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岁月流年(22)

2025-04-03 17:36:02

等腾出时间能叫媒人上门的时候, 那都是秋收之后了。

天冷了,连棉花杆也从地里拔出来了,一场一场的苦霜落下来, 到了天气冷的时候了。

这中间, 四爷给领导写的两篇文章在报纸上也顺利发表了。

而桐桐呢, 也收到一封信,叫去录音去。

桐桐去了,人家那是抓住人了往狠的用,选了几十首诗词, 把音都给录了。

她去录音,四爷去攒手表去了。

录音录了半天, 人家给了几张工业券, 给了十斤的市粮票, 给了两斤的油票,给了几张布票, 那是真的不算少了。

但是怎么说呢?要不是看在东西不少的份上, 她是真不乐意去干这个活。

要知道, 这一行里:你行, 别人都不行的时候, 那你就是别人的眼中钉。

她从录音棚里出来, 都没几个人搭理自己的。

真没有那种:哎呀!你录的真好。

没有的!一个个牛气的,对人爱搭不理的。

从里面出来的时候四爷撑着自行车在外面等着了, 看桐桐那表情就知道了:这钱挣的不容易。

那可不!太不容易了。

四爷给笑的,走吧!再不来了。

是!你就是再给我翻一倍, 我也不……其实不用翻一倍,只要还按照这个标准给我,我还是会来的。

脸难看, 可以不看。

咱跟钱没仇。

这次桐桐说什么也得去百货商场,这工业券咱买成毛线吧?行!买成毛线。

结果一去才知道,人家那毛线不是你拿着票,想买几两几斤就能买几两几斤的,今儿反正只能买半斤。

那么些人排队,到跟前的时候只剩下枣红的颜色了,其他的都没有了。

这要是买了,回头什么时候能凑够一件毛衣的线呀?今儿买到枣红的,明儿买到的是姜黄的,后儿再买许是就只能买到银灰的。

一件成年人的毛衣,怎么不得两斤左右的毛线。

这五颜六色的,好看吗?织成格子或是别的花色,按说也能不错。

但是,不能见天的往城里跑,对吧?这买回去还得织,等织好了,这不得过年了呀。

可而今这个季节,穿棉袄显早,里面只套着衬衫或是秋衣又太冷,就是穿毛衣或是厚绒衣的季节。

排到跟前了,桐桐让开了,不买了。

干脆去买绒衣吧,一人买一身绒衣算了。

东西买好了,四爷又拉桐桐去副食品那块,点了槽子糕和奶糖,问桐桐,想不想吃?想了!整天清汤寡水的,能不想吗?奶糖要了半斤,槽子糕要了一斤。

买出来桐桐含着糖,朝着四爷直笑,我好像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糖。

她说着,把这两样塞到帆布包的最下面,好似怕人看见。

四爷骑在车上更笑了,赶紧的,别耍宝了。

她蹦过去坐在车后座,单手搂着他的腰,低声道:咱去澡堂子吧。

四爷知道,她不是为了洗澡,她是为了找林心的。

这媒人上门是要吃饭的,这对林家来说是个负担。

她今儿才挣的十斤粮票是市里的,给林家那两口子,估计两人弄不过那老太太。

倒是林心能当家。

是的!桐桐就是这么想的。

林心在澡堂子里不是给搓澡的,她才去,是负责打扫卫生的。

一说找她,不大功夫他就出来了。

戴着白帽子白口罩,挂着白围裙,看见桐桐就说,先去洗澡,我去跟师傅说。

不洗澡。

桐桐一把拉住她,往边上走了走,拿了粮票,又拿了半斤的油票一块给她,这个周末吧,媒人上门。

古家想叫我去那边,我实在懒的应付。

只说这边有老太太,干脆来这边就行。

林心推了,家里管得起一顿饭。

桐桐给她塞上,你当家,你看着怎么用。

给爸妈他们也守不住!林心左右看看,你才上班,你哪有钱?不是说了吗?配音挣的外快,你拿着吧。

桐桐给她装兜里,这才道,你忙吧,不耽搁你上班了。

只老太太在家,我不想去。

你回去跟家里说一声,就说我顺路见了你了,还有事先回了。

你倒是直接!林心拉住她,你等一下。

说着,跑了进去,不大功夫又出来了。

围裙下藏着什么,鼓鼓囊囊的,然后背过身,将东西塞到桐桐的帆布包里,星期天肯定都在家,只管回来就是了。

赶紧走吧!桐桐就笑,抬手塞了一个糖到她嘴里,摆摆手出去了。

林心含着嘴里的糖,看着手里的票票愣神。

同事问说,这就是你那双胞胎妹妹?嗯!长的一样,可就是一眼能分出来。

人家就看着文文气气的,跟你这野丫头不一样。

要你管?给你送什么了?粮票,油票。

