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 风云际会(90)

2025-04-03 17:36:01

又是一年秋风起。

两场秋雨过后, 镇北的寒气已然起了。

院中的石榴树上挂着红彤彤的果儿,今年的果儿结的格外多。

此刻,树下站着一穿着石榴裙的的艳丽女子,她褪去了十四五岁时身上的稚嫩, 真正的长成了明媚的女子。

身量高了, 身形更婀娜了。

这不是桐桐又能是谁?她此刻站在石榴树下, 摘了个石榴掰开瞧了,里面密密麻麻的鲜红的石榴籽,这是成熟了。

拿筐子来。

院子里的丫头跑着去取了,桐桐一个一个的往下摘。

一边忙活着, 一边吩咐其他人,天冷了, 给一爷和三爷的屋子换陈设。

炕该烧起来了,炉子也升起来,白日里把火压一压,别叫灭了。

晚半晌的时候火大些, 把屋子烘暖。

一个个应着, 去忙去了。

才摘了半筐子,院门口就有人禀报:夫人, 侯爷回来了。

话音才落, 就见一身穿黑袍子的挺拔青年大踏步的进来, 进来看见桐桐就笑, 不是说等我回来摘吗?桐桐抬手勾着高处的石榴,惦着脚尖也摘不着, 我把下面的都摘下来了。

这棵石榴树这两年长的很是繁茂,已经能遮挡住半拉院子了。

如今,半个院子的上空都挂着果子, 尹禛抬头看,干脆抱起桐桐,摘吧。

桐桐就笑,你这样抱不住。

能呢!摘吧。

我坐你肩膀上。

两人在那里调整了半天的姿势,这才稳稳的坐在他的肩膀上了。

当年瘦弱的少年长成了健壮的青年,他单薄的肩膀变的宽阔结实,能稳稳的叫她坐在上面了。

她摘一个,递给他一个,他先用衣袍接着。

桐桐一边忙着,一边问说,京城又有什么消息了?回来的这么早,必是有什么事。

江南今年大旱,河流断流了,秋粮也歉收了。

嗯!今年夏天的时候朱富贵就带了这样的消息回来,成药的生意往南扩张了,别说江南了,就是西南的消息她也知道的一清一楚的。

旱情早露端倪,秋粮必然歉收了,朝廷也该早知道才是。

河流一断,‘百夫长’便不好运,延误了……桐桐皱眉,天和帝真听了丽妃的谏言,跟有病的似得要建造百丈楼。

最开始桐桐还以为是建造一楼阁,楼阁能有多大?耗费不了多少,要建造就建造呗。

可谁知道天和帝身边那个叫天赐的太监,当真是好本事。

此人对钱财颇为看重,竟是要将百丈楼建成一个空中宫殿。

后来,尹禛想方设法的弄来了百丈楼的设计图纸,看完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能人辈出。

把桐桐真给惊着了,真能建成空中宫殿吗?能!只是耗费颇大。

光是这‘百夫长’,得从西南往过运,那么长的木料,不能截断,这怎么运?西南多山,翻山越岭的,耗费的人力财力就不说了,就说在崇山峻岭中运送这个东西,得搭上多少人命。

桐桐沉默了,下山的时候扛一根手腕粗的槐树苗都不容易,更遑论是运这种能木料。

它得足够粗,一个成年人伸开双臂圈起来那么粗,且是五六十个成年人的身高加起来那么高。

这搭上的可能是很多人的人命。

此木只产在西南,桐桐最开始以为,只要周王府拒绝,这事就成不了。

但是,结果是周王府没有拒绝。

而谁能劝周王府的人呢?尹禛给老王爷去了信了,但是没有收到回信。

难道叫尹继恒去劝?尹继恒在他兄长面前是说不起话的。

便是桐桐和尹禛能对着尹继恒开口,这也没用的,人家再不会听尹继恒的。

尹禛又给太子写信,如果事情还能拦,就请太子千万阻拦。

太子拦了吗?拦了。

面上是拦了,在大朝之上劝谏帝王,被天和帝罚去跪了太庙。

于是,太子在朝中的名望如日中天。

可尹禛和桐桐却对太子当真是失望到了极点。

他学先太子,吃到红利了,以为这样就可以。

但终究是学了个皮毛,骨子里全不一样。

他一心奔着人心去的,可却当真未曾为这件事真真正正的努力过。

他娶的太子妃是周王妃的侄女,尹禛没想着叫他劝谏帝王,只希望他能跟周王沟通,哪怕是拖一拖,也未必没有解决之道。

可是呢,他没有。

桐桐心说,其实他要真的确实去努力了,许是真到了最后,尹禛会手下留情的。

可是,人身处权利中心,大概是最容易迷失自己的。

镇北对他示弱,不是真的弱。

周王对朝廷言听计从,并不是臣服。

许是人家正等着,等着朝廷叫西南的百姓怨声载道,如此,朝廷才能在西南人心尽失。

可惜,太子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他是他自己的太子,是满朝大臣的太子,却唯独不是天下子民的太子。

