我能弃大兄于不顾?四公主愣了一下,而后朝后一靠,再不言语了。
辽国的都城在上京横滨府。
这里自是没有中原之地繁华,但是上京也是个建筑恢弘的大城。
其气派并没有输给而今的京城多少。
译官在边上低声解说,从两百年前这里就已经是大城了,那个时候契丹的迭剌部就已经在这里定居了。
迭剌部就是耶律阿保机所在的部落。
这里由小到大,从部落的聚集地,到整个大辽的国都,难怪有如此气象。
一行人一到上京,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大王子耶律倍亲自出城来迎接:贵客远道来访,幸甚!大皇子忙还礼:太子客气。
然后给耶律倍介绍四爷:这是雍王。
耶律倍上下一打量四爷:本王观雍王,当真是有龙章凤仪之态呀!四爷就笑,听闻太子殿下不仅通阴阳,晓音律,擅丹青,能诗文,便是医术针灸,也无所不精,看来所传非虚呐。
耶律倍哈哈大笑:过誉了!过誉了!四公主低声问桐桐:四郎未免太恭维对方了。
桐桐低声道:没恭维,是真的!此人推崇汉学,其丹青和诗文之能,不输给大陈朝任何一位翰林……真的假的?真的!桐桐又低声道:此人主张将契丹彻底汉化……四公主愕然的看桐桐,此人不是太子吗?他主张契丹彻底汉化?嗯!四公主便不说话了,隐隐的觉得四郎对此人这般客气的夸赞是有目的的。
耶律倍认识了韩嗣源,就拉着韩嗣源的手感叹:每每读诗词,常被其所感。
昨儿读了一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读来心有所感,侠义入骨是如何动人,看见世子便已然知道了。
说着就看向林雨桐: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
两位老国公乃当世英雄,某最佩服这般汉子。
林雨桐笑道:识字何须五石弓,升平儒将最谦冲。
太子乃当世儒将,今儿能亲见其风采,幸甚。
耶律倍越发的高兴,朗声大笑:郡主过誉了。
完了跟四公主彼此见礼,而后都骑马,进城,先安置在了馆舍,诸位稍歇,今晚宫中设宴,给诸位接风洗尘。
好!请自便。
一路颠簸,确实也该梳洗了。
梳洗完,都在庭院里坐着呢。
万大人就说宫宴的事:而今,大辽可汗还未回来,主事之人是皇后述律平。
可汗四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皆为皇后所出。
咱们在路上的时候还不知道消息,渤海国主已然投降了,耶律阿保机册封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
四公主就不懂了,既然是大辽的太子,为何要册封一个东丹国王。
韩嗣源低声道:耶律阿保机年纪不算大,再活二十年,那太子岂不是要做二十年?东丹便是原来的渤海国,国土面积大,又需要可靠之人驻守治理,有谁能比太子更可靠?四公主想了想,也对呀!没有比这更牢靠的办法了。
桐桐却看了四爷一眼,事实上,耶律阿保机活不了太久了。
该就是今年要亡故了!之后作为皇后的述律平以太后的身份称制,她坚持理念是契丹贵族一直坚持的契丹奴隶制,拒绝学习中原王朝的模式。
于是,她舍弃了太子耶律倍,而选择了二子耶律德光。
耶律倍回了东丹国,后又被排挤的弃国而去投奔了历史上的后唐。
开始他被赐名东丹慕华,后来被赐名李赞华。
四爷微微点头,就是如此。
可到底耶律阿保机是什么时候病的?咱也不知道。
不过晚宴的时候,桐桐似乎事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述律平坐在上首,点了耶律德光,你陪大皇子饮宴。
按照汉人礼法,立嫡立长,所以,大皇子代表的意义自然不同。
尤其是在耶律倍这个太子已经端起酒杯,要入席的时候,这个临时的调换就更刻意了。
