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大宋反派(3)

2025-04-03 17:36:08

现在讲究不起来,能有个地方好好的洗个热水澡,这就很好了。

出来之后,外间摆放着一身新衣。

想来是这个公公叫街上的店铺给送来的。

交领窄袖上衣,下身糯裙,不及地。

另有一双大小合适的圆头鞋。

桐桐拿着鞋端详,这个公公确实是个细致的人。

鞋的大小是根据自己留下的泥脚印判断得来的。

她都给换上,这才坐在一面陈旧的梳妆台前。

老旧的铜镜已经有些花了,看不清楚。

原身长期营养不良,看起来瘦弱的很。

这会子镜子中可以看见一个尖尖下巴的姑娘,大大的眼睛,别的倒是看不分明了。

取了梳子整理头发,这头发不仅稀疏而且发黄,从这里就看得出来这姑娘生活的有多窘迫。

将这头发束在头顶没用簪子,就是布带简单的束起来,而后才走了出去。

正堂里已经摆在了饭食,大鱼大肉占了一半,另一半清淡的多了。

是外面的馆子才送来的吧全有就看着这姑娘坐在那里,没碰大鱼大肉,反倒是把清淡好消化的全都吃了。

他就说,老奴用过饭了,姑娘尽管食用,都是为姑娘准备的。

久病方欲,不适合大鱼大肉。

莫要试探深浅了,若是再有半个时辰官府不来人,劳烦公公去报官,请他们验明正身。

如此,也省的给公公惹麻烦。

全有应了一声,才把饭菜撤下去,大门就又被敲响了。

钱知州亲自来了,全有急忙将人往里面请,老奴正要去报官,不想您来了。

这位知州四十许岁人,跟宫里的太后有些瓜葛。

太后在伺候先帝赵恒之前,嫁给一个银匠叫龚美。

赵恒被封为襄王,当时的王府里有个叫张考的,龚美跟此人认识。

赵恒当时还没有王妃,就是听闻蜀女貌美,想找一个来。

张耆见过龚美的老婆,知道其貌美。

更何况刘娥本是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唱曲谋生的,抛头露面,美名远扬。

再加上龚美有意攀附王府,只说是刘娥的表哥,就这么着刘娥就到了赵恒的身边。

后来,刘娥成了皇后了,就说娘家没人了,不如叫表哥龚美改姓刘,继承刘家的香火。

于是,龚美成了刘美。

而刘美后来娶的老婆姓钱,钱知州跟刘美是姻亲,也算是太后的人。

就是这么一码子瓜葛。

钱知州带着人一边往里走一边问:丹书铁券可验证了?老如唯着不像早假的,但也不敢笃定。

可问了从何而来?不敢过问。

是否问过有何遭遇?不曾。

钱知州不再问了,人家正学里有人走了出来,粗疏的见了礼便站着了。

他上下打量了一翻:就是一个没吃饱饭的女娃儿而已。

他从此女身边路过,进了正堂坐在上首,看向跟进来的姑娘。

他身边的师爷先发话了,这是钱知州,还不见礼?身怀太祖恩赏,缘何要见礼?桐桐反问道,敢问钱知州,为何在你的治下,柴氏后裔需得隐姓埋名方得活命?全有眉头一跳:这话说的,就差说钱知州奉命害柴氏后人。

师爷面色一变,怒声呵斥:放肆。

钱知州抬手拦了,不得无礼。

他再次打量这个孩子,而后起身,站在堂前,俯身将手举过头顶,敢问姑娘,可否容本官验验‘丹书铁券’?桐桐递了过去,对方再三的看了,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问题。

于是问说:这物从何而来?他以为当年柴宗训死了之后这东西朝廷给收回了,没想到还在柴家人手里。

桐桐将东西又收回了,柴家之物,在柴家后人手里,有何奇怪?倒是您这话问的,是何意?若是怀疑来路不正,怀疑我的身份,大人一查便知。

您着人去西南方向的林家庄,那庄子里刚有一对夫妻送了寄养的女孩出家’了,一打听便知道了。

若有必要,只管传唤就是了。

我是什么身份,他们都说的清楚。

林知州沉吟了一瞬,既然如此,姑娘可否跟本官回府衙安置?当然!桐桐仰着头看他,太祖曾有遗言,有宋一朝,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便是谋逆,赐尽狱中而不得市曹刑戮,更不得连坐支属。

