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没把一个小郡主放在心上, 他此刻进宫跟官家说的正是‘退一步’的事。
退一步,母子相和,也更便于看清人心。
他们在里面说话, 又有丁谓求见。
闫文应袖手站在大殿门口,请丞相大人稍候,官家正在见先生,传下话了,勿要打扰。
丁谓笑了一声,那就不打扰圣人了。
然后转身就走, 看那个方向,应该是去见太后去了。
闫文应慢慢收了笑脸,轻哼了一声, 又稳稳的站住了。
丁谓是来求见太后来了,他求见太后的时候桐桐正在一边看着点茶博士给太后点茶。
点茶可是个手艺活, 唐时烹茶, 明清泡茶,只宋时是点茶。
大家不仅点茶,还斗茶。
贵女怎么能不会点茶呢?她过来是请安来的,出门了,回来之后按道理是该给长辈说一声的。
不管见与不见,来一趟是礼数。
谁知道太后没时间见,却叫人把她叫进去, 说一会子得空了再说话。
正好, 茶博士在点茶,她就坐过去看着,学去了。
茶叶末得放在茶碗里磨,再放入一点点的开水, 搅动的成为糊糊状。
然后再加开水,用茶筅不住的搅拌,直到起沫。
桐桐看着手里的茶汤,用鼻子闻了闻,没勇气喝。
再看看手里的茶筅,这玩意……能把茶打的出沫,是不是也能打蛋呢?或是打牛乳?茶博士看着那不成个样子的茶汤,再看看郡主一手端着茶碗,一手拿着茶筅端详,就敲一个茶勺:继续打呀,不成膏状,不行。
行吧,继续吧。
她坐在那里继续点茶,隔着一道珠帘,能听到外面轻轻走动的脚步声。
大宋的臣子就是这么走路的,礼仪如此,小碎步的快速走动,轻轻盈盈的。
手里的茶筅在快速的打动,耳边是一个低沉的男声,隐隐约约的能听到这人说的是什么,……臣曾于六月十二,奏太白星白天出现……十日后,羌人叛乱,攻打边境,赵士隆等人战死……八月,陕西等地报有旱灾……而今,司天监又报灾异,太白星侵犯南斗星……臣恐各地又现灾情……桐桐的手一顿,看星象测吉凶这个,怎么说呢?咱不给轻易下结论。
但是,偌大的国家,这里旱了,那里水涝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不往一起联系,屁事没有。
可若是非要往一块联,上位者要是再笃信,这就很麻烦了。
茶博士看了郡主一眼,点了点水壶,示意桐桐去接些水来。
能在这里给太后点茶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是不想叫自己听了,打发自己呢。
桐桐就顺势起身,提了小小的茶壶出去了。
外面的瓷坛里放的是专门烹茶用的水。
她用竹勺一点一点的将水舀进水壶了。
隔着透气的窗户看见一紫袍人的侧面,他走了,有意思的是雷允恭这个太后跟前的贴身之人,竟是十分恭敬的样子。
她嘴角勾了勾,转身拎着茶壶进去了。
茶壶放在小火炉上,能听见雷允恭又在跟太后说话,……您该歇歇了,老奴捧一盏茶来可好?茶博士马上起身,将茶放进托盘里,躬身端着出去了。
雷允恭的声音又传来,娘娘无须忧心,朝中诸事自有大人们分忧,您还是要先保重身体。
刘太后接了茶,问茶博士,郡主呢?雷允恭忙道:请郡主。
桐桐掀了帘子进去,茶博士就退出去了。
刘太后笑问说,今儿出去一趟,如何?柴家的东西,我打算叫涪陵县公帮我照看。
桐桐一边说着,一边顺手将案几上的折子放在一边小太监端着的托盘里去了。
折子这个东西,现在大家叫它札子。
太后批完,挪开。
自有人给挪到托盘里,往下传达。
刘太后想了想,还是道:不急着拿走……桐桐又给取回来,展开铺在了太后面前。
一眼都没看,继续说她的事,我今儿还碰见了晏殊晏大人,夸了他有才学,是真的听过他的才名。
却真的不曾读过他的大作,于是,晏大人以为我只有恭维,毫无诚意。
刘太后便不由的笑了起来,晏殊此人耿直、诚实,你样样不合他的心意,必是给你脸色瞧了。
是呢!我也好生生气,所以,回来就求了小娘娘,要去拜晏大人为师……刘太后大笑出声,你怎的是这么个促狭的性子。
雷允恭在边上赔笑,心说,这位郡主是真会讨人喜欢。
只太后一见她就笑,可见其喜欢了。
等桐桐要走的时候,雷允恭亲自去送。
桐桐推辞,宫里我熟了,公公莫送。
起风,怪冷的。
雷允恭扶着桐桐,老奴也没有什么事,送送郡主吧。
这是有话说呀。
桐桐也想听听这家伙到底是想干什么。