拦不住,奈何?将那样的木料从崇山峻岭里砍伐了,运出大山,然后还得有大船运输吧。

从南往北运,非大船不行。

除了这些木料,还需得能工巧匠无数。

宫殿不能只是木料吧,这各种的雕刻,又是描金,又是嵌铜的,算算开销。

桐桐又摘了一个石榴,就说太子的想法:他许是在等,等着天下人对皇帝失望,等着满朝文武都不能忍受,彼时,他振臂一呼,大事未必不可成。

说着,她就挣扎着下去,这么坐的时间长了,他也累。

谁知人家现在这臂力练的不错,将她往起一托,从这边肩膀换到那边肩膀去了,嘴上却也没闲着,所以说,得谋划着回去了。

桐桐的手一顿,坐在他的肩膀上彻底不动了,三年,还真就三年了。

她不敢说时间过的快,对于心中有恨的人来说,每天的每天都是一种煎熬。

三年,对于镇北而言真就是弹指一挥间。

那么一个乱糟糟的地方,三年时间,只能说稳下来了,远不会是那种想象中的富饶。

这三年里,不敢有一日懈怠。

桐桐看看这个小院,再多的不舍,还是得走了。

她问说:有生之年,还能回来吗?能啊!等将来,得来巡边,得来秋猎。

尹禛跟着她环视小院,这院子原模原样的叫人留着,回来还住这里。

正说着呢,飞驹子和尹祎急匆匆的进来了,进来就看见嫂嫂坐在兄长的肩膀上。

两人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桐桐直接跳下来,回来的正好,赶紧的,收石榴了,高处的我够不着。

两人这才笑着进来,飞驹子直接窜树上去了。

这两年,飞驹子在军中颇有威望,镇北的地盘不仅朝南往朝廷的方向扩张,便是往北,往东,也没耽搁。

飞驹子带人清缴草原上的马匪,把白头山一带彻底的并入了镇北。

而尹祎呢,民政一把抓,连方大同这样的知府都对尹祎夸赞有加。

但同样的,不是旧人,都不知道尹祎是先东宫的郡主。

几个人在院子里收石榴,顺便说话。

尹禛就提了,当年答应叔父的,三年时间到了,我跟你们嫂子得回京城了。

飞驹子一愣,蹲在树上朝下看,回京城……比在镇北危险的多。

得回去。

尹禛接了他手里的石榴,这就早就定好的。

我们走之后,军中事务,你铁良和苗子川商量着办。

至于民政,我就更不操心。

只要军心稳,民事自然就稳当。

尹祎低声问:那怎么回呢?没有宣召,您回去不合适吧。

想回去,自然有办法。

尹禛看两人,你们稳稳的把控着镇北,我跟你们嫂子在京城自然无虞。

况且,童子军练出来了,你嫂子亲自带出来的。

在战场上的表现你们也见过了,有他们跟着,足够了。

桐桐宽两人的心,放心吧,真有个万一,我们就撤了。

绝不会冒风险。

那还说什么呢?尹禛看桐桐:找个什么借口回呢?桐桐就说,我给一叔传信,要么他病重,要么叫老王爷病重。

这两人对你有大恩,若是病体沉重你还不回,那天下这悠悠众口,又怎么平呢?不管是天和帝还是太子,都会认为这是一次将咱们诓回京城的好机会。

尹祎就笑,她觉得嫂嫂真的很神奇,她的脑子里真的有各种各样古怪的主意。

只要有需要,她立马就能反应过来,然后给你往出掏。

这个主意真不一定高明,但一定非常有效。

尹禛也笑:行,按你说的办。

于是,尹禛去军中再巡视了一遍,把军中的将领挨个的见了。

又抓紧见各府的知府,忙着安排走了以后的事情。

而桐桐的信此时送到了尹继恒的面前,展开信纸,尹继恒扫了一眼便笑了,然后递给刀疤脸,瞧瞧!瞧瞧!说话还你真算话,。

说三年就三年,一点都没耽搁。

刀疤脸就笑,回来了好!回来了证明这戏到了高潮了。

您看,是您装病呢?还是叫老王爷装病呢?尹继恒叹了一声,叫老王爷装病吧!配合尹禛……对周王府的将来,没坏处。

老王爷看着次子,你是真看好尹禛?他说到做到了。

尹继恒就道,况且,他要办的事,对西南有好处。

将来,他干掉了天和帝,我大哥真要是有胆子,那就再以勤王的名义造尹禛的反就是了。

横竖吃不了亏!你也近距离的看看,看看你亲自养了个什么玩意。

老王爷:……他起身,往榻上一躺,行了,老子头疼,心口顶的难受,大概活不了几天了,请太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