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东宫的后院今儿有不少的人!园子里种的庄稼能收的,粮食的产量增长不算大。
比较出彩的是白菜和萝卜。
白菜和萝卜是太祖习惯于那么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那么叫。
白菜以前叫菘,萝卜是以前的莱菔。
当然了,白菜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叫白菜的,这也不好考究。
不过是陆游的祖父所写的书里,记载了菘也被叫白菜。
菘,可凌寒,凋谢晚,有松的品质,这才被叫做菘。
只因其色白俗谓白菜。
最大一颗白菜王,竟是种出了九斤重。
户部尚书就问说:储妃,这是足一亩吗?是足一亩。
这一亩得产多少呀?文昭帝自己拿了砍刀:朕来!才要砍,老尚书给拦住了,白菜根!陛下,埋在下面的白菜根不能不算呀!太浪费了!白菜根也是好食材呀!不是!白菜根其实就是手指粗细的一条根在土下面。
你就是算上,它的产量又能高多少呢?可文昭帝认为老尚书说的对,先砍,大郎,你们兄弟在后面挖根,出来清洗了,等会称重。
大皇子应着,几个皇子就都动了。
李三娘就赶紧叫人去打水,我来洗,快去。
郑元娘才想叫,想了想到底是没言语。
倒是左氏道:二嫂,不用那么麻烦。
说着就指了指角落里堆着的筐子,放在筐子里,在池塘里涮涮就行了。
李三娘瞬间便红了脸:……我怕将储妃的池塘弄脏了。
小五就不耐烦的道:那里养的是鱼,跟你们家村口那个河里的鱼是一样的!水至清则无鱼,不在乎多一点泥!小四拉了拉小五,干什么呀?没什么!就是……这么小心做什么?小四喊李彦:你取筐子去捡呀,我们可拎不动。
李彦跟着三驸马一人一个筐子去捡了。
最后愣是收拾出七八筐子白菜根。
洗涮干净了,放在高处控水呢。
等白菜过完了称,三千二百三十二斤。
再给白菜根这么一过称,两百多斤呢。
加起来得有三千五百斤的重量。
安然就扯了一片白菜叶子,然后拿给皇后瞧,您看!一个虫眼都没有。
这种大叶子不好吃,但要是腌制好了,特别好吃。
往常家里种的白菜,外面的叶子都被虫子吃了,要不是实在没法子的人家,那菜叶子都去喂了鸡鸭了。
储妃种的竟是不生虫子,可不奇怪?皇后是知道的,那边种的菜,桐桐三天两头的去给那边喷水,也没有生虫。
不过喷洒工具不行,白菜上落了一些药点的痕迹。
如今白菜上看不见,是因着之前下了一场雨,都给冲刷干净了。
而萝卜,萝卜产量一千八百多斤,萝卜缨子接近一千斤。
产量一出来,官员便跪了一地,都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昭帝没言语,只不停的在白菜和萝卜堆里找,朕才挑出来的呢!才挑出来的那个……那些个呢……在呢!在呢!皇后赶紧将两个筐子递过去,这里,都放好了。
一个筐子里放着白菜,一个筐子里放着萝卜。
里面有挑出来的最大个的,有挑出来的最小个的,还有挑出来的中不溜的。
他将两个筐子塞给韩宗道和林克用,背着,走!去奉先殿。
韩宗道将轻点的萝卜筐塞给林克用,他自己背着白菜筐就走了,林克用紧跟在后面。
三个人脚步匆匆,很快从后院消失了。
皇后才叹气:都平身吧!这是大喜事,圣上去告知□□和先帝了。
是!文昭帝跪在奉先殿里,放声大哭:舅父,你看看呐……您说的都是真的!您说菜蔬数千斤,而今真的做到了!您说若是菜果不生虫,产量自然就上来了,可惜不懂怎么弄……您看见了,而今咱家的后人都做到了!都做到了!舅父,您看看呐!说着就拉林克用,舅父,是桐桐做出来了。
儿跟您说过,咱家有义可能干了,给咱们生了桐桐这般的女郎……舅父呀!都是您的子孙呐!然后又喊:济世……济世……四郎这太子做的好,都是你的功劳呀!如今,你跟有义做了亲家……韩宗道忙道:大兄……不可悲凄太过呀!文昭帝哽咽着,好容易收了眼泪,叩首站起身来,却叫两人拎着筐,走!带着筐子,咱去皇陵。
今儿,咱跟叔父们就吃这个了。
然后三个人真就跑出宫了!萧蕴低声跟四爷谏言:这是要去祭奠皇陵呀!臣等无旨意不跟了,不过殿下……那就走吧!又都跟在后面,往皇陵赶。
人家五个人说的挺好的,结果跑来这么多凑热闹的。
