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岁月流年(92)

2025-04-03 17:36:04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给孩子的取名都带有非常明显的特色。

林心家的是个姑娘,取名叫王放。

开放的放!桐桐只是听说,听说林温言生的那个小子叫张改革。

家里除了老太太去伺候了一个大月子之外,别人也没有特意的问起过。

林心回娘家做月子了,周红谷和林温平照顾女儿和外孙女呢,那肯定是顾不上别的。

林温平这么大年纪了,非生一胎。

这一胎就格外的要命,这个月子一坐就是三个月。

老太太回来念叨了好几次,说是大夏天的,坐月子的人在家躺的,身上都长痱子了。

老太太给熬的,中间病了一场,上吐下泻的,还是大姐夫给送的医院,挂了两天针才好了的。

桐桐回来给林心送些鸡蛋,林心就一边扇风一边给桐桐抱怨。

朵朵没放暑假的时候,老太太得伺候那边,叫朵朵在这边吃饭。

如今放暑假了,还是不叫朵朵跟过去。

这回我没惯老太太的毛病,她要么回来给朵朵做饭,要么就叫朵朵自己做饭。

十多岁的女孩子了,自己还做不了饭了?不会就问呀,我是没长嘴不会给教吗?我发了两回脾气,老太太也不犟着来了,如今朵朵自己一个人做饭吃。

我看做的也怪好的,有卖馒头有卖切面的,多简单的。

朵朵这死丫头是个嘴馋的,只要乡下有来卖鸡蛋的,她就拿钱买。

上顿炒鸡蛋,下顿炒鸡蛋,鸡蛋夹馍,鸡蛋盖面条,吃的馋的,咱家做的饭她也看不上了。

桐桐耳朵里听着,手上摆弄孩子。

虽然两人是双胞胎吧,但生的孩子真的没有相似的地方,林心家的这个丫头,皮肤并不如她妈妈白。

林心嘴上可嫌弃了,都是随了她爸了,跟掏煤的似得。

胡扯!不黑,但绝不白。

桐桐给检查了一遍,又把尿布裹好,还是得给孩子穿袜子,脚心着凉了。

你也一样,别贪凉。

林心看着孩子都刺挠的,弄个孩子,狼狈的我都没法见人了。

桐桐指了指篮子里的鸡蛋,别舍不得吃,营养跟不上的话,三年都养不过来。

林心就说,今年的情况好多了,乡下好些人来卖东西,买这些不要本的。

所以呀,鸡还是要吃的!我上次给你买的鸡,你还养着下蛋呢。

受了惊吓的鸡就不好好下蛋了,养着还怪费粮食的,吃了吧!炖汤,用鸡汤下龙须面。

嗯!吃呢!肯定吃呢。

桐桐就不多留了,我得回了,还忙着呢。

放暑假了,你们忙什么呢?桐桐一边往出走一边道:那忙的可多了,不给你絮叨了,有时间再说。

你别出来送了,看着孩子吧。

周红谷从厨房出来,一头的喊:你爸买肉去了,今儿包饺子,煮好带回去。

你不吃饭就回去?我这忙着呢,不在于这一顿饭。

给我二姐吃吧,叫补补吧。

说着,就顿住脚,给我大姐的药,叫她按时喝。

就是身体亏着了,严重的营养不良,之前怀过,胎留不住,怎么办呢?鸡鸭该吃就叫吃,回头再买。

老用你的钱,你大姐也不好意思。

等他们有了再给我买。

那你姑姑那边……周红谷说着,就看了老太太住的那屋,这才低声道:你姑姑的身体不大好了,三个月的大月子……说是去上班之后,站半个小时脚跟就疼的站不住,胳膊抖的厉害,说是端着打针的盘子半个小时,胳膊就酸的撑不住,抖的厉害。

给病人扎针,扎扎不进去。

说是医院建议病退。

病退?今年四十八岁,病退?周红谷叹气,我就怕……这么一弄,她得扯着你不撒手。

那您放心,张家老两口这些年补发的工资不少,再加上张九龙是大夫,大夫的收入还不错。

要是在管理层,那收入不是您能想象到的。

放心吧,经济上她不会扯我。

别的事情上,她也扯不着。

说着推着车子就走,我真忙着呢,得走了。

这孩子,咋这么风风火火的呢。

出门的时候又碰上如意,他放假也给这一片的夜校代课,有些是工厂里的学徒,还想继续考,在休息的时候还会找老师给上课。

如意现在挣这一份钱着呢。

碰见了,如意也喊:三姐,你不吃饭?不吃!真有事。

桐桐没回家,直接往学校去了。

四爷在实验室,今儿是实验室要攒电子表。

别看这东西不值钱,且在香江那边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是内地并没有!今年特区才有,很长一段时间里,要做这个也都是代加工。

