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岁月流年(6)

2025-04-03 17:36:02

猪肉大葱馅儿的饺子, 吃的人打个嗝都是饺子味儿。

在国营饭店吃了饭,直接上省报社。

人家这单位的大门也不是那么轻易能进的,但是也得看情况。

尤其是这种小年轻, 要是再戴个红色的袖章什么的, 就会叫人比较紧张了。

两人骑车到了大门口,看门的大爷摇着蒲扇, 一见两人就赶紧站起来, 那个……小同志呀,哪个单位的?桐桐从车上下来, 四爷从兜里掏出一张纸亮了一下,北川那边一公社的,来办点事。

那这就是公事呀!公事就得按照公事办, 那进去吧!桐桐还好奇, 他那办公用纸打哪来的。

四爷把自行车推里面, 就放在门房边上, 大爷, 麻烦您看一下。

走吧!走吧!没人上这儿来偷来。

撑了车子, 四爷拉了桐桐就走,昨儿在江满家要的。

那边办丧事得设置礼簿, 但是哪有笔和纸?江满的堂哥是公社的司机, 我帮着跑腿去取了一趟, 顺便用公社的章子给盖了戳。

原来如此。

报社在一栋三层小楼里,推门进去,里面真可以用乱来形容。

一人一张办公桌, 桌上不是书就是报,再要么就是各种的稿纸,一个个热的呼啦啦的扇着风, 最靠门的一个小伙子应该是打杂的吧,正蹲在地上收拾废稿纸。

见了两人就站起来打量,你们……找谁?马秋水主编在吗?小伙子猛的还真被这人的气势摄住了。

如今看人是不能看穿戴的,朴素是潮流。

尤其是不能看不起劳动大众。

这俩小青年长的不差,穿的是不怎么起眼,但却也干干净净的。

这站在这里的气势,不卑不亢的态度,就觉得不能糊弄。

他点点头,请稍等,我去看看马主编忙着没?然后往二楼去了,走了一半了,指了指门边的椅子:坐!随便坐。

把人给唬住了。

两人没坐,下面办公的不知道是校对还是做什么工作的,都抽空转过来看了一眼。

一个老阿姨将老花镜往下挪了挪,翻着眼皮看两人:随便坐……不用拘谨,那有水壶,有杯子,自己倒。

谢谢。

桐桐朝她笑了笑,打搅各位老师了。

不客气!不客气。

其他人都转过去了,只那个老阿姨明显愣了一下,抬手摘了老花镜,招手叫桐桐:小同志,你过来一下……桐桐看了四爷一眼,就过去了,有需要帮助的吗?你这声音好听,这普通话也标准,跟广播上的似得。

她说着,就看其他人,你们说呢?现在能说这么标准的普通话的人其实不多,你们觉得呢?就是报社的人,九成九都带着浓重的口音。

其他人抬头朝桐桐善意的笑了笑,是!说的挺好的。

桐桐愣了一下,谢谢。

这老阿姨递了手边的一份稿子,你能念一下,我听听吗?桐桐顺手就接了过去,这是一份轴承一厂来的稿子,歌颂车间女工的。

她拿到手里就念了,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不紧不慢,没有一处错处。

然后都停下来看她,老阿姨就笑,是不是比广播上的音儿都好听。

桐桐就笑,广设备的原因,声音可能会失真。

不是声音的问题,是语气语调的问题。

小同志,你留个名字,留个联系方式,电话最好。

老阿姨就说,我家老伴儿,是广播台的,他们编制满了,也不缺人。

就是隔一段时间,要录制个诗词朗诵之类的东西,提前录制好,好播放的。

现在台里进的人确实是有很多关系户。

业务能力跟不上,朗诵领袖诗词,出现了读错音的情况,差点惹出大乱子。

这个虽说没有工资,但是要是选你休息的时候过来录制,他们是可以给补贴的。

这可真是意外捡来的!不管有没有编制,先捡在篮子里收着吧!桐桐就笑,谢谢您了,有这样的机会见到广播里的人多难得呀!这是见世面,也是历练的机会,求之不得。

说着就将名字写下了,留了具体的地址,也留了邮局的电话。

放下笔了,她才说,要是我的声音能出现在广播里,那您可是我的伯乐。

这孩子真会说话,字也写的好。

这一笔字到哪不能混口饭吃呀。

正说着呢,打杂的小伙子下来了,请吧,马主编在上面呢。

桐桐跟人家说了一声,我先上去。

好的!去吧。

老阿姨还回头跟同事说,挺会来事的小姑娘,是吧?是!挺机灵的。

上楼的时候四爷不住的回头看着桐桐笑,把桐桐看的:走你的路。

她在后面推他的腰,想想你怎么糊弄人家吧,老笑我干什么。

四爷并不认识马秋水主编,但是马秋水这个名字在省报上随处可见。

他记下来了,然后就指名道姓要找人家。

上去之后,门口挂着牌子,夏天门也开着。

两人一过去,里面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放下洋瓷茶缸子,朝两人看过来,找我的是你们吧,来!进来。