韩冒劼招手叫四爷和桐桐过去,然后指了指太祖和贵太后的合葬墓:去叩头!告诉太祖一声,他的子孙将大陈的江山保下来了!去!四爷和桐桐满心复杂,两人经历了很多很多了,可自问走了之后,他们真的能如同太祖这般,人走茶不良吗?太祖的后人吗?好!就是他的后人,今儿以他的后人的身份,恭敬的叩拜他。
两人一前一后站在墓碑前,恭敬的行大礼。
这次来了皇陵,一则是有这样的事,二则,文昭帝也想跟两位老国公说下一步的事。
因此,这倒是不急着走了。
四爷跟几位皇子走了,皇后留在墓前,叫郑元娘,去打水来!是!皇后亲手在擦洗长辈的墓碑。
虽然一直保持的很干净,但皇后还是亲手擦洗了。
几个皇子妃和公主倒是不知道该做什么。
皇后就说,用那些菜做几道菜来,供奉上!都去吧,我想跟贵太后说说话。
是!这一退下去,李三娘忙道:我去洗菜吧。
郑元娘出声道:二弟妹——桐桐才笑道:没事,二嫂,有劳你了。
小五白眼翻了李三娘一眼,李三娘偏了头,出来了。
小四戳小五:别这样,你这样她越是胆怯。
母后给了她嬷嬷,结果出门却不带。
也不想想母后为何给她嬷嬷。
难道母后能害她?等李三娘洗干净了,带过来了。
她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因为除了储妃,其他的皇子妃和公主郡主,都没动地方。
赵德丰低声道:莫要怕,你只是不知道规矩而已。
这向来供奉,便是宗妇的事。
太子承袭江山,储妃便为皇室将来的宗妇。
李三娘愣了一瞬,瞬间白了脸。
才要跪下,就听见储妃喊:大嫂,帮我剥些蒜头来。
郑元娘这才去了。
二嫂,烧些热水,用水焯些萝卜缨子吧。
啊?嗳——来了!三嫂,削萝卜皮喽!来了!……就这点事,把每个人都指使的团团转。
小五就说,这萝卜皮不能扔吧?不扔,回头炝个萝卜皮。
李三娘就看见储妃笑语嫣嫣的说话,然后那刀工,真厉害!萝卜丝切的细蒙蒙的,在水里泡啊泡的,泡到最后,竟是一点萝卜的辛辣味儿也没有了。
凉拌萝卜丝,蒜蓉萝卜缨,萝卜丸子,炝萝卜皮。
凉拌白菜心,醋溜白菜片,白菜莲花,糖醋白菜根。
这就是八个菜了,四凉四热。
完了还有四个主食:萝卜缨子麦饭,萝卜丸子,萝卜馒头,还有一道蒸出来的白菜卷。
这些都出锅了,再来一份疙瘩汤,搭着白菜外面翠绿翠绿的叶子,这就好了。
先端着供桌祭奠了,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得撤下来,子孙后代吃掉的。
文昭帝围着桌子看了一下,然后就看几个儿媳妇,最后视线落在桐桐身上,食材全用了?是!没浪费一点。
还搭上了什么?桐桐就道:三斤面粉,一颗蒜……葱是野葱,路边到处都是的野葱,还有二两豆油。
若是用杂粮也可以吧?不用油呢?不太好吃,但是可以。
文昭帝就请两位老王爷先用,两人举起筷子用了,清清爽爽,意外的好吃。
都用吧!李三娘坐在二郎的身边,抬起筷子吃了一口,然后便顿住了。
她心里紧张的很,这皇室的日子……真的不大好过。
外面的事自己不懂,只认识些许的字。
也就是会些针线,会些灶上的手艺而已。
可白菜萝卜家常的吃的东西,自己是做不出这样的味道的。
小四指了指萝卜缨子麦饭:这个其实还好,再给我一碗。
刘四娘大着胆子说,这不扛饿。
安氏点着桌上的菜:菜不能做的太好吃了!太好吃了,就吃的多,就浪费粮食!要是干体力活的,这就不成!要是女人……其实不至于饿着的。
那就解决了一半问题了。
李三娘鼓足了勇气,才道:庄稼人,瓜菜半年粮。
再搭着些野菜,凑活着又是半年。
储妃种的这么好,要是家家院子里都能收三千斤,那可当真是功德无量。
她说话的时候,带着颤音。
二郎给她夹菜,鼓励她说话,种院子里怕是鸡鸭会啄食……不会的!种了菜的,自然就看的紧了。
她说着,就抬眼看大家,然后发现,这一桌人,都听的很仔细,并无鄙薄之意。
皇后笑道:好久不听这些话。
以后进宫来,跟我说说这些!李三娘小心的看二郎,二郎鼓励的点头,她马上欢喜无限的应下来。
文昭帝就说二郎,改明儿,带着你媳妇回门转转。
说着,颇有深意的看了二郎一眼。
明白!这是叫自己先把京郊的地主挨个的再摸排一遍!这说明,父皇下了决心了,大动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