就是那边提供原材料,这边加工攒起来,然后由那边统一销售。

等再销售起来,这个价格就又不一样了。

从去年开始,几个专业联合组建的攻坚小组就成立了。

有老师有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这个课题没多少经费,根本就不够用。

自己和四爷又拿了五千,这就是科研经费。

而上个月,国家又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紧跟着,个体私营有了一定的苗头。

在这之前,又有合营的模式。

于是,高校科研与企业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尝试模式。

而校长之所以答应,是因为四爷把电话直接通到了京城,上面有人给背书了,算是拿到了尚方宝剑的。

真的就是一块不怎么美观的点子手表,数字在不甚清晰的表盘上跳动,再三的对了时间,跟机械表走的时间一模一样,分秒不差,实验室这才爆发出极大的欢呼声:成了--成了--四爷看桐桐,桐桐就笑,朝四爷竖起了大拇指。

晚上的时候,四爷又把一份老报纸翻出来,这是一份五八年的报纸,报纸上刊登了一条新闻,一点都不惹眼。

上面刊登的是一个美国科学家,成功的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这东西是个陌生的概念,但其意义和作用,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这是一个新的领域,远不是自动化可比的。

得承认差距!四爷将报纸递给桐桐,保存着吧。

桐桐用塑料纸给半塑封起来,留着,肯定留着。

躺下了,四爷才问桐桐:你想做什么?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有的选吗?桐桐就说,我没的选。

真要是不干本专业,老师会失望的。

气象能指导方方面面的工作,不光是农业,更重要的是军事。

所以,我还得干这个。

哪怕一辈子籍籍无名,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存在着,但也得努力打好这个辅助。

四爷毫不意外,姚院长、文教授、程教授,这一个个师长把他们的理念传递给了学生。

他们做师长合格,做学生的若不能继承其志向,一生都该有愧吧。

这是好事!能遇到这样的师长,是一辈子的幸事。

四爷又问:那你希望我做什么?我希望……你做你想做的。

桐桐说着,就看四爷,你是觉得……怎么了?四爷沉默良久,问桐桐说,你说……接下来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大门打开,当然是什么都会进来。

一旦进来了,社会变革之快,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

四爷点头,然后呢?这就跟咱们的小家一样,穷怕了,首先想到的是富。

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对物质的追求是高于一切的。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归根结底,就是报纸上说的两个字--经济。

桐桐躺平,琢磨了琢磨,就又道:也就是说,谁能叫经济活起来,谁便是弄潮儿。

换言之,商人的时代到来了。

商人,那也得看是个什么商人。

若是一个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的商人,那就不仅仅是个商人了。

桐桐嗯\'了一声,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你不想按部就班……如果按部就班,就好似走一条走过的路一样。

如果没得选择,那便是走过了,再走一遍也无所谓。

每个人每天都在走重复的路,也每天的感悟,每天看到的风景都有些差异。

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并不是无所得。

可若是还有的选择,那咱们为何不能走一条,我觉得新鲜的路呢?桐桐又\'嗯\'了一声,这次的稿酬拿到之后,你去一趟鹏城吧。

四爷就扭脸看她:去鹏城?买地皮!那边是特区,是前沿,若是做企业,那里一定是个好的起点。

先把地皮囤起来,这玩意买下就赚了。

想做就去做,怕的什么?四爷就扭脸看她,那你的专业呢?不要了?桐桐哼了一声:海洋气候,对我来说也是个新命题。

我跟你去!真的?真的!桐桐就笑,回头我就去跟院长说一声,看看那边的单位或是研究院,哪个会接纳我。

虽然离毕业还早,但早做准备嘛,要是没有合适的岗位,在气象部门任职也是可以的。

嗯!你专心做学问,我给咱赚钱去?桐桐想的是,南方的气候……你说咱们能适应吗?听说特别潮……炎炎该复员了,这要是留在省城工作,再在这边落户成家了,这又得分开……四爷就像是知道她的想法似得,你……是不是还总想着京城。

桐桐转身贴着他的胳膊,真等有钱了,在哪里不能安家?想住哪就住哪,对吧?对!到时候你给我买个大飞机,咱坐自己的飞机。

好!桐桐吭哧一声笑出来了:你倒是什么都敢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