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天地情怀(97)

2025-04-03 17:35:51

王府还没修好, 没关系,这不是有郡王府可以住吗?于是,家里一下子便欢腾了起来。

院子是早就收拾出来的, 可俩老头说不住真就不住。

就在宫里吃了两顿饭,而后当年的一些老相识见了见,前后不到半个月,真要住到陵地里去。

陵地各种大殿是修建了的。

地下建筑太祖不叫修建,但是地上建筑该有的都有。

要不然礼部不答应。

横竖都是几间屋子的事,修吧!而今说要去住人,自然有院子可住。

林克用便说, 不想管朝事,那您在府里呆着, 谁还能闯进来?又何必住到城外?是的!说是去住皇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想上朝, 不想管朝中事。

只要在京城就清净不了,有事没事的, 这个来说这个, 那个来说那个。

这不是见不见的事, 而是风声吹的人烦不胜烦。

人到了这个岁数了,一辈子到了这个程度该做的都做了。

剩下的一点也不想掺和了。

要真明智, 就远远的避开, 儿孙的事儿孙去干,不给朝政添乱就成。

别这边一句无心之言, 回头叫人听去了,断章取义, 紧跟着就传的面目全非了。

所以,林重威很坚决, 老子大半辈子都在马上颠簸,也大半辈子都提心吊胆的。

戎马征战,是什么好的经历么?而今老了,没有马革裹尸,就想有个安宁的地方,有个能说话的人,得闲了,去山中狩猎。

有空了,伺弄两亩田。

想睡了,只管睡一觉。

想喝了,身边有个陪着喝酒的人。

对老子而言,再无事端挂心头,便是上上等的日子。

你娘都不拦着,你拦着作甚?行行行!不拦着,叫青牛先生跟您和伯父去,可以清闲,但是身子还得养着。

啰嗦!林克用却操心的很,儿这不是怕您这心里一松,真追着您的大兄而去吗?林重威轻哼一声,见过那么多战死的,你老子会不惜命?况且,老子得看看,看看大陈会变成什么样,到了那头,才好跟大兄说话。

那就是劝不得了!收拾了东西,送您去吧。

韩冒劼临走的时候叮嘱韩宗道:不用惯着你娘,回头就请几个太医,叫他们给个诊断,就说……水土怕是要不服,得喝够九九八十一副药……药这东西,喝七日得停七日,若不然伤胃!就是按照节气,给熬的喝嘛!脾气和气了,用点雪梨绿豆冰糖;脾气不和气了,换成药,什么桂圆黄芪……吃也吃不坏,确实是养身的很。

等着药喝完了,你兄长就该回京了,剩下的便不用你管了!在家里随他作,别叫出门,不叫见外人便罢了。

那叫嗣源陪您住过去?不用,就我跟你三叔挺好的。

然后俩老头连马都不骑了,穿着布衣,打扮的就如同老农似得,连马车都不要,一人一辆骡车,慢悠悠的就出门了。

林克用和林崇文叔侄亲自去送了,桐桐在家陪着老太太。

老太太就叹气,你祖父啊,一辈子征战!又何尝不是一辈子都在杀人呀!这些年大概最想的便是发迹之前的日子了,简单自由,粗茶淡饭,布衣竹杖,想那么过,就叫他那么过吧。

您要是想祖父了,我陪您去城外瞧瞧。

老太太就笑,老夫老妻的,想什么呀?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在过什么日子,不比他出去打仗一年半载没消息要好呀?说着,牵了桐桐往回走,来来来!跟祖母好好说说这京城里的事……京城里的事呀,那可太多了。

只看您要先听什么。

听……宫里的吧!听听宫里的事。

宫里。

萧贵妃伸着手,郑元娘选了一朵粉色的牡丹递了过去。

萧贵妃抬手推开了,粉的?怎么想的?说着指了指那朵鹅黄的,拿那个来。

郑元娘也不恼,将粉的放回来,又重新递了一朵黄色的过去。

萧贵妃将黄色的簪在头上,这才对着镜子左右的端详,以前的吴氏到底是大家子出身,别的倒是罢了,只在打扮一道上,是不差的!你呢,出身不显,可得用心的学……郑元娘面无表情的跟镜子中的萧贵妃对视了一眼,母妃教导的是!之前在仙姑处受教,仙姑言说,很不必以色侍人,这话想来是儿媳没领会好。

