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岁月流年(101)

2025-04-03 17:36:05

一九八一年的冬天,大学就要毕业了。

七七年的高考生,七八年春季入学,也就是八一年底,八二年年初,在这个冬季毕业。

因为方方面面的人才严重短缺,桐桐自家班里十二个人,京城全都要了。

甚至于实习阶段,除了桐桐之外都去京城实习了。

桐桐哪怕没去实习,可大学四年内,她一个人翻译了八本专业教材,掌握了英语、德语、俄语,这当然就是非常稀缺的人才。

那边打电话给姚院长,也表示如果有家庭顾虑的话,对于配偶工作的安排他们可以帮忙。

你可得想好了。

姚时行倒了水递给桐桐,朋城是特区,是新的,但也因为什么都是新的,短期内条件肯定不如京城。

你要考虑孩子的就学和成长……真的不再想一想了?桐桐接了水,恭敬的坐着,老师,我不会放弃专业。

跟着去朋城,一方面确实是他有想干的事,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热带海洋气候,我们的研究依旧是缺乏的。

我们有广袤的海域,海域有渔业、有运输、更有安全……姚时行看着桐桐笑了,然后从抽屉里抽出来一张表格:热带海洋气候研究所,隶属科学院。

你的人事关系先去科学院,再由科学院往下分。

桐桐将水杯放下了,起身接过表格,这直接去和从上面分下去当然会不一样。

肯定是老师争取的。

姚时行递了笔,填吧!桐桐接过去将表格填了。

才要放下笔,姚时行又说了一声,等一下。

说着,又从抽屉抽出一张表格来,这是援建的倡议书,今年上面批准,朋城要建一所大学,从各个高校抽调人才去援建,咱们学校教职工合适去的不多,有留校意向也没有几个愿意去。

你既然要去,就在大学里挂着职吧。

反正研究所里的大部分都是教授,教授也都在高校中有挂职。

学校的事管的少,但是课程是有的。

桐桐愣了一下,新建的学校有气象类?没有气象类,但是有外语类。

你属于特长性人才,把表填了吧。

桐桐怀疑是老师动用什么关系了,去研究所挺好的,挂不挂职都没关系的。

想的轻松!姚院长就说,小金不在公职单位,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的供应粮怎么解决?是的!粮票这个东西……还是必须的!粮食还是供应的。

要出门怎么办呢?先带一个月的粮票,然后等家里寄下个月的。

要是寄的不及时,只能去买议价粮。

议价粮比供应粮贵的多。

姚时行就说,我跟老朋友打听过了,在朋城一斤三号大米,按照供应粮购买,一斤一毛四分六。

可要是按照议价粮,一斤是两毛九。

翻了一番。

你们去那便是创业,具体个什么情况很难说,经济上比别人多花费一倍,真要是有个变故,怎么办?两个单位任职,你比别人多一分补贴,这就是最后的保障。

姚时行点着表格:赶紧的,填了。

桐桐:……行吧!其实特区就特在,它的法律条文在最初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像是粮票这个玩意,最先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是这里。

一座新城,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几个是有单位的,有几个的粮票粮食能按时的给寄到?所以,她和四爷压根就没考虑这个问题。

