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2章 大宋反派(53)

2025-04-03 17:36:10

这一路上好了又恼, 恼了又好,还挺有意思的。

眼看到了地方了,耶律岩母低声道:这回你真得下去了,不能叫人看见咱们坐在一起。

桐桐故作不懂, 问说, 为何呀?你傻呀!耶律岩母一副跟你解释不清楚的样子, 反正你下去吧。

说完又觉得这么着不好, 又追着补了一句, 回头我叫婢女偷偷给你送貂皮大氅,可暖和了。

好啊!我等着呢。

桐桐下车之后, 也不着急。

叫辽国这公主和驸马先行, 他们在后面休整休整再走也行。

说实话,这一路走来, 真就觉得叫人家夏州不合适, 人家就是独成一国, 应该叫夏国才对。

此时, 兴州城已然可见了。

李德明将都城从西平府迁移到了兴州。

据说是早差不是十年前, 兴州附近的怀远镇出温泉了, 而在温泉附近有人看到了龙的踪迹。

于是, 上上下下的都奏请李德明迁都。

正好呢, 李德明觉得以前的西平府为四塞之地, 不利于防守。

而这怀远呢,西北有贺兰之固, 黄河从它的东南绕行而过, 西平正好作为障蔽,形势利便,于是, 就同意了迁都。

不仅迁移过来了,还有宫室正在营建。

迄今为止,怕是都修了七八年了吧。

桐桐骑在马上,看着远处的峰峦,再看看不远处的湖泊,虽是塞外,但也是水系发达,植被丰茂。

她问四爷说:湖里肯定有鱼吧?有!肯定有。

四爷指着不远处的沟渠,看见了吗?这是灌溉的水利。

相对来说,农业基础还不错。

嗯!也能种两季庄稼。

桐桐看着不远处的田地,驱马往过走,靠近了,一看这情况,她扭脸喊四爷:这是水稻茬。

知道!唐诗上说,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四爷到跟前看了看,百渠流润,愣是把这里变成了鱼米之乡。

桐桐就笑,好地方啊!是啊!好地方!山好,水好,出产好。

因着一路看这些,这就耽搁了半日。

眼看到了城门口了,有俩官员迎了过来。

这两人一个自称叫张元,一个自称叫吴昊,都是汉臣。

桐桐打量了这两人一眼,这两人很特别,用汉人的说法,就是他们的名字犯了忌讳了。

李元昊的名字里带元又带昊,他们偏偏一个叫张元,一个叫吴昊。

四爷低声解释,这两人是大宋的落榜举子,到了这边来,故意将名字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在酒楼题诗引起李元昊的主意。

李元昊未曾怪罪,重用了他们。

此二人亦是李元昊的谋臣。

桐桐皱眉,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好的现象是,而今的百姓好像没有太大的民族壁垒,汉人又如何,去别国一样为官;而坏处是,好似国家的归属感也不强。

可要是去细想,这不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吗?就像是七国争霸一样,这个国家的人去那个国家做丞相,一样的辅佐王图霸业。