回头便打发人再去问问,看看这打理庶务要紧,还是学着以色侍人要紧?萧贵妃看着镜子中儿媳妇平静无波的眼,再听听那个话,顿时大怒,抬手指着郑元娘,你放肆。

郑元娘看萧贵妃,母妃何以这般生气?母妃说的对,儿媳甚蠢,且老实木讷,小户人家出身,胆小怕事。

成婚之前,儿媳就跟自己说,在宫里想要不出错,儿媳就唯有说真话,说实话,不管跟谁都如此。

因此,母妃这么教导,仙姑那么教导,儿媳就不解了,是该听仙姑的,还是该听母妃的?儿媳不敢欺瞒,如何想的便是如何说的。

便是今儿出了这门,母后若是问起,儿媳也自当如实以告。

母妃若是觉得说实话不好,那您告诉儿媳,该如何回话是好的!再莫如,儿媳回去便问王爷,看看怎么应答才是好的。

如此,可行?萧贵妃指着这混账东西,拂袖将梳妆台上的妆盒都给打翻了,朝外一指,滚出去。

郑元娘福身,而后果然转身走了。

出去的时候还说伺候的,母妃如此喜怒无常,多久了?若是还是这般厉害,便要请太医了。

万不可讳疾忌医!留下满大殿的人就不敢说话。

郑元娘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就碰见来请安的四公主。

大嫂?四公主一脸疑惑:昨儿母妃不是说今儿请了高母妃一起赏花?郑元娘朝里看了看,母妃说起了吴家大娘子……四公主面色一变,干脆挎了郑元娘的胳膊直接往出走,大嫂受委屈了,母妃这脾气,这两年确实是不怎么好。

再加上母妃自来疼爱大兄,对大兄寄予厚望。

而今这事……母妃好似比大兄更难接受。

若是母妃又拿您撒气了,还请大嫂见谅。

看你说的!郑元娘低声道,我知道,必不叫王爷知道。

四公主连忙致谢,这要是叫大兄跟母妃也离心了,又替母妃难受。

姑嫂俩走人了,萧贵妃自己气了一会子,连早膳都没吃。

嬷嬷问说,要请王爷来说说?说什么说?萧贵妃呵斥道,都把嘴闭上,谁敢传出去,本宫便将谁的嘴缝上。

虽然这媳妇可恶了一些,但总比吴家那个蠢货强。

有胆子跟婆婆叫板的媳妇,就有胆子干任何她觉得对的事。

她起身,收拾吧,一会子待客。

高贵妃来的时候,只萧贵妃笑盈盈的在亭子里坐着呢。

这……怎的不见昭王妃?高贵妃左右看看,妹妹我呀,还没儿媳妇伺候。

姐姐你呢,是有儿媳妇伺候,偏不留着伺候。

萧贵妃给对方斟茶,小孩子家家的,留着耽搁咱们姐俩说话。

你说日子到了现在,就咱俩能作伴了。

以前孩子们小,还能围着孩子们忙一忙。

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不再要咱们操心了。

圣上和皇后相伴,咱们呀,除了这一院子伺候的,谁能说话呀?跟娶进门的媳妇,能吐咱们的苦水?高贵妃捧着茶盏叹气,没言语。

萧贵妃就又说,你呀,还有三个孩子的婚事,算是有事打发时间。

我呢?孩子的婚事,我说了算吗?说到底呀,圣上和娘娘还是偏着你多些。

高贵妃这才笑了,笑完了又叹气,二郎是个犟种,我看中的姑娘,他没一个应承的。

真是生生要气死我。

萧贵妃就哼了一声,那是他能拒的人家!就像是韩家那珍珠,他拒一个试试看?把韩家的珍珠说给老二?高贵妃狐疑的看萧贵妃,韩家……你舍得放手?萧贵妃气道:原是看中了世孙,给小四的。

可你知道小四那脾气,招猫逗狗的,谁想摁着她的头,那她能蹦跶的上了天!大郎已然娶亲了,五郎得娶萧家女,小四我又拿不住!真要是她不乐意,闹的大了,韩家若是知道了,这面子上更下不来。

与其如此,那我更愿意给二郎,或是将小五嫁到韩家。

为何?萧贵妃的声音就低下去了,若是二郎将来……那我还会在这宫里!不是我说,二郎的品性在那里放着呢。

我便还是太妃,尊荣少不了我的!便是比妹妹你低一头,可……这得看怎么去比了?而今这位太子若是登基了,你我也不过是往山上一送的命运。

高贵妃才不信她这么好心,再说,她这逻辑不通呀:咱都有儿子,干嘛送山上呀?不是该跟着儿子在王府里过日子吗?萧贵妃点了点她,我的妹妹呀,你怎知咱到那个时候还一定有活着的儿子哟!把高贵妃说的心里犯嘀咕,不过,韩家的亲事这总是百利无一害的呀!她就道,嫁小五……也不是不成。