但作为师长,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那就这样吧。

关键是,大学附带的教育资源好,周围的环境和治安也好。

对金镞的成长确实有好处。

填完了,桐桐放下笔,回头到了地方,我给您寄干海鲜回来。

还海鲜干呢?先想想过去怎么生活吧。

姚时行就问说,孩子还好适应,真要是叫老人跟着去,那可真有的受了。

只带孩子,不带老人。

韩翠娥把孙子揽在怀里,一下一下摩挲着孩子的头,奶奶不跟着了,要乖乖听话。

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不敢瞎跑。

不跑。

金镞抬手捧着奶奶的脸,那等我姑姑生了宝宝,奶奶去看我。

好!等你姑姑生了,就去看你。

前半年炎炎结婚了,两口子一个在警队,一个在医院做护士。

婚后炎炎怀孕了,韩翠娥肯定要照顾的,便是临时变卦,想走也走不了的。

今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七就要走的。

年前,有一件要紧的事要办。

那就是回老家去,给金中明立一块墓碑。

这一行没惊动什么人,咱现在也不是什么牌面上的人。

要惊动的人多了,就少不得要牵扯朱有为的关系,这就犯不上了。

甚至四爷跟朱有为说过了,就是将墓碑立起来,做个标记的意思。

又不是修坟茔,大可不必都回来。

但两口子还是叫姜桂跟回来了,这事提前只跟金司炮和铁柱提了,谁都没言语。

家里还是老样子,金司炮提前把炕烧了,屋子里应该是经常有人打扫的。

魏红霞忙里忙外的,她是毕业了之后没留县城,依旧回了公社。

因为有文凭,如今已经是学校的教学主任了。

这会子准备烧纸的东西,魏红霞就说,在家门口挺好的,你大哥心里踏实。

我再想了想,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在这小地方,过的更自在。

她这文凭再进修进修,那是能过的很安稳的。

有编制,没压力。

离家近,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两口子在一块,图一安稳。

挺好的,以后常写信,有急事了就打电话。

回头我们安顿好了,会给家里来信的。

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起,自家人起来,帮着把墓碑立起来。

说是不惊动人,但大队啊公社的,还都知道了。

又来了一拨人,都是以前的故交。

大家对这个特区之类的,还没有更多的认识。

只知道在那边特别的挣钱。

这个问说,是分配到那边了?怎么解释呢?桐桐只能说,那边新建,抽调人员援建。

就像是桐桐要去的朋城大学,它就属于京大援建文史类学院,电子类归清大援建。

各个重点大学都从重点学科里抽调人员了。

大家对援建这个词不陌生,他们认为,凡是能抽调去援建的,都是专家。

援建几年之后,回来那就不一样了。

因此,各个人都认为这是大好事。

桐桐还是那个话,到那边安顿好了以后,给寄干海鲜回来。

四爷看着她就笑,光是这个东西你承诺出去多少?在县城见了许多该见的人,龙鸿年将人送出来,低声道:我可能比你们先走,咱们朋城见吧。

桐桐愣了一下,看四爷:龙鸿年要去?事实上就是从各地抽调援建干部。

四爷低声解释,有些城市被指定为对口援建城市,要人得给人,要技术给技术,要钱得给钱。

可龙鸿年答应去,这也是相当有魄力的决定了。

龙鸿年跟桐桐握手,林老师,朋城见。

朋城见。

要去朋城,坐火车得三十多个小时。

几乎得在火车上度过两天一夜。

机场现在肯定是没有的,四爷指着地图,除非飞粤省机场。

桐桐又看了看地图上机场的位置,下了飞机,再去朋城,坐汽车得几个小时。

没高速路,没有大桥,得走土路,走水路……光路上就得九个多小时。

这还得是一路顺风,天气之类的都无影响和干扰的情况下。

那还不够折腾的呢。

桐桐就说,那就干脆坐火车吧。

坐火车也受罪,桐桐没出过远门,根本就不知道这路上有多折腾人。

她遭不了那份罪!况且还得带孩子。

卧铺……一般的卧铺可不行,得软卧。

可软卧价钱贵的离谱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这并不是谁都有资格买的!他得一定的级别才能买到这种票。

不想为这个叫朱有为给人打招呼,四爷就从学校开了证明,桐桐是响应政策去援建的,这个就是个借口。

然后再找人家疏通,暗中塞点钱,叫人家卖给咱好歹有个能交代过去的理由吧。

援建这个理由绝对站的住脚。

于是,买回来四张票,一家三口占了一个包厢。

金家这边有炎炎两口子,林家那边三个子女都在身边,能有什么事呢?过年的时候该见面的都见面了,也辞行了。

跟他们说好了,谁都不许送。

这次走的时候,是朱有为两口子亲自送的,用的是朱有为的公车。

放心走,家里不用你们操心。

朱有为抬手拍了拍四爷的肩膀,那边……我是一点也够不到。

你得千万小心,下任何决定都得想想,你是带着老婆孩子去的。

真要是遇上大麻烦了,一定得告诉我一声。

有些关系是非到要紧的时候不能用的!好!我安顿下来就给您打电话。

姜婉如揽着金镞,这一走,一年也难回来一次。

到那边,需要适应的多着呢!当地人说话你们听不懂,孩子要适应气候……医疗也不知道能不能跟的上。

援建抽调了那么多人,怎么会跟不上?桐桐就笑,然后说姜桂,等放假了就过去玩,那边有大海,你哥说有一片临海别墅正在建。

回头一定买一套,给你留个房间。

开了窗户就能看见大海。

那边去香江也很近便,我带你去玩。

说定了啊!嗯!说定了。

火车站人山人海,有朱有为的面子,两人带了孩子走了特殊通道,然后直接上了火车。

火车缓缓行驶,奔着对两人来说都特别陌生的地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