若是这么去想,她再看着两人,瞧着好像也不那么碍眼了。

自家一行被带到了都亭驿。

看着上面硕大的招牌,桐桐嘴角勾了勾,挺有意思的。

都亭驿是大宋都城设置的使馆,专门接待别国使臣的。

结果这里也有都亭驿,还把自家一行安排在了都亭驿。

态度摆的很明白,这里是夏国,你们是大宋来的客人。

张元站在门口,矜持的朝四爷笑,王爷,您请入内。

若是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四爷没言语,只回身牵了桐桐的手,一起迈进了大门。

这里并没有安置辽国的使臣,据说辽国的时辰被安排进了夏王的温泉别院里。

其他的桐桐也没兴趣知道,只是觉得这李元昊做事还真有点放不下架子。

既然选择了结义为兄弟,到了你的地盘上了,你这般对待,可妥当呀?李元昊不是不想做一场戏,而是伤情又复发了。

没有谁愿意弑父!计划早有,但他一直想着,万一这半年情况好转了呢!只要伤好了,一切如旧,这些计划就只当从来没有过。

可这立秋了,该秋猎了。

猎场上野利部的年轻人吆喝着,世子开猎!世子开猎。

这第一箭得由世子来射。

多少人看着,多少人盯着呢,这一箭他是非射不可的。

父王当时解围说,为父来!你再养养。

可这一箭不射,总也有人来试探的,想看看自己这伤怎么样了。

于是,他在猎场上弯弓搭箭,本来不那么疼了,只是不太灵便而已,小心些不容易露馅。

可弯弓射箭单手不行,这是一个靠力气也考验精准度的动作。

前面是飞奔的青羊,他咬牙忍着,一箭射出去,精准的正中脖颈。

青羊挣扎了几下,倒了下去。

彼时,猎场上满是欢呼之声。

他将手藏在袖子里,不动声色。

猎场上将士们吆喝着,喊着他一起去狩猎。

他只喊道:等贵客到了,本世子得邀请他们一起涉猎。

咱自家人,就别客套了。

容我养精蓄锐,与他们猎场一较高下。

于是,人人都道自己伤好了。

在酒宴上,他也是谈笑风生,一点也没露出端倪。

可一回府,再看左手,已经颤抖的止不住了。

这种情况怎好去见客人!辽国的使臣他没见,大宋的雍王其实说什么都该去见的,更应该迎到城门外,做戏也得做全套呀!可伤成这样,见了争如不见。

杨守素看着那左臂,也不见肿,这该如何?李元昊低声道:你替我去一趟都亭驿,见见雍王。

带重礼,就说未见辽国使臣,单独见义弟不好。

晚上吧,晚上我亲自过去,与义弟把酒言欢。

是!杨守素走了,李元昊召见了府里的巫医:止疼,必须得止疼。

若是不能止疼,自己这几日一出现在人前,必然露馅。

巫医看着世子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止疼,唯有火麻。

李元昊看着左臂,那就用火麻。

巫医看着世子的眼睛,世子,《神农本草》上有载,此物多食会令人见鬼而狂走……用吧!以前受伤上战场,就已经用过了。

巫医艰难的吞咽了一下,好!您稍等。

于是,李元昊晚上来拜访,桐桐隔着屏风都能闻见他身上的火麻味儿。

火麻,就是野生的大麻。

这个东西很多的道士炼丹会用到。

还有一些人,会将火麻和人参一起服用,这就会叫人产生幻觉,也会叫人更亢奋,也就是情绪不稳。

这就是医书上说的:见鬼而狂走。

不过,正经的大夫很少会给病人开这种药,它是能止疼,但副作用极大。

桐桐不知道李元昊这是第一次用火麻呢?还是之前就用过。

结合李元昊此人的所作所为,她还真有点怀疑李元昊的那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跟这个东西有关。

她就坐在屏风这边听着李元昊跟四爷说话。

对方侃侃而谈,……义弟这般风姿,真乃人中龙凤。

为兄未曾去过京都,不曾拜见官家。

真不知官家该是何等天人之姿……然后人家问候太后,问候赵祯,问候朝中的大臣,可谓是面面俱到。

说实话,这样的言谈举止和风度,难怪都在说此人为难得的大丈夫。

可桐桐从大夫的视角看,这不就是服用了火麻之后的症状之一嘛:最开始会出现短暂的焦虑,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而后焦虑又烦躁。

可等过了这段时间,许是一盏茶的时间,会马上进入一种情绪的愉悦期。

整个人会觉得特别的爽朗、惬意、安定,觉得什么都是美好的。

接人待物也会格外的热情爽朗,比之平时会更加的健谈。

但过了这个健谈期,他便不会再想说话,更愿意自己呆着,享受那么一份轻松惬意时光。

于是,她在心里卡着时间,大致一个半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方的话少了。

又闲谈了几句,人家提出了告辞。

但是谁都知道,两人这一晚相谈甚欢,书房的笑声就能间断过。

人一走,桐桐就出来了,跟四爷道:李元昊服用火麻,绝不是第一次。

四爷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历史上真实的李元昊的所作所为,很可能跟服用这个东西有关?桐桐点头,这东西服用期间,肯定是飘飘欲仙,他很沉迷于这种状态。

他们所有的感知都会强化,会觉得颜色更绚烂,会觉得乐曲更好听,也会觉得食物更好吃……一旦离了火麻,他们会焦躁甚至于狂躁。

而且,思维会出现偏执,甚至于执念,有时候分不清幻想跟现实……事实上,李元昊到了执政的后期,真就是荒淫无道,不理朝政。

看见太子妃漂亮,直接抢回去册封成他的皇后。

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干出来的事。

真要是比起年少时期的李元昊,后期的李元昊那作为就觉得叫人不可理解。

好似他的长子被他杀了之后,他的次子后来也被他沉到河里给溺死了,这像个脑子正常的人干出来的事吗?四爷笑了一下,抬手摸了摸桐桐的头:你要是觉得是药物的作用叫一个人丧失了人性这件事你更容易接受,那你就这么想吧。

也许是!也许不是!谁知道呢。

你见了一次,做出了你的推测和判断。

不管正确与否,不外乎是:你这个人呀,更愿意把人往好了想。

桐桐看他:难道不是?四爷没辩驳,只点头:是!你说的很有道理,应该就是如此了。