但怕是不会说给世孙。

你想啊,世孙将来有王爵可继承,做驸马不过是锦上添花。

若是其他几房的小子,倒是行。

萧贵妃就说,那就不如娶了珍珠。

行吗?行!事在人为嘛!两人嘀咕了半晌,高贵妃急匆匆的走了。

萧贵妃泼了碗里的茶,哼笑了一声。

高贵妃回去之后跟小五商量,那边肯定是不安好心,可这事对咱们有什么坏处,我还真没想出来。

小五就笑道:她是想着,一旦二兄娶了韩家女郎,太子必然警惕。

如此,便是个两厢争斗的局面。

而她呢?正可以在鹬蚌相争时,她渔翁得利。

高贵妃一拍巴掌,可不就是如此!我就知道,她那肠子在肚子都比别人多打几个结!咱可不上这个当。

为何不上这个当?谁说娶了韩家女,就一定会鹬蚌相争?二兄不是那般之人,四兄亦不是那般之人。

所以呢?所以这事……可成。

高贵妃低声道:要不要问问你二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其实没什么不好的!父皇和母后难道不是父母之命?若不是咱家的事牵扯天下,父皇和母后必能琴瑟和鸣!就像是两位老王爷,也不过是遇上了,便成亲了,多少都带些目的,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过了一辈子。

二兄正直,韩家女端庄自持,跟楚恒不同。

楚恒有些野性,此女并无此气性。

其实,性子是相和的。

不论是家世,还是相貌,亦或者是性格,都匹配。

若是韩家珍珠有心,这事便能成。

高贵妃犹豫了一下便道:我宣召那孩子进宫?五公主摇头:不用!我找她玩吧。

于是,五公主频繁出宫,约韩珍珠出门。

春日了,京城外到处都是踏青的青年男女,小五约了许多闺秀与才俊,一起玩耍。

但桐桐并不在邀请之列。

小四过来跟桐桐嘀咕,小五必是又瞧上韩家的世孙了。

大家其实跟韩成颂都不太熟悉。

不过小五喜好美男,这却没变。

韩成颂的卖相是不错的!桐桐打岔:你呢?不要左小八了?小四叹气,我之前还挺喜欢左小八的,后来出了那点事,不管左小八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心里都别扭。

后来发现,也没那么喜欢左小八。

那是又喜欢上别人了?整日里给我喂马的小马奴,其实长的也很好看。

桐桐:………………有点想打小报告,这一天天的,想的都是些什么。

小四可愁了,那你说,我万一嫁给这个人,没两年我就烦了,该怎么办?和离再嫁吗?再嫁要是还烦了呢?我能只找相好的,然后生孩子,不成亲吗?你是没挨揍,又皮痒了吧?小四烦的,你们家大兄长的也很好呀,不过早娶亲了!你大嫂为何没跟来?有身孕了,生完再跟着伯父和伯娘他们回来。

桐桐最近属于清闲的,这会子跟小四一个个的扒拉京城中家世还成的美男们,最后小四点在了冒度上,他可聪明了!你说我嫁他行不行?不过赵德丰曾闹的要嫁他,现在换我嫁,别人会不会以为我欺负她?想起一出是一出!桐桐过将名单塞给她,回去慢慢选去吧!再不然,换着跟他们玩,看跟谁投脾气。