结果雷允恭先是同情柴家的遭遇,紧跟着又道,郡主去道观,可是心中不安?只是祈福罢了!我在宫中受庇护照佛,大娘娘教导,小娘娘照顾,官家呵护,皇后娘娘宽和,我想告知先祖一声,好叫他们知晓,放心。
雷允恭看了这位郡主一眼,这话当然是怎么听都对了。
但自己不是这个意思!他又道,老奴也是想着,郡主若是心有记挂,不若请个女道前来……桐桐心中皱眉,撺掇自己弄个女道来干嘛呢?她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公公,您看我这一身打扮……男装?怎么了?桐桐看着他笑,也不言语。
言下之意,后宫归皇后管辖,任何一个跟‘女’相关的,都得皇后点头才能进来呀。
我一个客居之人,怕皇后误会,都打扮成这个样子了。
你觉得我沾染这个事,合适吗?雷允恭:……点点点女道并不是献给官家的。
但显然,这位郡主误会了。
这样的误会偏无法名言。
他只能道,郡主怎么打扮都是好的。
那老奴就将您送到这里了!桐桐微微颔首,看着这家伙转身走了。
直到背影消失,她才重新动了。
全有之前沉默的跟着呢,这会子雷允恭走了,全有才道:郡主,这位公公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咱们还是避开些好。
桐桐‘嗯’了一声,他跟丁谓丁丞相一定有什么瓜葛。
一个内监跟权相勾结,这是要干什么?桐桐一边走着,一边道,丁丞相前脚奏报说天有异象,后脚雷公公就想弄个女道进宫。
这是要举荐给太后呢?还是想弄什么神异影响官家?全有就闭嘴了,这位郡主的眼睛可太厉了。
桐桐站住脚,问他说:你说……这件事里,咱们能得到什么?什么?桐桐便笑了,没再说其他,走吧!回吧。
雷允恭必是撺掇皇后去了。
然后皇后就真的找小娘娘,认为天有异象,不知道是否会对皇室不利。
儿臣与官家成亲已有一年……郭后说着,就低头摸了摸肚子,迄今无喜信。
臣妾想叫人看看,看看……可有妨碍。
杨太妃就叹气,是啊,官家有妃有后的,就是没有一个有喜信的。
她就说,若是心有不安,请来看看便是了。
郭后马上就笑了,京都中有一女道,听说丁丞相数次请她入府,占卜吉凶,无有不灵验的。
儿臣想宣了她进宫!随你!既然是丁丞相用过的,那必是有几分本事的。
桐桐用剪刀把盆里的菊花剪了下来,这是今年最后一拨盛开的菊花了。
郭后出来的时候瞧见了还笑,花到了而今,早不鲜亮了,你剪了它作甚。
想着簪花呢。
桐桐将花递过去,您瞧,这个瞧着还行。
郭后走过去接了,抬手给桐桐簪在鬓角,果然还是少年郎簪花好看。
桐桐又挑了一支剪了递过去,您带去送给您的少年郎簪花吧。
郭后愣了一下,马上红了脸,淬了桐桐一口,小小年纪,不学好,说的是什么荤话。
周围的人捂嘴笑成一片,郭后羞的转身就走。
桐桐愣是给塞过去,这有什么?我要是有我的少年郎,我就天天予他簪花。
杨太妃在里面笑道:皇后听着吧,只管拿去簪于官家头上,莫要害羞,就说是我说的。
若是能天天给官家簪花,何愁怀不上龙嗣,怎么不在官家身上想法子,竟是想着些那不着调的。
郭后不知懂没懂这其中的意思,逃也似得跑了,但到底在用膳的时候将菊花拿出来,……郡主一片好意,不好辜负,我予官家簪花吧。
于是,赵祯用完膳并没有离开,而是跟皇后下了一下午的棋,晚上也留在了皇后的寝宫。
可转天,郭后还是请了一个名叫刘德妙的女道进宫了,还叫人专门来请杨太妃和桐桐,请她们一起去看女道占卜。
桐桐放下手里的律令,交给芳蕊收起来,她起身看着窗外飘零的落叶:皇后若是后位不保,最大的可能是真的爱上了帝王,而却没有能让帝王爱上她。
男人是否爱一个女人,这跟是非为他生育子女无关。
一如而今的刘太后,她一生未曾为赵恒生育一子半女,可赵恒一生都离不开的还是她。
可这个道理,郭后是不懂的。
也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皇后,正是迷恋情爱的年纪,又怎么会懂这些道理呢?她起身往出走,杨太妃正在等着她。
她扶着杨太妃,杨太妃拍了拍桐桐的手,叹道:郡主以后……也要嫁人!嫁人之后,莫要沉迷情爱……男子的情爱来时如春风,走时如秋风,女人陷入情爱,此一生便如草芥,枯荣全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