皇室无害柴氏后人之心,眷顾如骨肉。

若非实在活不下去了,也不会想着来州府投亲。

言下之意,她是来投亲的,可不是来告官的。

投亲是把赵氏皇族视为骨肉,此乃私情,无干公事。

既然如此,又是一女子,难道还害怕谁谋害不成?林知州深深的看了桐桐一眼,率先往出走。

师爷跟其他随从请桐桐先行,桐桐看了全有一眼叨扰了。

不敢。

全有躬身站着,看着连名字都不知道柴姑娘被这么带走了。

桐桐被安排在小院里,安安稳稳的睡了一大觉。

起来后简单的饭食吃了一顿,就有差役来请了。

林氏夫妻连同族里的老人应该是早把身份给说清楚了。

就是林家昔年还算当地望族的时候,有一容色出众的姑娘嫁给柴宗训做继室,生下了柴永孝,柴永孝的遗腹女就是眼前这个孩子。

当时生下来亲眷全无,只能交付给她祖母林氏的娘家抚养。

林家表兄吓的磕磕巴巴的,姑婆临终前有交代,隐姓埋名,莫要声张。

因而,不敢不从。

钱知州就看桐桐,你既然是遗腹女,六亲全无,那这丹书铁券是从何处而来?柴家人有一块埋骨之地,我曾被表兄活埋过。

桐桐看向对方,别人不知那是柴家人的坟芊所在,只你知道,可对?对方吓的不住的磕头,我不过是觉得活不了了……这才……实不知还能救过来。

没错!你挖了坑,将我放在里面。

坑上搭了许多树枝,又给树枝上堆了碎石。

天将大雨,你急于离开,这便是我的生机。

雨水将我冲醒,雷电劈开了地面,露出了累累白骨,闪电击穿的树木,大火燃烧一夜。

我不知我受庇于先祖,还是受庇于太祖,不仅死里逃生,还在白骨中发现了丹书铁券属于柴家的丹书铁券。

我想,这便是命数。

一则,林家不是我的容身之处,二则,先祖和太祖皆有庇护之意,骨血至亲不可靠,那便寻可靠之人托庇,这才有了州府之行。

她说完,就朝上拱手,大人,小女所言句句属实。

大雨刚过,山中到底如何,实地一探便知。

是真是假,相信大人自有判断。

钱知州不得不去实地看看,因为她把柴家人死后连棺木都没有的事嚷在了明面上,若是不去,岂不是漠视柴氏遭难?他也说不好这姑娘是年纪小懵懂无知呢,还是小小年纪心有城府。

总之,这一趟非去不可。

这一去,至少这姑娘描述的都对的上,甚至那一具尸骨都找出来了。

桐桐站在边上,请大人替小女奏请官家,就说,小女别无所请,只想请官家赐柴家人一副棺樟给他们容身便可。

说着就看林家表兄,其他人埋在哪里,表兄该知道的。

请点出坟莹所在,叫我看看,还有多少柴氏族人无名无姓的躺在这里?除了柴宗训死后给拉回京都给安葬了之外,其他人应该都在这里。

穷困潦倒,死后连裹身之物也无。

或者说,不是没有,而是有人给偷盗了。

反正柴氏不敢声张。

这话一问,听着的人谁不动恻隐之心?柴氏后人竟是这样的结局!钱知州知道,这事必须快马去报。

今儿这个一旦传出去,不仅天下人这悠悠之口难堵住,便是朝堂也要震动的。

这叫什么?这叫不仁不义!结果翻遍了山头,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尸骨,一共十七具。

可谁是谁却也分不清楚了。

桐桐往下一跪,嚎啕出声,然后直直的往下倒去。

这一倒下去,是彻底了。

之后所有的做法、安葬的那一套累死人的流程,钱知州都不敢叫桐桐参加了。

就剩下这一个活着的了,真要是死在这里了,他不仅没法跟宫里交代,也没法跟天下人交代。

宫里施恩必然施在这个姑娘身上,这是朝廷给天下的交代。

所以,桐桐的待遇立马就不同了,住的是闺房,给了数人何候,又请了大夫好好给调理。

桐桐就这么半病不病的一直养着。

房州的折子加急送往京都的时候,京都的客栈里,一个少年正躺在后院的柴房里。

门外的小厮熬着药,低声说着话,小爷,银钱也不多了。

明儿怕是连柴房也住不起了……四爷靠起来,轻咳了一声,看着潮湿的环境,蚊虫在耳边喻喻喻的,他抬手扇了扇,再看看露出来的枯瘦的双手,然后皱眉,怎么就来了这里了?这个身份可要命了,原身叫赵从真,乃是赵匡美的曾孙。

赵匡美这一支四零八落的,他们这一房在江南,因父亲调往徽州任职,不想路遇水匪,家中除了他和随身的小厮之外,尽皆遇难。

他和小厮跳入河中逃命,小厮水性好,没有丢下他遁走。

逃出升天之后,这孩子一心想着上京求助,要为家人寻仇。

落水奔命、亲眷遇难,连日赶路,一到京城就一病不起,终是夜里高热不退之下,人没了。

而今,自己来了。

怎么办?一则,身体有恙,扛不住了;二则,身无分文,活不下去,三则,不见桐桐,需得传递消息。

他只能选择:送我去开封府!什么?去开封府,击鼓告状。

宗室遇害,不该告吗?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有人管饭,有人给请大夫,事情传出去了,桐桐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消息。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