哟!那正经不错呀。

嗯!去广播电台配音,人家给的补助,都偷着送来了。

到底是亲的,挂心着呢!那是!桐桐在路上看林心给的东西,拿出来一瞧,是崭新崭新的线手套。

这么一捆子,二十双。

这都属于单位发的,省着用是能攒着不少的。

在乡下,这个东西很难买到的。

可偏偏农村冬天干活,还就离不了这个东西。

一到公社,桐桐先抽了两双给江英,他开车用得上,哥,接着。

江英抬手一接,抬手摇了摇,顺手放车里了。

出来碰上打杂的小李,桐桐又扔了一双,接着。

小李抬手一接,问说:事办完了?办完了。

就这个东西,桐桐叫四爷拿了十双回去给金家。

四爷也确实得回去了,这只媒人去肯定不合适,父母肯定得跟去的。

出门得提前准备,衣裳得穿体面的,每次得穿一双新布鞋吧。

手套给了老二和老三一人三双,叫他们藏起来用。

给老大留了三双,叫两人帮着捎带,只给金中州留着一双能用的。

给多了也没用,到手之后用不了半小时就得被人哄去。

一说去省城,金中州就很高兴,就咱当地这‘一口闷’带上两斤,好好的跟亲家喝一回。

‘一口闷’是散酒!属于价格最低廉的一种酒。

韩翠娥在后面一个接着一个白眼的翻,但到底什么都没说。

人家连亲儿子的媳妇都不操心,自己的儿子能指着他出多大的力么?她看着儿子一身整齐干净的军装,再看看里面套着的新绒衣,就是脚上的鞋也刷的干干净净的。

这体体面面从里换到外,一是人家姑娘能干,会给儿子收拾;二是俩娃有本事,能挣来。

那这婚事,老四也没指着家里。

她就说金中州,老大的婚事你都没管,老四的你也别管。

带什么不带什么,老四说了算。

你别操心,到了日子跟着去就行了。

结果老二和老三得空就跟人下河滩,河滩里的花生收了。

花生地里田鼠洞最多,田鼠洞里有田鼠藏起来你的过冬粮,一个窝里能掏出半袋子花生。

别管怎么弄的吧,老二和老三给收拾了一袋子这样来的花生。

老大家两口子送了五斤皮棉来,魏红霞不好意思,这是我从棉花杆上的瘪棉桃上捡来的,颜色发黄,不是太好,能凑活的用。

已经很好了!桐桐都很意外,没想到两口子亲自给送到这边了。

再加上铁柱几个跟四爷关系好的,捞回来的鱼,这次是活的,放在桶里用水养着。

这就真的很好了。

这次四爷请了生产队的支书和队长,还有公社的高主任和冯远做媒人,公社的领导坐的是小吉普,其他人坐生产队的拖拉机,这些东西都能拉上。

桐桐和四爷只准备了半拖拉机的萝卜和白菜。

这个东西家家院里都能种一些,花钱就能买到。

这东西产量又高,大家吃菜就两样,要么白菜炖萝卜,要么萝卜炖白菜。

别说去买了,就是关系好的人家,一家给几个,也都凑半车了。

林温言看着车兜子里的东西,脸上微微有些不自在。

还真是的!在农村,只要花不多的钱,这些干菜水菜,哪怕是红薯藤红薯面之类的,总是能买到的。

而自家两口子结婚六七年了,给娘家拿的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但这些花的钱多吗?真不多。

真要是有心,咋能想不到呢?别说半兜子的萝卜白菜了,就是白菜梆子,萝卜缨子,林家都是稀罕的。

于是,在车上,林温言把朵朵抱在怀里就不太爱搭理古庄。

古庄:……事不是这么对比的。

就林家那日子,大舅子那脾气,说实话,交往只是因为亲戚,他是一点互惠互利的价值都没有的。

像是这么给东西,那是桐桐是人家的亲闺女,存着照顾那边的心思,给的都是最实在的,过日子得用的。

要不然,谁操这个心干啥?桐桐心说,对于老实人来说,真不用花里胡哨的。

这种惠而不费的东西,那才是真的送到心坎上了。

果然,林家两口子就在门口站着呢。

不知道等了多长时间。

林温平看了车上的架势,第一句话竟然是红着脸说:……能卖了!肯定能卖了。

过会子我去叫人……林温言气的:卖啥卖?哥你说啥呢?这是亲家给你们带的……你这么一说,把人都丢完了。

林温平的脸红了个透,嘴角不停的翕动,却手足无措起来。

老太太从里面出来,一看东西就笑的更朵花似得,亲家呀,太客气了!现在都讲究新事新办,这咋好意思?快里面请!里面请。

说着,就白了林温言两口子一眼,满脸都是:丢人现眼的,能指望你们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