四爷笑着耶律倍解围:正要跟太子讨要一副丹青……耶律倍就坐了过去,看来雍王也是同道中人呀。
第一次接触,客气的饮宴,早早便散了。
但这宴席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透漏出来的意思只怕是有些不好。
回来的路上四公主就问:这位皇后的权柄是不是大了一些。
桐桐摇头:那是你小看这位皇后了。
契丹一共八部,除了迭剌部的其他七部,你知道那些部落首领都去哪了吗?不知道呀!阿保机是部落酋长的时候,那便是东征西讨,抢别的部落以充实自身。
自那个时候起,述律平就跟着阿保机,东征西战。
不仅是上马打仗,便是马下也经常是出谋划策。
阿保机越过大漠,打党项的时候,谁驻守大本营的?就是述律平。
那时候几个部落想趁着阿保机不在,攻打他的部落,结果呢?是述律平带兵逐个击破,自那以后,这草原上,谁人不知道述律平?后来,阿保机被举荐为部落联盟可汗,他连任三任,大家便不乐意了。
诸弟之乱闹了几次,阿保机都放了他的兄弟。
但述律平却在部落内部清洗了一拨人,凡是部落内反对阿保机的,全给处死了,甚至包括了阿保机的亲妹妹。
后来,七部贵族想赶阿保机下台,阿保机确实也下台了,不过他快速的掌握了盐铁,逼的这七部不得不跟他妥协。
而就在这个时候,述律平出谋划策,出了一个‘鸿门宴’的主意,七部贵族来赴宴,边上就埋伏着兵卒,当场便把七部贵族拿事的全杀了,自此,阿保机一统八部。
四公主嘴巴张的能塞个鸭蛋,所以,她在国宴上提次子压太子,朝中大臣无一人反对?正是!她在朝中就是有这样的威信。
四公主问说,那岂不是说,在继承人上,阿保机和述律平是有争执的。
桐桐摇头,这是阿保机出了什么意外了。
什么?回了馆舍,大家聚在院子里,四爷叮嘱万大人,约束好人,无事暂不外出!真出事了?嗯!怕是真出事了。
果不其然,出事了!耶律阿保机病故在回来的路上,消息才传回上京。
大皇子愕然:死了?是的!死了。
人没了,得换丧服,得去吊唁的。
灵柩回来的这一天,还得一大早去迎接。
灵堂就安置在西楼,这是大辽朝廷的中心。
这一日,大陈一行人上西楼吊唁,明显能感觉到极度紧张的气氛。
耶律倍作为太子,眼圈通红,但还是礼仪周到的接待了一行人。
大皇子才去上了香,就听到了争执之声:殉葬……皇后岂有不殉葬之礼?这话才一说完,就听到哒哒哒、哒哒哒的声响,整齐划一。
转脸,涌进来一队人马,将西楼和灵堂彻底的围住了。
万大人当时便变了面色,才要说话,四爷一把暗住了。
而后低声问耶律倍,殿下可需帮助?耶律倍尴尬的笑了笑,低声说了一句:见笑了。
而后朝里面去,转脸就听见他的声音传来,母后,殉葬之法,甚残忍。
不该以……住口!述律平蹭的起身,而后从屏风之后转了出来,见大陈一行人还没走,便道:贵客在,正好做个见证。
大皇子拱手,而后朝后退去。
他国事务,自家干涉不得。
就见述律平在灵堂上香,之后便拔出刀来,狠狠的砍在她自己的右手之上,完整的右手就被这么砍了下来,给四公主吓的狠狠的咬住她自己的手才不至于惊叫出声。
这边一砍,那边立马有人用烙铁烙在了伤口处,桐桐都闻见了焦灼的味道。
可这述律平只跌坐在地,疼的确实是闷哼出声,但却没晕厥过去。
她头上的汗滴答滴答的往下掉,神志却清楚的很。
她甚至伸出左手,去抓了已经砍下来的右手,叫人扶她起来,亲自把右手放在了阿保机的棺木之内,不是我不愿意追求先帝于地下,实是诸子幼弱……桐桐看看她那三个儿子,耶律倍都二十六七了,幼弱吗?这分明就是不想去死,还得逼着阻碍她称制主政的文臣武将去死呀!国家无主,我怎可去死。
以一腕而伴先帝于九泉,此乃为人妻的本分。
说着,就看向跟出来的那些臣子,尔等,身为臣子,当如何?灵堂里静悄悄的,无人说话。
述律平左手一挥,砍倒一片,血流成河。