就跟珍珠投脾气。

小五在韩家陪老王妃用饭,我自来好静,不爱闹腾。

老王妃高兴的很,珍珠才来,我还怕她没有朋友。

而今能有五公主带着,那我便放心了。

小五看韩珍珠,而今天气好,正是踏青的时节,先在外面玩。

等天热了,我带你去宫里玩。

宫里有许多地方,当真建的极好,外面再热,里面穿着单衣,尚且有些凉的。

真的呀?真的!我知西南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既无酷暑,亦无酷寒。

这初到京城必是不能适应夏冬的。

老王妃摩挲着孙女的脊背,叹气道:这孩子呀,一直就安静,喜好看个书呀,画个画的。

哪里的藏书能有宫里多?小五就道,宫里的藏书阁,楚恒也爱去!不信你去问她,那里最自在呢。

躺在里面看一日的书,都无人打搅。

说着就又问说,不知道珍珠喜好读什么书?韩珍珠给公主布菜,只是觉得史书颇为有趣。

读史呀?小五就道:史啊,便是一部帝王和王公大臣的传记。

就说前朝大唐吧,史书修了,珍珠可读完了?自然!小五便兴致昂扬,问说,那咱俩说唐史?好啊!小五便道:高祖李渊,太子建成。

珍珠马上道: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李治。

小五便笑,高宗李治……太子李弘、李贤、李显……女帝武皇……太子李显、李旦……中宗李显。

太子李重润。

小五哈哈就笑,史书这么问答才有趣。

她收了话题,吃完便起身告辞了,天不早了,该回宫了。

要不然家里该着急了。

老王妃叫孙女去送公主出门,她脸上则露出几分沉思之色来。

韩珍珠回来,她招手叫孙女过来,可听懂五公主的话了?韩珍珠垂下眼睑,太子……得善终者少。

老王妃拍了拍孙女的手,是啊!圣上身体康健,侄儿为储……难说的很!林家呀,糊涂。

韩珍珠没言语,抓着祖母的手轻轻的揉按着。

老王妃反手看了孙女的手,又端详着孩子的面容,林家那丫头,为储妃,我儿不用羡慕她!但凡开国之初,这太子有善终者都不多。

始皇帝一统六国,太子扶苏被废;汉朝,若不是刘邦比吕后年长那么多,走在了吕后前面,吕后的儿子想即位怕是也难。

汉景帝废了长子刘荣……汉武帝的太子刘据不一样被诬陷巫蛊最终殒命。

隋朝虽短,可太子杨勇一样被废……以史为鉴,当警惕呀!韩珍珠笑了笑,孙女一切都听祖母吩咐。

五公主必不是随便说那些话的!咱家娶不娶这个公主,都是王府。

可我儿嫁于皇家不嫁于皇家,对你而言却截然不同!韩家是王府,横不能将你嫁给林家。

便是嫁到林家,不是世孙,你也不过是王府的旁支。

嫁到别处,你的儿孙就是普通人。

嫁到皇家,进可一步登天;退还是皇室宗亲。

如何选?听您的!老王妃叹了一声,唯一可选的只有二皇子!那孩子……我恍惚记得也是轩昂的男子,长的也是极好的。

韩珍珠便红着脸低了头,只不言语。

老王妃便笑了,公主带你又见二皇子了?嗯!二殿下在军营,是个很知礼的人。

很知礼?是呢!眼神从不在女郎身上流连,也很有耐心。

只客气了说了几句话,他就回去当差去了。

老王妃点了点孙女的鼻子,可是瞧上人家了?您不是说了吗?只要不嫁入皇室,孙女连同孙女的子孙后代,想出头都千难万难。

可嫁入皇家,至少日子也能跟如今一样!老王妃满意的点头,只是嫁进去,就得跟林家那丫头做妯娌!她为储妃,你怕是要受些委屈。

韩珍珠低声道:为储者,四处都是危机;而其他皇子王爷,处处却都是转机。

她过的累,儿过的不累。

可最终的结果,她的赢面和孙女的赢面是一样大的。

这不过是各有好处罢了,怎么能算是委屈呢?老王妃心头大畅,我家珍珠虽为女郎,可却能羞煞多少男子。

真嫁到一般人家,当真是埋没了我家明珠。

韩珍珠低声道:只是这婚事,二叔未必乐意,祖父也未必乐意。

儿怕终是难成。

为何这般说?韩珍珠低声道:儿听闻祖父跟林家祖父打听,说是林家的祖父的义子陶六爷家有一子,颇有能为。

年纪也相仿,想结亲。

义子家的孩子?哼!老王妃拍了拍孙女的手,五公主既然提了,就说明宫中有人巴着婚事能成。

这事祖母亲自去提,我看宫里如何拒绝?于是,五月端午这一日,都在宫里参加宫宴。

老王妃几次要出门,都被拦了。

但是五月端午节,老王爷不回来,总不能不叫王妃们来过节吧!进宫吃个团圆饭,也就罢了。

桐桐正给老太太剥粽子呢,小四嚷着要她桌上的蜂蜜,你快点给我,我不爱槐花蜜,就喜欢吃枣花蜜……烦人的呀!你叫再给你上一份呗。

她护着不给!伺候的便端了好几罐子各种蜜上来。

桐桐将小四怼到一边,先给林克用和四爷呈了荆条蜜,给两人分别放了。

四爷就笑,对!这个蜜更合胃口。

林克用尝了尝,嗯!比槐花蜜顺口。

桐桐正要跟四爷说话呢,结果就听到南安老王妃说:珍珠,去给二郎盛些蜜去。

大殿里顿时安静了。

韩珍珠红了脸,但还是低头过去了,盛了椴树蜜,放在了二皇子的案几上。

二皇子目瞪口呆,满眼的迷茫,满脸都写着:我是谁?我在哪?刚才发生什么了?文昭帝:………………砸吧了一下嘴,韩家这丫头瞧上二郎了?他扭脸看皇后,皇后:……难道不是小五看上韩家的世孙了?她看小五,别弄的人家不肯娶咱的公主,不得不搭给咱一个女儿。

小五抬起头来,一脸的无辜。

萧贵妃一拍手,哎呀!这可当真是好亲事。

二皇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嘴巴张了合,合了张,这事他没想过。

可要说不行,他又挑拣不出个什么来。

对上父皇看过来的视线,二皇子眼睑一垂:都行吧!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