说着就问,是什么公事?还专门派人跑一趟。

四爷进去,将写好的稿子递过去,是我们公社饲养场的繁育汇报情况。

今年五月,上面有专门的文件讲农业、农业的育种、农业的增产、家禽牲畜的繁育。

但我们发现,好像咱们的省报偏重于工业、工厂、工人的报道,对农业、农村,农民,尤其是文件精神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做深入的了解报道…………这个……这个呀!马秋水挠头,这个还真没有专门统计过。

不过工业是领头羊,工人是老大哥,这个比重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要非说不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还不重视上面的精神,那这可是一顶大帽子。

我这脑袋可戴不住!马秋水起身,没看稿子,先让两人坐,坐!坐!基层的问题,那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说着话,还亲自泡茶,然后递过来,这才坐回去看稿子,我看看!我看看。

铅笔写的……嗯!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字很好看!再细细的看内容,马秋水的表情看着看着就严肃起来了,这人行文很老辣呀,文字朴实,但是记录的一定是最真实的情况。

实事求是,这个是原则呀。

坚持这个原则,对基层的问题认真的反馈,对基层的努力做出了肯定,对基层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苦难也点到了。

这很好呀!甚至都能一字不改的发表了。

马秋水就问说,这文章署名的金司晔是谁?我!四爷放下茶杯,我们公社希望将真实的情况做一个介绍,这也是对广大社员的一个鼓励。

不瞒您说,广播都架好了,只等着变成铅字,念给广大社员听呢。

很好!真的很好。

我们就希望能有这么原汁原味,懂农业,知农村的稿子……四爷就忙道:真的呀?您的肯定对我可太重要了。

我之前还想着,要不要去B京,我有看京报,最近的一刊上就有提到农业问题。

我想着,上面更重视,那我们就去一趟。

零星的串联现在还有,是不需要花费火车票的。

马秋水给惊的咳嗽了一声:可不敢!这一闹,我这就戴上一顶帽子,闹不好得放下去劳动去。

他还没说话呢,就听这小伙子又很高兴的问:那我现在算是咱们报社的通讯员了吧。

通讯员并不是报社记者,也没有编制,就属于经常的主动的给报社反应情况的一类人员。

他们的稿子若采用了,给的是稿酬。

若是没采用,但是新闻线索有价值,记者去采访再写稿,稿子的后面还是会坠上:记者,某某某;通讯员,某某某。

这玩意说到底,不占什么。

不懂这个的人会觉得,通讯员挺厉害。

但是,懂这个的又有几个人呢?而懂这个,恰好又有发现的眼睛,又提笔能写的,写了还敢来,来了还能直接送到自己面前的,这样的人就不多了。

马秋水都笑了,点了点四爷,心里是有点明白这小伙子是来干什么的了。

行!有前途。

把自己唬的一愣一愣的,不应承他的话,这愣头青真敢像他说的那样干,往上面跑,往上面送!这真能坏事!反正是他的事要不成,他转脸真能把自己拉沟里去。

不就是要个名号,方便他另外行事吗?他都没脾气了:稿子留了,你就是我们报社的通讯员。

说着就指着门外,后天见报,回去等着去吧。

四爷也笑:马叔,那下次再进城给您带羊肉。

马秋水哼笑了一声,一手端着茶杯子,一手指着门:滚!赶紧滚!还顺杆爬上了。

两人从里面出来,还听见打杂的小伙子在里面说,好像是马主编的亲戚,听见喊叔了。

是吗?怪不得呢。

桐桐在外面笑的不得了,扭脸看四爷:你说你损不损呐!为这点事把人给吓的。

四爷抬头朝上看,马秋水正在窗口朝下看。

他朝上挥了挥手,马叔,回见。

马秋水端着洋瓷缸子想泼他:赶紧滚,再不走我就后悔了。

到门房的时候看门的大爷可热情了,是马主编的亲戚呀?嗯!下次来看我马叔给您带好烟。

好说!好说!省城的街道,国槐成荫,一个骑着车,想起来就笑。

一个坐在后面,拽着他的衣服,笑的前仰后合的。

一辆破自行车,两个笑的没心没肺的人,这个夏日的午后,好似也没有那么燥热的。

知了一声一声的叫着,响成一片。

四爷问:你想干什么?那个录音不保险,编制难求就算了,关键是声音是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声音的质感会发现变化,变化了就会职业受限。

除非你走到这个行业里顶端的顶端,否则,将来会跟年轻人竞争,抢饭吃的。

那多累呀!桐桐‘嗯’了一声,低声道:其实,我更喜欢听那个滴滴答答的声音。

四爷就笑:好!你想要的,我想办法给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