砍死的都是随着阿保机征战的功臣,这些人都被殉葬了。
有多少呢?三百多人!而后述律平就看着剩下的部落首领,然后指了指耶律倍和耶律德光:此二子,都为我所钟爱。
可何人可托付江山?诸位选一选嘛!这话音一落,就有人牵了两匹马来。
一匹是太子的坐骑,一匹是耶律德光的坐骑。
选谁,就去为谁牵马!拽着缰绳即可!灵堂比之前更安静了。
国有太子,却说二子她都喜欢,让大家选一选。
既然喜爱太子,为何还要选?其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满地殉葬的尸首,敢问,有谁敢不尊着她的意思行事?于是,一个两个三个……七部的首领都选择了耶律德光。
述律平这才看向耶律倍:东丹王,不日往东丹去吧!既然大家推举德光,想来你必不会心怀怨愤。
耶律倍白了脸,而后一步一步的走了出去,一国太子,转眼便成了孤家寡人。
回去之后,四公主便要了安神的汤药喝了,喊了刘云:叫几个来就住外间,不要离人。
生生给吓住了。
桐桐摸了脉,又给扎了两针,这才出去了。
厅堂里,一个个的都坐着呢。
大皇子问说,小四没事吧?没事!桐桐在四爷的下手坐了,跟其他人一样,沉默着没说话。
万大人就说,耶律倍若为新可汗,不管对契丹还是对大臣,都是幸事。
契丹皇太后确实为女中豪杰,但……权力欲太盛了。
说是殉葬,可杀的都是忠于阿保机,且支持耶律倍的大臣。
太子二十六七,又不算昏聩,这些人是不会同意太后称制的。
契丹贵族看的是汉书,学的是汉文,包括朝廷公文,也都是汉字,也就是说,契丹贵族从不排斥用汉学。
太子主张全盘汉化,若是反对声激烈,他也就做不了太子了。
阿保机活着的时候,他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
这就证明上上下下都不排斥。
可临了了,因为太后旺盛的权利欲,以铁腕的方式诛杀功臣殉葬,驱逐太子,按照她的方式去治理这个国家。
那她怎么可能给再采用太子的法子?只能是越走越远,跟太子的主张背道而驰。
是的!这是一个转弯的契机。
不是说要侵吞或是消亡对方的文化,其实这之前,他们没有文字,才创造出来的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改的。
而且,奴隶制度比如中原的封建制度的王朝,确实是落后不少。
就比如这殉葬,后世的哪个君王敢叫殉葬?此为大不仁!不说殉葬了!就是丧事,尽可能的都在求简,以不浪费人力物力为标准。
便是不提这个大的笼统的东西,就只这个不正常的皇位交替,必然会导致子孙后代不停的你争我夺。
而今,就看怎么去看这个事了。
按照现在这个局面,对大陈是有利的吗?未必!内部斗争争执不下的结局必然是制造外部矛盾转移注意力,如此,两国边境还是会有摩擦,甚至于大规模的摩擦。
可要扭转这个局面,无异于是插手别人的家务事,人家也不可能受你干扰。
怎么办呢?四爷点在了丹上:扶持耶律倍坐稳东丹王。
得叫当权者时刻都觉得耶律倍才是威胁,如此,才会越发的用心维系与大陈的关系。
桐桐觉得这就是愣生生的造出了三国的相对稳定的大环境。
再加上四爷早前说的,渤海国的王弟。
若是如此,那这是一个吃一个的局已经摆在了棋盘上了。
可问题是谁去接触耶律倍呢?结果没几天,桐桐发现四爷的右手也破了,得重新包扎!解开一看,手心里划拉了一道,不深,但肯定出血了。
这是什么意思?石坚低声道:我们殿下跟东丹王结义为兄弟。
桐桐:……好好的结义愣生生的被你给玩坏了!等石坚出去了,她问四爷:接下来你还想跟谁结义?渤海国的王弟,我打算跟他结义去!桐桐一巴掌打在他的手上:你就坏吧你!损不损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